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 绵阳市先锋路小学--王洁.pdf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王洁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45-46 的内容,完成教科书 P47“练习十一”中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 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个数吗?(认识) 师:那你们会读这个数吗?( 线)分别叫什么名字? 1 1 4 )它的各个部分(分别手指分子、分母、分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吗? 4 1 预设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 1 预设 2: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一份是 。 4 1 师:看来孩子们对 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 4 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 1: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预设 2:分数有大小吗? 预设 3:分数的加减乘除该怎么计算呢?和整数一样吗? 预设 4:分数分为哪几类呢? 师:关于分数,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 来表示,所以分数是人们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1 1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说说 的含义,为后面表示 作好铺垫, 4 4 并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 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数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下面这几幅图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写在学习单上第 1 题。 1 师:为什么都可以用 来表示?说说你的想法。 4 1 预设 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一份就是 。 4 规范语言:你能不能像这样完整的说一说其他几幅图? 1 预设 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 4 份,一份就是 。 4 1 预设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4 份,一份就是 。 4 1 预设 4:把 4 个粽子(一盒粽子)平均分成 4 份,一份就是 。 4 1 预设 5:把 8 个月饼(一盒月饼)平均分成 4 份,一份就是 。 师:指着图,和同桌说一说。 1 4 师:刚才这几幅图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来表示? 4 预设:因为都是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一份。 师:都是平均分的哪些物体? 预设 1: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 师:这条线段还可以代表 1 米。 师:还可以平均分?(一些物体) 师:只要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 1 4 来表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通过开放性问题情境,勾连分数初步认识与 再认识,通过横向比较,感悟图形变化,分数不变的特征,初步感知分数就是部 分与整体的关系,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做铺垫。 2.理解单位“1”的具体含义 师:现在请你完成学习单第 2 题,下面这几幅图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1 预设 1: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 3 份,一份就是 。 3 师:同意吗? 2 预设 2:把 5 个椭圆形平均分成 5 份,2 份就是 。(PPT 呈现) 师:这里把什么平均分? 预设:把 5 个椭圆形平均分。 师:也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5 4 预设 3: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 7 份,取其中的 4 份就是 。(PPT 呈现) 7 师:谁再来说一说?(另一个人完整的说一说,全班说) 4 1 师:这里的 和 有什么关系? 4 7 7 1 预设: 表示把 14 个圆柱体平均分成 7 份,一份是 ,取了其中的 4 份,所以是 1 7 7 4个 。 7 师:这里把什么平均分? 预设: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1 1 2 4 师:孩子们,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这些分数。( , , , ) 4 3 5 7 师:这些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先要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 4 份、3 份、5 份、7 份,取其中的 1 份、2 份或 4 份。 师:刚才我们平均分的对象是谁? 预设: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师:这条线段可以看成 1 米,所以还可以是一个计量单位。 (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 师:在数学上给它命名为单位“1”。(板书:单位“1”) 师:今天认识的 1 和以前认识的 1 一样吗?(停顿 3 秒) 预设: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预设:以前认识的 1 只表示一个物体,今天认识的 1 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 可以表示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地球等等。 师:老师发现大家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丰富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单位“1”, 数形结合,体会单位“1”的具体含义,并通过再举例加深对分数具体认识,为 学习分数的意义做铺垫。 3.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现在请你翻到数学书第 46 页,找到这幅图,分一分,填一填。(PPT 演示) 1 预设 1:把一盒糖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盒糖的 。 1 师:你是怎么想到 的? 2 2 2 预设 2:把这盒糖平均分成 3 份,2 份是这盒糖的 。 师:说说你的理由。 3 3 预设 3:把这盒糖平均分成 4 份,3 份是这盒糖的 。 3 1 师: 和 有什么关系? 4 4 3 1 4 预设: 里有 3 个 。 4 4 5 预设 4:把这盒糖平均分成 6 份,5 份是这盒糖的 。 5 1 师: 和 又有什么关系? 6 5 6 1 预设: 里有 5 个 。 6 6 6 1 (板书:2 ) 2 3 3 4 5 6 解读共性与不同 师:刚才我们都是平均分这一盒糖,为什么得到的分数却不同? 预设: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分母就不同,取了几份,分子就是几。 强调:所以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取了几份,分子就是几。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分数是表示什么的数呢? 预设 1:分数是表示没有取完的数。 预设 2: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 预设 3:平均分的不仅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 师:也就是把谁平均分? 预设:单位“1”。 板书:(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 数表示。 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 a 份(其中 a≠0),取这样的 b 份,用分数怎么 表示?( � � � ) 板书: (a≠0) � 师:这里 a 为什么不为 0,因为是在平均分,除数不能为 0。 师:你能不能举一个生活中的分数,说说它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完成学习单第 3 题,写完以后和同桌说一说。 1 预设 1:把我们班平均分成 6 个小组,取 1 个小组就是 。 6 师:这里的单位“1”是?(6 个小组) 2 预设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2 份就是 。 4 师: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蛋糕) 2 1 师: 和 有什么关系? 4 2 预设: 1 个 。 4 4 4 1 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 4 份,一份是 ,取了其中的 2 份,所以是 2 4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平均分同一盒糖的具体情境,认识分数的意义,同时体会 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的关系,取的份数与分子的关系。 4.认识分数单位 师:我们知道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一、十、百、千等等,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0.01,0.001 等,那分数有没有分数单位呢?它的分数单位是怎样的? PPT 呈现 小组活动,自主交流讨论。 预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几分之一。 师: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1 1 师:比如, 的分数单位是 。 2 2 1 2 师: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 个) 3 3 3 1 师: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 个) 4 5 1 4 师: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 个) 6 6 (板书: 1 1 3 3 2 2 3 4 5 6 ) 2 1 1 4 1 6 ······ 师: � 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 1 ) � 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b 个 ) � 1 (板书: (a≠0) � � )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分数单位,那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整数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相 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 预设:整数和小数每一位的计数单位是确定的,比如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分 位的计数单位是 0.1,而分数单位和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数 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你讲得真清楚!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 46 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勾一勾,并小声的 读一读。 [设计意图]认识分数单位,体会分数单位与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的相同与不同,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5.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你完成数学书第 47 页 1-3 题。 1.把下面每个图形都看作单位“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的大小。 师:你想得真全面! 2. ( � ) 每个福娃是这排福娃的 师: 2 5 ( � 1 ) 。 ( � ) 2 个冰墩墩是这排冰墩墩的 ( �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 个) 5 ) 。 3. 把这瓶液体平均分 成 100 份,取其中 的 10 份。 每个茶杯是 每种颜色的跳棋是 ( � ) 这套茶杯的 ( � ) 。 一小杯液体是 ( � ) 这盒跳棋的 ( � ) 。 ( � �� ) ) ( � ) 师:如果是 50mL 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这瓶液体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 是 10mL,20mL 取了其中的 2 份。 ? ( �� 。 ( �� ) ( ��� ( � ) 把这瓶液体平均分 成 10 份,取其中的 一份。 师:如果这一小杯液体是 20mL,那它是这瓶液体的 ( 这瓶液体的 ) ( �� ) 包。 ) ) ) 、 ( �� ( ��� ) ) 。100mL 呢?( 1 、 ) 、 师:你们的表现很出色! 师:请你翻到数学书第 48 页,完成第 2 题。 4.(具体图形,几何直观) (1)一包饼干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 ( � 如果一包有 12 块,平均每人分得( 4 1 1 ( 3 ) )块,是这一包饼干的 师:这里出现了 2 个 ,这两个 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 1 3 1 ( � ( 3 ) ) 。 1 预设:不一样,第一个 表示具体的数量 包,第二个 表示的是这 4 块饼干是这 3 1 一包饼干的 。 3 3 3 小结:所以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 1 (2)如果这包饼干的 有 2 块,这包饼干原来有( 5 10 )块。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并进一步明白分 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 ) 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1:我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 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预设 2:我知道了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些物体。 预设 3:我还知道了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 一个具体的数量。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实在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知道如果 把单位“1”平均分成 a 份(其中 a≠0),取这样的 b 份是 � � ,这里的 a 和 b 有没有什么关系?(b<a)有没有 b=a 的分数?有没有 b>a 的分数?后面我们 会继续研究分数的相关知识!下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 化。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1 2 1 2 3 4 1 4 2 3 5 6 1 3 分数单位 1 6 ······ � (� ≠ 0) � 1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 活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自主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对 分数的初步认知,所以教学相对比较轻松,学生理解也很到位。在理解单位“1” 时,由于这个“1”和自然数 1 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充分让学生举例,有的学生 说“整个世界可以看作单位 1”“一片树叶可以看作单位 1”等等,充分激起学 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