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

漏光的树12 页 743.216 KB下载文档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级体育教育).pdf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2.课程编号:PC2054221 3.总学时/总学分:48 学时/2.5 学分 4.学时分配:理论 32 学时,实践 16 学时 5.课程性质:必修 6.先修课程: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概论 后续课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7.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8.开课学期:第 4 学期 二、课程简介与课程目标 【课程简介】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 能力和素养培育有着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对专业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学 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 准》规定的“3+X”核心课程中的 3 的其中课程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 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 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理想的体育教师、体育教 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能陈述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体系;体育教师 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过程、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能解释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发 展趋势。 课程目标 2:能辨别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能使用体育学习策略指导 方法和各类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 课程目标 3:复述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与思路,能运用体 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具备指导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能力。 课程目标 4:能复述体育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策略和规律,合理制定中学学 段、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并能有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2.3 有科学精神,有体育情结,认同体育与健康的意义 2 教育情怀 和价值,理解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1 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 3 学科素养 能。 3.2 理解中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并学会在体育 3 学科素养 教学工作中指导中学生获得核心素养。 4.1 掌握中学体育教学规律,具有过硬的课件制作和体 课程目标 4 育教学的基本功,具备组织中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 4 教学能力 动、训练和竞赛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推荐 教学 支撑课 学时 方式 程目标 教学要求: 学校体育 1 的产生与 发展 (1)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3)把握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讲授法、 讨 2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论法、发现 课程目 法、案例分 标1 析法 教学难点: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要求: (1)了解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过程; 学校体育 2 与学生的 全面发展 (2)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作用; (3)掌握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的基本要 讲授法、 讨 2 论法、自主 学习法 求 课程目 标2 教学难点: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 作用 教学要求: 学校体育 (1)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及其作用; 3 的目标与 (2)把握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因素; 目标 (3)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内容; (4)理解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3 讲授法、 讨 课程目 论法、 标3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教学要求: 4 体育课程 (1)理解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学科基础; 讲授法、 讨 的学科基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3 论法、自主 础与编制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设计思路 学习法 课程目 标3 教学难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设计思路 教学要求: (1)了解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5 体育课程 (2)掌握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 的实施 (3)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2 讲授法、 讨 课程目 论法 标3 教学重点: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教学难点:体育课程实施取向 教学要求: (1)理解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2)掌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 (3)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能够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 容; (4)掌握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情景和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 6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5)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过程、要素以及各类计划的写 讲授法、 讨 10 论法、自主 学习法 法; 课程目 标4 (6)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内容与方法; (8)掌握体育课的结构和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体育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测定 教学要求: 体育课程 7 学习与指 导 (1)了解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 (2)理解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 (3)掌握体育学习策略指导。 讲授法、 讨 3 论法、案例 分析法 教学重点:体育学习的策略指导 课程目 标2 教学难点:体育学习的策略指导 教学要求: 体育课程 8 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 (1)了解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2)掌握体育课程内容、场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方法。 讲授法、 讨 2 论法、自主 学习法 教学重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目 标2 教学难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 面向全体 教学要求: 学生的课 (1)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意义、性质和特点; 2 讲授法、 讨 课程目 论法、自主 标4 外体育活 (2)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动 学习法 (3)掌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教学重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教学难点: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教学要求: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目标、特点和组织形式; 学校课余 (2)掌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过程; 10 训练的特 (3)掌握课余训练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讲授法、 讨 2 点与实施 (4)掌握课余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法。 论法、案例 分析法 课程目 标4 教学重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要求: 课余体育 11 竞赛的特 点与实施 (1)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特点和组织形式; (2)掌握年度竞赛计划制定、竞赛规程和课余体育竞赛的方 法。 2 讲授法、 讨 课程目 论法 标4 教学重点:体育竞赛规程 教学难点: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教学要求: (1)了解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12 理想的体 (2)掌握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 育教师 (3)理解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与研究要求。 讲授法、 讨 2 论法、自主 学习法 教学重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课程目 标1 教学难点: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教学要求: (1)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内容与特点; 体育教师 (2)理解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内容与方法; 13 的职业培 (3)了解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类型; 训与终身 (4)了解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的构建过 学习 程。 讲授法、 讨 2 论法、案例 分析法 课程目 标1 教学重点:教育实习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要求: (1)掌握撰写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能够完成课时计划教学 16 讲授法、 现 场教学法 目标的撰写; 14 教学技能 (2)能够独立撰写单元、课时等教学计划; 课程目 (3)掌握测定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方法; 标4 (4)掌握说课的技巧,针对指定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完成说课; 教学重点:撰写单元、课时等教学计划 教学难点:说课 课程教学方式说明: 1. 课堂讲授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讲授法:这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时要用准确、精炼和富有激情及感 染力的语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适当的板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讨论法:围绕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结合体育基本原理开展讨论,讨论的问题要有吸 引力、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结束时要进行评价。 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 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部分章节的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法的训练使教学达到以上目的。 案例分析法:指把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作为案例引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2. 实践教学 实践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具有独立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部分 主要应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后作业,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方法。完成 5 个实训项目,按照要求,独立完成,提交作业或者视频。 讲授法:讲授法时要用准确、精炼和富有激情及感染力的语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 术,结合适当的板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现场教学法:根据实训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展示。 五、课程考核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序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 号 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能陈述学 校体育的发展历史沿 革、学校体育目的与 目标体系;体育教师 1 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 习过程、体育教师的 能力结构;能解释学 校体育思想、学校体 育发展趋势。(支撑 毕业要求指标点 2.3) 2 考核内容 成绩 平 课 时 堂 期末 实 作 表 考试 训 业 现 2.5 2.5 15 20 2.5 2.5 15 20 比例 (%) 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思想的 形成与发展过程能够,掌握 把握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 势;掌握理想体育教师的素 质要求和体育教师的工作特 点与研究要求;掌握体育教 育专业的学科学习内容与特 点;掌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 的构建过程。 课程目标 2.能辨别学 掌握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 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 适应的发展过程,学校体育 展之间的关系;能使 对学生身体、心理、动作发 用体育学习策略指导 展和社会适应的作用;掌握 方法和各类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 资源开发的方法。 (支 和体育学习策略指导方法;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能够开展体育课程内容、场 3.1) 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 发。 课程目标 3.复述学校 体育目标、体育与健 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 念与思路,能运用体 3 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实践,具备指导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 的能力。(支撑毕业 要求指标点 3.2) 掌握学校体育目的目标和实 现要求;掌握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制定的理念、设计思 路和实施过程。了解体育课 程实施的本质;掌握体育课 2.5 2.5 15 20 2.5 2.5 25 10 40 10 10 70 10 100 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 程;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过 程。 理解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 征;掌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 定方法;掌握各种体育教学 方法运用情景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 学;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原 则、过程、要素以及各类计 划的写法;掌握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4. 能复述 体育教育教学的有关 理论和方法、策略和 规律,合理制定中学 4 学段、学年、学期、 单元教学计划,并能 有效组织课外体育活 动、训练与竞赛。(支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4.1) 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体 育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内 容与方法;掌握体育课的结 构和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 计算方法。了解课外体育活 动的概念、意义、性质和特 点;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组 织形式;掌握课外体育活动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了 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 念、目标、特点和组织形式; 掌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 施过程;掌握课余训练年度 训练计划的制定;掌握课余 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了 解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特 点和组织形式;掌握年度竞 赛计划制定、竞赛规程和课 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合计 考核方式说明: 1.平时作业 围绕课程目标,布置 4 次作业。每个课程目标 2 的作业数量占 25%左右。 2.期末考试 安排 1 次期末考试。通过考试,使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强调过程教学的重 要性,更好地促进教学。考试课程目标 1 的数量占 21%左右,课程目标 2 的数量占 21%左 右,课程目标 3 的数量占 21%左右,课程目标 4 的数量占 37%左右。 3.实训 完成 5 个实训项目,按照要求,独立完成,提交作业或者视频。以 5 次项目平均分 作为实训得分。 4.课堂表现 根据课堂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情况评分。 六、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 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情况  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支撑环节学生平均得分之和 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支撑环节目标分值总和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平时作业 A(=100×2.5%) A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2.5%) 课程目标 1 课堂表现 B(=100×2.5%) B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课 程 目 标 1 达 成 度 = 分×2.5%) (A1+B1+C1)/(A+B+C) 期末考试 C(=100×15%) C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15%) 平时作业 D(=100×2.5%) D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2.5%) 课程目标 2 课堂表现 E(=100×2.5%) E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课 程 目 标 2 达 成 度 = 分×2.5%) (D1+E1+F1)/(D+E+F) 期末考试 F(=100×15%) F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15%) 平时作业 课程目标 3 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 G(=100×2.5%) G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2.50%) H(=100×2.5%) H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课 程 目 标 3 达 成 度 = 分×2.5%) (G1+H1+I1)/(G+H+I) I(=100×15%) I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15%) 平时作业 J(=100×2.5%) 课堂表现 K(=100×2.5%) 实训 L(=100×10%) 课程目标 4 期末考试 课程总体目 总评成绩 标 M(=100×25%) 100 J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2.5%) K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2.5%) 课 程 目 标 4 达 成 度 = K1+L1+M1)/(K+L+M) L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 分×10%) M1(=学生该项实际得分平均 分×25%)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A1+B1+C1+D1+E1+F1+G1+H1 A1+B1+C1+D1+E1+F1+G1+H1+ +I1+J1+K1+L1+M1 ) / I1+J1+K1+L1+M1 ( A+B+C+D+E+F+G+H+I+J+K+L +M) 注:上表公式按照每种支撑环节考评对应的某个课程目标总分为 100 分进行计算。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潘邵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主要参考书 [1]陈雪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毛振民.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执笔人: 教研室审核: 学院审核: 《学校体育学》课程各项考核评分标准 一、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 1.能陈述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沿革、 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体系;体育教师的职业培 训与终身学习过程、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能 解释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支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3) 权重(%) 90-100 80-89 70-79 60-79 0-59 按时提交作业;能 按时提交作 按时提交作 基本能够按时 不按时提交作 够准确的认识到学 业;能够认识 业;基本能够 提交作业;部 业;不能够认识 校体育的发展过程 到学校体育 认识到学校体 分了解到学校 到学校体育的 和趋势,学校体育 的发展过程 育的发展过程 体育的发展过 发展过程和趋 对学生的影响,语 和趋势,学校 和趋势,学校 程和趋势,学 势。文字表达错 言表达准确。 体育对学生 体育对学生的 校体育对学生 误较多。 的影响。 影响。 的影响,认识 25% 不深入。 按时提交作业;能 按时提交作 按时提交作 基本能够按时 不按时提交作 课程目标 2.能辨别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 够准确的认识到促 业;能够认识 业;基本能够 提交作业;部 业;不能够认识 之间的关系;能使用体育学习策略指导方法和 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到促进学生 认识到促进学 分了解到促进 到促进学生全 各类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支撑毕业要 途径与方法。 全面发展的 生全面发展的 学生全面发展 面发展的途径 途径与方法。 途径与方法。 的途径与方 与方法。 求指标点 3.1) 25% 法。 按时提交作业;能 按时提交作 按时提交作 基本能够按时 不按时提交作 课程目标 3.复述学校体育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 够准确的理解 业;能够认识 业;基本能够 提交作业;部 业;不能够了解 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与思路,能运用体育课程标 2022 版体育与健 到 2022 版体 认识到 2022 版 分了解到 2022 2022 版体育与 准指导教学实践,具备指导中学《体育与健康》 康课程标准理念的 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 版体育与健康 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3.2) 程标准理念 程标准理念的 课程标准理念 理念的变化。 的变化。 变化。 的变化。 按时提交作 按时提交作 基本能够按时 课程目标 4. 能复述体育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 变化。 按时提交作业;语 不按时提交作 25% 25% 和方法、策略和规律,合理制定中学学段、学 言表达准确。能够 业;能够认识 业;基本能够 提交作业;部 业;不了解制定 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并能有效组织课外 准确的制定学期课 撰写制定学 认识制定学期 分了解到制定 学期课外活动 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 外活动计划。 期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计 学期课外活动 计划。 计划。 划。 计划。 点 4.1) 二、课程考试评分参考标准 依据期末考试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确定。 三、实训评分参考标准 评分标准 权重 教学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 4. 能复述体育教育教学的有 关理论和方法、策略和规律,合理制定 中学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 并能有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训练与竞 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4.1)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掌握课时计划设 能够掌握课时计 基本能够掌握课 课时计划设计、 了解课时计划设 计、说课、无生上 划设计、说课、 时计划设计、说 说课、无生上课 计、说课、无生 课和有生上课等 无生上课和有生 课、无生上课和 和有生上课等方 上课和有生上课 方法。表达方法合 上课等方法。表 有生上课等方法 法理解不少错 等方法理解错误 理、标注正确完整 达方法和标注基 理解不少错误, 误,表达方法和 严重,表达方法 和清晰。能够运用 本合理正确。基 表达方法和标注 标注均有一些明 不合理、标注错 专业知识分析问 本能够运用专业 均有一些明显错 显错误。较少运 误较多。不能够 题。 知识分析问题。 误。较少运用专 用专业知识分析 运用专业知识分 业知识分析问 问题。 题。 析问题。 (%) 100 四、课堂表现评分参考标准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权重 (%) 能够准确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积极参与讨论、 问答,能阐明自己的观 点和想法,准确把握学 校体育发展历程。 较好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课堂发言交 流积极,较好掌握 把握学校体育发展 历程。 能够回答教师 的提问,能够参 与课堂发言。把 握学校体育发 展历程。 回答教师的提问 一般,在教师的提 醒下能够参与讨 论。对学校体育发 展历程有一定的 理解。 不能够回答 教师的提问, 不参与课堂 交流与讨论。 25% 能够准确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积极参与讨论、 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能使用体育 问答,能阐明自己的观 学习策略指导方法和各类体育课程 点和想法,准确掌握体 资源开发的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 指标点 3.1) 法。 课程目标 3.复述学校体育目标、体 能够准确的回答教师的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与思 提问。积极参与讨论、 路,能运用体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问答,能阐明自己的观 实践,具备指导中学《体育与健康》 点和想法,准确掌握体 课程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 育课程标准。 较好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课堂发言交 流积极,较好掌握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的方法。 能够回答教师 回答教师的提问 的提问,能够参 一般,在教师的提 与课堂发言。掌 醒下能够参与讨 握体育课程资 论。对体育课程资 源开发的方法。 源开发的方法有 一定的理解。 能够回答教师 回答教师的提问 的提问,能够参 一般,在教师的提 与课堂发言。掌 醒下能够参与讨 握体育课程标 论。对体育课程标 准。 准有一定的理解。 不能够回答 教师的提问, 不参与课堂 交流与讨论。 不能够回答 教师的提问, 不参与课堂 交流与讨论。 25% 能够回答教师 的提问,能够参 与课堂发言。掌 握中学体育教 学过程实施方 法。 不能够回答 教师的提问, 不参与课堂 交流与讨论。 25% 教学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 1.能陈述学校体育的发展 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体 系;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 习过程、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能 解释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发展 趋势。(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3) 课程目标 2.能辨别学校体育与学生 较好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课堂发言交 流积极,较好掌握 体育课程标准。 25% 点 3.2) 课程目标 4. 能复述体育教育教学 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策略和规律, 合理制定中学学段、学年、学期、 单元教学计划,并能有效组织课外 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支撑毕 业要求指标点 4.1) 能够准确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积极参与讨论、 问答,能阐明自己的观 点和想法,准确掌握中 学体育教学过程实施方 法。 较好的回答教师的 提问,课堂发言交 流积极,较好掌握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 实施方法。 回答教师的提问 一般,在教师的提 醒下能够参与讨 论。对中学体育教 学有一定的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