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

Warm light(温暖)7 页 3.212 MB下载文档
《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大自然》2019年第一期: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pdf

探秘三江源国家公园 文 / 杨胜男①④ 汪晓意① 唐科① 乔慧捷② 罗振华③ 黄燕①④ 赵新全①⑤ 胡军华① 2015 年 12 月,《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确定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 公园体制试点,旨在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先行区及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既实现生态系统和文化自 然遗产的完整有效保护,又为公众提供精神、科研、教育、游憩等公共服务功能”。 04 特别关注:中国国家公园速览 玉树至玛多的峡 谷,黄河川流其间 (赵跃东 供图) 05 大自然 CHINA NATURE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处世界“第 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屏障。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自然环境 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 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三江源 国家公园”)将建成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 和生态文化传承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 功能可能明显退化。 鉴于三江源地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 重要地位,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始性的保护 得益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三江 1997 年, 可 可 西 里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成 立; 源国家公园内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 物多样性。除了藏羚羊、雪豹、黑颈鹤等旗舰 种和明星种外,公园内的两栖爬行动物也是高 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特性、重要性和历史沿袭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 江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 重要的淡水资源供给地,有“中华水塔”的美 誉。这里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造就了地球上独 一无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是全球高海拔 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三江源地区保 存了较高的生态系统原始性和完整性,是重要 06 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系统服务 从战略角度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 作赋予了新内涵。 大 让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 的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和天然基因库,同 时还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特殊的 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000 年 8 月 19 日, 三 江 源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成立。2005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青海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 青海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始进入新阶段。 2011 年 11 月, 我 国 在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领 域 的 第一个保护综合试验区,在三江源地区正式建 立。2015 年 12 月,《 中 国 三 江 源 国 家 公 园 体 制试点方案》正式确定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 公园体制试点,提出“一区三园”的构架,并 提出要将其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 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 行区及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 承区”,要求“既实现生态系统和文化自然遗 产的完整有效保护,又为公众提供精神、科研、 教育、游憩等公共服务功能”。 经过 20 余年的宣传教育,生态保护意识已 特别关注:中国国家公园速览 经 根 植 于 高 原 人 民 的 心 中。 系 绵 延, 地 势 高 耸, 地 形 复 国 家 公 园 的 建 立, 进 一 步 杂, 平 均 海 拔 4 500 米 以 强化对该区域实施更严 上。公园的中西部和北部 格 的 生 态 保 护, 希 望 能 多 河 谷 山 地, 广 布 宽 阔 更好地实现生态系统保 平坦的滩地,孕育了大 护与修复,促进资源共 面积的高寒草甸和沼泽 建共享及人与自然和谐 湿 地; 东 南 部 唐 古 拉 山 相处。 北麓则以高山峡谷为多, 河流切割强烈,地势陡峭,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由长江源、黄河 山体相对高差多超过 500 米。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 原高寒草甸区向高寒荒漠区的过渡地 源和澜沧江源 3 个园区组成,除包括原三江源 带,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 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 5 个保护分区,以及 被;公园西部主要是高寒荒漠草原。据《三江 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 - 鄂陵湖、星星海、索加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外,还适当扩展了范围。 公园内有扎陵湖和鄂陵湖 2 个国际重要湿地, 有 7 处国家重要湿地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 动 计 划》, 有 扎 陵 湖 - 鄂 陵 湖 和 楚 玛 尔 河 2 处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黄河源水利风 景区 1 处;另外,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被 整体划入国家公园的长江源园区。 山流石坡,零星分布着高寒垫状植被和温性植 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 760 种,以低矮草本和垫状灌丛为主,高大乔 木包括大果圆柏等;野生动物 125 种,多为青 藏高原特有种,包括黑颈鹤和雪豹等 10 种国家 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大 和藏原羚等 15 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胡军华提供) 三江源国家公园以高原、山脉和高山峡谷 (作者单位: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② 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等。这里山 华师范大学;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地貌为主,主要山脉有昆仑山主脉及其支脉可 高山兀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③华中师范大学;④西 猎隼及其筑在 招引架上的巢 鄂陵湖畔的藏野 驴 ( 赵跃东 供图 ) 07 特别关注:中国国家公园速览 环境差异及对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的启示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三江源国家公 园与三江源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地理空间上 重叠较大,但是自然环境的差异很明显。国家公 园内海拔高,气温和湿度较低,主要生态系统为 高寒草甸与草原;而两个自然保护区内的囊谦、 玉树、称多、兴海、玛沁、久治和班玛等县未包 含在国家公园内的地区,还有很大范围是高原两 栖爬行动物偏好的、相对高温高湿的环境。我们 的直观感受是,倭蛙和高原林蛙在囊谦、玉树和 称多的种群密度明显大于其在国家公园内的大部 分地区。 三江源地域宽大,两栖爬行动物扩散能力弱, 对环境依赖性强,如能对这些物种实施有效的保 护措施,将有利于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完整性的维持。 因 此 , 我 们 建 议: 在 国 家 公 园 内 开 展 两 敬畏自然,奏响保护的号角 两栖爬行动物保护虽然只是三江源保护事业 栖爬行动物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长期监测, 的“冰山一角”,却是整个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 爬 行 动 物 分 布、 遗 传 、 行 为、 形 态、 种 群 动 关注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动物资源状况, 加 强 基 础 生 物 学 研 究, 掌 握 环 境 变 化 对 两 栖 态 及 群 落 结 构 的 影 响, 为 该 地 区 两 栖 爬 行 动 物 保 育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并 开 展 长 期 有 效 的 保 护 行 动, 为 两 栖 爬 行 动 物 的 繁 衍 生 息 提 供 坚 实 保障。 考察队成员在 黄河源园区 组成部分。我们希望从两栖爬行动物开始,持续 为生态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作为世界最高的圣地,青藏高原是圣洁的; 作为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是独一无二的。我 们要珍视它,爱护它,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江源 13 大自然 CHINA NATURE 倭蛙(Nanorana pleskei ) 隶属叉舌蛙科倭蛙属,是我国 特有种,生活于海拔 3 300 ~ 4 500 米高原沼泽地带的水坑、池塘、小 山溪及附近。在青海,倭蛙主要分 布在贵德、泽库、河南、久治、称多、 玉树和治多等地。 倭蛙的身体和四肢背面呈橄榄 绿、黄绿或深绿色,上有深棕色或 黑褐色椭圆斑;背脊中央常有一条 黄绿色细脊纹。雄性成蛙胸部有一 对刺团,无声囊。成蛙白天隐匿于 沼泽地的溪边、坑池旁石块下或草 丛中;夜间蹲于水边或草丛间,多 以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及它们的幼 虫 为 食。 产 卵 盛 期 为 5 月 中 旬 至 6 月中旬。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 ) 隶属蛙科蛙属,是我国特有 种。 生 活 于 海 拔 2 000 ~ 4 400 米山区和高原潮湿环境中。高原 林蛙体形较粗短,体色变异大, 背面多为灰褐色或棕红色;雄蛙 腹面多为粉红色或黄白色,雌蛙 为红棕色;颞部有黑褐色三角形 斑,体侧散布黑色或红色斑,四 肢背面有黑色横纹。 高原林蛙常栖息于草原、湿 地、灌丛及森林边缘等的静水水 域岸边,捕食昆虫、蜘蛛和蚯蚓 等小动物;繁殖季随海拔变化有 差异,大多在 3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 14 特别关注:中国国家公园速览 西藏齿突蟾(Scutiger boulengeri ) 隶属角蟾科齿突蟾属,是青藏高原特 有种,生活在海拔 3 300 ~ 5 100 米高山 或高原的山溪、泉水石滩地或古冰川湖边。 西藏齿突蟾广布于青海,甘肃的卓尼、榆 中和平凉,西藏东部和南部,四川甘孜和 阿坝等地。 成蟾体背和四肢背面满布刺疣;背面 多为暗橄榄绿色、灰褐色和橄榄灰色,腹 面浅米黄色或肉色;雄蟾胸部有刺团两对。 西藏齿突蟾多以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 昆虫及它们的幼虫为食;平时隐匿于溪边 石下,或在岸边洞穴中,仅在 6—8 月繁殖 期间进入水中。 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 拔 2 000 米以下地区的个体腹面白色;海拔 布于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和四川等地, 点 被 认 为 是 对 高 寒 环 境 的 形 态 适 应。 青 海 隶属鬣蜥科沙蜥属,是我国特有种,广 生活在海拔 1 000 ~ 4 500 米的荒漠、半荒漠 地区。 青海沙蜥背脊中央常有一条浅色宽带纹, 腹面颜色随海拔变化有差异,如:分布于海 2 000 米往上的个体腹面出现黑斑,这一特 沙 蜥 主 要 栖 息 在 植 被 稀 疏 的 沙 砾 地 带、 沙 化 的 高 原 草 原 等 生 境 中, 营 穴 居 生 活; 以 蝗 虫、 蚂 蚁、 甲 虫 和 瓢 虫 等 昆 虫 及 其 幼 虫 为食;繁殖季在 5—8 月,卵胎生。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胡军华提供) (作者单位: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③华中师范大学;④西华师范大学;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