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

tomahawk190 页 3.244 MB下载文档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
当前文档共19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2020年版).pdf

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西医科大学校训 The motto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厚德 励志 博学 弘 医 学科名称:临床医学 培养层次:博士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Being inspiration and erudition,promoting medical development. 释义: “厚德”即广厚之德,指的是提高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励志”,指的是为了实现志向激 励自己刻苦努力;“博学”,指的是要通过广泛地学习知识,努力做到学士渊博;“弘医”,弘即光大发 扬,医即医学,指的是要把“弘扬医术、弘扬医德”当作人生事业的追求。“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既反映学 校审核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又彰显学校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特色。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印制 (2020年版) 目 录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1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12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23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33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42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52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62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74 105102 儿科学···························85 105104 神经病学··························103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13 105107 急诊医学··························125 105108 重症医学··························134 105109 全科医学··························144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58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169 105111 外科学(泌尿外科学)····················180 105111 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192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201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210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221 105112 儿外科学··························230 105113 骨科学···························242 105115 妇产科学··························253 105116 眼科学···························262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273 105118 麻醉学···························282 105119 临床病理··························294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303 105121 肿 瘤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1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针对 2020 级)··············330 105123 放射影像学·························347 105124 超声医学··························357 105125 核医学···························366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内科学(传染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一、学科概况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本学科创建于1979年。2006年由“传染病科”更名为“感染性疾病科”。是广西感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染性疾病专业的学科带头单位、广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为广西 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广西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基地。承担广西在职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感染性疾病、肝病科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感染性疾病科病房设病床61张,设有自体腹水超滤回输、人工肝治疗室以及设有肠 道、呼吸、肝炎、艾滋病门诊和B超室、Fibroscan检查室。拥有医师25人,护士23人, 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讲师(主治)8人,副主任护师 1人,主管护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4人,4人现任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全 1 10510101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viral hepatitis. 2 10510102艾滋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AIDS. 3 10510103细菌、真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bacterial 、 fungal disease. 4 10510104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基础与临床研 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5 10510105其他感染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 国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专科分会全国委员;1人担任广西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1 人担任广西医师协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1人担任广西感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传染病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各专业本科、 研究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以及广西在职传染病学专业的医护技术人员的 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传染病学被国家教委分别于1987年批准为三级学科硕士学位培养 点,200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培养点。截止2019年9月份,传染病学专业有博士研究生导 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9名,博士研究生10名,目前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48名,博士6名。承担省厅级、国家级课题共计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广西卫生厅及教育厅重点课题5项,广西区卫生厅中医药科 技专项面上重大课题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4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二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一)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1)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开展乙肝相 关性肝病易感基因的筛选的研究,广西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高发家庭聚集相关的蛋白质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组学及基因组学研究;(2)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及HBV耐药、复发、整合机制及其对 1.课程学习3个月。 策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及全程管理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3)艾滋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病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HIV病毒库与HARRT 治疗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4)光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动力抗细菌、真菌机理及临床研究;(5)肝衰竭基础与临床研究;(6)高发、新发传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染性疾病重症化的发病机制、临床防治等研究;(7)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 (二)考核要求 究。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 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1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 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 2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课程学习及成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临床实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况等。研究 条件的二级学院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承担部分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的开设。 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 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 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 3.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所 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 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为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格。 课程类别 4.临床能力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 方式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 实际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 公共学位课 此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 科研方法课 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专业学位课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循证临床实践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免疫学 48 3 病理学 48 3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 32 析与挖掘 2 备注 必选(二选一) 必选(三选一) 医学实践/ 蛋白质研究常见技术及应用 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6 1 32 2 专业核心课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2 参加10次内科讲座 参加10次内科疑难病 例讨论 专业方向课 传染病学 16 1 三级学科的理论 与实践进展 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原理与实操 32 2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免疫病理学实验技术 8 0.5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 选修课 学术讲座 视研究方向选择 4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9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不少于4学分,公共学位课程以70分 为合格。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超过半个学年。 备注: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 课程教学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原则上公共学位 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 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 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 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有 座学分管理规定》。 3 4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症、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抗休克治疗原则;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 六、临床能力训练与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颅内高压等急危重症诊断和救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 1.临床能力训练要求 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学科特 点进行本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如 防治;疫情报告制度;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黄疸、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鉴别诊断的临床分析方法。 (2)熟悉: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控。 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能力; (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传染病专业的相关临床技能, (3)了解:肝细胞癌、糖尿病、甲亢、淋巴瘤等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 1.3.1.2 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能独立处理传染病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 病毒性肝炎 60 发热待查 10 水平。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根 细菌性痢疾 3 败血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2 细菌性食物中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8 艾滋病(HIV/AIDS) 15 流感 2 疟疾 2 流行性腮腺炎 1 恙虫病 2 麻疹 1 布鲁菌病 1 伤寒 2 肝吸虫病 10 肝脓肿 1 囊尾蚴病 5 阿米巴病 2 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 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计划。 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在学习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 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传染病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结核病房 2个月 3 其他相关学科 4个月 4 科学研究训练 12个月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隔离技术操作;腰椎穿刺术(操作5 例次)、骨髓穿刺术(操作5例次)、腹腔穿刺术(操作5例次)、墨汁染色显微镜下观 察隐球菌的技术(操作5例次)、腹水超滤术(见习3例)。 1.3.1.3 1.3.2 结核病学科(2个月) 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 1.3.2.1 轮转目的 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1)掌握:掌握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和肺脓肿)的分类、诊断和治疗,以及不同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常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结核病的分型、影像学特点、诊断、 1.3.1 传染病学科(18个月) 鉴别诊断及治疗;胸膜疾病(胸腔积液与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处理;呼吸衰竭(包括 1.3.1.1 轮转目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咯血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1)掌握:掌握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各型肝炎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综合治疗措施;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 (2)了解:熟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或经皮肺活检和胸膜活检术;重症呼 吸监护及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睡眠呼吸障碍的检查方法。 炎、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诊断与治疗;艾滋病发病机理及临床分期分级、诊断及其 1.3.2.2 基本要求 治疗;掌握流感及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掌握麻疹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 (1)病种及例数要求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掌握伤寒、菌痢、阿米巴病、细菌性食物中毒 等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特异性治疗;掌握布鲁菌病、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囊尾蚴病、华支睾吸虫病、恙虫病等疾病的 临床治疗;掌握钩端螺旋体病、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方法;掌握败血症、脓毒 5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慢性支气管炎 5 肺炎(包括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3 肺结核 8 6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肺心病 2 支气管肺癌 1 支气管扩张 2 胸腔积液 2 支气管哮喘 2 肺脓肿 1 呼吸衰竭 5 咯血 1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呼吸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吸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入疗法的应用;正确阅读和分析呼吸系统常见病的X线胸片及胸部CT、MRI的影像学表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现。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论文题目。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胸部X线判读(能正确描述) 45 痰液标本留置 5 胸腔穿刺 3 雾化治疗 5 动脉血气分析判读 5 吸痰 5 肺通气功能判读 5 氧疗 10 结核菌素试验 5 胸部CT判读 20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胸部MRI判读 20 1.学位论文要求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1.3.3较高要求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1)学习病种: 病种 病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黑热病 医院内感染 狂犬病 弓形虫病 嗜血细胞综合征 (2)临床技能要求:肝穿抽脓术(操作2例次)、人工肝术及其操作规程(操作2例)、 B超引导下的肝穿活检术(操作2例)。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 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研 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7 8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二级学院 (二)学位授予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九、培养方式及组织管理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一)培养方式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采取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平。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二)组织管理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1 2 3 4 书目 主编 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第9版)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第9版)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五版) 刘续宝、孙业桓 徐克、龚启勇、韩萍 医学影像学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5 艾滋病诊疗学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 临床肝脏病学 诊断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 医学免疫学 病理学 人体寄生虫学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哈里森感染病学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16 热病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 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9 Christian Hoffmann, Jurgen K. Rockstroh, Bernd sebastian kamps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肖洪涛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渭芬、陈岳祥 2005 万学红、卢雪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凡、徐志凯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建枝、钱睿哲 2018 曹雪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步宏、李一雷 诸欣平、苏川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汪复、张婴元 2018 (美)丹尼斯·L.卡斯珀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2019 DavidN.,M.D.Gilbert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9 出版社 10 105101 内科学(传染病学)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Hepatology 殷国荣、郑金平 科学出版社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慢乙肝、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 等防治指南 Endnote 文献编辑软件 综述的写作 2015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于2005年10月正式独立建科,是广西第一家 具有独立病房和门诊,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级风湿病专科,是广西医师协会 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是广西风湿免疫专科联盟会长单位,同时是国 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基地之一。科室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异常相关性内科疑难病的 诊治具有独到之处,为医院的特色学科之一。至2018年12月,年门诊量逾55000例次, 十一、主要参加专家 江建宁、吴继周、玉艳红、廖柏明、黄力毅、苏明华、吴健林 病房年收住患者逾1600例次。 风湿免疫科病房开放床位51张,目前拥有专科医生11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3名, 主治医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医学博士3名,医学硕士7名,指导在读研究生 十二、审核专家 22名,同时还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性强的护理队伍,是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积极 江建宁、玉艳红 进取的医疗团队。 风湿免疫科从成立始,全方位地开展了风湿免疫疾病的诊疗研究与探索,经过十余 年的发展,目前诊疗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家风湿病诊疗数据中心”成员单位, 同时是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成员单位之一。近5来,学科承担国 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承担厅级一般科研项目6项,承担校级课题2项。 近年来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2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对国内16 29家三甲医院进行考核的“2015年-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科室获得 专科排名第56位、第62位、第41位、第44位,以及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 15年-2018年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均获得第5名的荣誉。 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2)系 统性硬化病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4)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5)脊柱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90余名。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11 12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4)毕业考核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0101系统性红斑狼疮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2 10510102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3 10510104脊柱炎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4 10510105系统性硬化症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systemic sclerosis 5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10510106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基础 on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与临床研究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传染病专业的相关临床技 能,能独立处理传染病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 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 工作水平。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室、研究生导 师根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 每位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 计划。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在学习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 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2)专科病房 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 个月。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 3 个学科)。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考核要求 课程设置 (1)课程学习考核 课程类别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临床实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况等。研究生、导师、科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免疫学 48 3 分子生物学 48 3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2)中期考核 公共学位课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13 专业学位课 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备注 14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1.2临床能力训练与要求 专业学位课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专业核心课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2 专业方向课 参加各种全区风湿免疫学诊治进展 学习班、疑难病例讨论 16 1 循证临床实践 32 2 生物信息学(基础班) 32 2 生物信息学(提高班) 32 2 药物治疗学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 与挖掘 32 2 选修课 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各学科 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 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讲座 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能力; (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 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 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任选 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根据 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 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计划。 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在学习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 4 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课程说明: 1.3训 练内容及要求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1.3.1风 湿免疫科(18 个月) 1.3.1.1 轮转目的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3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1)掌握:掌握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综合治疗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措施,掌握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硬化症、成人斯蒂尔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 炎与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掌握其他脊 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求。 柱关节病及晶体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掌握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炎的鉴别诊断的临 3.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 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 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 学分管理规定》 床分析方法,掌握重症风湿病的治疗原则,熟悉各种血管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 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各种血管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了解:各种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关节超声的意义,重症 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原则及诊疗进展。 1.3.1.2基 本要求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1.临床能力训练 1.1轮 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 30 干燥综合症 20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类风湿关节炎 30 系统性硬化症 10 1 风湿免疫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 6 个月) 18 个月 多肌炎/皮肌炎 10 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20 呼吸内科 2 个月 血管炎 10 强直性脊柱炎 10 皮肤科 2 个月 原发性痛风 10 成人斯蒂尔病 5 血液内科 2 个月 发热待查 5 6个月 其他脊柱关节病 5 2 3 15 其他相关学科 科学研究训练 16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关节腔穿刺术(5 例)、腰椎穿刺术(5 例)、骨髓穿刺术 (5 例)、胸腹腔穿刺术(各 5 例)、唇腺活检(5 例)。 1.3.1.3较 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学习病种 皮炎 3 天疱疮 2 银屑病 4 药疹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淋巴瘤 3 溶血性贫血 2 弥漫型血管内凝血 1 病种 病种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胸腔穿刺术、皮肤活检术、肌肉活检术的操作方法。掌握 结节病 木村病 呼吸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吸入疗法的应用;正确阅读和分 IgG4相关性疾病 冷球蛋白血症 析呼吸系统常见病的 X 线胸片及胸部 CT、MRI 的影像学表现;骨髓穿刺报告、淋巴结 腹膜后纤维化 嗜酸性筋膜炎 活检的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出、凝血疾病的诊治思路。 POEMS 综合症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胸部X线判读(能正确描述) 40 胸部CT判读 20 胸腔穿刺 3 肺通气功能判读 5 动脉血气分析判读 5 吸痰 5 呼吸内科:掌握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和肺脓肿)的分类、诊断和治 结核菌素试验 5 骨髓穿刺结果判读 10 疗,以及不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常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特发性肺间质病变和 痰液标本留置 5 淋巴结活检病理判读 10 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影像学鉴别;结核病的分型、影像学特点、 骨髓穿刺术及活检 10 肌肉活检术 5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 皮肤活检术 5 (2)临 床技能要求:皮肤活检(5例)、肌肉活检(2例)。 1.3.2其 他相关学科(6 个月) 1.3.2.1轮 转目的 (1)掌握: 断及处理;咯血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皮肤科:掌握银屑病、天疱疮、药疹、皮炎、湿 血液内科:掌握各种白血病的诊断及治 1.3.2.3较高要求 疗,掌握各种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掌握出现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 (1)学习病种: 疹、皮肤型红斑狼疮、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 疗;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皮肤科:掌握药疹、银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 疗。 (2)了解:熟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或经皮肺活检和胸膜活检术;重症呼 吸监护及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熟悉血透机的应用。 1.3.2.2基 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支气管肺癌 2 肺动脉高压 2 结节病 1 噬血综合征 2 多发性骨髓瘤 1 (2)临床技能要求:掌握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无创机械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通气方法;独立组织大咯血的抢救和呼吸衰竭的抢救,熟悉血透机的应用,熟悉腹透的 操作,了解动静脉造瘘操作,输血及输血反应的抢救及治疗。 肺炎(包括社区获得性和 医院获得性) 5 肺间质病 5 肺动脉栓塞 1 肺心病 2 胸腔积液 2 咯血 1 呼吸衰竭 5 皮肤型红斑狼疮 5 缺铁性贫血 3 硬皮病 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湿疹 3 白血病 3 17 病种 肺结核 10 操作技术名称 操作技术名称 支气管镜检查(见习) 肺功能(参与) 支气管肺泡灌洗(见习) 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参与)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见习) 经皮肺活检(见习)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技术(参与) 输血及输血反应处理(参与)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18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1.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 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2.为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生的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教学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3个月的见习教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的临床带教工作。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讲课, 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 3.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 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1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考核,成绩合格。 八、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1.3完 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临床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论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 19 20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105101 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 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 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 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0 医学影像学 许茂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11 风湿病影像学(最新版) 许建荣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 “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中国——临床医师分册、医 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分册 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 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训练丛书国家卫生部医政司、 医师协会编 9 12 内科学科中华系列杂志中华风湿 病学杂志等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3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4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15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16 Rheumatology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17 NATURE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18 SCIENCE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赵铖、陈战瑞、雷玲、文静、王明军、陈一强、彭志刚、姜海行、董凌莉、杨念生、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王国春 十三、审核专家 赵铖、雷玲、王明军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蒋明 华夏出版社 2004 1 中华风湿病学 2 凯利风湿病学(第10版) Gary S.Firestein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0 3 哈里森风湿病学(第3版) Anthony S.Fauci 2017 4 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精) 蒋明、张奉春 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5 实用内科学(第10版) 陈灏珠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6 内科学(第9版) 葛均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 胡品津、谢灿茂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8 诊断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1 万学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2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开设有COPD和戒烟专病门诊;(3)肺部介入诊疗:于二十世 纪70年代在全国首批开展纤支镜检查,积累病例9万余例,是全省的呼吸内镜培训中心,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疾病研究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区域性呼 吸疾病学科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广西首家国家PCCM 规范化建设项目优秀单位、PCCM专培、专修、单修基地,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协同 网络核心成员单位,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广西呼吸专科联盟会长单位, 也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博士研究生。 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5名(其中二级教授3名,返聘教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8名,讲师(主治医师)12名,住院医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名; 医学博士18名、硕士15名;1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名教授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 每年行气管镜患者约3500多例。可进行经纤支镜肿物烧灼、镜下瘤体局部注射、气道狭 窄患者气管球囊扩张、支气管支架植入术,LungPoint导航技术实现导航诊断周围型肺 癌诊断,EBUS-TBNA技术,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等;此外内科胸腔镜检查,有效解决了 胸膜腔和肺外周疾病的诊断问题;(4)肺部感染性疾病:在此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病原学检查和抗生素的经验治疗方面形成独特的见解,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获得国家 发明专利授权7项,国家级学组委员2人,现已成为了全区感染与抗感染的学术和临床指 导中心、临床药师培训基地;(5)肺癌:各病房特设肺癌诊疗专业组,主要从事肺癌的 免疫、早期诊断、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各种介入技术,提高了 对各种肺部和胸膜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同时应用国际最新药物及全球同步先进化疗及 生物靶向治疗方案,开展系统化疗,发挥专科化疗优势,临床疗效显著;(6)肺结核: 我科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悠久的历史,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以及独立的病区,是国内 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为数不多的保留结核病病房的单位,在结核病的诊治方面全具 有权威的技术、丰富的经验。 和中国医师协会相关分会的全国常委、委员(或青年委员),多人担任广西医学会内科 分会、呼吸病分会以及广西呼吸内镜学会等正、副主任委员;3人担任广西医师协会呼吸 二、培养目标 内科医师分会正副会长和多人任国内外10余种著名医学杂志编委。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6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广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一等奖1项;在国际呼吸医学主流杂志以及相关知名杂志发表SCI收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录论文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49,被SCI杂志引用600余次、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文60余篇;高素质的人才优势,良好的人才梯队,雄厚的学术基础及强大的科研、临床 临床工作水平。 能力,奠定了该科全区领先和国内先进的学术地位。呼吸内科设三个病区,共床位150张。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并附设有呼吸功能室、呼吸内镜室、睡眠障碍疾病检测室和呼吸实验室等,每年收治住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院患者6000余人次,每年门诊量达73000余人次;拥有多套德国耶格最先进的肺功能仪 和气道反应测定仪、Olympus超声电子支气管镜、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胸腔镜、硬 式内科胸腔镜、经纤支镜超声导航系统、高频电灼系统、微波烧灼系统、多导睡眠监测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仪以及无创呼吸机、排痰机、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和诊疗新技术,可全面开展呼吸系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统常见病、少见病、疑难疾病和危重疾病的诊治。 学科特色:(1)支气管哮喘: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和 优势,专业组先后有两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成员,哮喘专病门诊是 我院的特色门诊之一,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早开展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的单位,近3年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1 10510101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bronchial asthma 2 10510102COPD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OPD 3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10510103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pulmonary infective diseases 参编教材1部,学术专著2部,参编诊疗规范、防治指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第二完成单位)及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拥有优 秀的学科队伍,是国内较早开展COPD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诊断及防治的单位。在大环 内酯类对COP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国际国内高度关注,代表成果进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入10个国际权威指南,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进入即将发布的我国最具权威性 23 24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4 10510104胸膜疾病与介入肺病学的基础 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pleural diseases and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 5 10510105其他呼吸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other respiration diseases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课程设置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必修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必修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必修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必修 科研伦理 16 1 必修 论文写作 16 1 必修 免疫学 48 3 胸部解剖及断层解剖 32 2 分子生物学 48 3 医学实践/ 实验课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32 2 专业核心课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2 二级学科理论与实践进展 专业方向课 呼吸内科学理论与实践新进展 16 1 三级学科的理论与实 践进展(或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 免疫学实验技术 32 2 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70 分为 实验动物学 32 2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16 1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 型的建立 32 2 蛋白质研究常见技术及应用 16 1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 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公共学位课 1.1课程学习3个月。 1.2专科病房 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 个月。 1.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1.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科研方法课 2. 考核要求 2.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 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 60 分以上(含 专业基础课 60 分)为合格。 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体 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100 分 (70 分为合格)。 专业学位课 2.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 课程名称 2.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 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 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 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2.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所 合格。 2.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选修课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2.6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 4 月份 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 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 5—7 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 上职称的专家(含 2 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 学术讲座 4 二选一 实践课是根据实践培 训内容开设的相关课 程,以帮助研究生掌 握必备的实践操作能 力;实验课包括基础 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 技能课程。 (二选一) 至少选一门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 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 理规定》 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 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 25 26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学分要求及课程说明: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上呼吸道感染 10 肺炎(包括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 20 急性支气管炎 20 肺结核 20 慢性咳嗽 15 支气管肺癌 20 慢性支气管炎 15 胸腔积液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 肺脓肿 5 肺心病 15 肺栓塞 5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 支气管扩张 5 自发性气胸 5 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 支气管哮喘 5 大咯血 3 分管理规定》。 呼吸衰竭 15 肺间质性病 10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胸部X线判读(能正确描述) 30 痰液标本留置 20 1.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 1 学分,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 修满18个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公共 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 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 践/实验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 规定好学分要求。 2.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2)基本技能要求: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临床能力训练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包括教学)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胸腔穿刺 5 体位引流 5 1 呼吸内科各病区 18 个月 动脉血气分析判读 20 雾化治疗 20 2 呼吸内镜、睡眠障碍监测、肺功能室选 1-2 项 3 个月 肺功能判读 20 氧疗 20 3 RICU、放射科等其他相关学科 3 个月 结核菌素试验判读 10 吸痰 20 4 科学研究训练 6 个月 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 10 胸部CT判读 30 5 见习教学 3 个月 1.3.3较高要求 33 个月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总时间 (1)病种要求: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传染病专 病种 病种 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传染病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 结节病 肺部良性肿瘤 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 肺真菌病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1.3.1轮转目的 操作技术名称 操作技术名称 (1)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 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无创通气技术;肺通气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与判读;胸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支气管肺泡灌洗 部X线检查判读;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 经皮肺活检 (2)了解: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睡眠呼吸紊乱等疾病的有关知识;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黏膜及肺活检,胸部CT、经皮肺活检、雾化治 疗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等。 1.3.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27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参与教学活动使博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 28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学研究能力。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 毕业条件 2.1轮科计划的编制。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室、研究生导师根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共同协商根据培养目标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理系统录入轮科计划。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2.2轮科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在学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登 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 七、学位论文工作 1. 科研训练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 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施。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 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2.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 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 人”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5.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 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 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 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 “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 3. 学位论文答辩 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 6.二级学院 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合格后方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文件要求。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29 30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呼吸系病学)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7.研究生院 20 临床肺科杂志 21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3 中国防痨杂志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十一、主要参加制定专家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本学科专家:陈一强、钟小宁、覃寿明、吴聪、何志义、孔晋亮、邓静敏、张建全、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白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校内专家:陈一强、姜海行、赖永榕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校外专家:陈燕、陈志华、陈亚红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二、参与审核专家 陈一强、覃寿明、何志义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内科学(第八版) 葛均波、徐永健、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辰 2018 2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蔡柏蔷、李龙芸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 2015 3 呼吸系统疑难病例解析 钟小宁、柳广南 科学出版社 2013 4 介入性肺病学(第二版) 陈正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6 Chest 7 Thorax 8 Lancet 9 N Engl J Med 10 Eur Respir J 11 Respiratory 12 Respiratory Medicine 1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4 中华内科杂志 15 中华医学杂志 16 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17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18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19 国际呼吸杂志 31 32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3 105101103白血病 leukemia 4 105101104淋巴瘤和骨髓瘤 lymphoma and myeloma 5 105101105出血性疾病 hemorrhagic disorders 一、学科概况 血液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 体的血液病专业中心。血液内科创建于1961年,1978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3个病区及独立血液实验室,专科病床92张,移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植病床30张。具备完善的红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出 1.1课程学习3个月。 凝血疾病、实验血液病学6个亚专科,在地中海贫血诊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具有独特 1.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优势。 学科拥有一批高学历、年轻富有朝气的医疗队伍,现有在职医生34人,护理团队66 人,血液实验室专业人员3人。其中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20人,教授(主任医师)8 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 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课题1项,中华医学会课题1项,国家863 1.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1.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2.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 课题子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8项,博士启动基金课题1项; 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 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 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 为合格。 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参编教材、杂志7部。 2.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 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 二、培养目标 课程学习及成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况等。研究生、导师、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 作为调整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2.3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2.4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01101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2 105101102地中海贫血治疗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of thalassaemia treatment 33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34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专业核心课 2 二级学科理论与实践 进展、参加内科学讲 座 16 1 三级学科的理论与实 践进展、参加科室疑 难病例讨论、业务学 习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循证临床实践 32 2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免疫学 32 2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生物信息学 32 2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方向课 血液病学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选修课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 学术讲座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8学分。 根据学分自选至少 一门,以求总学分 达要求 4 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超过半个学年。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 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 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 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自选课程根据选择各课程学分合计学分。**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 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 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不纳入课程学分中,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 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医学实践/ 实验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1.临床能力训练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分子生物学 48 3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常见策略及应用 16 1 蛋白质研究常见技术及应用 32 2 细胞体外培养原理技术与应用 16 1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实验动物学 32 2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16 1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根据学分自选至少 一门,以求总学分 达要求 实践课是根据实践培 训内容开设的相关课 程,以帮助研究生掌 握必备的实践操作能 力;实验课包括基础 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 技能课程。根据学分 自选至少一门,以求 总学分达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血液内科病区(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相关学科(含教学):细胞室、血液实验室、教学 6个月 3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根据 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 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计划。 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在学习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 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各学科 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 35 36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能力; (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 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 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轮转目的 (1)掌握: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 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 移植病人的抗感染治疗。 (2)了解:少见与特殊类型白血病及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获得性血友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诊疗。 序号 病种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2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3 获得性血友病 4 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各种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异常的临床意义。造血干细胞移 植时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 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1.3.2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 (1)病种及例数要求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研 序号 病种 最低例数 1 急性白血病 30 2 慢性髓系白血病 10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4 淋巴瘤 10 5 多发性骨髓瘤 5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 7 再生障碍性贫血 5 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 9 DIC 2 10 血友病 3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11 骨髓增殖性肿瘤 5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1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 论文题目。 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 (2)基本技能要求 骨髓穿刺+活检术及骨髓涂片(操作20例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术(操作20例次)、 各种血细胞去除术(操作5例次)、血浆置换术(操作3例次)、供者骨髓采集术(操作 10例次)。 1.3.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 37 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38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1篇与毕业论 论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 文相关的SCI论著或meta分析文章,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 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 3.学位论文答辩 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考核,成绩合格。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二)学位授予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领 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 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要 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9 40 105101 内科学(血液病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陈灏珠、钟南山、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陆再英 林果为、王吉耀、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实用内科学 葛均波 (美)威尔逊等原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哈里逊内科学(中、英文版) 赵华月主译 出版时间 2019 2017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1994 一、学科概况 4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胡品津、谢灿茂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我院于70年代成立内分泌专业组及内分泌实验室,1985年正式成立内分泌科。目前, 5 诊断学 万学红、卢雪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内分泌专业设有门诊、内分泌科及老年病学内分泌代谢科2个病房、设备先进齐全的内分 杨小玲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6 泌实验室,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学科,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 6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 练丛书——临床医师分册 7 中华血液学杂志 权。在职医生28人,开放床位70张,日专科门诊量300-600人次,能满足专科临床、教 8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学及科研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内分泌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科影 9 威廉姆斯血液学 陈竺、陈赛娟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响力,是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合作单位、2017年国家卫健委批准建立的国家 10 Wintrobe’s Hemotology 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之一、广西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11 英文杂志 Blood 局(NMPA)批准的临床药理研究基地(GCP)。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6人,拥有博士 12 英文杂志 Leukemia 学位15人,硕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6名教授分别担任中华医 13 英文杂志 Haematologica 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相关分会的全国委员(或青年委员),多人担任广西医学会内分泌 14 英文杂志 Leuk Lymphoma 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等正、副主任委员;4人担任广西 15 英文杂志 Br J Haematol 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正、副主任委员;多人任国内著名医学杂志编委、通讯 16 英文杂志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编委。 17 英文杂志 N Engl J Med 博士研究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以及在职内分泌学科的医护技术人员的继 18 英文杂志 J Clin Oncol 续教育和培训任务。学科特色及研究方向:1、糖尿病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2、内 19 英文杂志 Blood Rev 分泌相关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3、代谢综合症和糖尿病个性化运动饮食量化研究;4、 20 英文杂志 Clin Cancer Res 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专 21 英文杂志 Curr Opin Hematol 科医疗和学术队伍,分设四个亚专科:糖尿病-肥胖疾病、甲状腺-性腺疾病、垂体-肾 22 英文杂志 Cancer Res 上腺疾病、代谢性骨病。学科的工作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认可及好评,近年来与上海交 23 英文杂志 Oncogene 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合作开展多项临 24 英文杂志 Leuk Res 床研究,研究结果均发表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近5年来,获国家级项目9个,省、 25 英文杂志 Nat Med 部委项目19个,地厅级项目23个,共计获科研经费约621万元。获各级奖项共15项:其中 内分泌学科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硕士、 十一、主要参加制定专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 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4 项; 赖永榕、程鹏、李桥川、罗琳、章忠明、李静、姜海行、梁敏、桂春、夏忠军、刘林、 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2 项;三等奖3 项;广西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 王季石 十二、参与审核专家 各1项;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 项。在职人员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9篇,SCI收录 论文25篇。5年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59名,博士生12名,博士后1名。 赖永榕、程鹏、李桥川 41 42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70 分为合格)。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由内分泌科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 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 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70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为合格。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外语。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 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力。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 4 月份前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 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 5-7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含)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0101腺体内分泌 Endocrinology of Gland 以上职称的专家(含 2 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 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2 10510102代谢糖尿病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3 10510103骨质疏松 Ostoporosis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资主治医 师水平。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 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 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 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 3 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 60 分以上(含 60 分)为合格。 五、培养方式与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 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 平。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100 分 公共学位课 6 43 分组说明 44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学术讲座 4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 必选五组 (医学实验课)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选修课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期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 分析与挖掘 32 必选一组 (科研方法课) 多因素统计分析 说明 内分泌代谢病学 16 1 参加1次内 科疑难病 例讨论或 MDT 计1 个学时, 完整参与 第1-2学期 1个罕见病 患者的诊 治过程的 主管医师 可酌情计 1-3学时 蛋白质研究常见技术及应用 16 1 第1学期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1学期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36 2 第1学期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技术 32 2 第1学期 肿瘤实验研究策略及应用 32 2 第1学期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常见策略及应用 16 1 第1学期 新药研究与开发 32 2 第1学期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 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分;专 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 2 第1学期 至少选 一门 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 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2 科研伦理 16 1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论文写作 16 1 1.临床能力训练 生物信息学 32 2 第1学期 32 2 第1学期 32 2 2 必选三组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专业核心课) 至少选一 门,以求 达总学分 要求 课程说明: 32 必选二组 循证临床实践 (专业基础课) 临床流行病学 至少选一 门,以求 达总学分 要求 32 第1学期 1.1轮 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至少选 一门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第1学期 1 内分泌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 个月) 18 个月 参加32 次 内科讲座 或参加内 第1-2学期 科讲座总 时间达到 32学时 2 其他相关学科 6 个月 3 科学研究训练 6 个月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内分泌专 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内分泌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 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较高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45 46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1.3训 练内容及要求 七、教学活动 1.3.1轮 转目的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1)掌握:内分泌疾病诊断和治疗原则。激素的分泌与调节。糖尿病分型、诊断标 生的教学能力。 准、临床表现及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临 2.内容与要求: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完成 4 次实习医师小讲课,担任教学助教。 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及治疗;各型甲状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及治疗。痛风及高尿酸 血症的病因、诊断及处理。肾上腺疾病(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 八、学位论文工作 多症)的诊断流程和治疗原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内分泌危象诊治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甲状腺危象、垂体危象、肾上腺危象、高钙危象、低钙危象)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理原则。高脂血症、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尿崩症、泌乳素瘤的诊断及治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疗原则;常见电解质紊乱(钠、钾、钙)的鉴别诊断,激素测定及内分泌功能试验(包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括兴奋、抑制试验)的原理、步骤及临床意义。垂体 MRI、肾上腺 CT 阅片、甲状腺 B 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 超检查。 (2)了解: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旁腺疾病、垂体疾病的诊断及治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疗原则。内分泌系统的罕见病/少见病的诊断。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1.3.2基 本要求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研究。 (1)病种及例数要求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糖尿病(部分病例可在门诊 学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0 甲状腺结节(包括门诊) 5 各型甲状腺炎(包括门诊) 5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2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 (包括门诊) 10 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 骨质疏松、血脂异常 5 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要求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 30 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 15 例。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口服、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IRT、CRT 各类激素血尿浓度测定标本 采集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最低例数 5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糖尿病营养食谱处方 10 糖尿病足病筛查 5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至少1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 5 垂体MRI、肾上腺CT阅片 10 (3)临床知识、技能要求: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禁水加压素试验。 (4)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国外有关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各1 篇;参与 教学、科研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外语能熟 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47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48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1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 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6.研究生院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 1 2 3 4 5 6 7 书目 内科学(第9版) 诊断学(第9版) 病理学(第9版) 病理学生理学(第9版) 药理学(第9版) 医学影像学(第9版)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8 哈里逊内科学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临床内分泌学 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 内分泌鉴别诊断学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18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https://www.nejm.org/ 19 The Lancet(柳叶刀) https://www.thelancet.com/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查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 作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 需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 详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 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 按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 手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 转,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 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 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出版社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葛均波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万学红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宏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建枝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宝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徐克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灏珠 威尔逊 (Wilson,Jean D.)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家伦 潘长玉 译 邝贺龄 刘新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7 2001 2011 2007 2017 2009 5.二级学院 49 50 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20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JCEM) https://academic.oup.com/jcem 21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http://www.ijcem.com/ 22 Joural of Bone Mineral Research https://asbmr.onlinelibrary.wiley.com/ journal/15234681 23 JAMA https://jamanetwork.com/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肾脏病诊治 单位,具有肾脏内科博士、硕士学位培养权单位;广西临床重点学科、广西医疗卫生重 点学科、广西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单位、广西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 十二、主要参加制定专家 广西肾脏病专科联盟组长单位。是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卫生 罗佐杰、夏宁、秦映芬、陈青云、刘红、蒙碧辉、梁敏、沈寒蕾、梁杏欢、张劼、 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广西唯一)、国家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华佗 周嘉、冼晶、谢雪梅 工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规范化项目实践培训基地、国家万名肾科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病及 血液净化培训单位、国际肾脏病学会急性肾衰竭0 by 25中国广西基地、国家住院医师培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广西急诊急救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2017 罗佐杰、夏宁、刘红、秦映芬、梁敏 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全国第39位、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华南区 专科声誉排名第4名。本科室专家的学术团体任职有: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罕见病分 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 析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委员及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 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学会全国委员、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规范管理和 培训项目专家、广西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广西医师协 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西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肾 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目前设有病床50张,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血液净化机70余台,自动腹膜透析机3台。年 均出院病人近3000人次,年门诊量近7万人次。现在职人员7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人,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 本学科以疑难重症肾脏病的诊疗及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防治、血液净化为主 要研究方向。在CKD的流行病学、肾小球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急性肾损 伤及重症肾脏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参与了国家“十一五” (CKD的早期防治研究)、“十二五”(CKD的临床队列研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子 课题研究及国际肾脏病学会(ISN)AKF“0 by 25”计划-中国地区急性肾损伤(AKI) 等重大研究项目。建立了CKD、AKI--CKD的队列研究及院内AKI的电子预警系统,拥 有CKD的在线数据库及标本库。参与国际的药物临床研究3项及国内多中心药临床试验约 10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西科技厅攻坚计 划1项、广西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及其他省厅级课题约20余项。 51 52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2)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 及成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临床实践、开题报告完成情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 况等。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 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临床能力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 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 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床实际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格,此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4)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力。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0101 膜性肾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的研究 Epidemiology and mechanism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2 10510102 血液净化 Blood purification 3 10510103 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及预警机 制研究 Epidemiology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acute kidney injury 4 10510104 肾小球、小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及早期防治的研究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glomerular and tubular diseases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 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分要求 (2)专科病房 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 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 3 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 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 60 分以上(含 60 分)为合格。 53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学分 要求 分组说明 6 4 3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2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1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2 12 54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选修课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4 22 学术讲座 4 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 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3.学术讲座说明: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相应的学术讲座并获得学分,此学分为必修 学分,专业型博士不少于4学分。学术讲座学分单列,不纳入课程学分中。具体要求详见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学位课 医学实践/ 实验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选修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分子生物学 48 3 免疫学 48 3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 分析与挖掘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32 2 备注 1. 临床能力训练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 室/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根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 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 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计划。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具体 安排如下: 任选一门 实践课是根据实践培 训内容开设的相关课 程,以帮助研究生掌 握必备的实践操作能 力;实验课包括基础 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 技能课程。 2 参加二级学科组织的 专业核心课,累计学 时达32学时 三级学科的理论与实 践进展(或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肾内科(兼总住院医师 6 个月) 18 个月 2 心血管内科 1个月 3 呼吸内科 1个月 4 消化内科 1个月 5 见习带教 3个月 6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 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肾脏病学 16 1 医学文献检索 16 2 循证临床实践 32 2 1.3.1 肾内科 4 1.3.1.1 轮转目的 学术讲座 课程说明: 1.以上专业学位课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 22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 55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临床工作水平。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以下的轮转目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应按照上面的轮转科 室先后顺序分别列出。 (1)掌握:原发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 综合征、 IgA 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损害、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高尿酸血症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肾淀 粉样变性病,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遗传性肾炎,多囊肾,肾间质性疾病,急慢性肾 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血管性高血压,肾静脉血栓。 (2)了解:肾脏移植、妊娠与肾脏、肿瘤相关肾脏病、感染与肾脏病、肝肾综合征、 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常见心血管病、肝脏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 56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等与肾脏关系、遗传与肾脏病、水盐电解质酸碱代谢与肾脏。 1.3.2 心血管内科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ANCA相关性血管炎 5 过敏性紫癜性肾 1 高血压性肾损害 5 肾血管性高血压 1 肾小管疾病 3 急慢性间质性肾炎 1 肿瘤相关性肾病 2 肾静脉血栓 1 1.3.2.1 轮转目的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律失常的机 制和分类;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心血管急、 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常见心脏病X线诊断;常见典型心电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熟悉肾脏穿刺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和血液净化通路建立及 图诊断;电复律技术。 (2)了解: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心包穿刺术、心脏起搏术、动态心电图、动态血 维护技术包括动静脉内瘘建立技术及球囊扩张术等。 压、超声心动图。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在学期间至少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图 1.3.3 呼吸内科 版)发表 1 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论著(包括meta分析)。论文要求:学生为第一作者;以广 1.3.3.1 轮转目的 西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 (1)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中期考核及临床能力考核。 鉴别诊断及治疗;无创通气技术;肺通气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与判读;胸部X线检 七、教学活动 查判读;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了解: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睡眠呼吸紊乱等疾病的有关知识;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黏膜及肺活检,胸部CT、经皮肺活检、雾化治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生 的教学能力。 2. 内容与要求: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 6 次实习医师小讲课, 疗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等。 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 1.3.4消化内科 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1.3.4.1轮转目的 (1)掌握: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消 八、学位论文工作 化系统疾病急重症的诊断与处理;消化道内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X线检查的适应证和禁 1. 科研训练 忌证;常用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了解: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及 处理;慢性肝病病因及治疗;典型消化道内镜常见病例图像的识别;其他诊疗技术。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1.3.2 基本要求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急性肾炎 5 慢性肾功能衰竭 5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急进性肾炎 5 急慢性肾盂肾炎 3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 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慢性肾炎 5 急性肾功能衰竭 5 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肾病综合征 10 糖尿病肾病 2 2. 学位论文要求 狼疮性肾炎 5 多囊肾 1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施。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与肾脏疾病相关的各种检查运用和结果判断,血透技术及肝 素化应用。 1.3.3 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 57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58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 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3.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细记录”。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 4. 学位论文答辩 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时完成规定科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及网上个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各级研究生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 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系统进行记录。 5. 二级学院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 毕业条件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和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题 1.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研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6. 研究生院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教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生培养 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学院的研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定期或者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 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 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查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 59 书目 1 内科学(第9版) 2 3 4 5 肾脏病学(第3版) 血液净化学(第4版) 腹膜透析 医学影像学(第9版) 主编 出版社 葛均波,徐永健,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辰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海燕 王质刚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伏友 徐克,龚启勇, 人民卫生出版社 韩萍 出版时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1年 2018年 60 105101 内科学(肾病学) 6 7 8 9 10 11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 胡品津,谢灿茂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万学红,卢雪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李凡,徐志凯 Agnes B.Fogo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肾脏病理诊断图谱 科学出版社 Arif Asif 介入肾脏病学 西氏内科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Lee Goldman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分册) 12 13 肾脏病与移植透析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14 内科学科中华系列杂志(中华肾 脏病杂志等) 15 16 17 J AM SOC NEPHROL Kidney International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18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 Clinical J AM SOC NEPHROL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21 22 23 The Lancet Science Cell 24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 2014年 2018年 2018年 2007年 2016年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制定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2012年 一、学科概况 消化内科成立于1957年,是广西成立最早的临床专科之一,是广西消化内科学发展 的摇篮,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医学本科、博硕士研 究生和国外留学生、住培医师及进修生等多层次教学任务。1981年获得教育部硕士学位 授权点,1998年获得国家临床药理基地,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得国家 首批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西消化内镜医疗质量 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并牵头成立“广西消化内科专科联盟”和“广西炎症性肠病诊疗联 盟”,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国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规范基地”、“吴 阶平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广西炎症性肠病中心”,2018年作为常委理事单位加入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近五年来复旦大学专科排行榜-华南地区消化内科专 科排名第3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专科排行榜-消化内科排名第49-65位。该科承担广西消 化疾病最重要的临床、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和保健任务。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消化内科一直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全国委员、广西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广西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委单位、中国医 十二、主要参加制定专家 师协会消化分会与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单位、广西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委单位。在省 廖蕴华、周红卫、杨桢华、王明军、伍巧源、霍冬梅 内外担任各个专业学组委员达40多人次,其中全国二级分会副主委1人次,常委4人次, 二级分会专业学组副组长1人次,担任国内专业期刊编委16人次。获得广西十百千人才第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二层次人选1人次、广西医学高层次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人选1人次、广西高校百名优秀 廖蕴华、周红卫、杨桢华 青年骨干1人次、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人次。近5年来学科承担省厅级 以上课题共计3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级科研基金8项。近5年发表SCI 论文44篇,中华系列论文20余篇。近年来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全国多中心研究 项目1个,主编专著2部,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1部,参编国家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学-消化内科》1部,其他教材与专著16部。学科学术交流活 跃:每年定期召开全国或者区域性消化疾病与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与东盟多国、台湾、 香港地区有着深入合作,科室专家每年参加国际会议及国内各级学术讲座或者操作演示 数十次,为提高广西在全国消化届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化内科分设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镜病区、老年病学消化内科病区、内镜诊疗 部,开放病床114张,年住院患者5000多人次,门诊量12万人次,内镜诊疗数3.1万人次。 在编医师31人:高级职称(正副高)18人(58.1%)。其中:正高8人(25.8%),副高 10人(32.3%),中级6人(19.4%);博士16人(含在读3人)51.6%,硕士14人(45.2 %);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300多名, 61 62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留学归国人员10人。学科设备先进,拥有国际最先进的胆胰管内镜直视系统(spy-glas 4 10510104炎症性肠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IBD 5 10510105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on GI diseases s)、电子胃镜、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经鼻超细内镜、ERCP专用C臂、 清洗消毒追溯系统、内镜耗材与配件SPD管理系统、肝功能储备检测系统、结肠清洗系 统、13C、14C呼气试验检测仪。 消化内镜总体在全国先进水平:其中2项技术首先在国内开展,6项技术国内达到先 进水平,区内80%以上的内镜技术由该科首先开展。其中超声内镜(EUS)下细针注射 治疗胰腺胰岛素瘤技术为国内首先报道,达到国际先进水。ERCP治疗胆胰管疾病(结石、 黄疸、狭窄、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超声内镜介入技术诊治胰腺囊实性肿瘤、胰腺癌、 腹腔纵隔肿瘤、胰腺假性囊肿,放大染色内镜诊断与微创(EMR/ESD)治疗早期消化 道癌,内镜下微创治疗贲门失驰缓症(POEM)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TER),内镜下 治疗消化道出血(硬化、套扎、组织胶、钛夹)等均是广西区内开展最早、诊疗数量最 多、技术最成熟、获得成果最多的专科。学科具有慢性肝病、胆胰疾病、炎症性肠病、 消化道肿瘤、消化内镜亚专科,在急慢性肝功能损伤、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肿瘤早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 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诊早治、炎症性肠病、小肠疾病诊治、以及消化道免疫相关性疾病方面诊治均具有较高 2.考核要求 水平。尤其擅长黄疸、腹水、腹痛、腹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狭窄等疑难疾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 病的诊断与治疗。 60分)为合格。 二、培养目标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3)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4)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第五学期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1 10510101慢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hronic hepatic diseases 2 10510102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te pancreatitis 10510103消化道恶性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s 63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3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序号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64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医师水平。 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 70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3. 学术讲座: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相应的学术讲座并获得学分,此学分为必修学分。 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学术讲座学分单列,不纳入课程学 分中。具体要求及计分标准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专业基础课 实用生物信息学 32 2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专业核心课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2 参加10次内科讲座 参加10次内科疑难 病例讨论 专业方向课 消化病学 16 1 参加10次消化内科疑 难病例讨论或者学术 讲座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临床免疫学实验基础与应用 32 2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选修课 学术讲座 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 (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 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 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根据 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 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计划。 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在学习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 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4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 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 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 65 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各学科 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能力;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公共学位课 1.临床能力训练 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消化内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内镜中心 3个月 3 其他相关学科 3个月 4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消化内科 专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消化内科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 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消化内科病房(18个月) 1.3.1.1轮转目的 (1)掌握: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胰腺癌、胃肠道淋巴瘤、贲门黏膜撕裂 症、原发性腹膜炎、缺血性肠病、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 66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急慢性胰腺炎、功能性与动力障碍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综 (1)学习病种 合治疗措施、门静脉血栓形成;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性脑病、肝 胃肠道息肉及遗传性疾病、恶性腹膜间皮瘤、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诊断与治疗,肝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常见 吸收不良综合征。 胃黏膜病变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各种疾病所致腹水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慢性腹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泻的病理生理及鉴别诊断;腹痛和腹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胃镜检查、肝穿刺技术、常 熟悉消化道少见病及罕见肿瘤、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掌 见病胃肠 X 光片诊断。掌握败血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抗休克治疗原则;重度脱 握消化内镜诊疗适应证及禁忌证,胃镜操作原则及要点,内镜下疾病诊断描述,胃镜消 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等急危重症诊断和救治。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 毒与维护原则等。进行普通胃镜检查(操作150例次以上)、肝穿术(操作5例次)及其 用原则、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疫情报告制度的使用;不明原因发热、黄 操作规程(操作2例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鉴别诊断的临床分析方法。 (2)了解:胃肠道憩室、息肉、血管畸形,胃肠内分泌激素种类及相关疾病,如 Z- 要求通过国家英语 CET-6级考试,并积累一定程度的医学专业词汇,能熟练查阅专 E 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VIP)瘤、类癌、胃泌素瘤、吸收不良综合征。门脉高压非手 科外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在导师知道下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发 术治疗新进展,腹水浓缩回输的临床应用。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如胃镜、结肠镜、胶囊 表 SCI论著 1-2篇,专业学位型博士科研论文工作累积脱产时间不超过 6个月。 内镜、小肠镜、ERCP,EMR, ESD,EUS-FNA,黏膜下隧道技术,上消化道压力测 1.3.2内镜中心(3个月) 定及功能检查。腹腔镜、腹部 B 超、CT、MRI、小肠增强扫描技术(CTE 或MRE)、 1.3.2.1轮转目的 PTCD、PCR技术,及其他治疗内镜的临床应用。 (1)掌握:电子内镜检查的技能;全消化道常见良恶性病变的电子胃肠镜下表现、 1.3.1.2基本要求 内镜及临床分期、疾病描述及镜下治疗措施;各种消化内镜诊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相 (1)病种及例数要求 关疾病治疗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等规范。 (2)了解:结肠镜,ERCP,EMR,ESD,EUS-FNA,隧道技术的适应证、禁忌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消化性溃疡 10 门脉高压性胃病 5 消化道出血 10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2 胃食管反流病 8 炎症性肠病 4 肝硬化 5 慢性腹泻 2 自身免疫性肝病 2 缺血性肠病 2 1.3.2.3较高要求 急性胰腺炎 10 慢性胃炎 10 熟悉消化道少见病及罕见肿瘤、疾病的镜下表现、诊断描述;熟悉胃肠镜常规消毒 胃肠道淋巴瘤 2 功能性胃肠病 4 药物性肝功能损害 1 肝性脑病 2 1.3.3其他相关学科:放射科(1个月),超声影像科(1个月),病理科(1个月) 食管癌 8 胃癌 5 1.3.3.1放射科 贲门失弛缓征 5 肝癌 5 (1)轮转目的 肠癌 5 胰腺癌 3 结肠息肉 5 壶腹部癌 3 (2)基本技能要求 掌握消化内科相关常规操作;腰椎穿刺术(操作2例次)、骨髓穿刺术(操作2例次)、 腹腔穿刺术(操作3例)、肝穿刺抽脓术(操作1例次);腹水超滤术(操作2例次)及其 操作规程(见习2例)、B 超引导下的肝穿活检术(见习4例)。 1.3.1.3较高要求 证;最新内镜诊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1.3.2.2基本要求 掌握电子内镜的基本操作:完成普通电子胃镜 150 例以上,并能独立描述病变的内 镜下表现及诊断;熟悉电子结肠镜的操作及诊疗规范;了解超声内镜、ERCP、镜下治疗 的临床意义。 与维护原则等。 了解本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了解本专科所涉及消化系统的 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 的相关临床知识。 (2)基本要求 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包括X射线、CT 和 MRI 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医 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原则。 熟悉:消化系统医学影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及其诊断原则;消化系介入放射学的基 本理论和应用原则;消化系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胆管及胰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67 68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MRCP),消化道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肝硬化、肝细胞癌、胰腺炎、胰腺癌、 肠梗阻、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放射影像学诊断。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1.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了解:X 线投照和 CT、MRI 检查操作方法;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1.3.3.2超声影像科 论文题目。 (1)轮转目的 了解本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了解本专科所涉及消化系统的 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 的相关临床知识。 (2)基本要求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 1.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 4000 字。(要由导 师组 3 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研研究。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容 2.1学位论文要求 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细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胞癌、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学习和熟悉超 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 1.3.3.3病理科 (1)轮转目的 熟悉医院病理科日常工作技术流程;常规病理技术、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理论 和操作;病理资料档案管理;了解病理技术的新进展。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掌握 析合理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部分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掌握细胞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掌握巴氏染色法、瑞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氏染色法和液基细胞学的原理与操作。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熟悉:消化系恶性肿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依据,包括食管癌、胃癌(包括癌前病变)、 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熟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特点;熟悉炎症性肠病和肠结核、 淋巴瘤的病理鉴别要点;熟悉胃淋巴瘤和胃癌的鉴别要点。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相关的 SCI 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七、教学活动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生的教学能力。 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3个月 1.毕业条件 的见习教学。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69 70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6.研究生院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1 2 3 4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书目 胃肠病学 内科学(第 9 版)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美)丹尼斯.L. 哈里森内科学(第19 版)双语版 卡斯帕等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王海译 出版时间 2015 2018 2017 2019 5 6 7 诊断学(第9版) 医学影像学(第8版)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万学红等主编 白人驹等主编 王建枝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018 2018 8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 练丛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分册 高润霖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胡品津等主编 9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渭芬等主编 临床肝脏病学 10 11 哈里森胃肠病学与肝病学(英文)Dan L.Longo等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上消化道内镜学 许国铭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2 徐富星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下消化道内镜学(第 2 版) 13 14 Gastroenterology,Third Edition David W.Hay Jones Bartlett Publishers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Dan Longo Anthony Edition McGraw Hill 15 Fauci et al Professional Medicine,18Th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主编 姜泊主编 葛均波等主编 林果为等主编 16 Goldman's Cecil Medicine Lee Goldman, Andrew I Schafer Elsevier Saunders 2014 2012 2011 2003 2011 2011 2011 2011 Hepatology Gastroenterology GUT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1. 20 Endoscopy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6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胰腺病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71 72 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家:姜海行、唐国都、覃山羽、吕小平、赖铭裕、黄雪、陈晖、梁志海、 宁红建、张瑜红、张君红、陶霖、罗薇 校内专家:徐红、赵铖、杨红 校外专家:白文元、陈其奎、沈锡中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姜海行、黄雪、陈晖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1954年,心血管内科由著名的留美学者叶馥荪教授创建。目前我院心血管内科是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 化培训基地,是卫生部首批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也是全国5个 “一带一路心脏介入培训基地”之一,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教育基地和专业示范中心。 我院心血管内科是我国第一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目前具有博士学位授 予权。学科有6个病区,包括心内科一病区、心内科二病区、CCU、高血压病区、老年心 血管病区和老年综合病区。学科有正高17人,副高17人,中级职称9人,其中博士30人, 硕士28人,留学归国人员1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9人。有9人曾先后任全国 相关专业学会副主委、理事、常委及委员,有7人曾先后任广西专业学会会长、主任委员, 有5人曾先后任多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目前心内科有5个研究方向:冠心病、心律 失常、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心血管危重症与肺血管病。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和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基础较强,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拥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支撑 基础和临床研究。学科拥有广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广西心脑血管 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 究团队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 奖二等奖2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73 74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0510101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及介入治疗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arrhythmia, andinterventional therapy 序号 1 10510102冠心病防治及介入治疗 2 Thepreventionand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ucturalheartdiseaseandinte rventionaltherapy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3 10510103结构性心脏病与介入治疗 4 Hypertension and the risk factors 10510104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5 10510105心血管危重症 Critic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4)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1)课程学习3个月。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2.考核要求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1)课程学习考核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2)中期考核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 考核和最终考核标准与结果在内的考核。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 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临床能力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75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6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课程说明: 课程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分组说明 1.以上专业学位课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0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3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2 3.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 选修课 2 参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20 学分,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 学术讲座 4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排,共6个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 合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 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临床能力训练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免疫学 48 3 分子生物学 48 3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医学生理学 32 2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专业核心课 内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32 2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方向课 选修课 学术讲座 心血管病学 16 1 实用生物信息学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常见策略及应用 32 2 4 备注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表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心血管内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其他相关学科(含教学) 6个月 3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各学科 任选一门 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初年主治医师 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 任选一门 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能力;(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 诊疗思维能力;(6)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担任病房住院总医师至少 参加内科学讲座和 疑难病例讨论 参加心内科疑难病例 讨论、业务学习 半年并完成住院总医师职责。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 疑难病症。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心血管内科(18个月) 任选一门 1.3.1.1轮转目的 掌握:心血管专科理论基础;心血管内科病史询问、查体和病历书写;心血管系统 体格检查;心包穿刺技术和患者管理。心血管疾病病情的评估和分级;心电监护和有创 血液动力学的管理;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恶性心律失常、主动 77 78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脉夹层的诊断和救治原则。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动态血压的基 (2)基本技能要求 本操作方法和流程;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动态血 表3 技能操作要求 压的诊断规范。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各基本切面标准图像。心血管疾病的 技能操作种类 例数(≥例) 康复和健康指导;永久性起搏器和ICD的程控与随访监测;心血管常见疾病的门诊管理 冠脉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50 心脏电生理检查 15 参与 PCI 30 参与 疗方法和围手术期管理,心血管有创检查技术,包括左、右心导管检查,左、右心室造 导管消融 15 参与 影,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肾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创治疗技 永久起搏器植入 15 参与 术,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永久起博器植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ICD与 永久起搏器程控 20 CRT、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和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心血管内 临时起搏器植入 5 科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心血管核素检查、冠脉CTA、CTPA、大血管CTA、心血 IABP 1 管磁共振检查);心血管影像基本理论。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各个基本参数的临床意义。 右心导管检查及结果判读 和病情随访监测。 熟悉:心血管内科各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心血管内科各类疾病的介入治 了解:脉搏波及踝臂指数、倾斜试验等辅助检查手段;心血管内科疑难病例的诊断 和治疗方法;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心血管病人的妊娠风险评估。经食管超声 心动图检查;外周动、静脉超声检查。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心脏外科围术期管理,包括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术后管理。 1.3.1.2基本要求 管理病床≥5张,病历书写≥80例,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100例,独立完成心包穿 刺≥1次。建议每周跟随指导医师出门诊≥1次。 (1) 病种及例数要求 表2 病种及病例数量要求 左心室造影及结果判读 心电图 100 动态心电图 30 动态血压 20 运动负荷心电图 10 倾斜试验 2 胸部X片 200 心血管CT 200 心血管磁共振 10 心血管核素检查的结果判读 20 病种 例数(≥例) 备注 心脏超声心动图 50 冠状动脉疾病 100 其中ACS≥50 深静脉置管 1 高血压 50 继发性高血压≥5例 心功能不全 30 高血压急症≥5 心律失常 50(房颤≥10) 慢性心衰及CTR随访 心瓣膜病 20 其中消融≥30 感染性心内膜炎 5 起搏器≥20(CRT≥5) 心肌病 20 心包疾病 5 主动脉夹层 2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10 周围动脉疾病 5 肺动脉疾病 5 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5 急性心衰 10 心血管急症 10 心肺复苏 10 79 备注 其中冠脉CTA≥100例 其中异常≥30例 2.业务学习 2.1专业理论知识 2.2新进展 心血管内科国内外研究进展学习,包括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心血管疾 病循证研究结果、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前沿研究、心血管疾病治 疗药物研发、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医学工程进展、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治疗进展等。 2.3.新技术 心血管内科新技术新业务学习,包括心血管疾病诊断新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新技术、心血管疾病器械治疗新技术、心血管内外科融合治疗新技术等。 手术科室术前会诊 3.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4.在学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 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80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1.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 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 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 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3.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研研究。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81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十、组织管理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 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82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105101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桂春、巫相宏、黄荣杰、黄伟强、徐戈、陈卓宏、曾晓聪、李健玲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伍伟锋、曾志羽、李浪、彭志刚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Braunwald’s Heart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0th ed. Robert O. Bonow 等 Elsevier Medicine 出版 2014 2 3 4 实用心脏病学 西氏内科学 实用内科学 5 国内外心血管系统各种疾病诊治 指南和专家共识 6 7 8 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陈灏珠 戈德曼(美)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灏珠 2016 2016 2017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10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1 European Heart Journal 12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13 Hypertension 14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rugs 15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83 84 105102 儿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及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能熟练独立诊治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初步诊治某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2儿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儿科组建于1940年,1955年成立儿科学教研室,是集医疗、教学、科 研为一体的二级医学学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已逐步成为专业门类齐 全、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1978年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1981年获硕士授予权, 些少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 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进行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1984年获博士授予权,198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全区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的学科,2001年成为广西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之一和广西重点学科,2004年成 为广西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08年成为广西卫生厅重点学科,2011年儿科地方病科(地 中海贫血)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3年获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目前 在职教师8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21人(含终身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 任医师)16人,讲师(主治医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硕士学位49人。现有博士 生导师7名,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特聘专家、博士导师1人,校外博士导师1人,硕士 生导师17名。29人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是广西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广西医师协会 儿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有海外留学经历15人。学科开放病床181张,拥有儿科专用 1 1051020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ldren respiratory disease 研究 2 10510202小儿肾脏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3 10510203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ldren hematological disease 研究 4 10510204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ldre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究 5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10510205小儿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疾病的基 children endocrinology, Genetics 础与临床研究 and Metabolism disease 6 10510206新生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实验室,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建立地中海贫血 联合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为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已 培养硕士研究生371名,博士研究生72名,目前在读硕士108名,博士18名。 儿科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各专业本科、研 究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及广 西在职儿科学的医护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曾在《The NEW ENGLAND JOU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Blood》、《Thorax》等高分期刊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ldren kidney diseas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neonatal disease 上发表医学论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5年制和8年制《儿科学》规划教材2部,卫生部 “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近五年承担省厅级、国家级课题共计8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基金项目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横向)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针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对广西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病开展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基因诊断、产前基因诊断、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群体筛查和预防等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论文188篇,其中SCI收录48篇,中华系列26篇。近五年来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 (1)课程学习3个月。 特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或总住院医师助理不少于6个月。 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二、培养目标 2. 考核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85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86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分)为合格。 科研方法课 4 专业基础课 2 医学实践/实验课 2 专业核心课 2 专业方向课 1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 选修课 2 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学术讲座 4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病区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安排,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 写、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 分(70分为合格)。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限选三项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儿科教研室组成研究生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 分为合格。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课程设置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课程类别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必选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必选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期 必选 进行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第1学期 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否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2学期 科研伦理 16 1 必选 论文写作 16 1 必选 专业基础课 生物信息学入门技术 32 2 第1学期 必选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第1学期 必选 专业核心课按 儿科学新理论、新进展 二级学科设置 32 2 第2-5学期 必选 专业方向课按 三级学科或者 儿科学各专业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设置 16 1 第2-5学期 必选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 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 公共学位课 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总住院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科研方法课 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低年资主治医 师水平。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专业学位课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二选一 课程学分要求 87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分组说明 88 105102 儿科学 选修课 学术讲座 105102 儿科学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第1学期 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原理与实操 32 2 第1学期 独立进行重症监护,包括心脏监护、呼吸监测、给氧、机械通气、循环支持。 掌握常用的儿科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吸氧、心电图检查、腰穿、骨髓穿刺、胸 膜腔和腹膜腔穿刺等。熟练掌握常见心电图、X线平片,了解B超、CT检查适应证及检查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48 3 第1学期 分子生物学 48 3 第1学期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第1学期 免疫学 48 3 第1学期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 学分管理规定》 6选1 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各种内窥镜的检查技术,如:胃肠镜、肝脏穿刺、支气管镜的检 查指征及临床意义。 掌握各种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正确用法。 完成儿科各专科训练和总住院医师的训练,达到能够独立处理儿科常见病、参与危 重病的诊疗与抢救工作,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4 1.3.1泌尿系统 1.3.1.1轮转目的 课程说明: 1.公共学位课考试以70为合格。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掌握: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原理及报告的分析 2. 专业型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不含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其 判断;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重症病例) 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 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及反流性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短、中、长程疗法,免疫抑制剂治疗); 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 小儿遗尿症的诊断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3.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分,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六、教学活动、临床实践、社会实践 1. 临床能力训练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1.3.1.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泌尿系统感染 3 其他肾炎 2 急性肾炎 2 孤立性血尿 3 肾病综合征 3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2)基本技能要求:导尿1 例,肾穿刺活检1例。 1 儿科各病区轮转(具体由科室及导师制定) 12个月 1.3.1.3较高要求 2 总住院医师(专科病区) 6个月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3 其他相关学科(含教学实践、儿童保健、辅助科室) 6个月 总计 24个月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IgA肾病 2 直立性蛋白尿 1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1 狼疮性肾炎 1 掌握普通儿科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儿科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做到全面准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1 过敏性紫癜肾炎 1 遗尿症 2 急性肾功能衰竭 1 确询问病史,认真仔细体格检查,掌握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正规书写病历,全部 病历质量必须达到甲级要求(按三甲医院要求)。 熟悉儿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比 较熟练地掌握儿科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包括体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药物复苏、抗休克。在上级 医师指导下或 89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掌握肾穿刺活检 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方法。熟悉血尿和蛋白尿的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熟悉腹膜 透析及血液透析的适应证集操作方法。 1.3.2循环系统 90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3.2.1 轮转目的 (1)掌握:小儿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物理检查方法及意义。常见先天性心 脏病的病史、体征、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常见心律失常心 肌炎、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 脑性瘫痪 1 化脓性脑膜炎 3 脊髓炎 1 多发性神经根炎 1 常见肌病 1 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 1 重症肌无力 1 (2)熟悉:儿童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晕厥的诊断及治疗;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 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神经系统检查不少于 5 例,腰椎穿刺不少于 3 例,硬膜下穿刺 1.3.2.2 基本要求 1例。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1.3.3.3较高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室间隔缺损 3 肺动脉瓣狭窄 2 房间隔缺损 3 病毒性心肌炎 2 动脉导管未闭 3 常见心律失常 2 法洛四联症 3 心力衰竭 1 (1)学习病种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难治性癫痫 1 自身免疫性脑炎 1 结节性硬化症 1 遗传性脑病 1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神经影像学检查。 (2)基本技能要求:心电图操作及分析不少于5 例,胸片分析不少于 5 例。 1.3.4呼吸、免疫系统 1.3.2.3较高要求 1.3.4.1 轮转目的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掌握:掌握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肺静脉异位引流 2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 大动脉转位 2 心肌病 2 1.3.4.2 基本要求 主动脉缩窄 2 肺动脉高压 2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肺动脉瓣闭锁 2 高血压 2 掌握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胸片阅读及血气分析、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报告的判 读。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上呼吸道感染 5 支气管哮喘 5 急性喉炎 2 胸腔积液 5 急性支气管炎 5 1.3.3神经系统 毛细支气管炎 5 5 1.3.3.1 轮转目的 慢性咳嗽 5 各型肺炎(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IgA血管炎 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 风湿热 0~1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熟悉紫绀型先天 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熟悉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 作方法。 (1)掌握: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专科检查;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脑 炎、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小儿周围神经系统常见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 肌无力的诊断及治疗;了解脑电图及肌电图的解读。 1.3.3.2 基本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血气分析、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报告的判读。熟悉自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91 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掌握免疫功能初步筛查(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CD19细胞、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癫痫 5 病毒性脑炎 3 NK细胞)的临床意义;氧疗,阅肺炎胸片。至少完成胸腔穿刺1 例。 1.3.4.3较高要求 92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3.6.1轮转目的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间质性肺疾病 1 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 2 真菌性肺炎 2 弥漫性肺泡出血症 ≥2 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 ANCA相关性血管炎 0~1 单基因遗传肺疾病 (1)掌握: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 疗及预防。 (2)熟悉:母婴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淋病、梅毒等)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急性弛缓性麻痹(AFP)诊断、报告要点。 1.3.6.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支气管狭窄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熟悉儿童慢性咳嗽、肺咯血的常见病 麻疹 0~1 流感 2 因;熟悉儿童支气管镜的适应证;熟悉儿童肺穿刺的适应证,了解儿童肺活检的适应证 风疹 0~1 百日咳 2 幼儿急疹 2 手足口病 2 1.3.5消化系统 水痘 2 疟疾 0~1 1.3.5.1 轮转目的 流行性腮腺炎 2 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等 3 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细菌性痢疾 3 艾滋病、淋病、梅毒等 1 小儿各型结核病 2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熟悉常见间质性肺疾病、常见真菌性肺炎、先天性气管 及临床意义。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进一步检测项目。 掌握: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及防治;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包括液体疗法,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 1.3.5.2 基本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儿童传染病防护及处理措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1.3.6.3较高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口腔炎 3 胃食管反流 2 胃炎 3 消化性溃疡病 3 腹泻病 3 胆汁淤积性肝病 3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 钩端螺旋体病 0~1 巨细胞病毒感染 1 念珠菌病 1 人芽囊原虫感染 1 曲霉菌病 1 1.3.5.3较高要求 猩红热 0~1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1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恙虫病 0~1 (2)基本技能要求:插胃管1 例。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自身免疫性肝病 0~1 遗传代谢性肝病 1 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掌握骨穿、腰穿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结 肠套叠 1 急性胰腺炎 1 果判断,完成操作不少于3例。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1 炎症性肠病 1 1.3.7血液及肿瘤 布-加综合征 1 结肠息肉 1 1.3.7.1轮转目的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熟悉EB (1)掌握:小儿胚胎造血、生后造血及不同年龄血象的特点;止血及凝血机制;小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的解读,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检 查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结果判断,腹腔穿刺不少于2例。熟悉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以 及处理原则。了解胃肠镜、肝脏穿刺的检查指征及临床意义。 1.3.6传染性及寄生虫疾病 93 儿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及防治;输血适应证。 (2)熟悉: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白血病及淋巴瘤的诊 断及治疗。 1.3.7.2 基本要求 94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3.9新生儿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贫血 3 白血病 10 血小板减少症 3 地中海贫血 10 1.3.9.1轮转目的 (1)掌握:新生儿的分类;足月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巨大儿等的 解剖生理特点及护理特点;新生儿的病史询问及病历书写;新生儿常见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2)基本技能要求:骨髓穿刺不少于 2 例,骨髓涂片制作10例。 (2)熟悉:新生儿、早产儿的喂养及用药(包括抗生素)及补液特点、新生儿输血 1.3.7.3较高要求 适应证。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1.3.9.2 基本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实体瘤 2 血友病 0~2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干细胞移植 1 噬血细胞综合症 2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在临床应用;白血病的细胞形 态学、免疫组化分型的意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分类 和常见出血性疾病的诊疗要点。熟练掌握血片和骨髓片的制作;熟练掌握骨髓穿刺术, 操作至少10例。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新生儿窒息 3 新生儿颅内出血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4 新生儿肺炎 4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3 新生儿败血症 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 新生儿高血糖症 0~1 新生儿呼吸暂停 2 TORCH(弓形虫、其他病 原体、(风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 染、肝炎综合征) 2 新生儿低血糖 3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母婴血 型不合溶血病或G6PD缺乏 症) 3 1.3.8内分泌、遗传代谢等疾病 1.3.8.1 轮转目的 掌握典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1.3.8.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1 新生儿低钙血症 1 肾上腺疾病 2 儿童糖尿病及并发症 3 早产儿贫血 2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2 性早熟 3 代谢性疾病(非糖尿病) 1 甲状腺功能亢进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3 矮小症 3 21三体综合征 3 1.3.8.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3 遗传代谢性疾病 5 肥胖症 3 不同基因组疾病 10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儿科遗传内分泌疾病常用检查:如性激素刺激试验、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禁水试验、加压素试验、肾上腺素刺 激试验,熟悉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B超、子宫、卵巢B超、肾脏B超、肾上腺B超 和CT、骨龄片及多部位的骨骼X线、垂体MRI。 95 (2)基本技能要求:正确进行新生儿全面的体格检查不少于 3 例。 1.3.9.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极低出生体重(管理) 1 新生儿呼吸衰竭 2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 2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2 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1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1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管理;新生儿胆 红素脑病、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治,包括抗休克治疗和呼吸支持治 疗;新生儿窒息后管理;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技术;新生儿 Ⅲ级脑室内出血的诊治技术;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 96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3.10重症监护 (2)熟悉:各种心理行为测试的方法及其适应年龄,并对结果予以解释、评价;散 1.3.10.1 轮转目的 居儿童及集体儿童的健康管理;身材矮小、厌食症、发育迟缓等症状的鉴别诊断;儿童 (1)掌握:病情评估、观察生命体征,危重病例评分法。能够分析血气分析、电解 早期发展的评价、咨询和干预,儿童保健的卫生宣教。 质、肝、肾功能等测定结果并进行初步处理,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危重病人一般 1.3.11.2 基本要求 问题的处理。掌握循环、呼吸、肾脏、消化道、中枢神经、代谢等系统监测参数的判读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分析;掌握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 (SEPSI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综 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原则。掌握各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评估、支 持原理和方法。掌握营养支持治疗,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水电、 酸碱紊乱分型和纠正原则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 (2)熟悉:急救常用药物及其剂量。 1.3.10.2 基本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营养不良 3 贫血 3 锌缺乏症 3 肥胖病 3 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 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 (2)基本技能要求:熟练掌握常用体格指标的测量(如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上臂围、皮下脂肪)。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呼吸骤停)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 哮喘持续状态 0~1 急性呼吸衰竭 3 常见心律失常 3 急性肾功能衰竭 3 急性颅内高压 3 脓毒症 3 癫痫持续状态 1~3 各种中毒 0~3 心力衰竭 3 1.3.11.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发育迟缓 2 身材矮小 2 厌食症 2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以及预防接种,熟悉各种心理 行为测试的方法及其适应年龄,了解发育迟缓的鉴别诊断。 1.3.12放射科 (2)基本技能要求:熟悉操作监护仪,掌握心肺复苏术不少于3例。 1.3.12.1轮转目的 1.3.10.3较高要求 掌握: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熟悉: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CT表现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1.3.12.2 基本要求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3 严重过敏反应抢救 0~2 心源性休克抢救 2 室性心律失常 2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脓毒性休克抢救 3 室上性心律失常 2 支气管炎 3 室间隔缺损 3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气管插管、电除颤操作不少于2例。 支气管肺炎 3 房间隔缺损 3 1.3.11儿童保健 胸腔积液 3 腹腔积液 3 动脉导管未闭 3 肠梗阻 2 脓气胸 1 脑积水 1 1.3.11.1轮转目的及例数要求: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发育评价的方法;小儿营养的基本知识及正确的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养方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和预防接种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其禁忌证、常见 的异常反应及处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采样以及疫苗储运的基本要求;儿童佝偻 病、贫血、肺炎、腹泻病的防治方案。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营养不良、锌缺乏 症、肥胖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儿童眼保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等。 97 (2)基本技能要求:阅读胸、腹部X光片不少于30人次。 1.3.12.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98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脑出血 1 法洛四联症 2 心包积液 2 1.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初步阅读头颅CT不少于5人次。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1.3.13心电图 2. 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3.13.1轮转目的 2.1学位论文要求 掌握:各种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1.3.13.2 基本要求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2.1.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心房肥大 3 室性早搏 3 心室肥大 3 交界性早搏 3 房性早搏 3 2.1.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2.1.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2.1.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2)基本技能要求:阅读心电图不少于30人次。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1.3.13.3较高要求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 房颤 2 室性心动过速 2 电解质紊乱 2 预激综合征 3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心电图检查不少于10人次。 2. 教学活动 2.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生的教学能力。 2.2 内容与要求:脱产教学1个月;完成2次实习医师小讲课;在担任总住院医师期间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查房。(建议参考一级学科的要求进行,如参考其教学资历决定脱产 1. 毕业条件 教学可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协助带教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2.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七、学位论文工作 1. 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论文题目。 99 100 105102 儿科学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领 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 105102 儿科学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要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书目 儿科学 实用儿科学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学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实用小儿血液病学 儿童肾脏病学 肾活检病理学 实用新生儿学 小儿心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11 《Nelson 儿科学》(英文)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医学遗传学 临床遗传代谢病 实用儿科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病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 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卫平主编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江载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鲍一笑主编 2007 许春娣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绍良主编 2014 人民卫生出版社 徐主编 2018 邹万忠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人民卫生出版社 邵肖梅主编 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杨思源主编 王维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RobertKliegman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016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015 2015 2017 邬玲仟主编 顾学范主编 李桂梅主编 吴钟琪主编 十一、参加制定专家 庞玉生、覃远汉、农光民、罗建明、韩蕴丽、钟丹妮、韦丹、蓝丹、单庆文、韦红英、 刘艳明、何云燕、黄国英、符州、蒋莉、谭国鹤、刘登宇、潘尚领 十二、参与审核专家 庞玉生、覃远汉、农光民、蓝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101 102 105104 神经病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4 神经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成立于1956年,是广西早建立的神经病学专科。现设神经内科一病区、二病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0401癫痫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epilepsy 2 10510402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stroke 3 10510403重症肌无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myasthenia gravis 区、老年神经内科病区、神经科危重症监护病区(NICU)、卒中单元、脑电图室、肌电 图诱发电位室、经颅超声多普勒室、神经免疫室、神经内科门诊、神经病学教研室等。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全科医护技工人员11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博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士导师6人,硕士导师16人。在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25人,7人曾留学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 美国、日本等国家。 2012-2019年,神经病学教研室共主持及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53项,其中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22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子课题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000万元。获广西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 刊物上发表论文449篇,其中SCI收录176篇,中华系统杂志66篇。参编教材6部,参编指 南30多次。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稳定 发展的3个科学研究方向:(1)癫痫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主要涉及癫痫的发病机 制及癫痫患者的功能MR等方面的研究。(2)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主要 研究内容为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及介入影像学等研究。(3)重症肌无力的基础 与临床研究。该方向包括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研究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2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12个月。 2. 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 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 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临床工作水平。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 分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为合格。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力。 103 104 105104 神经病学 105104 神经病学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期 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1学期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神经解剖学 32 2 第2-5学期 病理学理论和应用新进展 16 1 第2-5学期 神经病学 16 1 第2-5学期 专业外语 16 1 第2-5学期 基础实验方法 16 1 第2-5学期 癫痫 16 1 第2-5学期 脑血管病 16 1 第2-5学期 重症肌无力 16 1 第2-5学期 癫痫与影像学 32 2 第2-5学期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第2-5学期 任选其一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2-5学期 科研方法课 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 水平。 专业学位课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医学实践/ 实验课 五、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专业方向课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6学分。 选修课 学术讲座 三选一 4 课程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课程说明: 分组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 1 学分。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3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1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数不作限定,但全部四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求。 选修课 2 3.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 学术讲座 4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 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订)》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 学分管理规定》。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105 课程名称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必选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必选 1. 临床能力训练 106 105104 神经病学 105104 神经病学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1.3.1.3 较高要求 (一)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炎性疾患、神经退行性疾患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轮转科室 时间(月) 轮转科室 时间(月) 神经内科 12 医学影像科 1 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 4 神经电生理室 1 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影像学表现;掌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脑炎、 癫痫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表现。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阿尔茨海默病 3 运动神经元病 3 多系统萎缩 3 脑寄生虫病 3 多发性肌炎 3 多发性硬化 3 培训内容 最低学时要求 神经病学 120 医学影像学(包括CT、MRI、SPECT、PET、TCD、血管彩超等) 40 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肌电、脑电、诱发电位) 20 (2)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能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和进行简单的医学英语 疑难病例讨论 40 对话;能对实习和见习医师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从事一定的教学、 科研工作。 注:理论培训内容应为自学与授课两种形式相结合。 1.3.2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4个月)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2.1 轮转目的 1.3.1神经病学科(12个月) (1)掌握: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常见疾病的诊疗规程;着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癫 1.3.1.1 轮转目的 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定位、定性)与鉴别诊断, 以及治疗原则;能进行正规、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腰穿适应证、禁忌证及正确操作步 骤;能识别正常头部CT、MRI神经影像学定位,辨别脑血管病影像学改变。 痫持续状态、颅内高压及脑疝、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诊断与急救。 (2)了解: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1.3.2.2 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1.3.1.2 基本要求 病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病种 最低例数 颅内高压及脑疝 5 癫痫持续状态 5 脑梗死 30 脑出血 15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5 呼吸泵衰竭和肺衰竭 5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病毒性脑炎 10 (2)基本技能要求:能熟练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的操作,并能掌握呼吸机正确 脑膜炎 10 癫痫 10 偏头痛 3 帕金森病 5 1.3.3 医学影像科(1个月)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10 1.3.3.1轮转目的 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病 5 重症肌无力 5 掌握:系统、正规的CT、MRI读片方法和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脊髓炎 3 1.3.3.2基本要求 使用方法。 病种及例数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 病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次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次 规范完整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定位 60 腰穿 15 肌电图阅读 20 脑电图阅读 20 头颅和脊柱CT阅片 80 头颅和脊柱MRI阅片 80 107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脑梗死 20 脑出血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15 脑炎 10 脑血管畸形 10 多发性硬化 5 脑膜炎 5 108 105104 神经病学 105104 神经病学 中枢系统脱髓鞘病 5 椎间盘突出 5 脑寄生虫病 3 颅脑、脊柱外伤 3 脊髓空洞症 3 寰椎枕化 2 1.3.4神经电生理室(1个月)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1.3.4.1轮转目的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1)掌握: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2)熟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1.3.4.2基本要求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学习种类和例数要求: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名称 最低例数 名称 最低例数 脑电图阅读 30 肌电图阅读 30 诱发电位 20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3学位论文答辩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七、教学活动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生的教学能力。 2. 内容与要求:(1)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2)给实习医师小 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 实习医师晚查房。(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3个月的见习教学。 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 毕业条件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论文题目。 1.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 神经内科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应 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领导 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发 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要采 2.1学位论文要求 109 110 105104 神经病学 105104 神经病学 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科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书目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周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 神经病学(第3版)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2 神经病学(第3版) 吴江、贾建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3 Netter’ Neurology (second edition) H. Royden Jones Jr.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4 神经病学(第二版,上下册) 王维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 实用神经病学(第四版) 吕传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6 临床神经病学(第八版) Daind A.主编 王维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7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第八版) Duus P.主编 刘宗惠, 徐霓霓译 海洋出版社 2006 8 精神病学(第六版) 沈渔邨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9 临床癫痫学(第二版)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10 临床脑电图学(第二版) 刘晓燕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11 颅脑影像诊断学(第3版) 于春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12 神经内科主治医生1000问 胡维铭、王维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 2018 13 中华神经科杂志 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5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6 Neurology 17 Stroke 18 Journal of Neurology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 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院 沈鼎烈、王学峰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秦超、郑金瓯、吴原、王进、刘竞丽、罗曙光、梁志坚、唐玉兰、曾丽、沈岳飞、 黄文、李劲频、程道宾、余璐、罗曼、陈莉、曹小丽、岑娈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秦超、吴原、郑金瓯、王进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111 112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一、学科概况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成立于1934年,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是广西皮肤性病的龙头学科, 综合实力广西领先,连续4年位居复旦专科排行榜华南地区第三,2003年获得国家硕士学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位授予点,201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是目前广西唯一一家同时具有皮肤性病博士、 1 10510601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marneffei 2 10510602结缔组织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3 10510603性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 4 10510604毛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hair growth 5 10510605色素性皮肤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pigmented skin disease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广西皮肤性病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广西真菌病监测网 省中心单位、广西美容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皮肤性病科住院医师培训 基地、临床药理基地,并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及成人专科等教学工作。拥有环境优雅、 安全、舒适的独立门诊及病房,并于2019年入选广西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本学科设立了 包括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性病、皮肤病理、皮肤真菌病、儿童 皮肤病、皮肤外科、皮肤美容等亚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专科领域研究的深入, 本学科与流行病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临床检验医学、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及临床医学学科关系更加密切,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学科的学术团队包括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6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5人,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讲师3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尔尼菲篮状菌及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在生态学、分子流行病学、致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病的分子机制、早期分子诊断、体外药敏研究以及动物模型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机制,以及皮肤恶性肿瘤、毛发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等领域。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 (1)课程学习3个月。 基金项目十余项、广西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基金资助。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 (2)皮肤性病科病房12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进步三等奖、广西医药卫生一等奖、广西省级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广 (3)皮肤性病科门诊3月。 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等奖项。在外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尤 (4)皮肤性病科实验室 3月。 其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等的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 (5)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编教材十余部。多名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青年委员、学组副组长, (6)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青年委员,广西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广西医师 2. 考核要求 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委、副主委、常委等重要学术职务。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临床工作水平。 113 114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学术讲座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为合格。 4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设置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课程类别 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期 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生物信息入门技术 32 2 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临床流行病学 必选一组 (科研方法课) 科研伦理 32 2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免疫学 必选二组 (专业基础课) 临床免疫学实验基础与应用 48 3 32 2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 皮肤病与性病学 按二级学科设置) 32 2 皮肤组织病理学 16 1 医学真菌与真菌病 16 1 32 2 32 2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 析与挖掘 48 3 第1学期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2学期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 水平。 五、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学分要求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115 课程类别 分组说明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 按三级学科或者 研究方向设置) 免疫学实验技术 必选五组 (医学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选修课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第1学期 说明 二选一 第1学期 第2-5学期 根据研究 第2-5学期 方向任选 一门 第1学期 二选一 二选一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116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 脓疱疮 30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00 荨麻疹 80 药疹 30 疥疮 20 多形红斑 20 银屑病 50 扁平苔藓 20 玫瑰糠疹 30 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60 脱发 50 痤疮 300 皮肤瘙痒症 60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梅毒 20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皮肤病与 淋病 20 性病专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40 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 尖锐湿疣 40 生殖器疱疹 20 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黄褐斑、色素痣 150 良性皮肤肿瘤如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症、皮肤纤维瘤、瘢痕疙瘩等 200 恶性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等 30 合计 1830 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 临床能力训练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皮肤性病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2个月 2 皮肤科门诊 3个月 3 皮肤科实验室 3个月 4 相关学科 5个月 5 教学 1个月 6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门诊工作(3个月) 1.3.1.2.轮转目的 掌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皮肤性病科检查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皮肤损害的 辨认和准确的描述方法,采用准确的专业术语书写完整的皮肤性病科门诊病历;掌握皮 肤性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基本技能要求 熟悉: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皮肤病性病门诊常用治疗技术的 原理及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包括液氮冷冻、钻孔法活检技术等;熟悉皮肤性病科常用 药及外用制剂使用原则。 能正确的采集病史、辨认患者皮肤基本损害和描述,规范书写门诊病历。掌握皮肤 性病科检查的基本技能如伍德灯检查,玻片压诊法,皮肤划痕试验等。 门诊工作3个月后可以在二线医师的指导下参加部分皮肤性病科急诊工作。 了解:少见和危重疾病的临床诊治;激光技术在皮肤性病科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 及基本操作技术;皮肤病急诊的诊断、治疗及抢救措施。 1.3.1.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1.3.1.2.基本要求 a. 在二线医师的指导下熟悉部分严重和/或少见皮肤性病科疾病的处理原则。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117 病种 例数≥ 浅部真菌病 200 病毒性疣 100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 60 病种 例数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20 大疱性皮肤病(如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 10 严重型银屑病(红皮病型、关节病型) 10 118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b. 门诊工作3个月后在二线医师的指导下开始参加皮肤性病科急诊值班: 病种 例数 病种 例数 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15 急性荨麻疹 20 特殊类型银屑病(如脓疱型、关节病型银屑病) 10 虫咬皮炎 20 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TEN等) 8 药物性皮炎 10 皮肤肿瘤(如MF、淋巴瘤) 10 带状疱疹 10 接触性皮炎 10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参加皮肤外科的工作。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常见皮肤性病科急诊及其处理。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并报告病历、记录会诊意见, 完成3篇临床病例报告和1篇临床综述。结合临床工作阅读英文版Andrew’s皮肤病 随诊患者并定期提交所观察到的患者病情变化供临床讨论。 学。参加1次地区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发言交流或壁报交流。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1.3.3皮肤病理室、性病、真菌实验室(共3个月) 学习阅读皮肤性病科专用教科书和专业杂志,参加科室读书报告会并参加讨论。 1.3.6.1 轮转目的 1.3.2病房工作(12个月) (1)皮肤病理:掌握皮肤病活检皮损部位的选择方法和活检操作技术;初步掌握基 1.3.2.1 轮转目的 本皮肤病理变化的特点;了解病理上具有诊断价值常见皮肤病的病理特点。基本掌握病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进行基本功训练,要求做到住院病历的书写系统、 理上具有诊断价值的皮肤病病理特点,了解常用特殊染色,如PAS、阿申兰、刚果红对 完整、整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能够对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做出初步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病历书写中有所体现。基本掌握 皮肤性病科常见住院病种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皮肤病的诊断意义。 (2)皮肤与性病检验:掌握常用的皮肤与性病检验技术,如掌握疥螨检查方法,掌 握性病患者标本的采集和淋球菌直接镜检。熟悉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及间接免疫 1.3.2.2 基本要求 荧光技术(IIF)等实验技术及临床应用。变应原的检查技术如斑贴试验、划痕试验、皮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内试验。熟悉梅毒血清学检查技术、采用试剂盒检测泌尿生殖道常见病原体(如沙眼衣 病种 例数≥ 皮炎湿疹类疾病 20 寻常与红皮病型银屑病 20 带状疱疹 15 天疱疮或类天疱疮 10 皮肤血管炎(如结节性红斑、变应性脉管炎、过敏性紫癜等) 20 药疹 10 硬皮病 10 盘状红斑狼疮 5 皮肌炎 10 (2)基本技能要求 完整住院病历书写: 30例。 承担住院病人的诊治:≥30例。 1.3.2.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119 原体、支原体等)的常规检测技术方法。 (3)掌握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接种技术。 酌情参加有关实验室工作,为今后发展个人的专业方向打下基础。 (4)治疗室:掌握皮肤性病科换药、湿敷、皮损内注射、液氮冷冻、刮除、电灼等 操作。 (5)了解见习课带教内容。 1.3.6.2 基本要求 基本病种和技能要求 病种及技能种类 例数≥ 浅部真菌病病原体的直接镜检 100 病理阅片(包括皮炎湿疹、银屑病、多形红斑、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血管炎、大疱性皮肤病、常见皮肤肿瘤等) 100 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换药、皮损内注射、液氮冷冻、刮除、电灼、二氧化 碳激光等) 各10 斑贴试验 30 滴虫镜检技术 120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真菌培养技术 30 常见典型菌种的鉴定技术 20 淋球菌直接镜检技术 30 毛囊虫镜检技术 30 1.3.6.3 较高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例数 紫外线光疗(包括PUVA) 30 Co2激光 30 3.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学位论文需要至少提前2个月通过教育部盲审系统 进行论文盲审,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掌握常见真菌的菌种鉴定和常见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阅片诊断 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请见《广西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七、教学活动 1. 毕业条件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研究生的教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学能力。 2. 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1个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月的见习教学。(3)参与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和科研指导。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要求(鼓励在 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SCI IF 2.0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著至少一篇)及外语水平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八、学位论文工作 相关文件要求。 1. 科研训练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 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施。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献资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的书写及申报;积极参与全国性及国际性学 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做口头或壁报交流。 2.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21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122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4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12e 5 麦基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 (第4版) 6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 练丛书——临床医师分册2016年 1月第1版 杨小玲等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6年 7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 练丛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 分册2016年1月第1版 刘玉清、 康熙雄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6年 8 MEDICAL MYCOLOGY 9 《临床皮肤科杂志》(月刊) 范卫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江苏省人民 1972年至今 医院)主办 10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肖生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89年至今 编辑部 1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12 Archives of Dermatology(JAMA) Kanade Shinkai American Medical 1883年至今 Association 13 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 2005年版 14 现代真菌病学2017年版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Elston MD, Dirk等 Eduardo Calonje等 主编孙建方、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高天文涂平主译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 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院 2015年 2017年 Karl V.Clem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年至今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Elsevier Dirk M. Elston, MD Elsevier 1979年至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廖万清、吴绍熙、 复旦大学出版社 潘炜华 2017年 王端礼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曹存巍、林有坤、严煜林、刘栋华、韦高、苏家光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曹存巍、林有坤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1 皮肤病学教材版第4版 2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 3 皮肤性病学(第9版) 123 主编 出版社 Bolognia,朱学俊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 赵辨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张学军、郑捷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124 105107 急诊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7急诊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急诊医学科最早于198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系我国急诊医学科 发起者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急诊科。目前急诊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 科,是国家级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中国胸痛中心国家级示范基地,是急诊 医学博士、硕士授予点单位。是广西急诊与医学救援人才小高地、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0701心肺脑复苏临床 Clinical study of CPCR 2 10510702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 Clinical study of emergency and intensive diseases 3 10510703急性中毒的救治 Clinical study of acute poisoning 4 10510704创伤的急诊救治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rauma 5 10510705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诊断与治疗 Clinical study of Multi-organ dysfunction 设学科、广西急救医学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广西急诊专科联盟、广西蛇伤救治中心、广 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国家海上及广西卫生医疗应急救援队、广西地震医疗救援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队、广西高速公路绿色急救通道及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医学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科团队现有医护人员172人,其中博士9人、医生硕士以上学历达90%,高级职称19人,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护理人员140多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任护师7人,硕士研究生9人。目前担任全国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3人、青年委员2人、 (1)课程学习3个月。 学组成员6人;广西医学会专科分会主委2人、副主委3人、秘书2人、常委8人。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目前学科以呼吸及心脑血管危重症、猝死与心肺复苏、急性中毒、创伤急救为主要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承担课题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6项,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省厅级课题19项,科研经费300余万;近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文章120余篇,其中 2. 考核要求 SCI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40余篇;科研奖项15项,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3项、厅级3项;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授权专利2项。教研室专家牵头编撰了《2018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参编《急诊医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学》、《灾难与急救》、《急诊专科护理》等卫生类著作;参加编撰卫生部牵头的2项指 分)为合格。 南与共识;担任中国核心期刊《蛇志》杂志的主编和副主编。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二、培养目标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70分为合格)。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125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为合格。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126 105107 急诊医学 105107 急诊医学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 课程说明: 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级主治医师 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 水平。 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1. 临床能力训练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课程名称 1 急诊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CCU 或外科ICU 3个月 3 其他相关学科 3个月 4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 16 1 师查房等。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 16 1 理能力;(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 32 2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主要从事本 专业学位课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 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32 2 专业核心课 急诊医学/急诊医学新进展(二选一) 32 2 危重症医学/初级创伤救治/急性中毒 专业方向课 16 (选其中之一) 127 时间 2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学术讲座 项目名称 32 专业基础课 急诊急救技术 选修课 备注 序号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科研方法课 科研伦理 (二选一) 论文写作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学时 学分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 急诊科(18个月)(其中含留观病房4个月,抢救室和院前急救8个月,EICU6 个月) 1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内科学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2 2 4 1.3.1.1轮转目的 (1)掌握:心脏骤停、急性昏迷、各种大出血等危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发热、呼吸 任选一门 困难、胸痛、腹痛、晕厥、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急性中毒,急 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血肿、脑 128 105107 急诊医学 105107 急诊医学 血管意外、颅内高压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ARDS、重症哮喘、急性肺栓塞、消化 道大出血、肝性脑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状态、各种内分泌危象、肾功能衰竭、 气管内插管 20 急诊静脉溶栓 10 紧急经皮穿刺气道开放术 2 院外急救出车 20 中暑、溺水、阴道大出血、急产、各种休克、各种创伤、急腹症等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 救处理;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适应证、 1.3.1.3较高要求 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常用急救设备与诊疗技术(如心电图、心肺脑复苏术、气管 (1)学习病种 插管术、急救呼吸机、电除颤与临时心脏起搏、洗胃术等)的操作、适应证和临床意义。 (2)熟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急救处理;急诊介入治疗。 病 最低例数 种 各种感染性疾病 病 种 最低例数 100 肿瘤急症 10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最低例数 急诊介入治疗术 10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2 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10 (3)了解:各种急救的最新技术与治疗方法。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1.3.1.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急性中毒 20 心脏骤停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 20 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 10 严重心律失常 20 心力衰竭 20 主动脉夹层血肿 4 脑血管意外 20 呼吸衰竭 20 肺性脑病 4 ARDS 10 重症哮喘 10 急性肺栓塞 10 消化道大出血 20 肝性脑病 10 酮症酸中毒 5 高血糖高渗性状态 4 肾功能衰竭 5 各种内分泌危象 5 中暑 3 溺水 2 阴道大出血 2 急产 2 各种休克 20 各种创伤 20 急腹症 20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内容 最低数量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2篇/2月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 5次 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4次 病例报告或论文综述 1~2篇 1.3.1.4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心肺复苏技术、电除颤/复律、气管内插管、呼吸机应用各20例;止血包扎、腰椎 穿刺术、胸腹腔穿刺术各5例;洗胃术3例;院外急救出车20例。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 (2)基本技能要求 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其他专科:6个月。专科:可选择3个, CCU、外科等,其他相关科室轮转要求参考 相应专科要求。 七、教学活动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心肺复苏技术 10 环甲膜切开术(针式/术) 2 洗胃术 10 外科清创缝合术(助手) 20 2. 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 胸腹腔穿刺术 10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包括PICC) 20 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1个 胸腔闭式引流术(助手) 5 骨折复位固定 5 月的见习教学。 腰椎穿刺术 10 止血包扎 10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术 2 脊柱固定术 5 电除颤/复律 10 气囊活瓣呼吸器使用 20 经皮心脏起搏术 2 呼吸机应用 20 129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生的教学能力。 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1. 科研训练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130 105107 急诊医学 105107 急诊医学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施。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2.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4.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 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 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 毕业条件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 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131 132 105107 急诊医学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 105108重症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广西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均为医院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是广西最早一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急诊医学(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于学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急诊与灾难医学 沈洪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也是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广西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负责制定了 3 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葛均波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8 广西重症医学的行业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症医学科评价标准》。在国内最权威的 4 实用内科学 陈灏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医院排名机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科声誉排名中位居华南第二,在临床、教 5 诊断学 万学红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学及科研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6 病理生理学 王建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 医学影像学(高等医学院校规划 教材) 徐克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8 临床心电图学 陈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9 危重症医学(高等医学院校规划 教材,供研究生使用教材) 王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 10 练丛书——临床医师分册、医学 检验和医学影像分册 批成立的重症医学科,是广西目前唯一能招收培养重症医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单位。 其中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第一、第二届主任委员单位, 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2名,主治医师1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名,其他 人员均具有硕士学位。学科目前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年收治 危重病人1500余人次。科室拥有特殊全身亚低温系统、血栓弹力图仪(TEG)、无创颅 内压监测仪、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BIS)、膈神经辅助通气技术(NAVA)、经皮氧分 压/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PICCO监测仪、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恒温扩谱微流控核酸检 测仪、床旁超声监测、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技术、气压防血栓治疗技术、连续性血液净 化机、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及多种先进的呼吸机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一批先进的设 吴钟琪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备,以上综合的监测与治疗技术手段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一)学术任职:学科带头人担任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 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 12 中国急救医学 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 13 中华急诊医学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 14 中华内科杂志 学分会、标准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组全国委员,中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15 Emergency Medicine 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分会重症医学专业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16 Emergency Medicine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朱继金、王威、宁宗、曹杰、陈世德、苌海华、李仕来、陈洪流 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症医学质量控制 评价中心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抗生素临 床合理应用全国普及计划专家组成员。担任《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中华重症 医学杂志》、《Critical Care Medicine》中文版等杂志编委。 (二)科研成果: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9项、中华医学会临床科研课题1项,其他课题8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 54篇。 副主编或参编《内科重症监护学》、《重症医学》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教材《外科学》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朱继金、王威、宁宗 133 等共16部著作。 学科构建了重症感染、重症创伤、器官功能支持与复苏三个亚专业体系。特别在全 134 105108重症医学 105108重症医学 身亚低温对MODS器官功能保护、心肺脑复苏、休克、重症肺炎、重症胰腺炎、重症创 伤、脓毒症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上,达到广西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 1.重症感染:先后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调查分析及致病机制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形成以重症医学科、普外科为主的多学科联合规范诊治平台,在重症腹腔感染、重症胰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腺炎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腹腔重症的综合救治上形成特色,达到国内先进。同时,在 1.1课程学习3个月。 重症肺炎的救治上,通过长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合各项快速检测 1.2专科病房 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 个月。 技术的应用,明显提升了对重症肺炎的救治成功率。 1.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2.重症创伤:在重症医学科平台上,多学科联合救治多发伤患者,特别是在颅内压 1.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监测、BIS及特殊亚低温技术监测治疗下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和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 2. 考核要求 创伤性凝血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 3.器官功能支持与复苏:对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依托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 和丰富的治疗经验,采取先进的器官功能监测支持治疗手段,极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特别是在传统的器官功能支持手段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采用特殊全身亚低温技术降低氧 耗、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器官。在低温对ARDS患者肺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处于 国内领先水平。 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 60分以上(含 60 分)为合格。 2.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 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体 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100 分( 70 分为合格)。 2.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 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 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2.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所 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 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70 分为 合格。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2.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2.6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 4 月份 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 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 5—7 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上职称的专家(含 2 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 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0801 重症感染与脓毒症 Severe infection and Sepsis 2 1051080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器官 保护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and Organ Protection 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135 136 105108重症医学 105108重症医学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包括教学)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重症医学科各病区 18 个月 2 心导管手术室(体外循环管理) 3 个月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3 影像学(超声科) 2 个月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4 检验科(细菌室) 1 个月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5 科学研究训练 6 个月 6 见习教学 3 个月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16 1 16 1 48 3 32 2 必选三组 重症医学 (专业核心课) 32 2 必选四组 重症医学核心技能培训 (专业方向课) 16 必选五组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医学实验课) 32 2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 型的建立 32 2 免疫实验技术 32 2 公共学位课 (博士) 必选一组 科研伦理 (科研方法课) 论文写作 免疫学 必选二组 (专业基础课) 病理生理学 选修课 33 个月 总时间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传染病专 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传染病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 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 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1 1.3.1轮转目的 掌握: 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重症患者心血管生理 改变;急性和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气道管理的基 本原则与基本技术;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液体治疗和循环支持的原则;有 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常见急性危重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远期预后; 抗生素治疗的基本原则及抗生素的选择;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器官(循 环、呼吸 及肾脏等)功能监测及器官支持治疗技术的原则与实施;正确记录医疗文书和档 案。 学分要求及课程说明: 1.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 1 学分,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 满21个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公共学 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 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践/ 实验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 定好学分要求。 熟悉:慢性基础疾病(心肺疾病,免疫抑制,代谢性疾病等)对急性病诊断和治疗 的影响;高危病人的术前评估;相关伦理和法律原则;与病人及家属其有效沟通;促进 团队协作;ICU 病人收治和转出;重症病人管理中的多科协作等。 了解:少见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心脏超声监测技术;肺部超声检查;脑死亡 诊断标准;医疗安全的保障;ICU 医生的管理责任等。 1.3.2 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基本要求 2.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具体要求详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临床能力训练 137 病种 要求例数(≥) 病种 要求例数(≥) 重症肺炎 18 高危病人围手术期治疗 18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8 哮喘持续状态 3 重型颅脑损伤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5 骨筋膜室综合征或挤压综合征 3 138 105108重症医学 105108重症医学 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 15 不同类型休克的诊疗 18 危重病人的院际转运 心包压塞时的心包穿刺术 急性肾损伤 15 重症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15 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 体外生命支持 癫痫持续状态 3 重症急性胰腺炎 3 急性脑血管病 8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3 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 5 妊娠及围产期重症 3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 致命性大咯血 3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3 学研究能力。 免疫抑制病人的机会性感染 2 心肺脑复苏 5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 消化道大出血 8 2.1轮科计划的编制。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 尿崩症 3 颅内感染和颅高压 2 研室、研究生导师根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共同协商根据培养目标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 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 2 (3)外语、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 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参与教学活动使博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 注: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5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30例,并且必须完成全程 管理病人完整的病历书写。 管理系统录入轮科计划。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2.2轮科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 (2)基本技能要求 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 操作技术名称 要求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要求例数(≥) 动脉血气结果分析 45 基础生命支持治疗 3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45 治疗性低体温 8 有创机械通气 30 重症病人的镇静与镇痛治疗 30 APACHE或SOFA评分 30 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 45 七、学位论文工作 呼吸力学监测 30 气管插管 30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肺复张 5 连续肾脏替代疗 20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45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15 无创机械通气 8 中心静脉超声定位与超声引 导下穿刺置管 30 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8 留置外周动脉导管 8 腰椎穿刺术 3 胸腔/腹腔穿刺术 15 较高要求 在学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登 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 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熟 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论 文题目。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2.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 (1)学习病种 实施。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病种 病种 限制生命支持治疗强度或撤除治疗 脑死亡的诊断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报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139 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操作技术名称 操作技术名称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经静脉心脏起搏 肺超声检查 1.学位论文要求 140 105108重症医学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105108重症医学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 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 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 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 人”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5.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 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 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 “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 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6.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1. 毕业条件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7.研究生院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2.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141 142 105108重症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序号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姚永明 科学出版社 2017 王辰 席修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刘大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一、学科概况 2016 本学科原挂靠在急诊医学科,自2001年始即承担全科医学相关研究方向研究生的招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09 全科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1 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学 2 危重症医学(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 医师用) 3 实用重症医学(第2版) 4 重症医学高级教程 5 急诊内科学(第4版) 张文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生和培养,同时承担广西全区全科医师(社区医师)岗位培训与理论教学任务。2010年 6 重症医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刘大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通过评审,成为广西首批全科医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1年成为卫生 7 Critical Care Medicine (fifth edition) 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9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10 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 中文版 11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2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13 New England Journal 14 JAMA 职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及以下职称26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32人;3 15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人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2人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3人任广西医 16 Critical Care 学会主任委员,2013年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全科医学概论》,2014年参编全国统编教材 邱海波 管向东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部首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2012年3月全科医学教研室成立于第一 Joseph E. Elsevier 2017 临床医学院。 全科医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各 专业本科、研究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教学、广西在职全科医 学专业的医护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全体教师均参与教学工作。全科医学于20 12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培养点和博士学位培养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社区 急症急救技术集成与创新;社区慢病管理;创伤后康复管理和社区健康教育。截止2013 年9月份,全科医学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其中全科医学专职导师1人,跨专业联合培养 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其中全科医学专职导师4人,跨专业联合培养导师13 人),2013年招收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3名。目前学科拥有教授11人(专职教授5人,兼 《全科医学》。 十一、主要参加专家 汤展宏、温汉春、胡军涛、陈朝彦、胡杰妤、陈显峰、潘熠平、张驰、黄冰、陈蒙华、 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要研究哮喘、急性肺损伤等发病机制和 治疗探索;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广西卫生厅及教育厅课题15项。在国内外重要 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黎阳 校外专家:管向东、袁世荧、艾宇航 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十二、审核专家 二、培养目标 汤展宏、温汉春、胡军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143 144 105109 全科医学 105109 全科医学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 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 4 月份前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0901社区急症急救技术集成与创新 Community first-aid technique 2 10510902社区慢病管理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3 10510903创伤后康复管理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after trauma 4 10510904社区健康教育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时间采取灵 活分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 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杂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 水平。 五、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分要求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2.考核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70分为合格)。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学术讲座 4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出科考核:研究生每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 式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为合格。 145 分组说明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见《关于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讲座学分管理的暂行规定》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146 105109 全科医学 105109 全科医学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7 儿科 1个月 8 其他相关学科 2个月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9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具有较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生物信息入门技术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培训对象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 专业基础课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 专业核心课 全科医学概论 32 2 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 专业方向课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 16 1 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医学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 医学实验课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16 1 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细胞体外培养原理技术与应用 16 1 社区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接受全科医疗 公共学位课 (博士)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选修课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杂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 等形式进行学习。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对于 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型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 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 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 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理论 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②有关法律、法 规(具体见附表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③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临床专业相 关理论,④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时间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训过程 中完成。可采用集中面授、远程教学、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临床案例讨论、 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内容详见各科室轮转具体要求。 1.3.1 全科医学门诊与病房(10个月)(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3.1.1 轮转目的 1. 临床能力训练 (1)通过全科医学科病房及门诊的培训,学习掌握常见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诊断方法与治疗,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临床技能及心电图检查等必要的诊疗技术;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术、洗胃、包扎、患者搬运等急救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1 全科医学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0个月 掌握社区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社区常见急症的能力,识别疾病 2 社区实践 6个月 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并能给予正确的处理,同时适时准确地转诊病人。 3 急诊科 2个月 (2)了解:各种常见的急救最新技术及诊疗方法。 4 内科 1个月 1.3.1.2 轮转要求 5 外科 1个月 6 妇产科 1个月 147 (1)主要疾病 1)心脏骤停: 掌握:心脏骤停的快速判定、初级心肺复苏、电除颤与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48 105109 全科医学 105109 全科医学 熟悉:心脏骤停的高级心肺脑复苏。 了解: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 了解: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11)中毒与意外伤害: 2)急性气道梗阻: ①常见中毒 掌握:急性气道梗阻的判断与处理方法。 掌握:常见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及转送原则。 熟悉:急性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了解: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中毒机制。 了解:环甲膜穿刺术的指征。 ②中暑 3)急性呼吸衰竭: 掌握: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了解:中暑的病理生理及临床分类。 熟悉: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病因。 ③淹溺 了解: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基本原理。 掌握:淹溺的现场急救方法。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了解:淹溺的病理生理。 掌握:ARDS的诊断标准。 ④动物咬、蜇伤 熟悉:ARDS的常见病因。 掌握:动物咬、蜇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了解: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影像学特点。 熟悉:动物咬、蜇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5)自发性气胸: 了解:主要毒理作用机制及预后。 掌握: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及影像学特点。 12)急腹症: 熟悉: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掌握: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 熟悉:急腹症的诊断方法和转诊指征。 6)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13)创伤: 掌握: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救及 掌握:多发创伤现场急救及转送原则;颅脑外伤诊断程序、现场急救原则及转送指 转送方法。 征;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的诊断、现场急救及转送指征;骨折急救方法以及颈椎外 熟悉:心肌坏死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伤、脊椎外伤、合并截瘫、四肢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手外伤伤口紧急处理方法及断指 了解:冠心病的溶栓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保存方法;烧伤现场急救原则及转送指征。 7)休克: 熟悉:多发性创伤诊断程序;骨折伤情判断程序。 掌握:过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社区中的急救技术处理及转诊 了解:颅脑外伤分类;胸部外伤分类;骨折分类;手外伤诊断要点;烧伤进一步治疗 原则。 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了解: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 8)上消化道出血: 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救治及转送方式。 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失血量估计、是否继续出血的判断方法。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原则。 9)急性肾衰竭: 熟悉: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诊断要点及血液透析的指征。 了解: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分类、早期治疗和进一步治疗的原则。 10)癫痫持续状态: 熟悉:癫痫持续状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紧急救治及搬运方法。 149 原则。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心肺复苏术 10 环甲膜切开术 2 洗胃术 10 外科清除缝合术(助手) 20 胸腹腔穿刺术 10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包括PICC) 20 胸腔闭式引流术(助手) 5 骨折复位固定 5 腰椎穿刺术 10 止血包扎 10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2 脊柱固定术 5 电除颤/复律 10 气囊活瓣呼吸器使用 20 经皮心脏起搏术 2 呼吸机使用 20 150 105109 全科医学 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 105109 全科医学 熟悉: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包括随访内容、转诊原则及标准、监护人管 育;预防接种;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 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原则及方法。 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件的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具体要求如下: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程序、防疫原则。 (1)特殊人群保健: 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处理原则。 1)儿童保健掌握 (5)卫生监督协管: ①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 熟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的内容。 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1.3.2.4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技能 ②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 了解:(1)本地区和本机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管理程序。 ③有关视力及听力筛查、口腔问题的健康教育。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其他预防接种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处理。 (3)人际沟通技巧,包括与基层管理者、社会工作者等沟通的技巧。 ⑤儿童系统管理方法。完成新生儿访视、完成儿童智力发育测量、跟随指导医师完 1.4 较高要求 成儿童预防接种等工作。 熟悉: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学校卫生、安全教 育、性教育内容;冷链管理;儿童智力发育测量(DDST)及评价。 2)老年人保健 (1)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急诊介入治疗术 5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5 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5 掌握: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熟悉: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运动锻炼的积极作用与方式;老 (2)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年家庭安全问题与老年营养的要求;生命质量的内涵、概念、测定方法。 了解:健康预期寿命的内涵和表达方法;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表现特点;老年 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老年口腔问题的健康教育;社区老年人分级护理概念及护理需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内容 最低数量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2篇/2月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 5次 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4次 病例报告或论文综述 1~2篇 求的评估;临终关怀的概念、镇痛、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照顾原则。 3)妇女保健 熟悉: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孕期饮食、营养、 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褥期的产后访视、产褥期卫生、乳房 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产后抑郁症筛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激素替 代疗法的适应证;妇科常见疾病(宫颈癌、乳腺癌)普查的意义和方法;孕产妇常见口 腔问题的健康教育。 4)残疾人保健 熟悉:国家有关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社区康复的组织与实施。 了解: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需求、咨询与康复指导。 (2)传染病管理: 掌握: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和处理方法、传播途径及预防原则;计划免疫程序、安全 性与有效性。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和社区用药原则,传染病人的社区随访管理方法。 (3)精神疾病管理: 151 1.5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心肺复苏术、气管内插管、电除颤/复律、呼吸机应用各20例;止血包扎、腰椎穿刺 术、胸腹腔穿刺术各5例,洗胃术5例。 其他专科轮转参考专科相应要求。 七、教学活动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生 的教学能力。 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 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1个月 的见习教学。 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152 105109 全科医学 105109 全科医学 八、学位论文工作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科研训练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施。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献资料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2.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 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 2-3 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3.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4.学位论文答辩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 5.二级学院 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1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153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154 105109 全科医学 105109 全科医学 气管内插管术 20 急诊静脉溶栓 10 紧急经皮穿刺气道开放术 2 院外急救出车 20 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熟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应用。 (7)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3.2社区实践(6个月) 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直接参加全科医疗实践、居民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熟悉: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实践,树立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 了解: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财务和其他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服务的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1.3.2.2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教学工作 (1)掌握: 的能力。 1)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居民建立和谐信任关系的技巧。 培训形式包括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和公共卫生实践;集中授课; 案例讨论;教 学研讨会;社区卫生调查等。 2)健康档案的书写与使用。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 档案,并能实行动态管理;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管理。 3)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 1.3.2.1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 (1)全科/家庭医学的主要概念与原则: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与治 掌握: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概念,全科 疗原则,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规范管理的基本技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医疗的基本原则;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 规范》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 4)健康教育技能。包括设计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在培训期间 顾的理论。 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参与5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5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 了解:全科医学的历史起源,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概 不少于15人。 5)家庭访视与家庭病床管理。培训期间,每位培训对象至少与5个家庭建立长期联 况,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2)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与工作方式: 系,该家庭中应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四类人中的两类人,对家庭进行评估 掌握: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预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全 并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 6)社区卫生服务调查与评估。参与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 生命周期保健原则和内容。 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疾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结业时写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7)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 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障体系的 衔接。 项。 (3)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与评价: (2)熟悉: 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 1)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指征。 危险因素及评价,筛检原则与方法;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规范化 管理与评价。 (4)健康档案: 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2)肿瘤、帕金森病、老年期痴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 则、预防措施及社区管理。 3)焦虑症、抑郁症的诊断与处理,常见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社区常见心理问题 及睡眠障碍的问诊技术及处理原则。 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及其使用。 (3)了解: (5)健康教育: 1)常用药物的储存方法。 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居民健康教育的计划、 2)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施、评价方法。 (6)社区卫生服务调查的基本技术: 155 3)应用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病人合理用药。 1.3.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 156 105109 全科医学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一、学科概况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全科医学概论(第5版) 于晓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全科医学(翻译版) 曾益新(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内科学(第9版) 葛均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 外科学(第9版) 陈孝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临床医学院及第二临床医学院,多年来培养的一大批研究生已成为广西区内外的学科骨 5 妇产科学(第9版) 谢幸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干。2015年成立的康复医学系设1个系教学办公室、5个教研室及1个康复临床技能教学实 6 儿科学(第9版) 王卫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训中心,拥有包括教授、副教授以及医学博士、硕士等专业课教师100余人,技术力量雄 7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 沈洪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厚。随着武鸣临床医学院等附属医院专业团队的逐渐加入,康复医学师资队伍将不断扩 8 卫生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王维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9 医学免疫学(第3版) 曹雪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0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丛书(第2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 11 诊断学(第9版) 万学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来学科发展迅速,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托管的康复医学系在校本科生在全国 12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林果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多项比赛中获大奖,一附院康复医学科荣获“科学杯”全国康复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等 13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mily 14 Medicine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 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临床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 学(专业代码,100215)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6年获得,招收专业型及学术型研究生, 全脱产及在职培养模式并行,该学位点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主要依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 大。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前身是康复理疗科,创建于1957年,是广 西最早的康复医学专科,也是广西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发祥地,2006年获批原国家卫生部 康复医学人才培训中心,2010年获批全国首批康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广西基地。近年 多项奖励,学科牵头成立广西康复医学教育及创新发展专科联盟,开展残疾人康复人才 培养改革试点工作,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依托广西骨科疾病临 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培养高级康复医学 人才、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尤其东盟国家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科诞生广 15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16 Text Book of FAMLIY MFDICINE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李慕军、李超乾、宁宗、刘红、朱继金、黄荣杰、杨曦、黄雪等 西首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二级学术机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首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年度优秀康复医师。学科常年选派优秀骨干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研修现代康复,在 现代及传统康复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设置神经康复、 骨科康复、儿童康复、内科疾病康复、老年疾病康复、肿瘤康复等研究方向,强化各种 关节功能障碍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脑血管病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内外科疾病 加速康复等亚专科建设;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及编委等参编国家卫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康复临床指南》等多部 李慕军、李超乾、张剑锋 教材和专著,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临床及应用基础科研课题,2019年有三 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资助(其中一项为青年科学基金),举办中国 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泛北部湾国际康复医学论坛等多个高水 平学术会议。学科重视教学工作,授课水平得到广泛认可,多名教师荣获广西医科大学 优秀教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学秘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先进 157 158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个人等荣誉称号,教研室多次被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评为优秀。 分)为合格。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稳定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发展的2个科学研究方向:(1)骨科疾病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主要涉及骨科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疾病康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临床研究。(2)神经疾病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主要研究内容为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和临床研究。 (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二、培养目标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 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 分 为合格。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6)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 力。 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职称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1001 神经康复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2 10511002 骨科康复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 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 水平。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五、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1)课程学习3个月。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2)专科病房12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12个月。 2. 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159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 三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6学分。 160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数不作限定,但全部四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求。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1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2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8 学术讲座 4 分组说明 3.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分,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及计分标准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名称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 临床能力训练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学时 学分 (一)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神经解剖学 32 2 脊柱四肢应用解剖学 32 2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32 2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32 2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概论与技术实践 32 2 专业核心课 康复医学 32 2 专业方向课 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二选一) 16 1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与挖掘 32 2 1.3.1康复医学科(12个月) 4 1.3.1.1 轮转目的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医学实践/ 实验课 选修课 学术讲座 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 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 1 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161 轮转科室 时间(月) 康复医学科 12 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 4 轮转科室 时间(月) 医学影像科 1 治疗组 1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培训内容 最低学时要求 神经病学 120 医学影像学(包括CT、MRI、SPECT、PET、TCD、血管彩超等) 20 治疗组(包括PT、OT和ST) 40 疑难病例讨论 40次 注:理论培训内容应为自学与授课两种形式相结合。 掌握:康复医学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以及治疗原则;能进行规范、系 统的运动和神经系统检查;能识别正常头部和运动系统的CT、MRI表现。 1.3.1.2 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162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病 种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脑梗死 30 脑出血 15 脑梗死 20 脑出血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病毒性脑炎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15 癫痫 10 帕金森病 10 脑炎 10 脑血管畸形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0 颈椎病 30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 颈椎病 20 肩周炎 10 肩袖损伤 10 肩袖损伤 20 骨折 20 骨关节炎 10 骨科术后康复 30 骨关节炎 10 关节置换 10 1.3.4治疗组(1个月) (2)基本技能要求: 1.3.4.1轮转目的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次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次 规范完整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与定位 60 运动系统体格检查 60 CT阅 片 80 MRI阅片 80 (1)掌握: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2)熟悉: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 1.3.4.2基本要求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能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和进行简单的医学英语 对话;能对实习和见习医师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从事一定的教学、 科研工作。 学习种类和例数要求: 名 称 最低例数 物理治疗 50 言语、吞咽治疗 20 名 称 作业治疗 最低例数 30 1.3.2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4个月)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1.3.2.1 轮转目的 (1)掌握: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常见疾病的诊疗规程;着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癫 痫持续状态、颅内高压及脑疝、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诊断与急救。 七、教学活动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2)了解: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生的教学能力。 1.3.2.2 基本要求 2. 内容与要求:(1)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2)给实习医师小讲 (1)病种及例数要求: 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颅内高压及脑疝 5 癫痫持续状态 5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5 呼吸泵衰竭和肺衰竭 5 习医师晚查房。(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3个月的见习教学。 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2)基本技能要求:能熟练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的操作,并能掌握呼吸机正确 使用方法。 1.3.3 医学影像科(1个月) 1.3.3.1轮转目的 掌握:系统、正规的CT、MRI读片方法和神经、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表 现。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1.1论文选题: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 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 1.3.3.2基本要求 在三分之二以上),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 病种及例数要求: 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论文题目。 163 164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2开题报告: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字。(需由导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举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2. 康复医学科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2.1学位论文要求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分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 现,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 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2.3学位论文答辩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5. 二级学院 1. 毕业条件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 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165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166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511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19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许建文、牛雪飞、苏义基、张 莉、危 静、梁志坚、程建文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康复医学(第6版) 黄晓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物理治疗学(第3版) 燕铁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神经康复学(第3版) 倪朝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 作业治疗学(第3版) 窦祖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 言语治疗学(第3版) 陈卓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肌肉骨骼康复学(第3版) 岳寿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3版) 王玉龙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8 儿童康复学 李晓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9 Braddom’s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Davi Cifu Elsevier 2015 10 Cardiorespiratory physiotherapy adults and Paediatrics (5th ed) Eleanor Main Elsevier 2015 11 Essential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Pain, and Rehabilitation (3nd ed) Frontera, WR Elsevier 2015 12 Basic Biomechanic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4th ed) Margareta Nordin LWW 2012 13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1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7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18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167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龙耀斌、兰小春、周开斌、陈尚杰、刘 鹏、王宁华 168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1外科学(普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即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3.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一、学科概况 4. 掌握一门外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 普通外科是一个有着近80年历史的科室,科室创建于1934年,前身系广西医科大学 术交流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胜任本学科高 一附院普通外科,我国著名普通外科专家李祖蔚院长兼任首任主任,1998年独立成为三 校讲师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能完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住 级学科科室。科室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 院医师的带教。 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成为广西首批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卫生 5.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根据普通外科学不同研 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现为广西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肝癌临 究方向的特点,应分别掌握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解剖学、组织与病理学、生理学、生物 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 化学、肿瘤学、影像学、生物和医学工程、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培 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普通外科现有广西高校人才 养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小高地(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体系构建与优化创新团队;国家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1个:“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 研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规范化诊疗示范及试验基地1个:国家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 试验基地。普通外科包括胃肠腺体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血管外科四个亚 专科,共设置6个病区(胃肠腺体外科一、二病区,肝胆外科一、二病区,结直肠肛门外 科病区,血管外科病区),开放床位283张,年出院人数达1.1万人次,年门诊量达到12 万人次,年手术近1万台次,其中微创手术占比约50%,机器人手术例数全国领先。具有 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74人,其中博士学历34人, 硕士学历3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 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目前在加速康复外科、机器人肝肿瘤手术、机器人胃 小肠手术、机器人结直肠手术、肝移植、普通外科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乳 腺甲状腺手术、血管外科腔内手术等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一代代普外人的传承接力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1101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2 10511102胃癌的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gastric cancer 3 10511103肝胆外科微创技术,肝移植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Liver transplantation 4 10511104原发性肝癌分子机制 Study 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epatobiliary cancer 5 10511105结直肠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colorectal carcinoma 下,形成了优势突出的学科特色,并搭建了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平台、肝脏损伤与修 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创新平台、区域高发肿瘤一体化防治平台等三大学科平台。近5年, 荣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4项;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 SCI收录150篇。 二、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总体安排如下: 1.1 课程学习3个月。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1.2 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 个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治方向。成为具有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和科学世界观,热爱 1.3 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体质强健、心理健康; 1.4 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具有良好的医德、学术道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和社 2. 考核要求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1 课程学习考核 169 170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学分要求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2.2 中期考核 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临床实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况等。研究生、导师、科 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 公共学位课 6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学术讲座 4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2.3 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学分 要求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课程类别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2.4 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2.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 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 分管理规定》。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资主 治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71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期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第1学期 循证医学 必选一组 (科研方法课) 科研伦理 32 2 第1学期 16 1 论文写作 16 1 病理学理论与应用新进展 必选二组 (专业基础课) 腹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学 32 2 第1学期 32 2 第1学期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按二级学科设置) 32 2 2-5学期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 普通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按三级学科或者 研究方向设置) 16 1 2-5学期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程。自选课程根据选择各课程学分合计学分。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备注:1.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分组说明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说明 二选一 二选一 172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必选五组 (医学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选修课 16 1 第1学期 32 2 第1学期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第1学期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第1学期 临床肿瘤学 32 2 第1学期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 析与挖掘 32 2 第1学期 (1)掌握内容: 二选一 掌握乳房肿块的鉴别要点,急性乳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要求; 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要点、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 四选一 掌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证,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理,胃溃 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法及其选择和手术并发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 现特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 和治疗原则; 课程说明: 掌握胃癌、肝癌、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 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掌握腹股沟的解剖,包括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和股管等部位,嵌顿性疝和绞窄疝的 手术处理原则; 2.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掌握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急性阑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尾炎的病理和临床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 掌握胆石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掌握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 3. 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如外科学;专业方向课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设置, (2)熟悉内容: 如普通外科学、胸心外科学、泌尿外科等;这样的类别和层次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过 熟悉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和类型; 程。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 熟悉股疝的概念、鉴别诊断及手术修补原则; 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 4.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 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熟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熟悉三个不同部位大出血的不同特点,手术探查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的指征、步骤;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熟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普通外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其他相关学科 6个月 3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的相关临 (3)了解:颈部不同部位肿块的性质;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小肠肿瘤、肠息 肉和息肉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胰腺囊肿的病 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2具体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胃癌 10 门静脉高压症 2 乳腺癌 20 腹股沟疝 2 3. 训练内容及要求: 肝癌 20 胰腺肿瘤 2 普通外科(18个月) 结肠癌 10 胆管癌 5 3.1轮转目的 甲状腺癌 2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 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普通外科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 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73 174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肠梗阻 2 阑尾炎 5 七、教学实践 胆石病 20 血管疾病 20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生的教学能力。参与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本科实习医师、本科见习带教,担任教学 (2)基本技能要求:手消毒(操作5例次),伤口换药(操作10例次),清创术(操 作2例次),甲状腺、乳腺、腹部手术消毒铺巾(各操作5例次)。 助教。具有指导硕士研究进行临床研究设计、实施及论文撰写的能力。 2. 内容与要求: (3)能够独立完成或由指导医师配合完成以下手术:甲状腺切除术(全切、次全切、 2.1 给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本科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部分切除) ,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斜疝、直疝、股疝)修补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本科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住院医 单纯胆囊切除术,嵌顿疝的急诊处理和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乳癌改良 师、硕士研究生、本科实习医师晚查房。 根治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肝脏肿瘤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胆总管探 2.2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3个月的见习教学。 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术。(根据亚专科要求可适当调整) 3. 考核要求: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所 (4)能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参加以下手术(或操作):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上消 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 化道出血紧急处理、分流或断流手术、TIPS)、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脾破裂的外科处 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为合 理、肝脏破裂的外科处理、胰腺损伤的外科处理、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处理、下消化道 格。 出血的外科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腔内手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血管腔 内治疗。(根据亚专科要求可适当调整) 八、学位论文工作 (5)能熟练地阅读本专科英文专著及学术期刊,具备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相关领 1. 论文选题: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 域中最新进展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 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 高医疗质量。 二以上),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一学年确定学 3.3住院总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协助上级医师,参与所在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2)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的发生。 (3)在当日值班的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参加与协调科内和院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 诊、抢救和治疗工作。 (4)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师,加强对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培训、教学 和日常管理工作。 (5)掌握并汇报每日及次日手术安排与完成情况,掌握每日入院和出院患者情况, 及时安排床位周转,督促住院医师完成医疗文件的书写。 (6)掌握病区床位使用情况,计算并记录病床周转率、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 等医疗指标;熟悉病案首页填写要求、DRGs、临床路径管理、日间手术管理等临床管理 工作。 (7)安排各级医师在病房、门诊、急诊、体检等工作岗位的排班,每月报科主任审 批后发布并通知到个人。 (8)次日手术安排、准备手术相关器械和设备,联系可能联合实施手术的相关会诊 科室,联系安排急诊手术。 (9)熟悉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175 位论文研究方向。 2. 开题报告: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 (要由导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 报告。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 研究方向: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 时完成开题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4. 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4.1 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4.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4.3 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 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科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5.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学位申请人发表论文、单位署名、作者署名排序、导师署名等必须满足相应要求, 具体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176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6. 学位论文答辩: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1.毕业条件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2.学位授予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6.研究生院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定期或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外科学(第9版) 陈孝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腹部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第2版) 黄志强 科学出版社 2010 3 黄家驷外科学 吴孟超、吴在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Courtney Townsend 20th Edition Elsevier 2016 5 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 11th Edition F. Brunicardi McGraw-Hill 2014 6 血管淋巴管外科学(第2版,研 究生) 汪忠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7 Rutherford's Vascular Surgery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 9th Anton N Sidawy Edition Elsevier 2018 8 The ASCRS Manual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 Springer 2019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 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177 Scott R. Steele 178 105111 外科学(普外科学) Robert M. Zollinger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 Zollinger's Atlas of Surgical Operations. Tenth Edition 10 Maingot's Abdominal Operations. Michael Zinner 13th Edition 1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2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3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一、学科概况 14 中国消化外科杂志 我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54年,经过了60年的沉淀与积累,目前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 15 中华外科杂志 16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17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18 Annals of Surgery 19 Surgery 腔镜培训基地,是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实践培训基地,是广西泌尿外科 20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专科联盟会长单位。学科主要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干部保健以及医学本 21 The Lancet McGraw-Hill 2016 McGraw-Hill 2018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区内优势学科。 我科是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是广西泌尿外科领域唯一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培养点,是卫生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 学组华南地区泌尿结石病因学诊断及防治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广西首家前列腺癌一体化 诊疗中心暨前列腺穿刺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全国县级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泌尿外科腹 科、硕士、博士和留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承担培养各地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生 的任务,是广西泌尿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和培养中高级泌尿外科医师的摇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陈俊强、何松青、覃晓、彭涛、郭雅、张森、曾健、吴向华、李杰华、覃忠、甘嘉亮、 篮。 科室目前分为2个病区,拥有病床90张,年门诊量100000余人次,年手术量4000余 台次。学科还拥有一体化手术室、泌尿内镜手术室,尿流动力学检查室等,包括拥有达 文张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陈俊强、彭涛、覃晓、张森、郭雅 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泌尿微创内窥镜设备包括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 电切镜、经皮肾镜等,以及激光碎石设备。学科一直坚持以微创泌尿外科技术作为学科 的主要发展方向。每年应用包括腹腔镜技术、经尿道内镜技术和经皮肾镜技术为代表的 微创技术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比例达85%以上。临床技术水平总体处于广西领先,国内 先进。目前开展的各类手术包括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常规普通腹腔镜手术、常规电切手 术、各类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手术、肾移植手术及各种复杂开放性手术等。 目前科室各级在职医护人员60多名。科室现有医师25人,教授/主任医师9人,其中 返聘专家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讲师/主治医师9人;助教/住院医师4人。科室学 术团队强大,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13人拥有博士学位,10人 拥有硕士学位;6人曾留学英美等国家,是一个勇于创新、充满活泼生机的学科团队。 学科以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作为学科重点研究方向,近5年累计发 表论文已达200余篇,其中SCI论著50余篇,获得6项国家自然基金和10项省级基金课题 资助。特别是2017年,学科科研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由莫曾南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 “前列腺癌专病队列研究”项目,喜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资助经 费1410万元,实现了我校在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 179 180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二、培养目标 式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际能力考核,包括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技能操作、诊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治能力、理论知识和劳动记录9个方面。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总成绩70 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在学期间进行临床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临床工作水平。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有 一定了解。 级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 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 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具体要求请详见《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流程》。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为合格。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1 10511101泌尿系结石 Urolithiasis 2 10511102前列腺疾病 Prostatic diseases 3 10511103泌尿系肿瘤 Urologic neoplasms (5)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期末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 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毕业理论考核: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 工作。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 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博士生在学期间,用 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整个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课程学习时间采取 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总体安排如下: 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 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 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 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 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 (1)课程学习3个月。 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熟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 (3)泌尿外科内镜中心4个月。 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 (4)其他相关学科(含教学)2个月(不超过 3个学科)。 (5)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 考核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分)为合格。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出科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 181 182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分组说明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32 2 第1学期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1学期 实验动物学 32 2 第1学期 分子生物学 48 3 第1学期 任选1-3门 盆部和会阴部临床解剖 32 2 第1学期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3 选修课 2 2.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学术讲座 4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选修课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课程说明: 1. 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 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说明:专业课分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三类;专业核心课按二级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科设置,如外科学;专业方向课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设置,如普通外科学、胸心外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科学、泌尿外科等;这样的类别和层次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科研方法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学、科技信息检索、生物医学论著写作等多门科研方法课程。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 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期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1学期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16 1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6 1 1 泌尿外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32 2 第1学期 2 泌尿外科内镜中心 4个月 32 2 第1学期 3 其他相关学科 2个月 32 2 第2-5学期 4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6 1 第2-5学期 16 1 第2-5学期 任选1门 16 1 第2-5学期 32 2 第1学期 32 2 第1学期 任选1-3门 32 2 第1学期 必选一组 科研伦理 (科研方法课) 论文写作 医学生理学 必选二组 (专业基础课) 临床流行病学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按二级学科设置) Campbell,s Urology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按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三级学科或研究方 向设置)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必选五组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医学实验课) 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原理与实操 183 则要重点突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如可开设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临床流行病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任选1门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学 的专基础知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结核、结石、梗阻、创伤及肿瘤等疾病的基 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和发展趋向,达到卫生 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 水平。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184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1.3.1 泌尿外科病房(18个月) 阴茎癌 1 肾血管性高血压 1 睾丸肿瘤 1 前列腺炎 20 前列腺增生 20 精囊炎 5 膀胱颈梗阻 1 肾盂肾炎 5 肾积脓 3 附睾炎 5 肾结核 2 腮腺炎睾丸炎 1 附睾结核 1 膀胱炎 10 腺增生、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及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掌握各种泌尿系损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3 尿道炎 2 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泌尿系梗阻的治疗原则及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掌握腔内泌 输尿管狭窄 5 梗阻性无精子症 2 尿外科手术(例如各种TURP、TUR-bt、PCNL、输尿管镜、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 肾外伤 2 非梗阻性无精症 2 等)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掌握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术、附睾 膀胱破裂 2 男性性功能障碍 2 切除术、睾丸鞘膜翻转术、膀胱部分切除、肾盂或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阴茎部分切 尿道狭窄 2 睾丸鞘膜积液 2 除术、简单肾切除术、一般难度的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如:TURP、TURBT、PCNL、输 睾丸外伤 1 隐睾 2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1 精索静脉曲张 5 乳糜尿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5 1.3.1.1 轮转目的 (1)掌握:掌握泌尿外科疾病病史的采集、分析及正确书写病历;掌握泌尿外科常 见急诊(例如肾绞痛、尿潴留及泌尿系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掌握泌尿外科 各种导管(例如气囊导尿管、膀胱及肾造瘘管、D -J支架引流管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等) 的用途及具体用法。掌握泌尿外科各类疾病ERAS的运用。掌握本专业某些特殊诊治方 法,例如尿道扩张,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前列腺针吸细胞学及穿刺活检、肾 穿刺造影,阴茎海绵体造影。掌握泌尿系损伤、泌尿系感染、结核、泌尿系梗阻、前列 尿管镜碎石及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隐睾下降固定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 (2)熟悉:熟悉泌尿外科常用诊治方法,包括泌尿系B超及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各 种X线(KUB、 IVP、 RP、输精管造影、膀胱造影等)检查方法及正确阅片方法。熟悉 泌尿系常见病CT及MRI片阅读;熟悉肾实质切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阴茎全切除术、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再植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泌尿外科复杂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泌尿外科相关常规基本操作:导尿术、尿道扩张、膀胱造 的大型手术,例如,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脓肾切除术及各种复杂的腔内泌尿外科手术, 瘘术、肾造瘘术的使用。掌握尿道造影、膀胱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肾穿刺下行 熟悉各类机器人手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提高对泌尿外科复杂的大型手术的指征,手术 造影、阴茎海绵体造影、输精管造影。前列腺穿刺活检、体外冲击波碎石。 1.3.1.3 较高要求 方法,手术前后处理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3)了解:了解肾图及肾核素显像检查方法;辅助生殖技术。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1.3.1.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病种 病种 最低例数 肾移植 尖锐湿疣 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肾结石 40 尿道下裂 2 输尿管结石 10 马蹄肾 1 (2)临床技能要求:了解供肾原位灌注技术。 膀胱结石 2 重复肾 1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尿道结石 1 异位肾 1 要求通过国家英语CET-6级考试,并积累一定程度的医学专业词汇,能熟练查阅专 后腹腔肿瘤 1 肾下垂 1 科外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发 肾肿瘤 10 肾囊肿 5 表SCI文章1篇,专业学位型博士科研论文工作累积脱产时间不超过6个月。 膀胱肿瘤 5 海绵肾 2 1.3.2 泌尿内镜中心(4个月) 肾盂肿瘤 2 多囊肾 5 1.3.2.1 轮转目的 输尿管肿瘤 1 神经源性膀胱 1 前列腺肿瘤 5 肾上腺肿瘤 10 (1)掌握:膀胱镜检查的技能;膀胱镜检查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体外冲击波碎石的 原理、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尿流动力学检查基本原理及目的; (2)熟悉:体外排石机的应用。 185 186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1.3.2.2 基本要求 掌握膀胱镜的基本操作;完成膀胱镜检查100例以上,并能独立描述膀胱肿瘤、腺性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膀胱炎等内镜下病变表现;熟悉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体外排石机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应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用.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1.3.2.3 较高要求 熟悉膀胱罕见肿瘤病变的镜下表现及描述;熟悉内镜常规消毒及维护原则。 2. 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 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1.3.3 其他相关学科:超声科(1个月),放射科(1个月)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1.3.3.1 超声科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1)轮转目的 了解本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初步了解本专科所涉及泌尿系统的 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 (2)基本要求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超声下表现,尤其肾脏疾病及前列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腺疾病表现。掌握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方法及原理; 3. 开题报告 熟悉肾结石、肾肿瘤、肾积水、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睾丸肿瘤、精索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静脉曲张及鞘膜积液等超声表现。 1.3.3.2 放射科 (1)轮转目的 了解本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了解本专科所涉及泌尿系统的 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 (2)基本要求 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包括X射线、CT 和 MRI 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医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组 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 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4. 学位论文答辩 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原则。掌握泌尿系结石、梗阻及肿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掌握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泌尿系造影的方法。了解:X 线投照和 CT、MRI 检查操作方法;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 用价值和限度。 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5.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3.教学实践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3.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生的教学能力。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及规培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及规培医师晚 查房:完成6次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指导下完成3个月的见习教学。 1. 毕业条件 3.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七、学位论文工作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1. 科研训练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187 188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6. 研究生院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定期或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Campbell’s Urology(最新版)Campbell-Walsh Saunders出版社 2018 2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最新版) 吴阶平,孙颖浩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泌尿外科手术学(第三版) 高新,梅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4 史密斯泌尿外科学 史密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5 辛曼泌尿外科解剖图谱 夏禹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6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孙颖浩 中华医学会 2014 7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丛书—— 临床医师分册(最新版) 吴钟琪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8 辛曼泌尿外科手术图解(第三版) 马潞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 9 J Urology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 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 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 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 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 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 10 Urology 11 End Urology 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 12 Eur Urology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 13 Urolithiasis 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 14 Prostate Cancer 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行记录。 15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5. 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6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7 中华男科学杂志 18 中国男科学杂志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9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20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21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189 190 105111外科学(泌尿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2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23 泌尿外科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学 (第二版) 张旭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4 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学 孙颖浩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十一、参加制定专家 一、学科概况 程继文、莫曾南、黎承杨、杨占斌、刘德云、米华、颜海标、付伟金、李天宇、 李生华、莫林键、郭云、陈超、廖明德、祖雄兵、王坤杰、张新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始于1959年的外科烧伤治疗组,随后逐步 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广泛开展各种原因导致的烧烫伤、疤痕整形、急慢性创面 十二、参与审核专家 修复、皮肤软组织感染、体表肿瘤等疾病诊疗工作。目前已发展成为人才梯队和专业结 程继文、黎承杨 构合理,医疗、教学、科研总体实力处于全区领先地位,技术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现 有医生11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3人,住 院医师2人;具有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位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烧 伤外科分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 师分会常委1人,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分会委员1人,国际创面治疗技术协会委员1人, 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2人,广西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分会主 任委员1人,广西医师协会烧伤整形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拥有灵 智呼吸机4台、美国及中国制烧伤流体悬浮治疗床4张,美国ZIMMER电动、气动取皮机 及制皮机、MEEK皮片移植设备、皮片打网机、德国Picco2容量监测仪及等先进设备。 承担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简称“973”项目)创伤修复“失控”(创面难 愈与疤痕过度增生)发生机理的研究子课题及省厅级等多项科研项目,累计在国内外重 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 20余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广西医 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现为广西烧伤应急急救中心, 是广西烧伤整形学科诊治与业务指导的核心单位,无论在病例数量和医疗质量方面,均 位居广西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近5年年度医院科技量值(STEM)全国排名第20位左右, 华南区专科排名第三。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191 192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专业基础课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免疫实验技术 32 2 专业核心课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32 2 专业方向课 烧伤治疗学 16 1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 分析与挖掘 16 1 免疫学 48 3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培养方式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学制: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临床药物治疗学 32 2 专业学位课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1101重症烧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 10511102烧伤创面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 10511103烧伤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 10511104烧伤疤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 10511105难愈性创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nsevere burn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n burn wounds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n burn infection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n burn scars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nrefractory wounds 专业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选修课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学术讲座 自选 4 学习年限: 课程说明: 1.课程学习3个月。 1.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内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容,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学分。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共6个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3个月。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 培养方式 分。 采取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 2.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学术讲座为独立学分,不包含在课 合的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 程学分内。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 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 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 平。 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3.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193 课程选择 必选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综合医学英语/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 (二选一)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烧伤整形外科 18个月(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个月) 备注 创伤骨科手外科 2个月 2 其他相关学科 整形美容外科 2个月 外科总论教研室带教 2个月 3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94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和培养目标,共同协商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科计划,在确定每位 (1)理论要求:掌握各种原因导致的烧烫伤、电击伤、化学烧伤、难愈性创面、疤 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输入轮科计划。 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痕挛缩畸形、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 (2)专业临床技能:掌握烧伤换药术及各种伤口的处理技术和用药选择、烧伤焦痂 1.4轮转要求:熟悉整形外科相关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以及手 切开减张术、切削痂术、游离皮片移植术、瘢痕切除缝合术;熟悉呼吸机使用及重症监测 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围术手期处理、手术操作技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 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防治等。 1.5在学习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 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例数 热力烧伤 50 疤痕整形 30 难愈性创面 10 电击伤 10 需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考核要求 1.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 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 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担任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以下手术: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烧伤环形焦痂切开减张术 5 烧伤创面切削痂术 10 烧伤创面清创术 5 任意皮瓣成形术 3 严重烧伤换药术 20 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3.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 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4.参加临床教学活动,以增强带教能力及培养下级医师的能力。 内容及要求: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生晚查房;完成 6次实习医生小讲课。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 2个月外科总论见习带教任务。 5.考核要求: 5.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特重度烧伤扩创植皮术 10 严重手瘢痕畸形矫形术 10 带蒂复合组织瓣移植术 5 电击伤截肢术 2 特重度烧伤创面扩创植皮术 10 (3)组织管理能力:协助科主任管理病房以及带教查房、急会诊; (4)医疗文书书写:管理病床 4~5 张,认真诊查入院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书写病历,尤其对专科情况的描述,应使用规范的医疗用语,简洁明了,记录全面、详 细、准确无误;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 50份;书写大病历8份(2份/病种)。 (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 疑难病症。 1.3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室、研究生导师根 195 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5.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 科组织,按三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思想品德、教 学实践、临床实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况等。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 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 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5.3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所 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 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为合 格。 5.4临床能力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 方式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 实际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 此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5.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196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 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3.学位论文答辩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八、学位论文工作 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二)学位授予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十、组织管理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1.学位论文要求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97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 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198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105111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庞希宁、徐国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吴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9 现代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10 烧伤康复治疗学 11 Burns and Trauma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12 中华烧伤杂志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1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14 中华创伤杂志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15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5.二级学院 16 Total Burn Care David Hendon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7 Chinese Burn Surgery Yong Zongcheng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李德绘、刘达恩、林源、农庆文、韦俊、丁华荣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李德绘、刘达恩、林源 6.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烧伤治疗学(第3版) 杨宗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 创面修复外科 梁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烧伤外科学 黄跃生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7 4 医学科研方法 陈坤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5 皮瓣外科学 6 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 郭爱民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 7 整形外科学 王炜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4 8 现代瘢痕学 蔡景龙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9 侯春林、顾玉东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00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1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50年代,由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梁承钢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1101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brain vascular diseases. 2 10511102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brain tumors. 3 10511103颅脑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教授主持建立,是新中国早期创建的神经外科之一。我科一直瞄准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 前沿,广泛开展神经外科疾病诊疗工作,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目前该科已发展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成为一个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人才梯队和专业结构合理,医疗、教学、科研总体实 力处于全区领先地位,在区内外享有盛誉的学科。神经外科由神经外科一区,神经外科 二区组成,总床位105张。现有医生2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人,副主任医师(副 教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8人;具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6人,本科学历2 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委 员1人,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外 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拥有进口手术显微镜、超声手术刀、气动开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颅器、高速磨钻、多功能手术床、术中实时B超、脑立体定向仪、脑内窥镜、神经电生理、 神经导航手术系统等先进设备。现为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丰富的临床 诊治经验和雄厚的人才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显微外科、神经导航、颅底外科、内镜外科、 功能外科、放射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多种新技术,而且无论在病例数量和医疗质量 方面,均位居广西领先、国内先进。主要研究方向:1、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2、 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3、颅脑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省 级科研课题23项。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子课题2项,发表论著150余篇,SCI文章13篇,参编论著5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 三等奖1项,广西中医药卫生适宜推广奖3项。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78名。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五、培养方式与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 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 平。 (二)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9学分。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课程设置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课程类别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备注 力。 201 202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学位课 医学实践/ 实验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选修课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要求 科研伦理 16 1 1.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各学 论文写作 16 1 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 病理生理学 32 2 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2.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肿瘤实验研究策略及应用 32 2 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32 2 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神经药理学 16 1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 16 1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概论与技术实践 16 1 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 16 1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循证临床实践 32 2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2.基本要求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1)病种及例数要求: 学术讲座 至少选一 能力;(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 3.轮转目的 掌握: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神经系统的诊断、鉴别 至少选一 诊断及确立治疗原则。 熟悉:熟悉神经外科的基本理论,对相关的实践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和较为的临床 经验,具体包括:消毒与无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创伤、外科感染、颅内 压增高,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处理等。熟悉神经外科急症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诊 断基础、鉴别诊断程序、常见误诊原因、处理的基本原则。 任选 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4 病种 例数 颅脑外伤 30 神经肿瘤 30 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 脑血管病 30 专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 脊髓、脊柱病变 30 课程说明: 1.课程教学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原则上公共学 有条件的二级学院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承担部分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的开设。 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1)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50份;书写大病历不少于20份。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担任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以下手术: 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普通外科学、胸心外科学、泌尿外科等;这样的类别和层次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5 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 10 开颅血肿清除术 5 去骨瓣减压术 3 2.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如外科学;专业方向课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设置,如 进行相应的选择。 3.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 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 分管理规定》。 4.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 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203 3)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开颅肿瘤切除术 5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3 204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微血管减压术 2 脑室腹腔分流术 5 经鼻碟垂体瘤切除术 5 4 . 参加临床教学活动 内容及要求:参加教学活动,以增强带教能力及培养下级医师的努力。给实习医师 小讲课,带领实习医生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生小讲课。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2个月 见习带教任务(在本专科期间)。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1.科研训练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施。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2.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 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4.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八、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临床实践、课题进展情况、学术情况等。研究生、导师、科 205 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206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 3.学位论文答辩 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 “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 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5.二级学院 (一)毕业条件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二)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十一、组织管理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的临床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207 208 105111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二、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王忠诚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 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 周良辅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M.G.亚萨吉尔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 显微神经外科学 4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及手术技术要点 石祥恩 5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6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7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心胸外科创建于1954年,是广西最早成立的心胸外科专科,在广西率先开展各种心 胸外科手术。1973年即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全国较早开展心脏外科的单位之一。现 有普通病床100张,监护病床16张,分为心脏外科病区,胸外科病区,心胸外科重症监护 室。人才及技术力量雄厚,有教授11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14名,其 8 neurosurgery 中博士9名,硕士27名;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0名,其中有4人分别担任中华医 9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学会、医师协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广西分会主任委员。 我科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外科学各专业本科、研究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 十三、参加制定专家 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教学、广西在职心胸外科的医护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 黄玮、肖绍文、谭源福、余永佳、廖兴胜、王春喜 全体教师均参与教学工作。每年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十余名。手术量每年以10~15% 的速度增长,2018年手术量达3000余例,其中心脏手术和普胸手术均近1500台,均居广 十四、参与审核专家 黄玮、肖绍文、谭源福 西第一,手术难度和成功率在广西区内领先。 我科首创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获1998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 等奖及199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稳定 发展的8个科学研究方向:(1)低龄低体重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 (2)心脏不停跳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3)复杂冠脉病变的外科 治疗;(4)大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5)微创心脏外科的临床治疗(腔镜心脏手术、 介入瓣膜技术,先心超声封堵技术);(6)肺癌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研究;(7)食 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8)全腔镜肺占位、食管肿瘤、纵隔肿瘤手术治疗。 近5年来,学科承担国家级、省部、厅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150多万元。 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华系列20余篇,中文论文近100篇。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209 210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力。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1101低龄低体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 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on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10511102心脏不停跳下重症瓣膜临床治疗 和基础研究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on severe valve disese under beating heart 3 10511103复杂冠脉病变的外科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coronary heart disease 4 10511104大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macrovascular disease 5 10511105微创心脏外科的手术治疗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10511106肺癌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研究 Research on early diagnosis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10511107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与预后关系 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received preoperative course 2 6 7 8 Tot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10511108全腔镜肺占位、食管肿瘤、纵隔肿 pulmonary tumor,escophageal 瘤手术治疗 tumor,mediastinal tumor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为合格。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 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 水平。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五、培养方式与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211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学时 学分 32 备注 2 212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16 1 16 1 必选二组 循证临床实践 (专业基础课) 32 2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按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二级学科设置) 32 2 公共学位课 (博士) 必选一组 科研伦理 (科研方法课) 论文写作 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 2个月 3 监护 2个月 4 影像 2个月 5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2理论知识: 心脏外科病区:掌握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原理、心血管药物 用法及副作用、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指征和手术方法;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手术的意义及时机;复杂冠脉病变的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手术策略;大血管疾病综合治 疗的治疗策略、手术方式;微创心脏手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策略。 普胸外科病区:掌握胸部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处理原则;胸部损伤的分类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按 心胸外科学 三级学科或者研究 方向设置) 16 必选五组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医学实验课) 32 2 48 3 选修课 2 1 参加10次心胸外科 疑难病例讨论 和病理生理变化,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的概念,临床表现特点;脓胸的定义、分类、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肺癌的病因、流行病学趋势,病理分类、扩散 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手术原则及禁忌证;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病 病理生理学 学术讲座 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原则;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 疗;纵膈肿瘤的病理过程、诊断及治疗。食管憩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监护室病区:熟练掌握各种类型呼吸机运用、气道管理;低龄低体重儿复杂闲心术 4 后监护及康复;复杂冠脉病变的术后监护;大血管手术的围术期管理;胸部肿瘤监护室 的快速康复。 课程说明: 1. 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基本技能: 心脏外科病区:(1)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胸骨正中切口和侧开胸切口,了解安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0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全的二次开胸技术;(2)能熟练协助建立体外循环;(3)熟悉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急救,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 紧急开胸手术;(4)掌握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其监测;(5)能够正确阅读影像资料,并 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 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6)完整参与心脏外科各类型手术如复杂先心、重症瓣膜病、 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 冠脉搭桥、大血管、微创心脏手术。 普胸方面病区:(1)独立进行体表淋巴结活检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在上级医师指 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3.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导下进行开胸探查术;肺部肿瘤局部楔形切除术;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2)协助上级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 医师进行;食管肌层切开术;胸壁肿物切除术;简单的纵膈物切除术;肺叶切除或全肺 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 切除术;纵膈肿物切除。(3)参加上段食管癌胸腹颈三切口,胃食管颈部吻合术,贲门 分管理规定》。 癌扩大根治全胃切除术,支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等较复杂手术。 监护室病区:(1)熟练掌握各种类型呼吸机运用、气道管理、紧急气管插管;(2)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低龄低体重儿复杂先心术后监护及康复;(3)复杂冠脉病变的术后监护;(4)大血管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手术的围术期管理;(5)胸部肿瘤监护室的快速康复。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1 213 项目名称 时间 心脏外科病区、胸外科病区、监护室病区(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1.3.1轮转目的 (1)掌握: 心脏外科病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复杂瓣膜手术,包括二尖瓣成形术、主 214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动脉根部扩大术;应用静脉和动脉材料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对缺血性心脏病并发症 普胸外科病区: 的外科治疗:二尖瓣功能不全、左心室室壁瘤等;胸主动脉及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总和诊 病种 例数(≥) 肺癌 50 食管癌 30 腔镜下瓣膜置换、瓣膜成形、先心修补束;微创心脏手术的适应症、手术入路、手术技 胸外伤 10 术。 气胸 5 普胸外科病区: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原则;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临 肺化脓症 5 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闭式胸膜腔引流术的指征及方法;脓胸的病因、病理、 纵隔肿瘤 5 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肺和支气管恶性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食管良性疾病 5 和治疗;食道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心脏手术时的 膈疝及其他疾病 5 手疾病类别 例数(≥) 瓣膜置换、成型术后监护 20 低龄低体重患儿先心术后监护 20 心脏外科病区:心室减容与成形技术;无支架瓣/同种生物瓣/自体瓣膜移植手术以及 冠脉搭桥术后监护 50 合并房颤的外科手术技术;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原则;体外膜肺支持系统和心室辅助装 大血管术后监护 10 微创瓣膜置换、成型术后监护 20 超声引导下先心介入封堵术后监护 20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监护 30 纵隔肿瘤切除术监护 20 肋骨切除术及胸壁手术监护 10 胸膜手术监护 10 胸腔镜手术监护 15 手术类别 例数(≥) 体外循环建立 30 疗;各种常见心脏肿瘤切除(如左房黏液瘤)的临床技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 疗,包括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部分房室共同通道、室间隔缺损、 四联症的外科手术处理;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手术技术;超声引导下的先心封堵术、胸 心肌保护措施和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监护室病区:熟练掌握各种类型呼吸机运用、气道管理、紧急气管插管;低龄低体 监护室病区: 重儿复杂先心术后监护及康复;复杂冠脉病变的术后监护;大血管手术的围术期管理; 胸部肿瘤监护室的快速康复。 (2)了解: 置。 普胸外科病区: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心脏损伤、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原则。漏斗胸、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胸壁结核和胸壁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 大泡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的手术适应证、禁忌 证及并发症、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肺棘球蚴病及肺、支气管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 断及治疗原则。食管良性肿瘤、腐蚀性食道灼伤、贲门失弛缓症、食道憩室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监护室病区:IABP的使用;ECMO的使用;血浆置换治疗;腹膜透析治疗;肾透析 治疗;冬眠疗法。 (2)技能要求 1.3.2基本要求 心脏外科病区: (1)病种及例数要求: 心脏外科病区: 215 手术类别 例数(≥) 胸腔闭式引流术 10 先心病 50 先心病手术 50 心脏瓣膜病 50 瓣膜手术 50 冠心病 20 冠心手术 20 大血管 10 大血管手术 10 胸腔镜下瓣膜置换、成型 20 胸腔镜下瓣膜置换、成型 20 超声引导下先心封堵术 20 超声引导下先心封堵术 20 216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心胸外科专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心胸外科专业常见病 普胸外科病区: 及某些疑难病症。 手术类别 例数(≥) 胸腔闭式引流术 20 开胸术 50 肺切除术 50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 30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纵隔肿瘤切除术 20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肋骨切除术及胸壁手术 10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胸膜手术 10 胸腔镜手术 15 八、学位论文工作 1. 科研训练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施。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监护室病区: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手疾病类别 例数(≥) 瓣膜置换、成型术后监护 20 2. 学位论文要求: 低龄低体重患儿先心术后监护 20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冠脉搭桥术后监护 50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大血管术后监护 10 微创瓣膜置换、成型术后监护 20 超声引导下先心介入封堵术后监护 20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监护 30 纵隔肿瘤切除术监护 20 肋骨切除术及胸壁手术监护 10 胸膜手术监护 10 胸腔镜手术监护 15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通过硕士学位英语考试,能查阅外文文献; 可组织本科见习教学;能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出科/毕业时通过心胸外科硕士专业学位笔试和临床技能考试。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七、教学活动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生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的教学能力。 2.内容与要求: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2次实习医师小讲课, 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查房或担任教学助教。 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临床实践总体要求: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结合课题需要学习有关课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程,以提高其基础理论及实验水平;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 217 218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105111 外科学(心胸外科学)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要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科 书目 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1 胸心外科学 石应康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2 外科学(第9版) 赵玉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 3 《小儿心脏外科学》第四版 刘锦纷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 《成人心脏外科学》第二版 胡盛寿、郑哲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 《心胸外科学精要》 万学红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医学影像学(第8版) 白人驹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7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王建枝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8 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 训 高润霖等主编 练丛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9 《顾恺时心胸外科学》 顾恺时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10 《心脏外科指南》 朱晓东 薛淦兴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1 《现代胸外科学》 徐乐天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各 12 《Cardiac surgery》 Kirklin W.WEdition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2013 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 13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查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 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 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处理。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 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细 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 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时 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 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 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4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5 《中国肺癌杂志》 16 《肿瘤学杂志》 17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8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19 《Cancer》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219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郭建极、雷宾峰、冯旭、谢晓勇、王永勇、阳诺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郑宝石、陈铭伍、周华富 220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整形美容外科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1989年建立整形外科专科病房,1999年更名为 整形美容外科。目前,整形美容外科病房设病床37张,设有专科门诊及专科手术室。拥 有医师11人,护士1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讲师 (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1101唇裂与腭裂的修复 Cleft lip and palate repair 2 10511102创面愈合机理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wound healing 3 10511103瘢痕影响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scar 4 10511104体表组织器官移植与再造 Transpla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uperficial Tissues and Organ 5 10511105毛发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Hair Transplantation 士学位5人;历届本专业全国委员、广西主任委员4人,先后有3位医生到日本进修,6位 医生、5位护士到国内专科医院进修,是广西整形美容外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是全 国及全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骨干师资培训基地。 整形美容外科承担广西医科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 务。全体教师均参与教学工作。截止2019年9月份,本学科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士研究生导师5人,专任教师共14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博士研究生8名,目前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在读博士3名,硕士7名。每年接收进修医生8~10人,是全区培养专业整形美容外科医师 (1)课程学习3个月。 的主要基地。承担国家级、省厅级课题累计13项。累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 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3项。近5年,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 支撑项目1项,省厅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中文核心10余篇; 获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整形美 容外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 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 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整形美容外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 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 分 为合格。 力。 221 222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课程设置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课程类别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学时 学分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必修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必修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必修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必修 科研伦理 16 1 必修 论文写作 16 1 必修 头颈部解剖及断层解剖 32 2 必修 医学实践/ 实验课 自选课程 按课 按课 根据当年选课情况进 程要 程要 行选课 求 求 专业核心课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32 2 必修 专业方向课 整形外科学 16 1 必修 选修课 2 根据当年选课情况进 行选修 学术讲座 4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公共学位课 (博士)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高级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 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培训和住院总医师培训、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科研方法课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级主治 医师水平。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专业学位课 临床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分组说明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1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0 选修课 2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8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学术讲座 4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 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223 1. 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整形美容外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烧伤整形科病房 2个月 3 创伤骨科手外科病房 2个月 4 神经外科病房 2个月 5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224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手术类别 最低例数 手术类别 最低例数 (1)理论要求: 植皮手术 10例 隆鼻术 10例 ①熟悉和掌握整形美容外科的治疗范围、治疗手段、目的和原则; 局部皮瓣手术 10例 隆乳术 5例 ②熟悉和掌握整形外科的特点、基本技术操作、手术操作的无菌及无创原则,熟悉 扩张器应用手术 5例 重睑成形术 10例 体表肿物切除 10例 睑袋整复术 10例 唇裂整复术 10例 吸脂术 5例 腭裂整复术 10例 疤痕切除整复术 20例 血管瘤治疗术 5例 会阴部整形手术 5例 各个部位的手术或疾患的术前准备、术区消毒、铺单的特殊要求; ③管理病床 4~5 张。要求认真诊查入院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尤 其对整形外科专科情况的描述,应使用规范的医疗用语,简洁明了,记录全面、详细、 准确无误; ④熟悉并正确掌握各种伤口的处理技术和用药选择; ⑤熟悉并掌握各种取皮方法和植皮方法; 七、教学活动 ⑥熟悉并掌握外伤急诊处理和邻位皮瓣的手术方法; 1. 教学活动 ⑦熟悉美容外科患者的特殊要求和心理特征。 1.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博士研究生 (2)技能要求: 的教学能力。 培训过程中要求担任住院医师期间日均管理病床6~8张,累计诊治或作为总住院医 师参与诊治患者120例以上。 1.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 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3个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月的见习教学。 1.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1.3.1轮转目的 (1)掌握:整形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以及手术治疗与非 手术治疗的原则、围术手期处理、手术操作技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等。 (2)了解:对整形外科罕见或疑难疾病具备初步的认识,初步胜任急重病症的抢救 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 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1.3.2基本要求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论文题目。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1.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四肢疤痕 10例 鞍鼻 10例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躯干疤痕 10例 小颏畸形 5例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头面部疤痕 10例 肥胖 10例 血管瘤 10例 小乳症 5例 淋巴管瘤 5例 面部老化症 5例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唇裂 10例 会阴部畸形 5例 2.1学位论文要求 腭裂 10例 睑袋 10例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单睑 10例 面部外伤 10例 1.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基本技能要求 培训期间要求独立完成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手术: 225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226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2.3学位论文答辩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5.二级学院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毕业条件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考核,成绩合格。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1.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2.学位授予 6.研究生院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1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整形美容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孙家明、 王晓军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8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2 面部年轻化美容外科学 艾玉峰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3 注射美容整形技术 吴溯帆主编 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4 埋线美容外科学 范巨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5 面部临床外形解剖学 朱国章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227 228 105111 外科学(整形美容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 现代毛发移植技术 张菊芳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7 头面部毛发美学种植与文饰 胡志奇、 李兴东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9 8 麦卡锡整形外科学 范巨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9 微创美容外科学 齐向东、 王炜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0 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 王志强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11 面部轮廓整形美容外科学 艾玉峰、 柳大烈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12 鼻整形术 刘彦军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1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连续多年入选华南地区小儿外科专科影响力前四强。本学科是广西影响力最大、实力最 14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强的小儿外科专科,是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广西分会小 15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6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7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8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次,年手术量4600余台。本学科也是广西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广西 19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唯一的小儿外科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多年来为广西及国内输送了大量小儿外科专业人才。 20 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 surgery 以“开放、努力、创新”为学科发展的理念,在临床及科研方面不断创新。目前承担多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卫健委以及教育厅课题, 近年来获得广西科 21 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 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科装备有 22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手术系统、膀胱镜、输尿管镜、尿动力检测仪、肠动力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校内专家:覃晓、程继文、苏伟 校外专家:胡志奇、徐靖宏、亓发芝 本学科专家:殷国前、廖明德、刘庆丰、韦强、于海生、林博杰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殷国前、廖明德、林博杰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2儿外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成立于1973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 小儿普外、小儿泌广西医科大学小儿外科始建于1973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科不断 壮大,目前专业优势突出、临床特色鲜明,在区域及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2015年来 儿外科医师协会主委单位,在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区内领先, 也是广西小儿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中心,在区内有崇高的声誉。业务范围包括小儿 普外、小儿泌尿、小儿实体肿瘤以及新生儿外科等,临床专业技术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病人来源涵盖广西全境及邻近省份。学科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5千余人 检测仪、心电遥测监护系统等先进设备。 全科现有医护人员26名,其中医生12名,护士14名。医生团队包括主任医师(教授) 6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学位1名,硕士 学位12名,在读博士4名。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目前多名专家分别在多个国内学术 机构及团体任职,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全国委员、青年委员,小儿肛肠、 新生儿、泌尿、肝胆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营养学组委员;国际肝胆胰 协会中国儿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小儿外科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广西分会小 儿外科医师协会主委、副主委、常委。多位专家分别担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 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广西医学》 等杂志编委、通讯编委、审稿专家等。小儿外科是广西小儿外科医师的培训基地,指导 硕士研究生60余名,已毕业40余名,在读20余名,各专业学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 体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29 230 105112 儿外科学 105112 儿外科学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 审核。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具体要求请详见《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流程》。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力。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 70 分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为合格。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5)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 10511201小儿实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in pediatric solid tumors. 2 10511202消化道畸形 Gastrointestinal malformations. 3 10511203泌尿系统畸形 Urinary system malformation 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 2 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 4 10511204神经管畸形 Neural tube deformity 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 10511205胆道闭锁与肝移植 Biliary atresia.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5 毕业理论考核: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 工作。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 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 5—7 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 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 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 平。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 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 8 年。课程学习时间采 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总体安排如下: (1)课程学习 3 个月。 (2)专科病房 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 6 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 3 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 6 个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考核要求 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 60 分以上(含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60 分)为合格。 公共学位课 6 (2)出科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 式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 际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 70 分为合格, 此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在学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 231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分组说明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232 105112 儿外科学 105112 儿外科学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3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选修课 2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学术讲座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2019年修 订)》 4 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如外科学;专业方向课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设置, 如普通外科学、胸心外科学、泌尿外科等;这样的类别和层次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过 程。科研方法课程设置则要重点突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如可开设医学统计学、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科研设计、临床流行病学、科技信息检索、生物医学论著写作等多门科研方法课程。医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行相应的选修。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课程设置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 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 学期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必选一组 科研伦理 (科研方法课) 16 1 论文写作 16 1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课程名称 必选二组 循证临床实践 (专业基础课) 项目名称 时间 1 小儿外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 个月) 18 个月 第1 学期 2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3 个月 第1学期 3 其他相关学科 3 个月 4 科学研究训练 6 个月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小儿外科 32 2 第1学期 专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小儿外科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 32 必选四组(专业 方向课,按三级 小儿外科学 学科或研究方向 设置) 16 必选五组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医学实验课) 32 2 第1学期 医学生理学 32 2 第1学期 腹部解剖及断层解剖 32 2 第1学期 2 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第2-5学期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小儿外科病房(18 个月) 1 第2-5学期 1.3.1.1轮转目的 (1)对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练掌握各脏 器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各脏器系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确立治疗原则。 (2)熟悉小儿外科的基本理论,对相关的实践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和较好的临床经 二选一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 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 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 233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按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二级学科设置) 选修课 备注 验,具体包括:消毒与无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 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处理等。熟悉小儿外科急腹症 的原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3)能够独立完成部分小儿外科常规手术,包括:疝囊高位结扎、睾丸固定术、脾 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小儿外科手术,包括尿道成形术、巨结肠 234 105112 儿外科学 105112 儿外科学 根治术、肛门成形术、肾盂成形术、胆肠吻合手术、肠梗阻手术等。 鞘状突高位结扎 10 例 会阴肛门成形术 5例 体表肿物切除 10 例 血管瘤切除 5例 淋巴管瘤切除 5例 脾切除术 5例 阑尾切除术 5例 肠梗阻手术或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10 例 (5)学习并参加复杂的小儿外科大中型手术及其围手术期处理,包括:肾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根治术、胆道闭锁手术、肠闭锁手术。 (6)了解以下小儿外科临床问题:A.小儿外科常用的检查技术和手段;B.腹腔镜手 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胃肠手术、疝囊高位结扎、阑尾切除术等);C.内镜外 科的基本原理、治疗措施和操作原则 1.3.1.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培训过程中要求担任住院医师期间日均管理病床 6~8 张,累计诊治或作为住院总医 师参与诊治患者 120 例以上,病种应包括: (2)临床技能要求:肌活检术(操作 5 例次),包皮环切术(操作 5 例次)、膀胱 疾病类别 例数 斜疝、鞘膜积液 10 例 1.3.2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3 个月) 隐睾 10 例 1.3.2.1轮 转目的 肠闭锁 5例 (1)掌握:掌握普通儿科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儿科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肛门闭锁 10 例 熟悉儿科急诊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包括体外心脏按压 腹部损伤 5例 术、人工呼吸、药物复苏、抗休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独立进行重症监护,包括心脏 急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 10 例 监护、呼吸监测、给氧、机械通气、循环支持。 肠旋转不良 10 例 先天性巨结肠 10 例 肾积水 10 例 肾母细胞瘤 5例 门脉高压症 5例 胆道闭锁 10 例 神经母细胞瘤 5例 恶性畸胎瘤 5例 镜下拔双 J 管(操作 3 例次)。 (2)了解:熟悉常用的儿科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吸氧、心电图检查、腰穿、骨 髓穿刺、胸膜腔和腹膜腔穿刺等。熟练掌握常见心电图、X 线平片,了解 B 超、CT 检查 适应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3.2.2基 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呼吸骤停)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 重症哮喘 3 休克 3 心律失常 3 急性肾功能衰竭 3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小儿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腹腔穿刺术(操作 5 例次)、骨 急性颅内高压 3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3 髓穿刺术(操作 5 例次)、腹膜透析术(操作 2 次例)、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 5 例次)、 惊厥 3 各种中毒 3 急性呼吸衰竭 3 脓毒症 3 心力衰竭 3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法(操作 5 例次);尿道扩张术(操作 4 例次)、扩肛(操作 4 例 次)、膀胱穿刺造瘘术(见习 4 例)。 1.3.1.3较 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2)基本技能要求:能操作监护仪,进行气管插管不少于 3 例,心肺复苏 (1)学习病种: 1.3.3其他相关学科(3 个月)(心胸外科、胃肠外科,任选其一) 培训期间要求独立完成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手术: 1.3.3.1轮 转目的(心胸外科) 235 手术类别 例数 疝囊高位结扎 10 例 (1)掌握:胸腔生理学;肺、食管、心脏的外科解剖学;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 理论、临床特点、检查手段、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正常胸片与异常胸片的识别。 (2)熟悉:胸部外伤特别是血气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心胸外科常见病的手术 236 105112 儿外科学 105112 儿外科学 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病 (3)了解:心胸外科最常应用的辅助检查(如胸部 X 线片、胸部 CT、冠脉造影、 掌握:常见胸部外伤的处理原则;开胸术、关胸术的操作要点。 熟悉: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要点。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食管贲门癌 2 肺癌 2 胸部外伤、血胸、气胸常见 2 其他普胸病种 3 先天性心脏病 2 瓣膜疾病 2 其他心血管外科病 1 最低例数 病 种 10 破伤风 1 痈 5 急性乳腺炎 1 急性蜂窝织炎、丹毒 5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 2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5 肛瘘、肛乳头炎、肛门周围感染 5 静脉炎 3 内、外痔 10 脓肿 5 体表肿瘤 20 急性阑尾炎 5 腹外疝 5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5 乳腺增生 5 乳腺癌 5 胆囊结石 5 胃肠肿瘤 5 肠梗阻 5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1)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 60 份;书写大病历不少于 15 份。 1)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 10 份;书写大病历不少于 4 份。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胸腔穿刺术 2 胸腔闭式引流术 3 开胸术 3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疝修补术 5 阑尾切除术 5 体表肿物活检 5 甲状腺手术 5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甲亢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0 结肠切除术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 5 胆囊切除术 10 胃大部切除术 5 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 2 胆总管探查、胆管空肠吻合术 2 3)参加以下手术: 3)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食管、贲门癌手术 2 肺叶切除术 2 先心病手术 2 其他心脏手术 2 1.3.3.3轮转目的(胃肠外科) (1)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及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 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论。 七、教学实践 (2)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外科基本用药;临床合理用血知识。 (3)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 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1.3.3.4基本要求 掌握外科换药技术、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和输血指征; 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 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 (1)病种及例数要求: 237 最低例数 疖和疖病 纤维胃镜、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等)的应用和操作要点;胸部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 1.3.3.2基 本要求 种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生 的教学能力。 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 6 次实习医师 小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3 个 月的见习教学。 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238 105112 儿外科学 105112 儿外科学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2.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 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 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 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4.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 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 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 2-3 天记录一次, 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 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 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 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 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 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 5.二级学院 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毕业条件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1.1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1.2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1.3完 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6.研究生院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定期或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239 240 105112 儿外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小儿外科学 孙宁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9月 2 外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赵玉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12月 3 实用小儿外科学 张金哲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02月 4 小儿外科学图谱(第6版) 5 小儿外科中华系列杂志(中华小 儿外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等) 6 临床治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 7 小儿外科原则 8 小儿外科概要 9 斯皮茨、科蓝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年04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3骨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勤奋工作,集医疗、教 学、科研、保健为一体,是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拥有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06月 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带头人赵劲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 奥尼尔(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年05月 西医科大学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 李民驹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1月 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 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 黄澄如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09月 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中国部副主席;广西医师协会 10 小儿外科疾病诊疗流程 夏慧敏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年05月 会长;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广西区名誉主委; 11 小儿急诊外科学 魏明发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年01月 白求恩.广西骨科加速康复联盟顾问;广西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第一届 广西AO学组顾问;广西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会顾 12 现代小儿肿瘤外科学 张金哲 科学出版社 2009年06月 13 实用新生儿外科学 郑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1月 冯杰雄 科学出版社 2017年03月 程研究与临床康复》首席编委等。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荣获全国优秀 张金哲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01月 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广西优秀专家、广 16 临床小儿外科学—新进展、新理论、 新技术 肖现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03月 17 OperativePediatricSurgery Lewis Spitz 18 Journal ofPediatricSurgery 19 PediatricSurgeryInternational 14 小儿外科指南 15 小儿门诊外科学 问;《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工 西教育厅“八桂学者”、“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 奖”,近年来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 Arnold.CRC Press 2013年04月 项,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推广适宜技术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Elsevier 2015年09月 参编《显微外科学》、《外科袖珍药物治疗手册》、《外科学》、《实习医师临床技能 Springer 2001年09月 操作手册》、《3D骨科学》、《临床毒理学》等专著。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稳定 十二、参加制定专家 罗意革、王红、唐咸明、陈嘉波、陈超 发展的3个学科。 创伤骨科手外科成立于 1999年,现任科主任苏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在编 病床48张。科室临床技术主攻方向:现代创伤的救治,骨与关节伤病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显微外科技术临床应用,臂丛和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的诊治,手外伤早、晚期诊治和功能 罗意革、王红、唐咸明 重建,运动创伤、小儿骨科。 脊柱骨病外科成立于1996年,现任科主任詹新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在编 病床48张,临床技术主攻方向:脊柱及骨盆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骨关节外科成立于2013年3月,现任科主任劳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现设床 位45张,是广西人工关节置换质量控制中心的主要承担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骨关节 241 242 105113 骨科学 105113 骨科学 炎的病因、病理及诊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病理及诊治;软骨损伤的修复; 运动医学的研究;骨肿瘤的研究等。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近5年,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省部、厅级项目近7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 近4千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8。 拥有高水平基础与临床研究平台,其中2个院士工作站(张兴栋院士工作站、戴尅戎院士 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 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骨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骨/软骨再生修复及功能重建创新团队、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二、培养目标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分)为合格。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70分为合格)。 临床工作水平。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1301创伤、脊柱、关节骨科疾病的基 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trauma、spine and osteoarthritis 2 10511302骨科的应用解剖基础与生物力学 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3 10511303周围神经损伤和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nerve injures and diseases 4 10511304小儿骨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pediatric orthopedics 5 10511305骨病和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neoplasms and bone disease 6 10511306运动医学的研究 Sports medicine research 为合格。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 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 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水平。 243 244 105113 骨科学 105113 骨科学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 按三级学科或者 研究方向设置)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必选五组 (医学实践课)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1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0 选修课 3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4 学术讲座 创伤骨科学、手外科学、脊柱外科 学、人工关节置换相关问题;关节 镜技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 16 四肢常见骨肿瘤的诊治;运动医学;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小儿骨科常 见病的诊治 分组说明 选修课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临床教学实践或动物模型制备 16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组织化 学、蛋白质研究常见技术、PCR应 用原理和实践;细胞培养与染色体 技术原理与实操、细胞体外培养原 48 理技术与应用、生物信息学、分子 生物学、PPT设计与应用、医学研 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循证临床实践 1 第2-5学期 任选 其一 第1学期 任选其 二(不 达总学 分要求 的任选 三) 1 3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 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 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 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1.临床能力训练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博士)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 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 学期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 学期 课程名称 临床流行病学 必选一组 科研伦理 (科研方法课) 论文写作 32 2 16 1 16 1 必选二组 脊柱四肢应用解剖学 (专业基础课) 32 2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按 外科学新进展和新理论 二级学科设置) 备注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骨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其他相关学科(烧伤、急诊、影像科各2个月) 6个月 3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骨科专业 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骨科专业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 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 第1学期 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32 2 第2-5学期 1.3.1轮转目的 (1)掌握:掌握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外科的应用解剖、病理生理、和生物力 学知识。掌握骨科物理检查法及常见损伤与疾病的放射学诊断方法。掌握骨折与脱位的 245 246 105113 骨科学 105113 骨科学 创伤机制和病理、及治疗策略和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 基本技能要求:要求担任术者或第1助手参加完成下列手术;常见骨折的闭合 掌握脊柱骨病外科检查法及常见损伤与疾病的放射学诊断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骨肿瘤穿 整复和固定、骨折的抢救及处理、四肢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口清创缝合术、 刺活检及切开取活检术,伤口扩大清创缝合术,体表肿物切除术(脂肪瘤,纤维瘤等) 开放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及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断指再植术、 等常规脊柱骨病外科门诊手术。能够独立处理软组织损伤、手外伤(包括清创术、取皮 术、游离植皮术)。能够独立处理骨折与脱位(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术、切开复位内 固定术)。掌握脊柱骨病外科常见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椎 管内肿瘤、脊柱转移瘤、骨结核、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异样增殖、强 周围神经血管修复术、骨肿瘤切开取活检术、体表肿物切除术。能够独立处理软组织损 伤、手外伤(包括清创术、取皮术、游离植皮术)。掌握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常见骨折 的闭合整复和固定、伤口扩大清创缝合术、骨肿瘤切开取活检术、脊柱骨折的抢救及处 直性脊柱炎、先天及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断、鉴别诊断,保守和手术治疗的原则。掌 理、体表肿物切除术(脂肪瘤,纤维瘤等)、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前路腰椎病灶 握脊柱骨病外科常规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掌握膝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骨 清除及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减压髓核 关节病、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原则。 摘除术、脊柱内镜手术、脊柱微创通道手术、后路胸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 (2)了解:骨科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的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膝关节表面置换、髋关节置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复或成形、 1.3.2基本要求: 四肢骨肿瘤切除与重建、前、后交叉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手术、腕关节镜手术、肘关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镜手术等。掌握骨科学常规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具备管理骨科病房日常工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作的能力。 颈椎病 5 脊髓栓系综合征 1 1.3.3较高要求:熟悉相应专业的3-4级手术 胸椎管狭窄症 5 脊柱骨折 2 (1)学习病种 腰椎管狭窄症 5 脊柱结核 2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椎间盘感染 2 腰椎峡部裂 5 慢性骨髓炎 2 病种 病种 脊柱滑脱 5 骨盆肿瘤 1 软组织缺损 拇指再造 腰椎退性病变 5 脊柱侧凸 1 臂丛损伤 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重建 脊柱肿瘤 1 脊柱后凸 1 骨盆肿瘤 脊髓栓系综合征 椎管内髓外肿瘤 2 强直性脊柱炎 1 脊柱侧弯 畸形骨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 畸形骨炎 1 臀肌挛缩 2 斜颈 2 骨关节炎 2 四肢骨肿瘤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5 儿童骨折和脱位 2 关节滑膜炎 5 手外伤、断肢断指 10 成人四肢骨折与脱位 5 手部先天畸形 10 七、教学活动 骨折不愈合 5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2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骨折畸形愈合 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 骨筋膜室综合症 2 儿童股骨头坏死 2 骨折不愈合 4 周围神经损伤 2 讲课,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2)在教师指导下完成3个月 骨折畸形愈合 5 屈伸肌腱断裂 4 的见习教学。 骨筋膜室综合症 5 247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要求担任术者或第1助手参加完成下列手术;臂丛损伤探 查修复术(1~2例),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重建术(1~2例);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1 ~2例),后路颈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1~2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1~2 例)。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生的教学能力。 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6次实习医师小 3.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248 105113 骨科学 105113 骨科学 八、学位论文工作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科研训练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组 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2.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记 (4)发表学术论文要求: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 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 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细 《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 3.学位论文答辩 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时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 正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 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各 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 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 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249 250 105113 骨科学 105113 骨科学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赵劲民、韦庆军、苏伟、劳山、詹新立、沙轲、丁晓飞、阳富春、贺茂林、宗少晖、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杨劲松、薄占东、花奇凯、肖增明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十三、审核专家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韦庆军、苏伟、劳山、詹新立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实用骨科学 胥少汀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杜 2012 2 创伤骨科手术学 裴国献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3 Wiessel骨科手术学 SamW.Wiesel 主编 上海科技 2013 4 Green’s operative hand surgery David P. Green 主编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7 5 脊柱外科手术学 饶书城主编 人民卫生 2007 6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S.TerryCanale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7 7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 吕厚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 系统解剖学 柏树令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9 局部解剖学 刘树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0 外科学 陈孝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1 医学影像学 白人驹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2 骨与关节影像学 Resnick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13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三基”训练 丛书—临床医师分册、医学检验 和医学影像分册 吴钟琪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4 中华骨科杂志 15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6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17 Injury 18 The Hand 19 Spine 20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1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51 252 105115 妇产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5妇产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妇产科学创建于1934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集临床、 教学、科研于一体,在广西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妇产科中心,本学科于1981年获得硕士 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年龄、知识、学历和职称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结构合理及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发展成为师资素质优良、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 理规范的优势特色专业。本学科为卫生部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拥有国家临床重点 建设专科(地方病、肿瘤学),妇产科学为广西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和广西妇幼健康服务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科联盟、产科与优生优育专科联盟;是广西首批通过原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评审正式运 1 10511501妇科学 Gynecology 行的生殖中心,是广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拥有广西省重点实验室(地中海贫 2 10511502围生医学 Perinatology 3 10511503生殖医学 Reproductive medicine 4 10511504计划生育 family planning 重点建设专科,为全国PAC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牵头成立广西妇科专科联盟、不孕症专 血),广西教育厅创新团队(生殖医学、产前诊断),在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达国际先进水 平,形成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科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率先在广西开展机器人手术系 统在妇科领域的临床研究,填补了区内空白。妇科领域机器人手术位于华南地区领先水 平。 妇产科学科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后备力量充足,博士占比50%以上。 近5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多次获得广西科技进 步奖和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专科声誉连续四年排名华南区第4,2017年中国医 院科技影响力全国排名52。 本学科分为妇科学、围产医学、生殖医学、计划生育4个三级学科。拥有妇科、产科、 计划生育科、生殖医学中心和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科等5个临床科室。(1)妇科学: 分为妇科肿瘤、普通妇科和妇科内分泌三大研究方向。开展了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的临 床与基础研究,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及妇 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围产医学: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优生遗传 咨询、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监测、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治和危急重症孕产妇的 救治。(3)生殖医学:开展各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开展生殖免疫、子宫内膜容受性、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及精子功能、女性生育力保存等生殖相关疾病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4)计划生育学科:计划生育学科有早期自然流产、生殖外科疾病、 宫腔疾病三大研究方向。开展了早期自然流产,输卵管性不孕症、子宫瘢痕妊娠、宫腔 粘连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253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临床技能考核: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临床实践后,考核方式由研究生参 254 105115 妇产科学 105115 妇产科学 加临床实践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 转记录、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 行考核,总分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公共学位课 (博士) 为合格。 (5)毕业考核: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 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 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学术讲座 4 分组说明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循证医学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32 2 16 1 论文写作 16 1 病理生理学 32 2 32 2 48 3 32 2 16 1 16 1 16 1 免疫学实验 32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32 2 32 2 32 2 细胞体外培养原理技术与应用 32 2 实验动物学 32 2 病理学理论与应用新进展 32 2 盆部和会阴部临床解剖 32 2 免疫学 48 3 必选三组 (专业核心课,按 妇产科学 二级学科设置) 妇科肿瘤学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按 围产医学(含产前诊断) 三级学科或者研究 方向设置) 生殖医学(含计生内容) 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 必选五组 (医学实验课)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选修课 说明 至少选一门 至少选一门 三选一 至少选一门 至少选一门 课程说明: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25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必选二组 医学遗传学 (专业基础课) 分子生物学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必选一组 生物信息学(基础班) (科研方法课) 科研伦理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 课程名称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 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 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分;专业 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 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256 105115 妇产科学 105115 妇产科学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加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熟悉宫腔注药术,宫 1.临床能力训练 颈插管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术中超声监护、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人工流产术、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水囊引产术、宫腔镜检查术。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专科病房 18个月 2 相关学科及教学 6个月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以临床实践训练,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 业英语以自学为主。根据妇产科学科特点进行训练,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完成专 科病房初年主治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轮转目的 (1)掌握:妇产科病史采集、常用查体方法、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与填报及 临床路径的执行与实施;医患沟通与知情告知的;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急症的 熟悉产科腹部检查,产科阴查骨盆内/外测量、电子胎心监护图形判读、缩宫素点滴引产 术、阴道分娩接生、人工破膜术、手剥胎盘术、会阴侧切缝合术、会阴裂伤缝合术、剖 宫产。熟悉经腹部及经阴道绒毛活检术、经皮脐静脉穿刺取材术、多胎减胎术、宫颈机 能不全评估。 1.3.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等)、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女性盆底功 能障碍性疾病。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可根据病例完成情况决定酌情增加相关专科学习,如外 科、内科、重症医学、超声等。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妇产科常用药物 的适应证、禁忌证、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妇产科常见手 七、学位论文工作 术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禁忌证,输血原则,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产前诊断的 1. 科研训练 内容与方法;女性盆腔解剖特点、下腹部及会阴部消毒铺巾方法;常见辅助检查手段的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 原理及报告判读;妇产科常用检查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操作技巧;妇产科基本 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 手术操作技术。 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2)了解:妇科复杂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随访方法; 结合临床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妇科危重患者的识别、救治原则;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处理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组 原则;腹腔镜四类手术的原则与主要手术步骤;辅助生育技术的方式方法、适应证、主 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由 要风险及伦理原则;常见病理妊娠和异常分娩的相关理论;产钳等器械助产的适应证, 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忌证、主要手法与并发症防范。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1.3.2基本要求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1)病种要求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妊娠诊断、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妊娠时限异常、妊娠特有疾病、异位妊娠、妊娠 2.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晚期出血、多胎妊娠与巨大胎儿、羊水量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胎儿窘迫与胎位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异常、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合并外科疾病、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遗传咨询、产前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筛查与产前诊断、异常分娩、异常产褥、外阴上皮内非瘤病变、外阴及阴道炎症、盆腔 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外阴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妊 娠滋养细胞疾病、生殖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孕症。 (2)基本技能要求 掌握妇科的双合诊和三合诊,能发现盆腔异常情况;掌握妇科围术期的处理,掌握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细胞学刮片、后穹隆穿刺术、宫颈活检、宫颈锥切、诊刮、分段 3.学位论文答辩 诊刮、宫颈息肉摘除术。掌握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疗程。熟悉妇科常见的开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腹手术,如子宫全切、附件切除、输卵管开窗术、输卵管结扎及各种引产术的操作。参 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外语毕 257 258 105115 妇产科学 105115 妇产科学 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 6 《妇科内分泌诊治指南解读》 郁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7 《实用妇产科学》 华克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 8 《医学分子生物学》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9 《医学科研基础》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10 《Williams Obstetrics》 (威廉姆斯产科学) 文还需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 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 要求。 4、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冯作化、王广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李伟 2005年 李晓惠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F. Gary Cunningham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5年 叶鸿瑁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 12 《难产》 刘兴会,漆洪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 13 《助产》 刘兴会、贺昌、 漆洪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4 《实用胎儿电子监护学》 宋树良、郭晓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15 《医学遗传学》 左伋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16 Comprehensive gynecology MosbyElsevier Medicine 2015年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Current Obstetric &RALPH 17 Gynecologic Diagnosis & Treatment C.BENSON, MD 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 2005年 18 《人类胎盘病理学习册》(美国) RebeccaN. Baergen 天津科技翻译 出版公司 2008年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11 《新生儿复苏教程》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19 《中华妇产科杂志》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20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1 《实用妇产科杂志》 2. 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 22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23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3. 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 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2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5 《现代妇产科进展》 4. 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 26 人”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7 《human reproduction》 十、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28 《placenta》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中华妇产科学》 曹泽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 2 《妇产科临床解剖学》 3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 连利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4 《妇产科手术学》 刘新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32 5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 马丁、沈铿、 崔恒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 33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59 郎景和、张晓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9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30 2010年 《bj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31 《gynecologic oncology》 《menopause-the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260 105115 妇产科学 十一、主要参加专家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范江涛、庞丽红、江莉、龙禹、植枝福 十二、审核专家 李慕军、徐红、蒋晓莉、李敏清、王素梅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6眼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创建于1934年12月,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 011年获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博士 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已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研究生200 余名。拥有近5000万元的医疗、科研设备,共开设病床96张,能开展各种类型的眼科高 难度手术。年门诊量8万余人次,住院约6000人次,各种手术8000余台次,治愈率达96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特色明显、稳定发展的6个科 学研究方向:(1)青光眼及白内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主要涉及青光眼及白内障 的发病基础研究,致力于早期预防与微创治疗等研究(2)玻璃体视网膜的基础与临床研 究:该方向包括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因研究、早期防治及微创手术技巧等研究。(3) 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主要涉及干细胞治疗眼表的疾病的研究、 干眼的防治及特色治疗、各型角膜溃疡的个体化手术治疗等研究。(4)眼眶病及视神经 疾病与眼整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方向主要涉及眼眶肿瘤的基础研究及预防、视神经 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眼整形手术的技巧等研究(5)屈光及眼肌病与弱视的基础 与临床研究:该研究致力于各种屈光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激光矫正、ICL植入、 近视的个性化治疗等及小儿斜视弱视的基础研究、弱视的特色治疗、斜视的个性化手术 治疗等研究。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国家教育部科研基金1项,省部 级科研基金20余项,厅局级科研基金30余项,校教学课题10余项。先后获得省厅级科技 成果奖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编专著2部,每年均在各级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40余 篇集中SCI论文10余篇。广西壮族自治区防盲办公室及“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省级培训基 地及项目办公室均设在本科,长年承担区内各地区防盲治盲及技术指导工作并成为国家 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学术气氛浓厚,下设有专门眼科动物实验1间,配置眼科手术显微镜 2台,长年对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研究生开放,方便他们提高眼科手术技能。近年来, 本学科多次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班,对外学术交流频繁。近十余年来先 后派出了10余人次出国学习交流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逐渐使本科学术水平与国际水平 接轨。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261 262 105116 眼科学 105116 眼科学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70分为合格)。 临床工作水平即高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3.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4. 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力。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分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为合格。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1601青光眼及白内障的基础与临床 研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glaucoma and cataract 2 10511602玻璃体视网膜的基础与临床研 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vitreous and retinal disease 3 10511603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基础与临 床研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corneal and ocular surface disease 4 10511604眼眶病及视神经疾病与眼整形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orbit Disease optic neuropathy and ophthalmoplasty 10511605屈光及眼肌病与弱视的基础与临 床研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refractionstrabismus and amblyopia 5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6)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 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 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 上职称的专家(其中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 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 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 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级主治医师水平。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学分要求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 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病历书写、 263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分组说明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264 105116 眼科学 105116 眼科学 选修课 1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8 学术讲座 4 课程说明 1. 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公共学位课 (博士) 课程名称 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2 秋季 1.临床能力训练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秋季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秋季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秋季 1 感知期(眼科门诊、眼科病房,含教学) 6个月 16 1 2 系统培养期(眼科病房,包括担任6个月的老总) 18个月 16 1 3 科学研究训练 6个月 32 2 秋季/春季 48 3 秋季/春季 48 3 秋季/春季 32 2 秋季/春季 32 2 第1-5学期 16 1 第1-5学期 16 1 第1-5学期 生物实验医学技术 32 2 秋季/春季 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眼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和副作用。眼科急诊的处置;眼 细胞体外培养原理技术与应用 16 1 秋季/春季 科基本手术技能和常用手术;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 16 1 秋季/春季 32 2 秋季/春季 实验动物学 32 2 秋季/春季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秋季/春季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学组数据整合分析 以挖掘 32 2 秋季/春季 循证临床实践 32 2 秋季/春季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秋季/春季 分子生物学(推荐) 必选二组 (专业基础课) 免疫学(推荐) 医学科研入门 必选三组 眼科学 (专业核心课) 眼附属器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必选四组 (专业方向课) 屈光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必选五组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医学实验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265 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 32 生物信息学(基础班) 学术讲座 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必选一组 科研伦理 (科研方法课) 论文写作 选修课 2.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 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4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任选 至少2门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眼科专业 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眼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必选 任选1门 临床工作水平。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 轮转目的 (1)掌握:眼的解剖、生理知识;眼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 任选 至少1门 (2)了解:眼科疑难病的诊治,以及眼科各类复杂手术。 1.3.2 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任选 至少1门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睑板腺囊肿 10 眼睑肿瘤 5 睑缘炎 5 角膜基质炎 5 睑外翻 5 先天性白内障 5 泪道阻塞性疾病 10 玻璃体混浊 5 沙眼 2 先天性青光眼 20 266 105116 眼科学 105116 眼科学 翼状胬肉 10 视网膜动脉阻塞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5 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 过敏性结膜炎 5 特发性脉络膜血管瘤 2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5 真菌性角膜炎 5 视网膜母细胞瘤 2 屈光不正 20 黄斑囊样水肿 10 表层巩膜炎 5 脉络膜血管瘤 2 弱视 10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5 视神经炎 5 眼球突出 2 眼球钝挫伤 5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 蚕食性角膜溃疡 2 睑腺炎 10 球后视神经炎 5 脉络膜黑色素瘤 2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5 睑内翻 5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5 视网膜色素变性 2 Behcet病 2 上睑下垂 5 屈光参差 5 细菌性结膜炎 10 非共同性斜视 5 真菌性结膜炎 10 眼球破裂伤 2 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掌握眼科常用英文词汇,能阅读国内外眼科学文 病毒性结膜炎 10 眼球异物 2 献;可以协助开展眼科临床研究;能参与带教实习医师和低年资住院医师;掌握文献检 并发性白内障 5 甲状腺相关眼病 2 索的功能和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和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 虹膜睫状体炎 10 物理性眼外伤 5 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SCI文章1篇。 共同性斜视 10 泡状角膜炎 5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眼球表面异物 10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3 2.1要熟练掌握以下检查方法:球旁注射、间接眼底镜检查、三面镜、视野检查、眼 电光性眼炎 5 外伤性白内障 5 电生理检查、视网膜检影、斜视检查、眼眶CT和MRI片的判读、球后注射、前房角镜的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5 晶体脱位 5 使用、眼部超声扫描、眼相干光学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自动验光、角膜地 视乳头水肿 5 继发性青光眼 10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3 葡萄膜先天性异常 3 低视力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 10 眼球穿通伤 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10 眼眶肿瘤 2 近视性黄斑变性 5 眼化学伤 2 黄斑裂孔 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0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远近视力、眼压的测量方法;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 的使用方法;验光、斜视和复视检查方法;手术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眼科手术室 的工作程序;通过动物眼的训练掌握眼科显微手术基本技术。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干眼病 10 干燥综合征 5 病毒性角膜炎 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5 角膜先天异常 5 VKH病 2 267 形图、复视检查。 2.2要独立完成以下手术:睑板腺囊肿切除术、眼睑外伤缝合术、眼睑小肿物切除术、 前房穿刺术、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术、睑内外翻矫正术、角、巩膜穿通伤缝合术、 泪道手术、睫状体冷冻或光凝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3.其他相关学科轮转(3个月) 根据学科专业的需要,到其他二级学科选择进行轮转。具体科室及要求不做规定。 七、教学实践 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 生的教学能力。 2. 内容与要求:给实习医师小讲课、带领实习医师晚查房:完成1次实习医师小讲课, 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1)学习病种: 种 干光学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及结果的报告。 并在任总住院医师期间每天带领实习医师查房或担任教学助教。 1.3.3 较高要求 病 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掌握前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方法,了解超声活体显微镜、相 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268 105116 眼科学 论文题目。 1.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2.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69 105116 眼科学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 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院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270 105116 眼科学 105116 眼科学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1 .眼科学(八年制)(第3版) 2 青光眼诊断图谱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葛坚、王宁利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唐炘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赵培全、金海鹰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主译 2013 5 角膜屈光手术新进展 张丰菊等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 7 实用神经眼科学 8 同仁眼科日间手术手册 9 kanski 临床眼科学(第7版) 10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学 Journal of glaucoma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十三、审核专家 何剑峰、黄敏丽、梁皓 2016 4 眼科治疗手册临床指南(第3版) 葡萄膜炎-Wills临床眼科彩色图谱 及精要(第2版) 24 钟兴武、夏晓波 3 眼-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第4版) John V.Forrester 6 Experimental eye resea 何剑峰、黄敏丽、梁皓、刘金华、梁勇、蒋林志、李霞、陈金卯、曾静、李筱荣、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23 杨培增主译 天津科技翻译 出版公司 2015 魏文斌、张晓君 主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 2016 魏文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赵培泉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李莜荣、唐仕波等 天津科技翻译 出版公司 2012 11 中华眼科杂志 12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13 中华眼底病杂志 14 国际眼科杂志 15 眼科新进展 16 Ophthalmology 17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The British journal of 18 ophthalm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19 ophthalmology 20 JAMA ophthalmology 21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2 Survey of ophthalmology 271 272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创建于1934年,由广西医科大学首任校长戈绍龙博士担任首任学科主任。经 力。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1 10511701听觉平衡觉生理病理学研究 Auditory and equilibratory pathophysiology 2 10511702鼻咽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research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3 10021703头颈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head & neck carcinama 过多年发展,学科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目前学科已形成 四个临床亚专科: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拥有教师3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 18人、博士学位18人,海外留学经历16人。年门诊量约13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4000余 人次,年开展手术量约3500人次。学科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重点学科及广西医科大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序号 学校级重点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并获得省 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1987年被教育部授予硕士学位点,2003年成为广西医科大学首批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招收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目前学科开设的研究方向:听觉平衡觉生理病理学研究、鼻咽癌的研究、头颈肿瘤 的研究。且拥有独立的的实验平台,可开展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病理形态学、鼻颅底及 专业型博士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时间采取灵活 分散的授课方式;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时间安排如下: 颞骨解剖学方面的研究。自2008年最近十年来,承担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 (1)课程学习3个月。 科学基金项目30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45项,广西卫生厅及教育厅重点课题20多 (2)专科病房18 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40多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有力地促进了本 (3)相关学科(含教学)6 个月(不超过3 个学科)。 学科的临床与科研发展。学科先后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1项、一等奖1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音 2.考核要求 像教材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优秀录像片三等奖1项, (1)课程学习考核 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长期与日本、美国、瑞典等国家的大学开展研究生合作培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养和科研合作项目,有力地提升了本学科的整体实力。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临床科研、教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学人才型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大多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指导帮扶省内十 (2)中期考核 己家医院耳鼻咽喉科发展,并得到同道高度评价,目前学科已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国内外知名专科。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273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课题进展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 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 据。 (3)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274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4)教学实践考核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 学术讲座说明: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 的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 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 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 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分为合格。 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5)毕业考核 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一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一学期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一学期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论文写作 16 1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实用生物信息学 32 2 医师水平。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头颈部解剖及断层解剖 32 2 第1学期 临床肿瘤学 32 2 第1学期 新药研究与开发 32 2 临床药物治疗学 48 3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8 0.5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实践进展 16 1 第2-5学期 专业外语(SCI论文写作与文献筛选 16 阅读) 1 第2-5学期 听力学基础及新进展 16 1 第2-5学期 头颈肿瘤诊疗的新进展 16 1 第2-5学期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内镜技术 16 1 第2-5学期 课程类别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公共学位课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必选一组 科研方法课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必选二组 专业基础课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专业学位课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必选三组 医学实验课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必选四组 专业核心课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分组说明 必选五组 专业方向课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275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选修课 课程名称 根据学校每学年公布的选修课课程选课 说明 第1学期 第1学期 各门课 程具体 学时及 学分根 据学校 当年开 设课程 详细情 况而定。 第1学期 第1学期 任选 一门 第1学期 课程说明: 1. 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8 选修课 2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 18 学术讲座 4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 根据学校每学年公布的课程学分要求,专业型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 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 276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 医学实验课。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根据当年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列表选定, 并满足学校当年所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临床能力训练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含听力,手术室) 2个月 3 其他相关学科(含教学) 6个月 合计 26个月 2 鼓膜切开置管(显微镜下) 5 12 声带息肉(小结) 10 3 鼓膜切开置管(耳内镜下) 10 13 声带麻痹 5 4 慢性鼻窦炎 10 14 喉阻塞 5 5 鼻中隔偏曲 10 15 喉癌 5 6 严重鼻出血 5 16 气管、支气管异物 5 7 耳、鼻外伤 5 17 食道异物 5 8 慢性扁桃体炎 20 18 颈部良性肿块 10 9 腺样体肥大 20 19 涎腺疾病 5 10 OSAHS 5 20 耳前痿管 5 21 中耳胆脂瘤 5 22 人工耳蜗 5 23 听小骨相关手术 5 1.2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耳鼻咽喉 (2)基本技能要求: 头颈外科专业的相关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常见病和急诊及某些 担任以下手术的术者:头颈面部外伤清创缝合术;耳鼻咽喉异物取除术;耳鼻咽喉 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 及颈部肿物活检术;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止血术,鼻甲部分切除术;鼻甲减容术;扁桃体 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脓肿切开术;腺样体、扁桃体手术;上颌窦手术,ESS术后术腔清理,耳内镜下或显微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耳前瘘管切除术、耳外伤清创缝合术、气管切开术、鼻出血探查 1.3.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18个月) 术。 参加以下手术:鼓室成型术;乳突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鼻中隔手术;咽后脓肿 1.3.1.1 轮转目的 (1)掌握: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本理论,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和 急诊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掌握常用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并能处理有关术后 切开引流术;腭咽成型术;声带息肉摘除术;直接喉镜检查术;食道镜检查术,硬性气 管镜检查术、人工耳蜗手术、听小骨相关手术。 并发症,掌握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常用鼻内窥镜、食管内窥镜 1.3.1.3 较高要求 及直接喉镜检查法。掌握本专业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纤维鼻咽喉检查法, 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 熟练掌握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脑干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的结果分析,掌握前庭功 (1)学习病种: 能检查法及其意义。 (2)熟悉:熟悉本科较复杂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熟练阅读和分析耳 鼻咽喉头颈部影像学(X线,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熟悉面神经测定、阈上 功能检查方法和结果分析。 (3)了解:了解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常 用麻醉方法及心电图、血压、呼吸的监测技术和麻醉意外的处理要点,了解本专业常见 病及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 病种 耳硬化症 鼻咽血管纤维瘤 听神经瘤 颈清扫术 脑脊液鼻漏 组织瓣修复应用 鼻窦肿瘤 喉气管狭窄 (2)临床技能要求: 1.3.1.2 基本要求 独立完成以下手术: (1)参与病种及例数要求 鼻中隔手术3~5例,面中份骨折整复术1~2例,上颌窦筛窦手术 1~2例,声带肿物摘 病 1 病种 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 277 最低例数 病 10 鼻咽癌(疑难或复发病例 11 或相关耳鼻咽喉并发症) 种 最低例数 除术10例,直接喉镜检查术10例,食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 2~3例,耳前瘘管摘除术5例, 中耳乳突手术2~3例.,扁桃体腺样体手术10例,气管切开术10例,耳鼻外伤清创缝合5例, 5 耳鼻异物5例 278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参加下列手术: 1.3.2.3 较高要求 中耳显微手术,全鼻窦内镜手术,喉外伤手术,鼻咽喉及头颈肿瘤切除手术,颈清 (1)学习病种: 扫术,腮腺手术,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 病 种 最低例数 1.3.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2个月) 眩晕诊治 5 1.3.2.1 轮转目的 人工耳蜗 5 (1)掌握:进一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着重耳科学及头颈外科学疾病;熟悉本科 较复杂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掌握常用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并能处 理有关术后并发症;能分析耳鼻咽喉头颈部影像学(X线,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 病 种 无喉发音 治疗原则。 操作技术名称 操作技术名称 鼻出血填塞止血术 鼓室注药 了解头颈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耳鼻咽喉 鼻骨整复术 耳石复位 头颈外科常用麻醉方法及心电图、血压、呼吸的监测技术和麻醉意外的处理要点,熟悉 气管紧急切开术(见习) (2)了解:了解听力、前庭、面神经测定等耳功能检查方法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见; 气管插管麻醉;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及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要点。 气管插管术 1.3.2.2 基本要求 1.3.3 其他相关学科轮转(4个月)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种 根据三级学科专业的需要,到其他二级学科选择进行轮转。具体科室及要求不做规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定。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0 鼻咽癌 20 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分泌性中耳炎 5 慢性扁桃体炎 20 详见中期考核及临床能力考核。 突发性耳聋 5 急性扁桃体炎 10 外伤性鼓膜穿孔 2 慢性咽炎 20 慢性鼻炎 20 慢性喉炎 20 变应性鼻炎 20 急性会厌炎 5 慢性鼻-鼻窦炎 20 急性喉炎 5 咽部异物 10 下咽癌 5 (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门诊常用操作检查和治疗,熟悉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的检查, 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1 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论文题目。 1.2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10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字。(要由导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熟悉阅读常见病的影像学资料。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操作技术名称 最低例数 纤维电子喉镜 200 诱发性前庭功能检查 20 鼻内镜 200 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测 20 鼓膜内镜 100 咽鼓管吹张术 5 听力检查 200 咽部异物取出术 10 鼻、咽、喉肿物活检术 50 耳石症手法复位 5 鼓膜切开及置管 10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5 咽喉部CT判读 50 鼻窦CT判读 50 颞骨CT判读 50 头颈部CT判读 50 279 5 (2)临床技能要求:熟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症处理原则,了解疑难疾病的检查及 意义。 病 最低例数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3 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进行临床相关基础科研研究。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2.1 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280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2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SSCI、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要 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 临床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2.3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EI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著或meta分析文章。导师必须为通讯作者(含共同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通讯作者)。学位申请人的作者单位署名要求、作者排序要求、导师署名及单位要求具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3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2.4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 文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1.1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实际情况制 1.2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 1.3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2.学位授予 2.5 二级学院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1.培养方式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采取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合的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 2.6 研究生院 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平。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2.组织管理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2.1 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2.2 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领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281 282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105117 耳鼻咽喉科学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黄选兆、汪吉宝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JARO-Journal of The 29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Otolaryngology 30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 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三版\八年制) 孔维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研究生) 孔维佳韩德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 临床听力学(第二版) 韩东一、翟维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 主编 2008 5 耳鼻咽喉科全书·耳鼻咽喉科图谱 卜国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彩色图解 王直中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7 鼻内镜外科学 韩德民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唐安洲、苏纪平、李杰恩、张哲、周永、农东晓、温文胜、谭颂华、易翔、刘磊、 8 中耳手术指南 卢连军 唐志辉译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9 耳外科立体解剖图谱 戴朴 宋跃帅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十三、审核专家 韩德民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唐安洲、苏纪平、黄光武、张哲 11 Balleng耳鼻喉头颈外科学(英文版) Snow JrJB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美)尤金N.迈尔斯 等主编 天津科技翻译 出版公司 2017 10 头颈外科学与肿瘤学 1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上下卷) Journal of Vestibular Research 31 -Equilibrium & Orientation 32 Laryngoscope 33 Rhinology 谢莹、尹时华、许坚、朱冬冬、孔维佳、冯永 1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4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5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6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17 中华耳科学杂志 18 中华医学杂志 19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 Cell 21 Nature 22 Science 23 Lancet 24 Allergy 25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6 Ear and Hearing 27 Hearing Reseach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28 & Neck Surgery 283 284 105118 麻醉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8麻醉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科创建于1957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 力。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1801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ch on multimodal analgesia 2 10511802临床麻醉技能培训与研究 Training and research on clinical anesthetic skill 3 10511803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一个集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学科。能独立施行肝脏移植(成人背驼式肝 移植和小儿活体肝移植)、肾移植、全身大血管手术、心脏手术、联体婴分离术和其他 重大手术的麻醉。临床麻醉技术、疼痛诊疗技术水平居全区领先、国内先进水平。1993 年开始招收麻醉医学本科专业,至2019年已培养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生530名。1994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2019年已培养麻醉学硕士研究生340名。2010年起招收博士研 究生,目前已培养博士111名。学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6名,主治医师(讲师)23名,住院医师(助教)1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师11名,现在培硕士研究生88名,在培博士研究生9名。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麻醉学专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 业教材《疼痛诊疗学》及其他专著3部;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教材《临床麻 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醉学》、《危重病医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麻醉学》;参译《米勒麻醉学》 (1)课程学习3个月。 (第八版)和《Cote小儿麻醉学》等麻醉专业参考书。 (2)专科病房 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1)CREB蛋白在异丙酚损害大脑发育中的作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用,NO:81060277;(2)核因子NF-κB在外源性吗啡影响胃癌进展中的作用,NO: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81160289;(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逆转异丙酚神经毒性中的 2.考核要求 作用,NO:81373498;(4)PI3K/Akt/MMP-9通路在枸橼酸芬太尼抑制胃癌侵袭转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移中的作用,NO:81560500;(5)内质网应激在神经节苷脂减轻布比卡因神经毒性中 程考试,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 的作用,NO:81660623;(6)老年患者围术期疼痛防治综合策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60分)为合格。 2018YFC20019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省级课题多项,科研经费800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多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超过300篇,其中SCI收录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30余篇。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二、培养目标 (3)临床能力考核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 (4)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临床工作水平。 第五学期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285 学科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286 105118 麻醉学 105118 麻醉学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秋季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1学期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病理生理学 32 2 第1学期 临床药理学 32 2 第1学期 32 2 第1学期 临床麻醉学 16 1 第2-5学期 专业外语 16 1 第2-5学期 16 1 第2-5学期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专业方向课 危重病医学 (按三级学科 或者研究方向 疼痛诊疗学 设置) 16 1 第2-5学期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分子生物学 48 3 生物信息入门技术 48 3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科研方法课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医师水平。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规培基地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 外语毕业考核,成绩达 70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专业学位课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 专业基础课 医学实践课/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实验课 专业核心课 (按二级学 科设置)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选修课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 要求 公共学位课 6 分组说明 学术讲座 第1学期 任选 一门 任选 一门 任选 1-2门 4 必选一组(科研方法课) 4 必选二组(专业基础课) 2 必选三组(专业核心课) 2 必选四组(专业方向课) 1 必选五组(医学实验课) 2 该类别课程学分小计 11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 选修课 2 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 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 19 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大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 学术讲座 4 专业学位课 (请根据学 科培养要求 选定不同的 课程组合) 课程说明: 学分要求为选定必选组别课程 学分合计;也可不分组,直接 指定必选课程列表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 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为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 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 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课。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临床能力训练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分管理规定》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287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秋季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秋季 说明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心血管内科或呼吸内科 2个月 2 疼痛门诊或疼痛病房 2个月 3 重症医学科 2个月 288 105118 麻醉学 4 105118 麻醉学 麻醉学科亚专业 18个月(含总 住院6个月) 合计 24个月 1.1 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应新颖,有创新性和科学研究价值,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广泛 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博士研究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 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方向,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麻醉学基 本理论和临床麻醉的基本技能,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临床麻醉操作,熟悉疑难、 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一学年确定论文题目。 1.2 开题报告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组 危重症病人的处理,了解慢性疼痛病人的诊治。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一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报 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录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轮转目的 (1)掌握:麻醉学基本理论,包括与麻醉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知识; 临床麻醉方法和理论;急救复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等。临床麻醉的基本内容,包括麻醉 前检查,病情分析和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准备,麻醉的实施和管理,麻醉后随访, 麻醉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等。临床麻醉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腰麻、硬膜外阻滞、 神经阻滞、气管内全麻等,可视化技术(可视喉镜,纤支镜;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血 管穿刺等)在临床麻醉的应用,以及常用的术中生命征监测技术。术后镇痛的基本理论 和实施技术。 (2)熟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常见急重症诊断及处理原则(包括急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急性肺水肿及循环骤停、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等)。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和呼吸及循环的支持疗法。 (3)了解:常见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和常见技术。 1.3.2基本要求 (1)施行临床麻醉900例以上,其中包括ASA Ⅲ~Ⅳ病人10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 麻醉20例,门诊麻醉至少200例,椎管内麻醉至少80例,神经阻滞至少50例,中心静脉 置管至少80例,动脉穿刺置管测压至少100例。 (2)诊治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疾病病人至少10例。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填写要求见 《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 1.3 课题进展汇报 举行课题进展汇报的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 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 审核。 2. 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2.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诊治慢性疼痛病人至少15例。 2.2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4)诊治重症医学科病人至少10例。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2.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3. 教学活动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1 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 究生的教学能力。 2.3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3.2 内容与要求:(1)病例讨论至少2例。(2)晨课讲座至少4次。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3.3 考核要求:见教学实践考核。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七、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289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90 105118 麻醉学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105118 麻醉学 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1.毕业条件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件 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 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研究生院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1.实行研究生处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第一临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床医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奖惩;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米勒麻醉学》(第8版) 邓小明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 2 《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 (第9版) 王俊科主译 科学出版社 2018 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 3 《现代麻醉学》(第4版) 邓小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 4 《临床麻醉学》(第4版) 郭曲练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 《危重病医学》(第4版) 邓小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6 《疼痛诊疗学》(第4版) 郭政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7 《麻醉药理学》(第4版) 喻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8 《麻醉设备学》(第4版) 连庆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 9 《麻醉解剖学》(第4版) 张励才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10 《药理学》(第9版) 杨宝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 11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王建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2 《“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第5版) 吴钟琪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17 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 13 中华麻醉学杂志 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 14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 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并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导师至 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第一临床医学院应 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 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 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 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 291 292 105118 麻醉学 15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16 Anesthesia & Analgesia(AA) 17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BJA) 18 Anesthesiology 19 Pain 十一、主要参加专家 刘敬臣、谢玉波、张炳东、林成新、蓝雨雁、曾涟、陈燕桦、林育南、钟妤、毛仲炫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病理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19临床病理 制订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转归的医学学科。目前我国 的病理学学科兼具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学科特点。 本学科创建于1935年,是国内开展临床病理诊断较早的科室之一。是硕士、博士学 十二、审核专家 位授权点,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广西教育厅重点学科,广西疑难病例病理会诊 刘敬臣、谢玉波、张炳东、林成新、蓝雨雁 中心,广西卫生厅急重大疾病、传染病死因尸体解剖执行单位,卫生部乳腺癌Her-2免 疫组化质控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于2012年筹备建设,2018年通过广西自治区临检中 心验收,是广西首家通过验收的病理科PCR标准实验室。本学科是是培养广西临床病理 人才的摇篮。 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岗人员51人,其中在编教授5人,返 聘教授3人,在编副教授9人,讲师5人,助教9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16人,海外留学8 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和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其中1人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 层次人选,1人为“广西医学高层次中青年学科骨干”,6人担任或担任过广西医学会病 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3人担任《中华病理学》等杂志编委,其中2人担任《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美国外科病理学,AJSP)中文版编 委,1人担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 学科临床病理开展项目齐全,诊断规范。目前开展组织病理、细胞病理、超微病理、 肾脏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和法医病理等检测和诊断。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全 自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系统、基因测序仪ABI3500Dx、荧光定量PCR仪ABI7900 HTFast等。每年病理活检量近7万例,其中男性生殖泌尿系统病例量约1500例,女性生 殖系统病例量约1万例,消化系统病例量约5000例,呼吸系统病例量约1700例,内镜病 例量约2万例,骨关节疾病病例量约1500例,骨髓穿刺病例量约1800例,肾脏病理近10 00例,会诊近4000例,外院送检病例量约3000例,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近17000例, 免疫组化检测近15万例,分子病理检测(包括病原体检测、肺癌及乳腺癌分子靶标检测) 近2600例,脱落细胞学达10000例,针吸细胞学约1500例,液基细胞学病例数约50000 例。多次通过PQCC及区病理质控中心室间质控,法医病理诊断数年均十例。病理诊断水 平居国内同类医院前列,2010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09年获全国冷冻技术 比赛第一名,2011年获颁卫生部病理质控评价中心“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质控实验室”, 2013年获全国常规病理技术比赛三等奖。 学科有五个稳定的科研方向:(1)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2)生殖 系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3)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4)呼吸系 293 294 105119 临床病理 105119 临床病理 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5)骨与软组织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承担20多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与培养要求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263篇,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被SCI收录的论文200余篇。历年来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为8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为5年,最 三等奖4项。 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10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博士生应至少安排 本学科历来重视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学校教学先进单位。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 究,承担教育厅及学校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病理学》为广西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016 年获得全国英文授课大赛一等奖,多人次获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全国授课大赛前十名。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名研究生毕业,他们中有些进入国内外 大学继续深造,多数已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 以培养研究生敬业创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科学人文素养为主要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开题报告完成情况、课题进展汇报、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 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 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理解,熟悉并了解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技术。 3.在病理诊断水平上达到主治医师水平,具有独立签发常规病理报告的能力,能胜 任日常病理诊断及技术工作。 (3)出科考核:研究生在临床实践结束后须进行出科考核。考核由教研室研究生临 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大体标本取材操作、阅片能力、理论知 识、劳动纪律六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70分为合格。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教研室研究生教学能力 4.胜任本学科高校讲师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具有独立从 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 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70 分为合格。 5.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 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毕业理论考核: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 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 由学科出题、二级学院组织,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由教研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 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 目标,着重要求本学科博士研究生达到以下标准: 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由二级学院组织组织,学科负责实施。学科成立专业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Pathology basic and clinical 10511901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 research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2 Pathology basic and clinical 10511902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 research of reproductive system tumors 3 Pathology basic and clinical 10511903 造血系统肿瘤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 research of hematopoietic tumor 4 Pathology basic and clinical 10511904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 research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5 Pathology basic and clinical 10511905 骨与软组织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 research of bone and soft 究 tissue diseases 295 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课程学习3个月。 为合格。 二、培养目标 序号 三分之二的时间(18个月)用于临床实践;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研究生考核小组,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病理学高 级职称的专家(含至少1名博士生导师)组成。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 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诊断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能否对疑难病例提出见 解,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主治医师水平。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96 105119 临床病理 105119 临床病理 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核心课 开课学期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年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第1学年 方向课、医学实验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年 低于最低学分要求。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1学年 3.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科研伦理 16 1 第1学年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具体要求详 论文写作 16 1 第1学年 分子生物学 48 3 六、教学活动与临床实践 免疫学 48 3 1.教学实践:时间6个月(一个学期),内容主要为实习带教,主要参加对本专业硕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32 2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常见策略及应用 16 1 生物信息学(基础班)/生物信息学 (提高班) 32 2 细胞体外培养原理技术与应用 16 1 (1)熟练掌握病理标本的大体描述、取材;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2)熟悉常用病理辅助诊断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应用、分子病理检测技术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16 1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原理与实操 32 2 实验动物学 32 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应用 8 0.5 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应用 16 1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课程名称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 32 与挖掘 专业方向课 选修课 学术讲座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学时 学分 课程类别 第1学年 秋季 说明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 分;专业学位课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至少选 一门 士研究生带教、本科生及本科以下层次的实习课带教、课后辅导、监考、改卷等教学工 作。教学实践应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 2.临床实践:时间18个月,主要参加临床病理大体标本取材记录、诊断、档案归档及 采图等工作。通过能力培训后,要求达到: 及应用等,了解其原理、操作、结果判断方法并能正确选用常用标记; 第1学年 至少选 一门 (3)参与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基本能对疾病良恶性作出判断; (4)对常见、多发病能独立诊断,对疑难病例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掌握的病种 第1学年 至少选 一门 分类 病种 皮肤 皮肤基本病变、非肿瘤性皮肤病、表皮肿瘤和瘤样病变、 黑色素细胞肿瘤和瘤样病变、皮肤附件肿瘤等 头颈部 口腔黏膜病、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泡细胞癌、 黏液表皮样癌、皮脂腺细胞癌等 消化系统 食管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先天性巨结肠、大肠癌、 肝硬化、肝细胞腺瘤、原发性肝癌、胆囊癌、胰腺导管 癌等 肺、胸膜、胸腺及心脏 肺炎、支气管扩张、硅肺、肺气肿、Wegener肉芽肿、 肺癌、恶性间皮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腺肿瘤、 心脏肿瘤等 淋巴造血系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结节病、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淋巴瘤 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路上皮癌、肾细胞癌、前列 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睾丸性索间 质肿瘤等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平滑肌瘤、子宫颈癌、葡萄胎、 子宫内膜腺癌、卵巢囊腺瘤、卵巢畸胎瘤等 2 药理实验方法学 16 1 免疫病理学实验技术 8 0.5 肿瘤实验研究策略及应用 32 2 蛋白质研究常见技术及应用 16 1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第1学年 至少选 一门 第1学年 4 课程说明: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 297 298 105119 临床病理 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症、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浸润性乳腺癌、 叶状肿瘤、间叶性肉瘤等 内分泌系统 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腺瘤、垂体癌、嗜铬细胞瘤等 神经系统 脑膜肿瘤、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星形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等 软组织与骨 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肿瘤、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脂肪组织肿瘤、肌组织肿瘤、脉管组织肿瘤、纤维囊性骨炎、 骨纤维结构不良、骨样骨瘤、骨软骨瘤、腱鞘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 备注:具体参考病理学中级职称考试大纲 105119 临床病理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或中华类医学杂志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 正式答辩前,学位论文首先需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 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请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 工作细则》。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3.数量要求: 1.1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肉眼标本检查、描述和取材,独立规范完成肉眼标本检查、取材和外科病理取 1.2完 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考核,成绩合格。 材记录书写2000例以上。 (2)外检预诊5000例以上,规范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及辅助检查申请单并达到一定预 1.3完 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诊符合率;科内病理读片会诊20次以上;院市级以上病理讨论读片会3次以上;尸检工作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1例以上;熟悉病理解剖记录书写规范;阅读专业文献,参加科内学术活动,作至少1次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文献报告。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博士生完成相应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后,由研究生能力考核小组对其能力和效果 进行考核和评估。 七、学位论文工作 1.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 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 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3)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开题报告 举行开题报告会的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 学科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教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 审核。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填写要求见《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 研究记录册》。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3.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299 九、培养方式及方法 1.实行研究生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应指定 专人负责具体管理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教研室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 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 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 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 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专业 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 当前的工作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 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 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 研究记录册》内容要求在科研实践时认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中填写工作记录 (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科研课题→实验记录”界面中填写好“实验记录”。每月由导师 300 105119 临床病理 105119 临床病理 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 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研究计划、未按时完成科研计划、未能 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实 验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科研实践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 例,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教学 实践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15 Journal of Pathology 16 Modern Pathology 17 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18 Cancer Research 十一、主要参加专家 按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方 冯振博、罗殿中、陈罡、李祖云、吕自力、顾永耀、李佳、党裔武 案和措施,配合二级学院对教研室布置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实施学科研究生 培养方案,并及时向二级学院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 十二、审核专家 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 冯振博、罗殿中、陈罡、李祖云、吕自力 6.研究生学院 严格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制定本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依据研究生培 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开展本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 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WHO肿瘤组织学分类》 邓小明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2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4版) 刘彤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斯滕伯格诊断外科病理学(第6版) 回允中 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4 临床实用分子病理学 蒋仲荪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5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10版) 回允中 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6 病理学(第9版) 步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 病理学(第3版) 陈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8 Textbook of Pathology 翟启辉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9 中华医学杂志 10 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 11 Nature 1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3 Science 14 Cell 301 302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20临床检验诊断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所属的二级学科,包括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学检 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学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 10512001血液疾病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blood diseases 2 10512002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3 10512003肿瘤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 Pathogenesis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tumor 4 10512004病原学实验诊断 Pathogenicity Laboratory Diagnosis 方向。 学科创建于1934年11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诊断学科,综 合实力广西领先,是广西唯一具有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检验 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临床重点专科,是培养广西临床检验人才的摇篮。 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 职称12人,中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3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 导师8人。目前1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检验分会常务委员,1人担任广西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2人分别担任广西医学会临床检验分会和微生物学与免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疫学分会的主任委员。 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5年。博士生入 学科开展临床检验项目齐全,实验诊断规范。目前学科特色检验有:血液学与遗传 学后即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所规定的临床轮转。临床轮 学检验、感染性疾病检验、自身免疫性疾病检验、肿瘤检验、细胞形态学检验及微生物 转同时,课程学习原则上安排在晚上、周末及节假日进行,通过学校的远程教学系统分 学检验等。 散授课,在学期间(3年内)完成即可。 学科有四个稳定的科研与培养方向:(1)肿瘤发病机制实验诊断;(2)血液疾病 2.考核要求 实验诊断;(3)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诊断;(4)病原学实验诊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基金1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9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项,厅级课题25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 分)为合格。 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430多篇,其中SCI (2)出科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科室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收录论文约200篇。在肝癌、鼻咽癌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表、病历书写、 多症和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血液疾病的基础与实验诊断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 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临床检验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 列成果。 总分100分(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 二、培养目标 学科组织,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 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 的临床技能,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的临床与检验工作,能对下级医 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 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国家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 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 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70分为合格)。 303 304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5)年度考核:每年10月份,由进入住培的基地(二级学科)按年度轮转计划进行 年度考核。考试形式包括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试两部分。命题依据以《住院医师规范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 的建立 32 2 第1学期 化培训标准》中各基地细则的培训内容为主,重点考核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 免疫实验技术 32 2 第1学期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第1学期 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 32 2 第1学期 PCR应用原理和实践 16 1 第1学期 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32 2 第1学期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 与挖掘 32 2 第1学期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第1学期 本技能。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试均以基地(二级学科)为单位,由基地(二级学科) 命题及组织考核。考试成绩70分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 医学实验课 补考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6)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进行临床能力毕业 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和规范的 临床技能操作,是否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考核方式按三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委员 会进行考核,由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 选修课 进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组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7)毕业理论考核:第五学期末进行,在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由学科出 学术讲座 题、二级学院组织的专业课和专业外语毕业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 学分管理规定》 4 六选二 二选一 必修 课程说明: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以上每个必选组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最低学分要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 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专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 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 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 位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共6个学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具体分为五大课程组合模块:科 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医学实验/实践课。选修课由各学科 课程设置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第1学期 必修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 综合医学英语/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 32 2 第1学期 二选一 必修 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第1学期 必修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第2学期 必修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科研伦理 16 1 必修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训时间不少于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或相 论文写作 16 1 必修 当的医疗和行政管理工作不少于6个月,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不少于12个月。入 分子生物学 48 3 第1学期 必修 学三个月内,由导师及所在学院、专业科室制定专科技能轮转与培训方案,研究生应对 免疫学 48 3 第1学期 必修 日常进行的临床训练工作进行详细记录。检验医学科轮转期间需熟悉全科情况,包括实 临床检验基础 32 2 第2-5学期 必修 验室质量管理、仪器操作和手工操作,仪器原理和项目原理,初步解读实验报告,了解 临床检验新技术及新进展 16 1 临床免疫学检验进展 16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进展 16 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进展 16 1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进展 16 1 临床血液学检验进展 16 1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305 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并规定好学分要求。 课程名称 3.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学分管理规定》。 疾病与报告的关系。在临床轮转期间,承担本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安排一定的门 诊、急诊工作,把临床需求和实验室项目相结合,进一步熟悉项目的检测意义及与临床 疾病诊断的关系,培养临床实验室诊断思维,并结合培养方向进行深入学习钻研。专科 第2-5学期 六选一 训练期间,对培养专科的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项目意义等应有更深层的理解,可独 立参与科室值班及报告发放,能解读培养专科的实验室报告,具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 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博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 和诊断治疗的分析综合能力。 306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七、教学活动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2.内容与要求:(1)给实习医师小讲课,指导实习医生进行报告书写。(2)在教师 指导下完成1个月的见习教学。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2.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条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详见《广西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相关文件要求。 八、学位论文工作 1.研究生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 要求: (1)学位论文可以是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或临床资料分析总结。 (2)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或直接为本专业服务 的应用研究要求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研究生能运用所学基本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从事临床科 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开题报告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制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举行开题报告会的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室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写、审核。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 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4.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记 3.课题进展汇报 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 举行课题进展汇报的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 “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号“临床工作详细记 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 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 审核。 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时完 4.学位论文答辩 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正 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各 式答辩前,必须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还需通过 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5.二级学院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1. 毕业条件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施、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文开 (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担的 307 308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5120 临床检验诊断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 十二、参与制定的专家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梁宏洁、詹灵凌、陈学杰、王健、陈志坚、胡缨、 6.研究生院 樊晓晖、张增峰、曾麒燕、刘成玉、徐克前、温旺荣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李山、秦雪、莫武宁、林发全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名或杂志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许文荣、林东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2月 2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李金明,刘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1月 3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尹一兵,倪培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3月 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刘运德,楼永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3月 5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吕建新,王晓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3月 6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夏薇、陈婷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8月 7 实验诊断学 刘成玉、郑文芝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2月 8 内科学 陈灏珠、钟南山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2月 9 生物医学信息检索与科研设计方法 陈平、张轶群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10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1 免疫学杂志 12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3 临床检验杂志 14 中华内科杂志 15 临床内科杂志 16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7 Nature 18 Science 19 Blood 20 Cancer 309 310 105121 肿瘤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能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21 肿瘤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肿瘤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依托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于2000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0512101肿瘤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cancer (surgery direction) 2 10512102肿瘤内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cancer (internal medicine direction) 3 10512103肿瘤放射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cancer (radiotherapy direction) 4 10512104妇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cancer (gynecology direction) 1 年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单位,先后开展肿瘤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肿瘤学领域) 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 师资队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 广西优秀专家8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4人,第三批广西高校学科带头 人1人,第二批广西医学高层次领军人才1人、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学科骨干5人。博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士研究生导师3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5人,任职国家一级学会全国委员以上33人,担任 中华或中国系列杂志等省级以上杂志编委30人。 学科和平台建设:肿瘤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广西重点建设学科、广西高校 “十二五”重点学科,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 点实验室1个,设有实验研究部,有流行病学、基础实验、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等四大研 究平台。 医疗特色:在医疗服务方面,学科对各种良、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化疗、放疗、介 入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射频治疗、深部冷冻治疗和 微波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治疗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序贯、规范化治疗,力求达到最 佳诊疗效果。已形成肝胆胰脾肿瘤、胃肠肿瘤、头颈肿瘤、肺肿瘤、妇科肿瘤、乳腺肿 瘤等18个专病种多学科协同诊疗团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科学研究:近三年,学科承担科研项目354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86项);科 技成果31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570篇(其中SCI 论文349篇,核心期刊论文973篇)。 二、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心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临床逻辑思维和较强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 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 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 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最新 进展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理解。 311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博士生不能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3年)毕业的,须在 学习年限期满前3个月办理延期手续,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 活分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位课 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2)临床能力考核:研究生轮转一个科室期满后,由所在科室(病区)进行出科考 核。考核方式由科室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医德医风、工作量、轮转记录、 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技术操作、诊治能力、理论知识、劳动纪律九个方面进行考核, 总分100分(70分为合格)。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各教 研室组织,各教研室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 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提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评 审研究生的奖学金等级依据。 (4)教学实践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完成教学实践后,各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 312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能力考核小组,就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 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70 分为合格)。 课程说明: 1.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 (5)毕业考核: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3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学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 毕业理论考试: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 安排,共6个学分;专业学位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家组统一选定。我校课程学时与学 统一组织,各教研室进行命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 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 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 2.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是导师、导师小组对研究生进行的专业指导和授课,由二 级学院或教研室组织考试。 请人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名具有临床医学高级职称的专家组 学术讲座: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相应的学术讲座并获得学分,此学分为必修学分, 成,其中正高级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应占半数以上,且含2名及以上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 不纳入课程学分中。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不少于4学分。具体要求及计分标准 导师。研究生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可进行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临床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力,对下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情况等。 (一)临床能力训练 依照国家医教协同政策指导,逐渐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衔接,通过临床实践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本阶段的临床实践训练,完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成肿瘤学科和相关临床学科的培训内容。学习和掌握肿瘤学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临床路径;学习和掌握危重病症的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识别和紧急处理技能;学习和掌握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学习和掌握重点和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区域性传染病(包括食源性疾病)基本防治知识及正确处理流程。熟练规范地书写临床 病历,在轮转每个必选科室(病区)时必须手写完成不少于2份反映疾病诊断治疗全过程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的系统病历。学习和熟悉本学科疑难病例的诊疗原则。学习和了解本学科的进展现状及 学时 学分 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必修 习医师查房等。学习和掌握临床诊疗思维方法、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科学研究方法。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必修 担任病房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并较好履行住院总医师职责。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 32 2 综合医学英语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专业基础课 自选课程 32 2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肿瘤学 32 2 肿瘤学理论与实践新进展 32 2 三级学科开设课程/研究方向* 16 1 临床流行病学 16 1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循证医学 16 1 (一)头颈外科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选修课 313 课程名称 二选一 相关临床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和胜任肿瘤专科院内一般会诊、带教实 【肿瘤外科方向】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专业训练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相关学科(包括教学)6个月 (不超过3个学科)。 必修 1.2 理论知识及技能要求:能系统掌握肿瘤外科各三级学科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理 论,深入了解肿瘤外科各三级学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知 识。能够独立完成对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熟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 治疗的原则、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技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等。对肿瘤 二选一 外科罕见或疑难疾病具备初步的认识,初步胜任急重病症的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 具备初步的临床医学教学意识和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经验、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 作技能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水平。 314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1.3.1轮转目的: 鼻甲注射、上颌窦穿刺 3 扁周脓肿穿刺切开 3 鼻咽部、口腔、鼻腔、咽喉部等部位活检术 10 体表淋巴结活检术 10 扁桃体切除术 10 甲状腺癌根治术 3 喉癌全喉切除术 3 (2)了解:了解现代外科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对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5 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诊 上颌窦癌根治术 3 (1)掌握:掌握普通外科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对相关的实践问 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和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具体包括:熟悉颈部肿块的诊断和治疗、甲 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的诊断基础、鉴别诊断程序、常见误诊原因、处 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预 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蒂和游离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 用等。做到全面准确询问病史,认真仔细体格检查,掌握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正 规书写病历,全部病历质量必须达到甲级要求(按三甲医院要求)。 断、鉴别诊断及确立治疗原则。 培训期间要求参加下列手术: 1.3.2基本要求 手术类别 例数 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术 3 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 下咽癌根治术 5 断、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 上颌窦癌根治术 5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培训过程中,担任住院医师期间要求日均管理 鼻侧切开鼻腔肿瘤根治术 5 病床5~8张,完成住院病历20份,累计诊治或参与诊治患者120例以上,出科时必须进行 舌癌根治术 5 出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出科总平均成绩≥70分为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 1 (1)病种及病例数要求 研究生在上级医师的带领、指导下,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 合格,出科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 1.3.3较高要求 病种应包括: (1)学习病种:喉癌、舌癌。 疾病类别 例数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 20 喉癌及下咽癌 10 口腔癌 20 上颌窦疾病 10 (二)胸瘤外科 颈动脉体瘤 2 1.3.1轮转目的 涎腺肿瘤 10 (1)掌握:重点熟悉掌握肺癌,食管癌及纵膈肿瘤等疾病的基本理论。熟悉胸瘤外 头皮癌 10 科专业病史的正确采集、分析、体格检查及病历的正确书写。熟悉胸瘤外科常见肿瘤的 扁桃体疾病 10 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掌握胸瘤外科急诊常见病(例如血,气胸)的 喉癌全喉切除及发音重建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 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熟悉胸瘤外科常用诊治方法(例如纤支镜的使用),各种医学 (2)基本技能要求 影像学检查(含CT、MRI、B超及核素检查等)及胸腔穿刺抽液等。在胸瘤专科上级医 培训期间要求独立完成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手术: 315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喉癌、舌癌的各种手术方式,参加喉癌半喉切除术, 师的指导下,能完成要求担任术者的手术。 手术类别 例数 清创缝合术 5 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检查 20 1.3.2基本要求: 鼻出血鼻前后填塞法 3 (1)病种及例数要求:书写住院志不少于50份。并参与诊治下列病种: (2)了解:了解胸瘤外科基础知识。了解胸瘤外科学的诊治及进展情况(例如各种 VATS下肺楔形手术等)。 316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疾病类别 例数 肺肿瘤 30 食管肿瘤 20 纵膈癌 10 (2)基本技能要求: 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外周静脉穿刺、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熟练掌握并能够完成开 腹、关腹、各种胃肠吻合(包括手工法和吻合器法)等手术操作。较熟练掌握腹腔镜手 术基本理论及腹腔镜下的手术基本操作,较熟练掌握胃肠外科专业领域中肿瘤放疗和化 疗的基本知识。 (3)了解:了解胃肠肿瘤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 则;了解普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手术(总数20例,不少于3个病种): 1.3.2基本要求 (1)病种及病例数要求: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并参与诊治下列病种:(依实际 手术类别 例数 胸腔闭式引流术 40 胸壁肿物切除术 5 疾病类别 例数 肺楔形切除术 10 胃癌 30 肺叶切除术 10 结肠癌 10 食管癌根治术 5 直肠癌 20 纵膈肿瘤切除术 5 胃肠间质瘤 5 肠梗阻 5 腹膜后肿瘤 5 情况,不作硬性规定) 担任助手参加下列手术: 手术类别 例数 肺叶袖状切除术 4 (2)基本技能要求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10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手术: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5 手术类别 例数 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 5 开腹术 30 关腹术 30 (1)学习病种:肺癌,食管癌。 胃肠吻合术(手工法) 15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局部晚期肺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参加肺癌根治加 胃肠吻合术(器械法) 25 胃大部切除术 2 肠切除吻合术 3 手术类别 例数 胃癌根治术 30 结肠癌根治术 10 直肠癌根治术 20 胃肠间质瘤切除术 5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5 1.3.3较高要求 气管成型术及肺叶双袖状切除术等复杂手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撰写1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参加下列手术: (三)胃肠外科 1.3.1.轮转目的 (1)掌握:掌握胃肠肿瘤外科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掌握胃肠肿瘤外科发展趋势及 学术动态。掌握胃肠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 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能够正确的询问病史及采集病历、规范书写外科病历, 能够诊治和处理外科门、急诊的常见病。 (2)熟悉:熟悉胃肠肿瘤外科常用的各种辅助检查手段,了解其选用原则和结果分 析。熟练掌握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熟练掌握换药、导 1.3.3较高要求 尿、中心静脉压力测量等外科临床操作技术,了解某些特殊诊疗方法和技术,如静脉切 (1)学习病种:胃癌、肠癌。 317 318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胃癌、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参加各种 (1)学习病种: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局部晚期肝癌、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10台,逐步掌握微创外科的各种技能。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的意义,参加复杂肝癌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撰写2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工作。撰写1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四)肝胆胰脾外科 1.3.1.轮转目的 (五)乳腺外科 (1)掌握:系统掌握肝胆胰脾肿瘤外科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理论,深入了解肝胆胰脾 1.3.1轮转目的 肿瘤病因学、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知识,系统掌握肝胆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 (1)掌握:掌握临床常见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及处理原则。 特点和鉴别诊断。能够独立完成对肝胆常见肿瘤的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掌握 掌握常见乳腺癌各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掌握临床常见乳腺癌的化疗毒副反应的预 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技术与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防和处理原则。掌握临床常见乳腺癌的的疗效评价体系。常用实验室化验指标、病理免 与防治。掌握原发性肝癌各种综合治疗手段的适应证和具体方法:手术、射频消融、经 疫组化、分子检测等结果的临床意义。 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TACE、分子靶向治疗、肝移植、放射治疗等,掌握胰腺癌、转 (2)了解:了解临床常见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常见乳腺 癌的诊治中的作用,对循证实践有初步了解。了解临床新药研究的设计与操作流程。 移性肝癌和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2)了解:了解肝胆胰脾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1.3.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主管乳腺癌患者90例, 原则。 1.3.2基本技能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 (1)病种及病例数要求: a.系统掌握乳腺肿瘤外科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理论,深入了解乳腺肿瘤病因学、病理解 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指导下,全面负责病房管理工作,学会常规手术的术前准备、 特殊器械准备和术后处理;负责院内急诊、手术及病房会诊工作;参加病房的全部病种 剖及病理生理知识,系统掌握乳腺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 b.能够独立完成对乳腺常见肿瘤的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掌握手术治疗与非 手术,负责每天的病房巡视和本科生的日常教学工作。培训过程中,担任住院医师期间 手术治疗的原则、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技术与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熟悉 要求日均管理病床6-8张。担任住院总医师期间,要求作为第一助手参加各种肝胆手术 乳腺肿瘤各种综合治疗方法。 c.能独立完成乳腺肿瘤部分常规手术:乳腺肿块切检术、单纯腺体切除术、单纯腺体 60例以上,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肝胆肿瘤手术10例以上。 疾病类别 例数 原发性肝癌 90 胰腺肿瘤 10 胆囊癌和(或)肝外胆管癌 5 .. 319 改良根治术+I,II期乳房重建术等方法技术的适应证和操作过程。 d.培训过程中,担任住院医师期间要求日均管理病床6-8张;作为住院总医师,要求 作为第一助手参加各种乳腺手术60例以上,独立完成简单的乳腺肿瘤手术10例以上。 e.积极参加教学查房或疑难病案会诊,以提高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训,研究生应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 (2)基本技能要求:要求担任术者或第1助手参加完成下列手术 1 3 3较高要求 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协助上级医师完成较复杂的乳腺肿瘤手术,如改良根治术, 手术或操作类别 例数 胆囊切除 20~30 肝左外叶切除 10~20 第Ⅵ段肝切除 2~4 半肝切除术 8~10 肝中叶切除术 4~6 胆囊癌根治术 2~4 无瘤原则。临床经验、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1.3.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乳腺癌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各种乳房重建术的优缺点,能针对患者行个体化乳 房重建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撰写1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六)泌尿外科 1.3.1轮转目的: 320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1)掌握:掌握外科学总论、肿瘤学、肿瘤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它们在临床中 1.3.3较高要求 的应用。掌握常见泌尿系肿瘤的临床治疗原则及并发症的处理。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种 (1)学习病种: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 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原则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参加激光手术、腔内热 识。 疗、输尿管镜手术、经皮肾镜手术及腹腔镜手术。 (2)了解:了解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等放 射治疗学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应用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撰写2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1.3.2基本要求: 【妇科肿瘤方向】 (1)病种及例数要求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疾病类别 例数 肾癌 10 膀胱癌 10 前列腺癌 20 睾丸肿瘤 10 阴茎癌 10 肾上腺肿瘤 10 精原细胞瘤 10 精原细胞瘤 10 专业训练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相关学科(包括教学)6个月 (不超过3个学科)。 1.2 理论知识及技能要求:能系统掌握肿瘤妇科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深入了 解妇科肿瘤常见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知识。能够独立完成对常 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熟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围手术期 处理、手术操作技术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等。对妇科肿瘤罕见或疑难疾病具 备初步的认识,初步胜任急重病症的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具备初步的临床医学 教学意识和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经验、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达到初年主治 医师的水平。 1.3 训练内容及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 1.3.1轮转目的 a.了解泌尿外科基础知识,重点熟悉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梗阻、感染、结核、 (1)掌握:妇科肿瘤科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 结石、创伤等疾病的基本理论。 b.熟悉泌尿外科专业病史的正确采集、分析、体格检查及病历的正确书写。 c.熟悉泌尿外科常见肿瘤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d.熟悉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病(例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及泌尿生殖系损伤)的诊断、 鉴别诊断及处理。 e.熟悉泌尿外科各种导管(例如导尿管、膀胱及肾造瘘管、输尿管D-J支架引流管及 各种伤口引流管)的用途及具体用法。 f.熟悉泌尿外科常用诊治方法(例如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鞘膜积液的透光试验、前 列腺液的采取与镜检),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含泌尿系平片、造影片、CT、MRI、B 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能独立完成子宫附件切除手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和卵巢癌的手术中能熟练当一助。 (2)熟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熟练运用放疗技术治疗妇科肿瘤,熟练 运用阴道镜和宫腔镜。 (3)了解:妇瘤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微创 手术基本理论;妇瘤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1.3.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书写入院志105份以上。 疾病类别 例数 宫颈癌 30 卵巢癌 20 手术(TUR-Bt)、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肾 子宫内膜癌 20 脏手术、泌尿生殖系成型术,以上各手术不少于5例。肾或输尿管切开或腔镜取石术、尿 子宫肌瘤 10 道狭窄手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睾丸切除术或附睾切除术、膀胱造瘘术,以上各手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5 超及核素检查等)及膀胱穿刺造瘘、肾穿刺造瘘等;了解本专业某些特殊诊治方法,例 如金属探条及丝状探子扩张尿道,前列腺穿刺活检,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g.在泌尿专科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能完成要求担任术者的以下手术:膀胱肿瘤电切 术不少于3例。 h.了解男科学的诊治及进展情况。 321 (2)基本技能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下列手术 322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手术或操作类别 例数 子宫颈肿物活检术 20 子宫肌瘤剔除术 10 宫颈锥切术 10 附件切除术 10 全宫双附件切除术 10 宫腔镜检查术 10 巴瘤等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化疗药物和疗程;常见恶性肿 瘤化疗毒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常见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体系;常用实验室化验指 标、病理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结果的临床意义;常见急危重症医学所需的专业知识; 常见肿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了解:内科少见病种,包括喉癌、甲状腺癌、软组织肿瘤、骨恶性肿瘤、恶性 黑色素瘤等的诊断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循证医学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诊治中的 作用;临床新药研究的设计与操作流程。 1.3.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书写住院志12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30份。 (3)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类别 例数 广(次)泛子宫切除术 80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20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60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50 盆腔(后盆、全盆)廓清术 20 四级腹腔镜手术 100 疾病类别 例数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20 乳腺癌 20 胃癌 10 肠癌 10 食管癌 5 肺癌 6 妇科肿瘤 10 泌尿系统肿瘤 2 肝胆胰肿瘤 4 上颌窦癌根治术头颈部肿瘤 6 1.3.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熟悉腔镜在妇瘤科中的应用,作为一助参加腹腔镜宫颈 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腹腔镜卵巢癌手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撰写2篇医学论文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2)基本技能要求 熟悉腹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穿术等操作。掌握局 【肿瘤内科方向】 部化疗(腹腔化疗、胸腔化疗、鞘内注射)技能;常见辅助检查方法(如内窥镜、实体 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专科训练18个月(本科室12个月,其他化疗科6个月), 器官穿刺、B超、CT、MRI、体表肿物活检等)的指征及临床意义;临床急危重症(如 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6个月(注:具体各学年轮转计划由科室根据情况自行安排)。相关学 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其它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 科(包括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综合征等)的抢救步骤和病情监测;临床常用抢救器械的操作(心脏除颤仪、简易呼吸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全面轮转本学科主要专业组。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严 机等);肝癌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熟悉TACE药物的剂量、疗程、副作用及处理原则。 格系统的基本训练,逐步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及基本操作,高质量 地完成各项临床日常工作,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高尚医德。积极参加教学查房或疑难 病例会诊,以提高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每个轮转科室安排小 型讲课一至二次。担任总住院医半年,培养全面管理病房,处理急诊及会诊能力,学会 独立处理疑难病例的能力,要求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参与并承担实习医师、进修医 师的临床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由导师及科室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制定。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轮转目的 (1)掌握:临床常见肿瘤包括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食道癌,淋 323 操作技术名称 例数 胸、腹腔穿刺引流术 10 骨髓穿刺术 10 腰穿 5 1.3.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妇科肿 瘤、泌尿系统肿瘤、肝胆胰肿瘤、头颈部肿瘤。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整合医学在肿瘤学中应用,对恶性肿瘤合并各种慢 324 105121 肿瘤学 105121 肿瘤学 性疾病,能够提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了解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对靶向治疗药物有 一定认识并能正确应用于临床。了解临床试验的意义,并参与1项临床试验研究。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常见病种的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ECT、PET/CT及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选用原则及正确的阅读方法;间接鼻咽镜及间接喉镜的检查方法;治疗计划系统的使用 方法;中心照射及模型板照射等特殊放射治疗技术;独立完成常见肿瘤的全程放射治疗: 鼻咽癌不少于20例,乳腺癌不少于10例,肺癌、食管癌各病种不少于5例,肝癌、结直肠 工作。撰写3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癌各病种不少于3例。 【肿瘤放射治疗方向】 1.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本科室专科训练18个月(包括放疗技术中心),担任总住 1.3.3较高要求 院医师6个月(注:具体各学年轮转计划由科室根据情况自行安排)。相关学科(包括教学) (1)学习病种: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骨软组织肿瘤及肝胆胰肿瘤。 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容积调强放疗、断层调强适形放疗等新技术在各种 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全面轮转本学科各专业组。通过严格的专科临床实践, 逐步掌握放射肿瘤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放射治疗的技能,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临床日常工作,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积极参加教学查房或疑难病例谈论及会诊,提高临 恶性肿瘤中应用的意义,参加一些复杂肿瘤调强放疗的全过程。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各项临床 工作。撰写两篇医学综述并组织完成两次教学查房。 床思维,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每个轮转科室安排小型讲课一至二次。 (二)临床能力考核 担任总住院医师半年,培养全面管理病房及会诊能力,要求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考核专业学位博士生作为专科医师的临床核心能力。博士生必须按要求认真完成《 参与并承担硕士研究生、规培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由导师及科室根据具体情况 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手册》的有关记载,研究生轮转科室( 要求制定。 病区)的指导(带教)医师应定期审核签字。 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年度考核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的依据。出科考核不合格者适 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3.1轮转目的 当延长该科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出科考核总分100分,成绩70分为合格,出科考核 (1)掌握:放射肿瘤学基础理论(包括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和临床放射治疗学); 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在第一至第六学期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 放射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处理;射线的物理特性和临床剂量学原则;LQ模型和放射治疗剂 训练)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内容 量分割生物学原理;常见恶性肿瘤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和特点;肿瘤急症的放射 的填写、审核。 治疗;同步放化疗的适应症和处理原则;光子放疗技术(外放射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常 见肿瘤的原则,以及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立体定向放 射治疗(S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流程和临床应用。 1.目的:巩固、提高研究生临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提高博士研究生 的教学能力。 (2)了解:容积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放疗、断层调强适形放疗等新技术。 1.3.2基本要求 2.内容与要求: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参 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1)病种及例数要求:放疗病例书写不少于80份。 3.考核要求:由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所在教研室组成研究生教学能力考核小组,就 病种 例数 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手段、教学态度与仪表、教学改革与创新、 鼻咽癌 25 教学效果七个方面进行考核,总分100分,成绩70分为合格。 其他头颈部肿瘤 10 肺癌 5 食管癌 5 乳腺癌 15 肝癌 5 肠癌 5 脑肿瘤 5 (2)基本技能要求 325 七、教学活动 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 文献资料(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 以上),在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 应在第一学年确定论文题目。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导师的 要求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学研究。 完成“专科实践”课程以外的所有培养计划内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才能进行开题报 326 105121 肿瘤学 告。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组3 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由二 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育 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2.课题进展汇报 举行课题进展汇报的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 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 审核。 3.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5.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 学位论文首先需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合格后方可申请进行预答辩、同行评 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 则》。 九、毕业与学位申请 1.毕业条件 1.1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2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包括出科考核、中期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 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等),成绩合格。 1.3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位申请 博士研究生生达到毕业条件后,并且英语水平达到要求和发表文章符合规定者,可 以向学校研究生院提出学位申请,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 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请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 则》。 327 105121 肿瘤学 十、培养方式及方法 1.研究生实行研究生处/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二级学院、教研室/科室、导师四 级管理制度。 2.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导师未按时、按要 求完成工作记录的登记和审核,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3.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 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 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工作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 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也需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 (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作详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 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 签章。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按时完成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广 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 细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 况制定、执行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 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4.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室 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 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主 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5.二级学院 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教育教学 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学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 调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实 施、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究生论 文开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织所承 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有关规 定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6. 研究生处/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328 105121 肿瘤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针对2020级)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一、学科概况 十一、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书名或杂志名称 医学影像科始建于1934年,经过近80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放射学科、超声学科、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核医学科以及介入放射学等专业齐全的大影像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为硕士、博士点 1 肿瘤学(第四版) 曾益新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14 学科。本专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高学历人才多,学术思想活跃,整体 2 临床肿瘤学(第四版) 万德森 科学出版社 2015 的学术水平较高,在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部有较大的影响力,并辐射到东盟及巴西、土耳 3 手术学全集 黎介寿、吴孟超 科学出版社 2010 其国家。 4 实用内科学(第十三版) 陈灏珠、林果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 新编药物学(第十六版) 陈新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6 临床肿瘤内科学手册 孙燕、石远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7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 李晔雄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 2018 8 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郭继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 网络 2014 目前有专业人员194人,其中医生109人,技师55人,护士28人,工程师2人;教授25 人,副教授22人,主治医师18人,住院医师35人;专职计算机工程师2人,物理师1人。 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70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3人,中国医师协会专 业委员会常委及委员3人,广西医学会及广西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6人次。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研究 生等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已培 9 NCCN临床实践指南 10 癌症 11 中华肿瘤杂志 其中SCI及中华杂志收录67篇。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 12 中华妇产科杂志 科研经费约458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 13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4 循证医学 15 LANCET ONCOL 16 CLINICAL CANCER RES 17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8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唐卫中、潘灵辉、黄天壬、苏丹柯、覃宇周、阳志军、朱小东、潘泓、陈建思、 姚德生、岑洪、李必迅、梁世雄、金观桥、马韵。 十三、参与审核专家 张立图、岑洪、杨华伟、黄冰。 329 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229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43人。 近五年来,参编或主编学术专著8部,教材9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约237篇,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330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10512301地中海贫血的影像学研究 Imaging study of thalassemia 2 10512302慢性肝病及肝癌的影像学研究 Imaging stud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cancer 3 Research of contrast-enhanced 10512303研究超声造影及介入性超声研究 Ultrasound and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4 10512304鼻咽癌的影像学研究 Imaging study of nasopharynx cancer 5 10512305心脏结构与功能影像学研究 Imaging study of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10512306甲状腺相关疾病的SPECT显像 及相关基础研究 SPECT imaging and basic research on thyroid related diseases 10512307PET/CT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 PET/CT molecular imaging studies of tumors 1 6 7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2.4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成绩达70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 答辩。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低年资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主治医师水平。 1.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1课程学习3个月。 1.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1.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1.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2.考核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8学分。 课程类别 2.1课程学习考核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 60 分以上(含 60 分)为合格。 公共学位课 2.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考核和最终考核标准与结果在内的考核。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 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专业学位课 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 (二选一) 32 2 多因素统计分析 64 4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 32 2 说明 2.3临床能力出科考核 331 332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实验动物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32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2 1.放射诊断专业 各三级学科根 据专科特点设 课程内容 专业核心课 医学影像诊断学 32 2 专业方向课 医学影像新技术 16 各三级学科根 1 据专科特点设 课程内容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循证临床实践 选修课 1.1临床能力训练 1.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放射影像诊断 18个月 2 2 超声科 1个月 32 2 3 核医学 1个月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4 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 1个月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5 放射影像技术(根据课题需要) 1个月 分子生物学 48 3 6 介入、胃肠造影 2个月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7 科学研究 6个月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32 2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各系统肿瘤的分级、分期,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 实验动物学 32 2 新理论,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有一定了解,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 4 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学术讲座** 根据学校开 设的课程, 并在导师的 指导下选择 课程学习 备注:1.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自选课程根据选择各课程学分合计学分。 2.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学分为: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 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 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1.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1.1.3训练内容及要求 1.1.3.1放射影像诊断(18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各系统肿瘤的分级、分 期标准。 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理论;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要点 课程说明: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 1.课程教学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原则上公共学位 (2)基本要求 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 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数(≥) 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有 脑出血 60 条件的二级学院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承担部分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的开设。 脑梗死 60 脑肿瘤 50 脑外伤 50 脑AVM、脑动脉瘤 10 脑动脉硬化 20 脑白质病变 50 系统(检查技术) 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 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2.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 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3.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神经系统 (以CT和MRI为主)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333 334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呼吸循环系统 (以平片和CT为主) 头颈部 (以CT和MRI为主) 消化、泌尿系统 (以CT和MRI为主) 骨骼肌肉关节系统 (平片、CT和MRI)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3)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肺结核 50 肺肿瘤 40 支气管扩张 20 肺炎 40 弥漫型肺疾病 15 纵膈肿瘤 10 胸腔积液 30 ⑥完成80%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5 1.1.3.2超声科(1个月) 心包积液 10 (1)轮转目的 冠状动脉硬化 15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 腮腺占位 10 甲状腺良性肿瘤 20 甲状腺恶性肿瘤 15 鼻咽癌 60 喉癌 10 颈部软组织肿瘤 5 肝肿瘤 80 肝硬化 80 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 胰腺炎 15 石,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常见先 胰腺肿瘤 20 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 胆系肿瘤 10 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四肢静脉血栓。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 肾肿瘤 10 胱憩室,膀胱肿瘤,脾肿大,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膀胱肿瘤 10 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的超声影 消化道肿瘤 30 泌尿系及胆道结石 60 乳腺癌 30 前列腺癌 20 腹后腔占位 15 骨折 30 独立进行常用放射性药物的标记;核素治疗的机理及各种治疗用核素的特点;核素防护 骨肿瘤 5 基本原则。131I碘吸碘率测定的原理、操作及其临床意义;131I碘治疗甲亢的原理、适 骨结核 5 应证和禁忌证并能正确估算给药剂量;脑血流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甲状 骨肿瘤样病变 10 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血流灌注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等核素显像的原理、方法、临 退行性骨关节病 60 床应用及其图像分析;常见肾图图形的分析。 ①参加《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听课,并参与见习课的带教。 ②外语要求:每小时英译汉500个词汇的短文或每小时阅读2000个词汇的专业外语 水平。 ③通读《放射影像学》、《实用放射学》专著和本专业中、外文杂志。 ④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小讲课、疑难病例及随访病例讨论总计150次以上。 ⑤参加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的小讲课、辅导。 声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诊断。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 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熟悉超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 告书。 了解:超声诊断的优势。 (2)基本要求 熟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先 像学表现。 (3)较高标准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1.1.3.3核医学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显像设备的原理及其操作(SPECT或γ相机);核素发生器的原理,并能够 熟悉: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和内、外防护的具体措施;肿瘤的核素显像,特别是PET -FDG显像的原理及临床价值。 335 336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了解:肾图的原理和操作;体外标记免疫分析的原理和进展;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 阶段 轮转科室 时间(月) (2)基本要求 1 超声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教学1个月) 18个月 熟悉射线防护原则,核素发生器淋洗药物操作,示踪剂的标记,131I吸碘率测定, 2 放射影像诊断 2个月 3 病理科 1个月 4 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 3个月 5 科学研究 6个月 肾图测定及报告书写,参与131I治疗甲亢计算剂量,参加体外分析实验(最好放免), 在指导下参加SPECT操作,甲状腺显像准备、采集、报告,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 静态心肌显像准备、采集、报告,肿瘤FDG显像准备、采集、报告,肾血流显像准备、 采集、报告,肺灌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脑血流灌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 1.1.3.4非指定科室(1个月) 2.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1)轮转目的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超声诊断物理学 根据课题需要,在与课题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学习该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治 疗学,熟悉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2)基本要求 熟悉自己课题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熟悉相关疾病的病因学及国内 外研究新动态。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1.1.3.5放射影像技术(1个月) (1)轮转目的 根据课题需要,掌握课题所需要的影像检查技术,熟悉国内外研究发展新动态。 基础,仪器工作原理,性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超声解剖学,重点掌握腹部、心 脏、盆腔器官和表浅器官(如甲状腺、乳腺、阴囊、眼部和周围血管)相关疾病的超声 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超声诊断新技术、新理论,对疑难病例的超声鉴别诊断有一定了 解,了解超声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2.1.3训练内容及要求 2.1.3.1超声科(18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声 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 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 掌握腹部、盆腔疾病、浅表小器官及外周血管、心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解剖学特点,超 (2)基本要求 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疑难症的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医学影像, 掌握课题需要的影像检查技术及检查原理,能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 提出进一步检查建议。 (3)较高要求 熟悉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查阅相关文献,书写课题相关综述。 掌握超声引导下穿刺一级、二级技术以及肝脏等器官超声造影技术和弹性超声新技 术。基本要求 1.1.3.6介入、胃肠造影(2个月) 掌握下列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1)轮转目的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癌(转移性肝癌);胆囊结石, 掌握:介入影像诊断,胃肠造影的操作技术及影像诊断; 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脾 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原则;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肿大;肺、纵膈、腹后壁方面:肺肿瘤、胸水定位、纵肝肿瘤、腹后壁肿瘤、腹主动脉 (2)基本要求 X线检查技术;介入诊断及基本的介入操作技术;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的基本操作 及基本体位要求,钡剂的调配,T管造影,气管软化的检查方法,输卵管造影,排粪造影。 1.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2.超声专业 2.1临床能力训练 337 瘤、布-加综合症、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闭塞症;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 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石,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膀胱肿 瘤;常见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 及心包疾病;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四肢静脉血栓,甲状腺肿(单纯 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炎,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阴囊睾丸肿块、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的超声影 像学表现。妇产科方面:子宫肌瘤、子宫体癌、子宫发育异常、卵巢囊肿、卵巢畸胎搐、 338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卵巢囊腺瘤(癌)、盆腔炎性包块、卵巢癌、早、中、晚期妊娠、胎儿测量、胎儿生理 了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学及国内外研究新动态。 功能的观查、胎盘、胎位、异常妊娠(子宫外孕、多胎妊娠、葡萄胎)、死胎确定、绒 2.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癌、胎盘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残留)、胎儿畸形(无脑儿、脑积水、脑脊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膜膨出、脊柱裂、脏器外翻)。 3.核医学专业 (2)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3.1临床能力训练 ①外语要求每小时英译汉300个词汇的短文或每小时阅读1500个词汇的专业外语水 3.1.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平。 ②通读《超声诊断学》专著和中、外文杂志。 ③参加实习生的小讲课、辅导。 ④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及临床病案讨论15次以上。 ⑤参加创新创业能力讲座3次以上。 2.1.3.2放射影像诊断(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理论;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要点 (2)基本要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血管疾病,脑白质病变。头颈部常见肿瘤,中耳炎,副鼻 窦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纵膈肿瘤,心脏大血管常见病变。慢性肝病,肝肿瘤,胆 系结石及胆囊炎,胆系肿瘤。胰腺炎,胰腺占位,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脏器损伤。泌 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腹后腔肿瘤、生殖系统肿瘤。骨关节退行性变, 骨关节损伤,骨肿瘤等。 (3)较高要求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2.1.3.3病理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课题相关疾病的病理组织学知识。 熟悉:医院病理科日常工作技术流程。 了解:常规病理技术理论和操作。 (2)基本要求 掌握标本预处理、大体标本取材的基本规则,熟悉自己课题相关疾病的病理组织学, 了解部分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2.1.3.4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3个月) (1)轮转目的 根据课题需要,在与课题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学习该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治 疗学,熟悉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2)基本要求 熟悉:自己课题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 339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1 核医学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2 放射影像诊断 3个月 3 超声科 2个月 4 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 1个月 5 科学研究 6个月 3.1.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核医学各项检查 治疗技术。熟练地掌握核医学专业影像、治疗、体外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 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熟悉医学 影像学新技术、新理论,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有一定了解。了解医学影像学的 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国家卫健委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或高低年资的住院主 治医师水平。 3.1.3训练内容及要求 3.1.3.1核医学科(18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甲状腺吸碘(131I)率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 状旁腺显像、肾动态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肝 胆显像、涎腺动态显像等核素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FDG 肿 瘤显像和脑代谢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症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正确估算给药剂量;核医学体外分析技术的特点、 基本原理、基本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甲状腺疾病体外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核医学常 用检查和治疗方法与其他影像技术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比较。 熟悉:心肌存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前哨淋巴结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淋巴系 统显像、肾静态显像和骨髓显像原理及方法;FDG 肿瘤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碘(131I) 治疗甲状腺癌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心脏负荷试验。 了解: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化选择;多模式分子影像及国 内外发展新动态。 (2)基本要求 340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 技术操作或检查项目名称 最低例次 SPECT 或SPECT/CT 图像采集与处理 200 PET/CT图像采集与处理 120 骨显像书写报告 200 甲状腺显像书写报告 200 甲状旁腺显像书写报告 10 (2)基本要求 肾动态显像书写报告 150 熟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胆囊结石,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书写报告 60 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先 肺通气/灌注显像书写报告 20 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 脑血流灌注显像或肝胆显像或涎腺动态显像书写报告 50 石,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常见先 声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诊断。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 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熟悉超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 告书。 了解:超声诊断的优势。 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 心肌存活检测或前哨淋巴结显像或下肢深静脉显像或淋巴系统显像或 肾静态显像或骨髓显像书写报告 20 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四肢静脉血栓。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 甲状腺吸碘(131I)率测定操作和报告书写 100 胱憩室,膀胱肿瘤,脾肿大,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全程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50 FDG 肿瘤显像书写报告 200 FDG 脑代谢显像书写报告 20 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的超声影 像学表现。 (3)较高标准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3)较高要求 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及临床病案讨论2次。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8篇;完成6个月的总住院医师任务,参与病例随 3.1.3.4非指定科室(1个月) 访及病例总结,参与影像英语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并积极发言。 3.1.3.2放射影像诊断(3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放射诊断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原理,放射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仪器的类 型、原理和结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放射诊断。 熟悉:放射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 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熟悉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 了解:放射诊断的优势。 (1)轮转目的 根据课题需要,在与课题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学习该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治 疗学,熟悉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2)基本要求 熟悉自己课题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熟悉相关疾病的病因学及国内 外研究新动态。 3.2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2)基本要求 熟悉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肺结核、肺肿瘤、支气管扩张、肺炎、纵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膈肿瘤、胸腔积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积液、肝肿瘤、肝硬化、胰腺炎、胰腺肿 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瘤、胆系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系及胆道结石、骨折、骨肿瘤、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 骨结核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放射影像学表现。 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3)较高要求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及临床病案讨论2次以上。 3.1.3.3超声科(2个月)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研 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1)轮转目的 341 342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八、社会实践 1.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参加学校或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 1.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3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九、学位论文工作 (二)学位授予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1.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论文题目。 1.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 4000 字。(要由导 师组 3 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研研究。 2.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2.1学位论文要求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十一、培养方式及方法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2.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 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 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4.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 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析合理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 SCI、SSCI、EI 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 十二、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放射诊断专业教科书及专著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 韩萍、于春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放射影像学(第2版) 王振常、龚启勇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3 疾病治疗后影像学丛书(第1版) 孟悛非等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 4 慢性肝病与肝癌MSCT及MRI诊断 黄仲奎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全国高等学校放射诊断与治疗学 5 专业研究生规划教材(全套教材 共14本) 金征宇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刘士远、严福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书名或杂志名称 6 急诊影像诊断学(第1版) 2.3学位论文答辩 7 中华放射学杂志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8 临床放射学杂志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343 9 实用放射学杂志 1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1 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mage 12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13 European Radiology 14 Abdominal Radiology 344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2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袁耿彪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核医学(第3版) 安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0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操作规范 黄钢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1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匡安仁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2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1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5 Korean J Radiol 8 核医学临床医师手册 16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9 17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 Radiology and Oncology 超声专业教科书及专著 书名或杂志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4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1 超声诊断学(第3版) 任卫东、常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5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超声医学(第6版) 周永昌、郭万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16 临床放射学杂志 3 中国介入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 超声医师分会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7 实用放射学杂志 18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王新房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19 中国免疫学杂志 杨芳、栗河舟、 人民卫生出版社 宋文龄 2019 20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2017 21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22 Seminars In Nuclear Medicine 23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10 Jacc-Cardiovascular Imaging 24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11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25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 12 European Radiology 26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27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4 超声心动图学(第5版) 5 妇产科超声学(第6版) 6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第2版) 李胜利、罗国阳 7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8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9 科学出版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3 Medical Ultrasonograph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14 of Cardiology 十三、参与制定专家 核医学专业教科书及专著 书名或杂志名称 龙莉玲、杨红、曾自三、韦智晓、吴棘、黄健源、李凯、廖锦元、李向荣、彭鹏、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蒋牧良、陈圆圆、王茜、李秀琼 1 核医学(第3版) 张永学等 科学出版社 2 PET/CT 影像循证解析与操作规范 石洪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3 淋巴瘤PET/CT影像学 李亚明、赵晋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 PET/CT图谱 赵晋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5 核医学 黄刚、李亚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6 检验核医学(第2版) 孟庆勇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7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第3版) 黄钢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45 李春燕、李文美、马燕、朱尚勇、廖新红、何云、邓燕、高泳、黄盛才、李俊红、张小波、 十四、参与审核专家 龙莉玲、杨红、韦智晓、曾自三、吴棘 346 105123 放射影像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23 放射影像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10512302 慢性肝病及肝癌的影像学研究 2 Imaging stud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cancer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34年,1990年经国务院、国家教委批准 成为影像医学硕士点,2004年挂靠临床医学招收博士研究生, 2011年医学影像博士点获 准招生。本专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高学历人才多,学术思想活跃,整 体的学术水平较高,在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部有较大的影响力,并辐射到东盟。 目前有专业人员101人,其中医生41人,技师45人,护士15人;教授13人,副教授14 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26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 会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委员1人,广西医学会及广西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人次。 放射诊断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研究生等多 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已培养博士 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211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6人。 近年来,主编学术专著5部,参编学术专著9部,副主编及参编教材7部。在国内外专业 期刊发表论文约154篇,其中SCI及中华杂志收录15篇。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1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科研经费约245.4万。 ①课程学习3个月。 ②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③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④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考核要求 ①课程学习考核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 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 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 考核和最终考核标准与结果在内的考核。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③临床能力考核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④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 答辩。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2301 地中海贫血的影像学研究 Imaging study of thalassemia 347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348 105123 放射影像学 105123 放射影像学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课程说明: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课程教学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原则上公共学位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低年资主 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 治医师水平。 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有 条件的二级学院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承担部分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的开设。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8课程学分(不含学术讲座学分)。 课程名称 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研 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 课程类别 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四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学时 学分 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临床能力训练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二选一) 32 2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科研伦理 16 1 1 放射影像诊断 18 个月 论文写作 16 1 2 超声科 1个月 专业基础课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32 2 3 核医学 1个月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实验动物学 32 2 4 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 1个月 专业核心课 医学影像诊断学 32 2 5 放射影像技术(根据课题需要) 1个月 专业方向课 医学影像新技术 16 1 6 介入、胃肠造影 2个月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7 科学研究 6个月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选修课 放射诊断专业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根据学校开 设的课程, 并在导师的 指导下选择 课程学习 分子生物学 48 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学术讲座 4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 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各系统肿瘤的分级、分期,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 新理论,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有一定了解,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训练内容及要求 放射影像诊断(18个月) 备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 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具体要求详 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各系统肿瘤的分级、分期 标准。 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349 350 105123 放射影像学 105123 放射影像学 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理论;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要点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 基本要求 系统(检查技术) 神经系统 (以CT和MRI为主) 神经系统 (以CT和MRI为主) 呼吸循环系统 (以平片和CT为主) 头颈部 (以CT和MRI为主) 消化、泌尿系统 (以CT和MRI为主) 消化、泌尿系统 (以CT和MRI为主) 消化道肿瘤 30 泌尿系及胆道结石 60 乳腺癌 30 前列腺癌 20 腹后腔占位 15 骨折 30 骨肿瘤 5 骨结核 5 骨肿瘤样病变 10 退行性骨关节病 60 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数(≥) 脑出血 60 脑梗死 60 脑肿瘤 50 脑外伤 50 脑AVM、脑动脉瘤 10 脑动脉硬化 20 脑白质病变 50 肺结核 50 肺肿瘤 40 支气管扩张 20 肺炎 40 弥漫型肺疾病 15 ④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小讲课、疑难病例及随访病例讨论总计150次以上。 纵膈肿瘤 10 ⑤参加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的小讲课、辅导。 胸腔积液 30 ⑥完成0%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5 超声科(个月) 心包积液 10 轮转目的 冠状动脉硬化 15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声 腮腺占位 10 甲状腺良性肿瘤 20 甲状腺恶性肿瘤 15 鼻咽癌 60 喉癌 10 颈部软组织肿瘤 5 肝肿瘤 80 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先 肝硬化 80 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 胰腺炎 15 石,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常见先 胰腺肿瘤 20 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 胆系肿瘤 10 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四肢静脉血栓。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 肾肿瘤 10 胱憩室,膀胱肿瘤,脾肿大,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膀胱肿瘤 10 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的超声影 骨骼肌肉关节系统 (平片、CT和MRI) 骨骼肌肉关节系统 (平片、CT和MRI) 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①参加《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听课,并参与见习课的带教。 ②外语要求:每小时英译汉500个词汇的短文或每小时阅读2000个词汇的专业外语 水平。 ③通读《放射影像学》、《实用放射学》专著和本专业中、外文杂志。 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诊断。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 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熟悉超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 书。 了解超声诊断的优势。 基本要求 熟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胆囊结石, 像学表现。 351 352 105123 放射影像学 105123 放射影像学 较高标准 轮转目的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掌握:介入影像诊断,胃肠造影的操作技术及影像诊断; 核医学科(个月) 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原则;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轮转目的 基本要求 掌握:显像设备的原理及其操作(PECT或γ相机);核素发生器的原理,并能够独 X线检查技术;介入诊断及基本的介入操作技术;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的基本操作 立进行常用放射性药物的标记;核素治疗的机理及各种治疗用核素的特点;核素防护基 及基本体位要求,钡剂的调配,T管造影,气管软化的检查方法,输卵管造影,排粪造影。 本原则。131I碘吸碘率测定的原理、操作及其临床意义;131I碘治疗甲亢的原理、适应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证和禁忌证并能正确估算给药剂量;脑血流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甲状腺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血流灌注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等核素显像的原理、方法、临床 应用及其图像分析;常见肾图图形的分析。 熟悉: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和内、外防护的具体措施;肿瘤的核素显像,特别是PET -FDG显像的原理及临床价值。 了解:肾图的原理和操作;体外标记免疫分析的原理和进展;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 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 基本要求 熟悉射线防护原则,核素发生器淋洗药物操作,示踪剂的标记,131I吸碘率测定, 肾图测定及报告书写,参与131I治疗甲亢计算剂量,参加体外分析实验(最好放免),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 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研 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在指导下参加SPECT操作,甲状腺显像准备、采集、报告,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 八、社会实践 静态心肌显像准备、采集、报告,肿瘤FDG显像准备、采集、报告,肾血流显像准备、 参加学校或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 采集、报告,肺灌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脑血流灌注显像准备、采集、报告。 非指定科室(1个月) 九、学位论文工作 轮转目的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根据课题需要,在与课题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学习该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治 ①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疗学,熟悉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基本要求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熟悉自己课题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熟悉相关疾病的病因学及国内 论文题目。 外研究新动态。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放射影像技术(1个月) 轮转目的 ②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 字。(要由导 师组3 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③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研研究。 根据课题需要,掌握课题所需要的影像检查技术,熟悉国内外研究发展新动态。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掌握课题需要的影像检查技术及检查原理,能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较高要求 析合理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熟悉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查阅相关文献,书写课题相关综述。 ①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介入、胃肠造影(2个月) ②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353 354 105123 放射影像学 105123 放射影像学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王振常、龚启勇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疾病治疗后影像学丛书(第1版) 孟悛非等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 4 慢性肝病与肝癌MSCT及MRI诊断 黄仲奎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5 全国高等学校放射诊断与治疗学 专业研究生规划教材(全套教材 共14本) 金征宇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急诊影像诊断学(第1版) 刘士远、严福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7 中华放射学杂志 3、学位论文答辩 8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9 实用放射学杂志 ③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 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④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科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 放射影像学(第2版) 3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SCI、SSCI、EI 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1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11 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mage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12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13 European Radiology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14 Abdominal Radiology (一)毕业条件 15 Korean J Radiol ①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16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②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17 ③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8 Radiology and Oncology (二)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十三、参与制定专家 龙莉玲、曾自三、李凯、廖锦元、李向荣、彭鹏、李春燕、李文美、张小波、蒋牧良 十四、参与审核专家 十一、培养方式及方法 龙莉玲、曾自三、廖锦元、彭鹏 ①实行研究生处(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②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 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③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 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④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 人”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十二、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1 355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 韩萍、于春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356 105124 超声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24超声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成立于1960年4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超声医学科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 10512401超声造影及介入性超声研究 Research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2 10512402心脏结构与功能影像学研究 Imaging study of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3 10512403 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 Research on 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 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10512404 人工智能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研究 technology in ultrasound medicine 室之一,是广西超声医学诊疗、教学、科研、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中心。学科于1997年 成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超声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高学历人才多,学术思想活跃,整体的学术 水平较高,在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部有较大的影响力,并辐射到东盟及巴西、土耳其国家。 目前有专业人员62人,其中医生59人,护士3人;教授13人,副教授7人,主治医师 12人,住院医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52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 分会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1人、广西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 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广西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 广西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3人、广西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主任1人。 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研究生等 多专业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已培养全 日制博士研究生1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27人,目前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人,全日 制硕士研究生52人。 近五年来,参编或主编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发表SCI及中华杂志收录论文35篇; 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3.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4.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学科前沿动态有较深入 的了解。 5.在导师的指导下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 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能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 过答辩。 6.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357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一)学习年限 我校博士学制为三年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五年制。我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研究生可在原学制规定年限的基础上延长学习时间(含休学)完成学业。博士研究生的 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10年。 (二)培养时间安排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超声科轮转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三)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 60 分以上(含 60 分)为合格。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布置,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 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考核等。研究生、导师、科室/教 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 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外语。研究生在第五学 期末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外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 题、考试、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成绩达 70分以上(含 70 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 358 105124 超声医学 105124 超声医学 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 备注: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学分为: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 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 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 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 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 课程说明: 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总住院医师训练、完成临床 1.课程教学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原则上公共学位 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 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 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有 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 条件的二级学院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承担部分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的开设。 行业务指导,达到初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 研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3.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 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三个部分内容。专业学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8个课程总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说明 (一)临床能力训练 1.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序号 项目名称 时间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二选一) 32 2 1 超声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教学1个月) 18个月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2 放射诊断学 2个月 科研伦理 16 1 3 病理科 1个月 论文写作 16 1 4 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 3个月 专业基础课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32 2 5 科学研究 6个月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实验动物学 32 2 2.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专业核心课 超声医学 32 2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超声诊断物理学 专业方向课 超声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16 1 基础,仪器工作原理,性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超声解剖学,重点掌握腹部、心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脏、盆腔器官和表浅器官(如甲状腺、乳腺、阴囊、眼部和周围血管)相关疾病的超声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超声诊断新技术、新理论,对疑难病例的超声鉴别诊断有一定了 分子生物学 48 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选修课 学术讲座 359 4 根据学校开 设的课程, 并在导师的 指导下选择 课程学习 解,了解超声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3.训练内容及要求 3.1超声科(18个月) 3.1.1轮转目的 (1)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 超声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 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 360 105124 超声医学 (2)掌握腹部、盆腔、浅表小器官及外周血管、心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解剖学特点,超 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疑难症的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医学影像, 提出进一步检查建议。 (3)掌握超声引导下穿刺一级、二级技术以及肝脏等器官超声造影技术和弹性超声 新技术。 105124 超声医学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腹后腔肿瘤、生殖系统肿瘤。骨关节退行性变, 骨关节损伤,骨肿瘤等。 3.2.3 较高要求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3.3病理科(1个月) 3.1.2 基本要求 3.3.1 轮转目的 掌握下列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1)掌握:课题相关疾病的病理组织学知识。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癌(原发性肝癌、转移性 肝癌);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急、慢性 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性病变,脾血管瘤,脾转移瘤,脾肿大;肺肿瘤、胸水定位、 纵膈肿瘤、腹后壁肿瘤、腹主动脉瘤、布-加综合症、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闭塞症;先天 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石, 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膀胱残尿测 定,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膀胱肿瘤;常见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 脉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 (2)熟悉:医院病理科日常工作技术流程。 (3)了解:常规病理技术理论和操作。 3.3.2 基本要求 掌握标本预处理、大体标本取材的基本规则,熟悉自己课题相关疾病的病理组织学, 了解部分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3.4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3个月) 3.4.1 轮转目的 根据课题需要,在与课题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学习该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治 疗学,熟悉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四肢静脉血栓,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 3.4.2 基本要求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阴囊睾丸肿块、 (1)熟悉:自己课题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 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妇产科方面:子宫肌瘤、子宫体癌、子宫 (2)了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学及国内外研究新动态。 发育异常、卵巢囊肿、卵巢畸胎搐、卵巢囊腺瘤(癌)、盆腔炎性包块、卵巢癌、早、 (二)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中、晚期妊娠、胎儿测量、胎儿生理功能的观查、胎盘、胎位、异常妊娠(子宫外孕、多 1. 轮科计划的编制。轮科计划的编制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各科室/教研 胎妊娠、葡萄胎)、死胎确定、绒癌、胎盘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残留)、 室、研究生导师根据专科医师培训大纲,共同协商根据培养目标编制完整的病房/教学轮 胎儿畸形(无脑儿、脑积水、脑脊膜膨出、脊柱裂、脏器外翻)。 科计划,在确定每位研究生的轮科计划后由科室/教研室教学秘书负责登陆研究生教育管 3.1.3 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1)外语要求每小时英译汉500个词汇的短文或每小时阅读2000个词汇的专业外语 水平。 理系统录入轮科计划。研究生即开始按照轮科计划要求依次进行临床轮转。 2. 轮科考核。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 由轮转科室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 (2)通读《超声诊断学》专著和中、外文杂志。 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 (3)参加实习生的小讲课、辅导。 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4)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及临床病案讨论15次以上。 (5)参加创新创业能力讲座3次以上。 3.2放射诊断学(2个月) 3.2.1轮转目的 (1)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2)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理论;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要点 3.2.2 基本要求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血管疾病,脑白质病变。头颈部常见肿瘤,中耳炎, 副鼻窦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纵膈肿瘤,心脏大血管常见病变。慢性肝病,肝肿瘤, 胆系结石及胆囊炎,胆系肿瘤。胰腺炎,胰腺占位,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脏器损伤。 在学期间进行临床轮转(即临床能力训练)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均需登 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 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研 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361 362 105124 超声医学 105124 超声医学 八、社会实践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参加学校或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 (一)毕业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九、学位论文工作 2.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二)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外语水平条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 4000 字。(要 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工作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由导师组 3 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 十一、培养方式及方法 告。开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组织不少于五人副高级职称以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上专家进行评估。研究生应根据开题评估结果提交整改报告。 2.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学研究。 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 4.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中期报告。中期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 室负责组织不少于五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进行评估。研究生应根据评估结果提交整改 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4.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 报告。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1.学位论文要求 十二、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书目 析合理适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主编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1 超声诊断学(第 3 版) 任卫东、常才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2 超声医学(第 6 版) 周永昌、郭万学 3 中国介入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 超声医师分会 4 超声心动图学(第 5 版) 王新房 5 妇产科超声学(第 6 版) 杨芳、栗河舟、 宋文龄 6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第 2 版) 李胜利、罗国阳 7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3. 学位论文答辩 8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9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10 Jacc-Cardiovascular Imaging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11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12 European Radiology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出版社 出版时间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 SCI、SSCI、EI 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63 364 105124 超声医学 13 Medical Ultrasonography 1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15 Radiology 16 Radiographics 17 Ultrasound Med Biol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25 核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十三、参与制定专家 杨红、吴棘、朱尚勇、黄健源、廖新红、何云、邓燕、高泳、马燕、金彬彬 十四、参与审核专家 杨红、吴棘、朱尚勇 核医学科始建于1959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核素治疗、核医学分子影 像(SPECT/CT、PET/CT)和功能诊断、体外免疫分析等三大内容全面发展的核医学 科。2020年9月,教育部正式文件明确规定:核医学科为二级学科硕士点。本专科学术梯 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高学历人才比例高,学术思维活跃,整体学术水平较高, 在核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一直引领广西,在国内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并辐射到 东盟等国家。在复旦大学排行榜华南片区连续2年排名第二。 目前学科拥有专业人员42人,其中医生16人,技师15人,护士11人;教授3人,副教 授5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7人;物理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在学术团体任职 方面:一直是广西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广西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广西核 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全 国委员单位。目前,在全国核医学二级学会担任副主委3人次、常委8人次;青年委员3人 次;在广西核医学二级学会担任主委2人次、副主委2人次、常委11人次。 核医学教研室承担广西医科大学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教改班、双语班、全英班)、 影像医学专业以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任务。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已 培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41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8人。 近年来,参加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副主编1本、编委4本,专业著作副主 编1本。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及中华系列杂志收录25篇。承担省 级科研课题8项、厅级科研课题10项、参加省厅级科研课题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 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 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 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 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365 366 105125 核医学 105125 核医学 行专业课、专业英语的毕业理论考试,由各二级学院统一组织二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阅卷及成绩录入工作,成绩达 70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512501 SPECT/CT显像及相关研究 SPECT/CT imaging and related study 2 10512502 PET/CT(MR)应用及分子影像 研究 PET/CT (MR) application and molecular imaging study 3 10512503核素靶向治疗及诊疗一体化 Radionuclide targeted therapy and theranostic 4 10512504体外分析技术在肿瘤与代谢疾 病的应用及基础研究 Applied basic research of in vitro analysis technology in cancer and metabolic diseases 答辩。 临床能力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中上旬(当年4月份前完成),考核方式由二 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 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 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 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 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 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低年资 四、学习年限、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主治医师水平。 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学制为3年制,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课程学习采取灵活分散的授 课方式。时间安排为: 1.课程学习3个月。 2.专科病房18个月,其中担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专 业精神、三观塑造,利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相关学科(含教学)6个月(不超过3个学科)。 4.科学研究训练6个月。 我校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 三个部分内容,至少应修满18学分。 考核要求 课程类别 1.课程学习考核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2.中期考核 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综合医学英语(二选一) 32 2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部署,二级学科组织,按二 多因素统计分析 32 2 科研伦理 16 1 论文写作 16 1 专业基础课 免疫诊断和治疗新技术 32 2 医学实践/ 实验课 医学分子生物学 48 3 专业核心课 医学影像诊断学 32 2 各三级学科根 据专科特点设 课程内容 专业方向课 医学影像新技术 16 1 各三级学科根 据专科特点设 课程内容 医学科研入门 32 2 临床流行病学 32 2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原理与实践 32 2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 70 分以上(含70 公共学位课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 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 科研方法课 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考核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及成 绩考核、思想品德考核、教学实践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学术情况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 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3.临床能力出科考核 专业学位课 考核和最终考核标准与结果在内的考核。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 研究生在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 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考 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科总成绩70分为合格,此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临床能力毕业考核。 4.毕业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临床能力毕业考核。第五学期末进 367 选修课 根据学校开设 的课程,并在 导师的指导下 选择课程学习 368 105125 核医学 选修课 105125 核医学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32 2 急诊急救技术 32 2 实用分子诊断技术 32 2 实验动物学 32 2 医学文献检索 16 1 学术讲座** 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要求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核医学各项诊断 根据学校开 设的课程, 并在导师的 指导下选择 课程学习 和治疗技术。熟练地掌握核医学专业影像、核素治疗、体外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 诊疗技能,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 熟悉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新理论,建立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了解 医学影像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国家卫健委颁发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或高低 4 年资的住院主治医师水平。 备注:1.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训练内容及要求 核医学科(18个月) 程。自选课程根据选择各课程学分合计学分。 2.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学分为: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 研究生必须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 讲座学分为必修学分,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课程说明: 轮转目的 掌握:甲状腺吸碘(131I)率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 状旁腺显像、肾动态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肝 胆显像、涎腺动态显像等核素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FDG 肿 瘤PET/CT显像和脑代谢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碘(131I) 课程教学由学校和培养基地共同开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原则上公共学位 课由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安排;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由各学科专业组成的专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正确估算给药剂量,常见合并 症的处理;核医学体外分析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基本类型和基本操作技术;甲状腺 家组统一选定,各学科专业根据自身培养要求选定不同的课程组合及设定学分要求;有 疾病体外分析结果的分析判断;核医学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与其他影像技术诊断及治疗 条件的二级学院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承担部分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的开设。 手段的比较。 专业学位课具体分为五个课程模块:科研方法课、专业基础课、医学实验课、专业核心 熟悉:心肌存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前哨淋巴结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淋巴系 课、专业方向课,每个模块的课程门数不作限定,但全部三大类课程总学分合计不低于 统显像、肾静态显像和骨髓显像原理及方法;FDG PET/CT肿瘤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低学分要求。我校课程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16学时为1学分。 碘(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心脏负荷试验。 专业核心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医学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和临床相关技能课程,研 究生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了解: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化选择;多模式分子影像及国 内外发展新动态。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 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六、临床能力训练及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基本要求 技术操作或检查项目名称 最低例次 SPECT 或SPECT/CT 图像采集与处理 200 PET/CT图像采集与处理 120 SPECT骨显像书写报告 200 阶段 轮转科室 时间 甲状腺显像书写报告 200 1 核医学科(兼总住院医师6个月) 18个月 甲状旁腺显像书写报告 10 2 放射影像诊断 3个月 肾动态显像书写报告 150 3 超声科 2个月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书写报告 60 4 临床相关科室(根据课题需要) 1个月 肺通气/灌注显像书写报告 20 5 科学研究 6个月 脑血流灌注显像或肝胆显像或涎腺动态显像书写报告 50 369 370 105125 核医学 105125 核医学 石,肾炎、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常见先 心肌存活检测或前哨淋巴结显像或下肢深静脉显像或淋巴系 统显像或肾静态显像或骨髓显像书写报告 20 甲状腺吸碘(131I)率测定操作和报告书写 100 全程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50 FDG 肿瘤显像书写报告 200 FDG 脑代谢显像书写报告 20 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包疾病; 颈动脉、椎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四肢静脉血栓。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 胱憩室,膀胱肿瘤,脾肿大,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结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癌的超声影 像学表现。 较高标准 较高要求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8篇;完成6个月的总住院医师任务,参与病例随 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及临床病案讨论2次。 访及病例总结,参与影像英语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并积极发言。 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放射影像诊断(3个月) 见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轮转目的: 非指定科室(1个月) 掌握:放射诊断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原理,放射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仪器的类 轮转目的 型、原理和结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放射诊断。 熟悉:放射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 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熟悉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 了解:放射诊断的优势。 基本要求 熟悉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肺结核、肺肿瘤、支气管扩张、肺炎、纵 根据课题需要,在与课题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学习该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治 疗学,熟悉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本要求 熟悉自己课题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原则,熟悉相关疾病的病因学及国内 外研究新动态。 膈肿瘤、胸腔积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积液、肝肿瘤、肝硬化、胰腺炎、胰腺肿 七、科研与教学培训 瘤、胆系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系及胆道结石、骨折、骨肿瘤、 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骨结核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放射影像学表现。 较高要求 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完成读书报告一篇。 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讲座及临床病案讨论2次以上。 超声科(2个月) 轮转目的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 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结合临床完成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在进行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时,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均需登录研 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 声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诊断。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 八、社会实践 参加学校或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 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熟悉超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 告书。 九、学位论文工作 了解:超声诊断的优势。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基本要求 1 .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熟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胆囊结石,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先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定 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 论文题目。 371 372 105125 核医学 2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 字。(要由导师 105125 核医学 十一、培养方式及方法 组3 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1.实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2.实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 3 .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联系基础的科研研究。 (二)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按照《广西医科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 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3.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 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4.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 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析合理当、写作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十二、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2)系统查阅相关文献,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 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 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 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 相关的 SCI、SSCI、EI 论文(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进行。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教学实践考核和毕 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 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同行评议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核医学(第3版) 张永学等 科学出版社 2016 2 PET/CT影像循证解析与操作规范 石洪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李亚明、赵晋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赵晋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黄刚、李亚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6 检验核医学(第2版) 孟庆勇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7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第3版) 黄钢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8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匡安仁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书目 3 淋巴瘤PET/CT影像学 4 PET/CT图谱 5 核医学 9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1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1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12 中华放射学杂志 13 临床放射学杂志 14 实用放射学杂志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15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一)毕业条件 16 中国免疫学杂志 1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成绩合格。 2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17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3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18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二)学位授予 19 Seminars In Nuclear Medicine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达到毕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达到文章发表及外语水平 条件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373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20 Computed Tomography 21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374 105125 核医学 22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 23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And 24 Radiation Oncology 25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g(美国) 26 Clinical Nuclear Mddicine(美国) 十三、参与制定专家 韦智晓、秦朝军、黄盛才、李俊红、谭晓丹、谢永双、彭盛梅、滕强丰、李秀琼、 卢其腾、张筱楠、周辉、陈思元 十四、参与审核专家 韦智晓、秦朝军、龙莉玲 3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