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J-105面向位置服务的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库.pdf
面向位置服务的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库(第一批) 一、工程立项背景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我 国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地域辽阔并多样,民族众多又各具特色。但如 今却少有人可以对我国的文化遗产如数家珍,似乎只有故宫、长城、 国画、琵琶加上福字几样。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文化遗产的研究、保 护、宣传往往局限于国家和政府层面,公众即使能在书本和网站上搜 到相关信息,也多是文字描述+图片为主要方式。虽然我国已经具备 了丰富而较为准确的道路导航地图,但是对于文化遗产类 POI 的名 称、位置、主要内容以及其他的更多关联信息却在导航地图的表达上 “难觅踪迹” 。公众对遗产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时空关联性往往模糊不 清,非遗则更难找到对公众的开放地址和产品购买地点等信息。 鉴于此,中国地图出版社子公司测绘出版社申请了财政部文 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面向位置服务的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库 (第一批) 》,针对文化遗产本身和公众寻找、参观文化遗产的过程具 有强时空属性的特点,利用地图制图+地理信息技术,填补以往谈及 中国文化只见文字描述不知其时空信息的空白,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类 POI 板块内容,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的动态讲述、展示、搜索和位置服 务等功能,带动全民参与、记录、保护、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升级。 二、资金来源 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自筹。 三、建设概况 项目以挖掘和整合我国第一批 24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0 座历史文化名镇、12 个历史文化名村中的区域历史、区域地理、 街区建筑、民俗文化等精要内容和第一批国家级 518 项非物质文化遗 产,并辅以准确的空间信息描述,表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要目 标。以内容(文化遗产信息库)+PC 端(文化遗产信息网站)+移动端 (非物质文化遗产 H5 应用)的三位一体传播模式进行构建。 四、整体设计 项目利用我社多年积累的历史地图、城市古地图、地形图、 城市地图数据库、县级地图数据库等地图数据资源形成基础空间信息 数据库,以文化旅游丛书、文化遗产信息和各地城镇规划为内容基础 形成文化专题数据库,叠加融合形成带有空间属性的文化遗产信息库。 以信息库为基础,研发文化遗产信息网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H5 应用。 其中文化遗产信息网站包括网站主站、城镇村分站、非遗分站及地图 平台四个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 H5 应用包括传承人信息展示、非遗 物品展示、非遗活动、文章查询、地图定位和导航等功能。 五、技术方案 项目采用中国地图出版社自主研发的地图制图软件 GISWAY 进行网络地图制作,每个城市制作 5 个级别的比例尺地图数据,每个 村镇制作 3 个级别的比例尺地图数据,采用 Web 墨卡托投影进行切片 处理。项目网站采用 MVC 的开发架构,H5 应用采用 Vue 框架和区块 链技术,地图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 SinoMapJS 框架进行开发,支持地 图的在线浏览、缩放、点线面要素叠加、信息查看等操作,地理要素 采用 GeoJSON 格式进行存储和调用。 六、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于 2016 年 10 月获得财政补助,建设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2019 年 7 月进行验收。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工作方 案确立、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库初步构建、文化遗产信息网站研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H5 应用开发、数据调研与入库、信息库完善和数据 再采集、信息库内容检查和数据扫尾补测、应用测试与调整、验收和 传播等阶段性任务。 七、项目质量及运行情况 项目建设已完成并通过结项验收。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相关 行业规范,信息库建设内容和地图数据符合三审三校流程,网站和 H5 应用均通过功能测试。目前项目运行稳定,进入维护和运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