美术学——《中国画(写意花鸟)》课程教学大纲.pdf
《中国画(写意花鸟)》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523 )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讨论制定,美术学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画(写意花鸟) 课程代码:13112523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中国画方向课) 适用专业:美术学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中国画(写意花鸟)》课程是美术学中国画专业方向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传 统中国水墨画的鉴赏与实践,在宏观上立足于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体现中国画特 有的意象造型原则与笔墨表达手段的兼容与统一,在基础造型和传统线描及工笔花鸟画课题 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写意花鸟画所能兼容的笔墨造型规律和审美表达形式,拓 展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文脉和审美标准的认知和判断。 三 课程目标 课程立足于写意花鸟画的经典杰作中提取、整合和吸收公共技法和核心审美共性,把握 线性语言的意造型原则与笔墨表现技能,要求学生通过临摹明清及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的 代表作来把握笔墨结构、意象造型和骨法用笔的基本原则及章法布局和画面经营的基本原 理,并把这些共性规律和公共技法规范灵活运用在在写生和创作实践中,从而获得对中国画 传统精神在当下审美语境下转型与创变的初步认知,为后面的毕业创作和日后的专业成长打 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画最基本最核心最实质的概念、审美范畴、技术规范、品评标准及其所依存的 文化背景,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和独特魅力,消除对中国艺术的隔膜或误读,并打开文化 的视野。 能力目标 熟悉和发挥中国画的工具特点和材料性能及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规律和技法规范,对笔墨 表现、意象造型和和画面关系方面获得初步的认知,独立完成临摹、写生和创作任务。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传统写意画的审美规律与语言特点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价 值观获得一个基本的认知,对中国画最核心的写意精神和诗意情怀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和审美判断,进而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人文修养和生活理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提升和塑造。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写意花鸟 画的观念 与认知 1.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 演进轨迹、艺术特点和审美标 准; 2.了解文房四宝等工具的材料 特性及其对写意语言及笔墨精 神的制约与发挥;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 调和人文修养,并开拓学生的艺 术视野。 1.理论教学内容: (1)通过典型化经典杰作来梳理写意花鸟画 的发展与演进轨迹; (2)写意花鸟画的意象造型原则和线性语言 特征; (3)写意花鸟画主要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4)写意花鸟画的“六法”标准和黄宾虹的“五 笔七墨”。 1.把握传统技法的书写性运笔 原理、笔墨结构和画面关系以及 意境表达; 2.在充分理解吸收和消化经典 语言的基础上运用传统共性技 法规范来组织画面。 写意花鸟 画的鉴赏 与临摹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1.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 作品的师承关系与艺术语 言的发展脉络; 2.写意花鸟画的文化立场、 语言特征与品评标准; 3.写意花鸟画的工具性能 与材料特性所体现的独特 性。 2 0 1.理论教学内容: 1.工具性能的把握和水分 (1)经典的意义和常规技法规范; 的控制,包括中侧锋转换、 (2)取法路径师承传统要解决的问题。 以书入画、泼墨破墨与积 2.实践教学内容: 墨、墨分五色与以墨当色等 (1)梅兰竹菊等代表性题材中的公共技法提 核心技法原理; 炼与准确临摹; 2.重点范本的准确对临和 (2)近现代经典大师杰作(任伯年、吴昌硕、 重点技法的熟练通过默临; 齐白石、潘天寿)的语言归纳与梳理; 3.重点范本和典型语言的 (3)变体临摹中经典语言的变通与解构。 分析和重组。 2 14 3 写意花鸟 画的结构 写生与语 言印证 1.了解常见表现题材的生长规 律; 2.发现自然物象中所蕴含的生 机和理趣和画意; 3.寻找能够触发视觉愉悦和审 美反应的兴趣点; 4.印证传统语言并体验自然物 象与笔墨语言的转换,并逐步向 依托性准创作过渡。 1.理论教学内容: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观解读; (2)写生中对“生气生机生动”的诉求和“人 与物化”的体验。 2.实践教学内容: (1)草本题材的描绘,包括兰竹、杨柳、芦 苇、荷花、桂花等; 1.常见题材的物态、物理和 (2)木本题材的描绘,涉及梅花、迎春花、 物性; 松柏、玉兰、牡丹、芙蓉、紫薇、山茶、桃 2.单个物象物的意象造型 杏等; 和组合物象的组织经营; (3)藤本题材的描绘,有牵牛、丝瓜、紫藤、 3.意象造型与笔墨语言的 葡萄、凌霄; 统一。 (4)蔬果的表现,日常所见各类蔬菜水果所 蕴含的生活趣味; (5)虫鱼鸟兽的表现,限于常见的有飞禽(八 哥、喜鹊麻雀燕子、老鹰)、家禽(鸡鸭鸽 牛马羊)与水禽(鹭鸶、鸳鸯、鱼鹰、翠鸟、 丹顶鹤)和猛禽(略); 6.石头(太湖石、假山)。 2 14 4 写意花鸟 画的过渡 创作 1.从身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中寻 找最佳素材; 2.2.变通运用经典语言进行依托 性小品创作练习; 3.毕业创作的选题与草图级表达 方式的热身练习。 1.理论教学内容: (1)创作思想,包括创作缘起、情感表达与 主题升华的讨论; (2)创作特色,针对共性化技法和审美的基 础上寻找个性化题材和发展个性化语言的可 能性尝试; (3)创作意义,主要在题材与手法、图式与 精神的层面上寻求变通的可能性和突破口, 从生活性、审美性和学术性出发,创造出有 新意有内涵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2.实践教学内容: (1)户外观察记录与选题论证:从身边最熟 悉的日常观察开始,从真切的视觉经验中捕 捉自我生活感受,启发自己对表现对象的直 觉敏感; (2)构图草稿的训练与讨论:从自然物象的 生长组合规律中生发和变通画面各种关系和 组织结构; (3)笔墨语言的提炼与组织;通过大自然的 启发来发现新的笔墨表现,并印证传统经典 笔墨审美诉求,让细节和全局都一画面关系 和格调品味为导向; (4)主体精神与主题升华;通过“画眼”点 题, 通过诗文、书法和印章来配合画面本体 语言来提升画面的精神含蕴。 1.题材与内容的生活味; 2.构图把握和画面完整性; 3.笔墨表现力和格调意境; 4.个人想法和学术探索性。 2 1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上,首先侧重于学生对写意花鸟画造型规律与基本笔墨技法的把握,其次把握学生的审 美格调与笔墨语言转化及创作表达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 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 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 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 档。 七 教材选用与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 优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目 [1]《写意花鸟画技法教程》.于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2]《写意精神》.张立辰,邱振中.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 [3]《潘天寿 吴佛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朱颖人,何子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年 [4]《中国画艺术专史》.孔六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年 [5]《中国花鸟画通鉴》.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年 执笔人:李象松 审定人:罗小波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