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三二分段).pdf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中医康复技术(620503) 二、入学要求 对应试点中职学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中具有中职学籍且符合高职阶段招生所在年度广东省普通高考 报名条件的学生。 三、修业年限 二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所属专业类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技术领域举例 医药卫生大类 康复治疗类 (62) 卫生(84) 康复技师(2-05-07-13) 社会工作(85) 中医技师(2-05-07-16) 居民服务业(80) 保健按摩师(4-10-04-02) 康复治疗; (6205) 保健调理;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 道德和创新意识,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系统掌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知 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社会工作、居民服务行业等康复技师、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群,能够 从事康复治疗、保健调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 引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热爱劳动,甘于奉献,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3)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积极运用中医康复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 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1 (4)具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尊重生命,尊重 患者,遵守医学伦理,保护患者隐私,理解患者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科学精 神、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我完善、追求卓越。 (6)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团队合作意识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和行 为习惯。 2.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的人文、社会、自然科 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掌握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功法、中医美容、中医骨伤的知识。 (4)掌握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现代 康复医学知识。 (5)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等基础医学 知识。 (6)熟悉老年病学、医学心理学、营养与膳食学、护理学、运动医学、急诊医学、影像学、诊断学、 知识。 (7)熟悉残疾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社区康复知识。 (6)熟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7)熟悉中医健康产业创业的基本流程、服务要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8)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能力要求 (1)能运用毫针、电针、耳针、水针、头针、三棱针、艾灸、火罐、刮痧、神灯、中药热敷等针灸 技能和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技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2)能指导患者运用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常见功法以及呼吸吐纳等气功方法进行正确的身体 锻炼,促进健康。 (3)能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膳、食疗、情志疗法、气功等技术方法调理、 护理常见美容问题、亚健康问题。 (4)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进行维持或增大 关节活动范围、软组织牵张、步行训练、有氧运动训练,运用电疗、声疗、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磁 疗等现代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5)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和训练,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的精细协调功能性活 动能力,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 功能。 (6)能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言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社区康复工作的能力。 2 (7)能与患者及其家属、服务对象进行有效交流沟通,能与同事等交流沟通、团结协作。 (8)能自主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运用一门外语阅读简单的专业文献资料,可利用图书、文 献资料、现代信息技术探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公共任选课、专业任选课、 专业限选课)和毕业实习五大模块。各模块学时分配见表-2。 表-2 中医康复技术各模块学时分配表 模块 性质 理论学时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02 128 15.51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166 86 11.84 专业技能课程(含 毕业实习) 必修 278 1106 65.04 专业限选课程 限选 148 14 7.61 794 1334 100% 合计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选修课 模块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选修课 选修 4 72 3.60%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形成良好 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设置包括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创新与创业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 基础。 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运动学、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医学机能实验学等课程。 3.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 娴熟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置包括社区康复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健康管理、中医美容技术、中医健身技 术、中医临床疾病诊疗、小儿推拿技术、中医骨伤技术、临床医学概论等。 3 4.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由新理论、新技术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组成。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职业 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卫生法规、医患沟通、老年病学、营养与膳食等课程。 5.毕业实习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针灸技术、推拿技术、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康复工程等中医康 复和现代康复技术基本技能、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本专业临床实习 43 周,实习单位主要为二级甲等以 上有康复科病床的医院。 (二)专业核心课程 1.言语治疗技术 (1)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认识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的原因、性质、评定与基本治疗方法。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吞咽障碍的概述、 评定、鉴别诊断及训练规划和言语治疗。鉴于言语治疗对大专层面的学生较难掌握。 (3)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情境操作、角色扮演、小组技术比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 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承担实际药房工作任务能力。 (4)网络教学资源:基于随身课堂云平台和智慧职教云课堂,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开展线上线下混 合式教学,建设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实训视频、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 2.康复工程技术 (1)课程目标:通过对康复工程学基础理论的学习,运用康复工程学的原理,掌握假肢、矫形器(具)、 轮椅、助行器、自助具、无障碍设施的装配、使用和康复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对患者进 行康复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综合康复的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假肢、矫形器、轮椅、坐姿保持器、助行器、自助器具等 品种类型、特点、选择与使用方法、训练技术及维护、家居环境改造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为 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康复工程器具以及构建适宜生活环境的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任务引领、模拟仿真、角色扮演、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校内实训、 临床见习等方法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学, 同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3.小儿推拿技术 (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会操作小儿推拿手法,能够对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进行准确定位,能 够对小儿常见病进行辨证推拿治疗。 (2)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篇、手法篇、治疗篇、附篇。基础篇包括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的特点、小儿推拿的作用等内容;手法篇包括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复式操作法;治疗篇包括儿科 病证的推拿治疗。附篇包括小儿保健推拿法、小儿推拿歌赋选。 (3)教学方法: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任务引领、多媒体讲授与演示、模拟仿 4 真、角色扮演、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病例分析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4)网络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课后练习、 实践操作、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同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中医美容技术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于中医美容理论分析损容性疾病的中医病因,熟练 运用中医美容技术对常见美容问题进行治疗、保健美容等。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医疗中常用的中药、常用美容 方法,中医保健美容、美容养生,常见损美性皮肤病的治疗,衰老基础知识与衰老性损美病症的治疗,肥 胖症与消瘦症等中医药疗法。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主要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 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使教 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5.中医健身技术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指导患者运用常用的动、静功法对常见病进行预防、 保健和治疗,提高自身的正气。 (2)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传统健身的具体方法、作用机理,以及它在 强身健体、养生防病和康复医疗中的作用、特点及应用规律的一门课程。掌握常用中医健身方法放松功、 保健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太极拳、太极气功十八式、太极剑的功法特点、练功要领和 功法操作。 (3)教学方法: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任务引领、多媒体讲授与演示、模拟仿 真、角色扮演、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病例分析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4)网络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课后练习、 实践操作、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学生自学,同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七、学时安排 二年制总学时 2174 学时。平均周学时 28 学时,总学分 72 学分。 表2 理论、实 毕业 教学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考试、 入学 学期 实习前 毕业 教育 教育 军训 践教学 实践 机动 教育 1 一 18 2 二 18 2 合计 21 20 5 三 21 四 21 1 42 5 总计 36 1 1 1 22 1 24 1 86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表及说明见附件 1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专业教师生师比≤18:1; (2)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比例达 80%以上。 2.专任专业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相长; (2)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 (3)原则上具有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或康复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专 业教育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他专业教育背景(如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教 师,应具备至少一年以上时间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或二级以上专科康复医疗机构临床实践进修的 经历; (4)任职期间应具有一定岗位实践经历,专任教师每 2 学年累计在行业一线工作时间应达 90 个工作 日或以上; (5)具有较为深厚的康复医学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知识、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教育理 论和教学方法,熟练掌握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6)熟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副高)以上职称; (2)具有系统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本专业国内外的状况有一定的 了解,对行业企业对专业的需求非常了解,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本专业的某一方向有较深的研究或将专 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要求有机紧密地结合; (3)科教研工作业绩突出,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本专 业著作、译著、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主持过相关教科研项目或获市级以上科教研成果。 4.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聘任讲师以上职务。 (2)具有较系统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的某一方向有一定的 研究或将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要求有机紧密地结合。 (3)有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参编高校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获得 6 校级以上教科研成果获、其他校级以上荣誉和表彰或参加市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研究。 5.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相长; (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 年以上临床康复工作经验,精通相关中医康复技 术。 (3)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 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且教学效果较好。 (4)身体健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 65 岁。 (5)与学校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议,服从教学安排与管理,并认真履行协议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专业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实施 网络安全防护,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紧急疏散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 围绕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主线,配备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达到培养高端 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本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等。 3.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医院康复科的真实情境,按真实设备、真实流程设计,使实训环境、实训条件 更贴近真实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1)实训室设置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应设置康复评定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运动治疗实训室、言语治疗实训室、 心理咨询实训室、物理因子治疗实训室、中国传统康复实训室、康复工程实训室、临床康复实训室、模拟 社区康复中心,每室建设面积≥60 ㎡。 (2)主要实训设备 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仪器设备配置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主要实训仪器设备(以 40 人/班标 准配置)详见附表 2。 (3)实训基地功能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融“教、学、做”为一体,满足培养学 生中医康复技术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深了专业 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和中国 传统中医康复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还可为师生开展中医康复技术科学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 技术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提供条件,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和医疗服 务于一体的中医康复技术实训基地。 (4)实验实训开出率 7 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 95%以上。 (5)实验(训)基地管理 1)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实验(训)基地的管理工作; 2)制定完善的实验(训)室管理制度、实验(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训)操作规程、学生实 验室行为规范,以及实验员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执行; 3)实训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教师或临床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专职实训指导教师须按学校有关规 定参加临床实践工作。 4.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1)毕业实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有相对固定的、满足毕业生实习需要的二级及以上有康复科的医院或者专科康复医疗机构为毕业 实习基地。毕业实习基地有完善的实习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2)拥有一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 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胜任中医康复技术实训和实习指导工作。实习带教指导老师与实 习生比例 1:2~4; 3)开设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治疗项目,业务范围 涵盖神经康复、骨骼肌肉康复等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要求。 4)有毕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实习大纲规定项目的完成率应达 90%以上,并有出科考试 和鉴定。 (2)教学见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项目选择各级各类医院康复医学科、民政、残联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 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疗养院、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 队、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 2)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和见习场所等能满足开出见习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带教指导教师 与见习生比例为 1:10~15。 3)与学校之间交通便捷。 (3)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管理实行三级协同管理机制,即学校(实习办 公室) —系和医院(科教科或医务科)—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学校和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在临床教学中 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毕业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各部门应经常性地深入各实习科室进行实习教 学检查,及时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思想政治课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原则上选用近五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中医康复技术 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专业学组推荐的教 材。 8 可根据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与需要,选用一定数量的“工学结合”校本特色教材。突出职业能 力培养的要求,并能根据现代康复技术的发展及时修订、更新。 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与教材内容相配套,能较好地体现现代中医康复技 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图书 专业图书资料生均≥35 册;专业相关期刊种类≥15 种。 3.数字化教学资源 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网站, 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 网络课程、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课件、实训操作视频、理论与技能测试等 各种网上学习资源。 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图库、实训指导、考核手册、习题库、参考资料以及相关教学网 站链接等信息放置于学校课程网站中,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 围绕中医康复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夯实基础、突出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改 革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体现“教、学、做”为一体,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 学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要通 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 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应用,注重人文关 怀、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实行“1+1”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学校(含院校结合的单位)进行,包括学习 理论、技能实训、医院见习和社会实践,第二学年前往各实习医院进行为期 10 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 (五)学习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突出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 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 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方式 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每门 9 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课程终结考核成绩(60%)构成。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含实 验报告、学习过程考核(含阶段性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和职业态度考核(含学习态度),课程终结考核 包括期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标准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评定由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 (六)质量管理 1.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校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本专业办学规模和教学管理实际需要,设置康复治疗基础教 研室和中医康复技术教研室。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成立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员队伍,及时 反馈教学信息。 2.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文件规定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医疗卫生事业、中医药健康产 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课程标准,规范编制专业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表、实训教学计划、实习计划等各类教学文件。 根据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表安排教学任务,下发教学任务书,写好授课计划和教案等。加强教学过程管 理,实施定期检查(开学初、期中、期末)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管理。针对教学的热 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和观摩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 不断提高。 3.教学诊改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大数据系统分析结果,结合麦可思第三方评价结果,统筹考虑影 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深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工作。 十、毕业要求 学生达到以下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书。 1.在校期间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项要求。 2.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或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 定的全部学时学分),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并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 3.完成本专业的毕业实习(跟岗实习),通过实习轮科考试,经实习管理部门鉴定合格。 4.通过毕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试。 附表 2 实训室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实训设备 单位 1 多媒体展台(含实物投影) 台 2 诊疗床、治疗発 套 3 针灸铜人 台 针灸实 训室 10 台/套数 1 2 1 1 4 多媒体针灸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台 5 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台 6 X 线观片灯(四联) 台 7 人体骨骼解剖模型 台 8 影像(DR、CT、MRI)资料 套 9 治疗床/治疗凳 张 30/60 10 85 公分针灸模型 个 60 11 大针灸器械包 个 2 12 小针灸器械包 个 60 13 电针治疗仪 台 20 14 华佗牌电子针灸仪 台 20 15 火罐(大、中、小) 个 20 16 刮痧器具 套 60 17 红外线永磁温灸仪 套 20 18 多功能艾灸仪 台 10 19 三棱针 枚 60 20 皮肤针 枚 60 21 耳穴模型(大/小) 个 22 耳穴探测仪 台 23 耳压板 块 24 耳穴探棒 根 25 头针模型 个 26 火针(各型号) 套 27 注射模块 套 28 艾灸材料 套 29 手推车 台 11 1 4 1 1 10/10 20 30 30 30 10 30 30 10 1 人体内脏模型 个 2 2 舌诊模型 个 3 3 脉象仪 个 5 4 中医脉象模拟人 个 1 5 中医舌诊专家系统 个 1 台 10 中医学 实训室 1 标本柜 2 全套中药生药 套 2 3 饮片标本 套 2 4 中药炮制、制剂、鉴定简易设备 台 1 1 上肢矫形器 个 1 2 下肢矫形器 个 1 3 上肢假肢 个 1 4 下肢假肢 个 1 5 脊柱矫形器 个 1 6 颈托 个 1 7 矫形鞋 个 1 8 脚拇指外翻夜间固定器 个 1 9 托足板 个 1 10 锁骨带 个 1 11 恒温水浴箱 台 1 12 高温、低温热塑板材 套 1 13 胸椎矫形器 套 1 14 腰椎矫形器 套 1 15 肩托 套 1 16 肘托 套 1 17 腕托 套 1 康复工 程室 12 18 掌托 套 1 19 指托 套 1 20 护腰 套 2 21 护膝 套 2 22 护踝 套 2 23 通用量角器 套 1 24 手指量角器 套 1 25 脊柱量角器 套 1 26 方向盘量角器 套 1 27 身高体重称 台 1 28 血压计(含听诊器) 个 5 29 皮脂厚度测量仪 台 1 30 多功能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张 1 31 手握力计 台 1 32 指捏力计 台 1 33 电子测力仪 台 1 34 背拉力计 台 1 35 秒表 个 10 36 PT 床 张 1 37 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测评设备 台 1 38 复读机 台 2 39 电测听仪 台 1 40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思维单项智商测定用品 套 1 物理因 1 直流电感应电治疗仪 台 1 子治疗 2 低压水银石英灯 台 2 室 3 氦氖激光治疗仪 台 1 13 4 干扰电疗仪 台 1 5 低频磁疗仪 台 1 6 音频电疗仪 台 1 7 旋磁机 台 1 8 电脑中频治疗仪 台 1 9 治疗床(含床垫) 张 1 11 磁疗床 张 1 12 EMS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台 1 1 心理测评系统 套 1 2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套 2 心理治 3 艾森克人格问卷 套 2 疗室 4 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套 2 5 90 项症状清单 套 2 6 抑郁自评量表 套 2 1 失语症评估量表 套 1 2 认知筛查量表 套 1 3 电测听仪 个 1 1 前臂旋转训练器 台 1 2 腕关节训练器 台 1 3 肩关节旋转训练器 台 1 4 髋关节旋转训练器 台 1 5 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器 台 1 7 肩梯、肋木 台 1 8 墙式拉力器 台 1 9 各种沙袋 台 1 10 体操棒 台 1 言语治 疗室 运动治 疗室 14 11 平行杠(配矫正镜) 台 1 12 膝关节康复训练器 台 1 13 踝关节训练器 台 1 14 踏步训练器 台 1 15 各种拐杖 台 1 16 助行器 台 1 17 平衡板 台 1 19 系列哑铃(配哑铃车) 台 1 20 普通训练床 台 1 21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套 1 1 作业治疗台 张 1 2 作业治疗台 张 1 3 可调式磨砂板 台 1 4 重锤手指训练器 台 1 5 各种美术、书法、音乐用品 套 1 6 穿衣板 个 1 7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 套 1 作业治 疗室 注:实训室设备以 40 人/班标准配置。 15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三二分段)教学计划表 2020.06.30 考核方式 课程 结构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分类 公共 基础 课程 课程教学要求及时数 实践 考试 考查 学分 总课时 理论 校内 实验 实训 校外 见习、实习 1 2 3、4 21周 20周 43周 1 2000101 体育与健康 1 2.0 34 2 32 2*17 2 2000102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2.5 42 22 20 /5*8 3 2000103 大学英语 3.0 54 28 26 4*9/2 *8 4 2000104 概论 2.0 34 34 5 2000105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1.5 48 36 6 2000106 形势与政策 1.0 16 16 7 200010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0 32 22 8 2000108 创新与创业教育 1.2 1.0 16 16 9 2000109 美育 2 1.0 18 18 10 2000110 劳动教育 1.2.3 .4 2.0 36 8 28 17 330 202 128 1 1 1 小计 2*17 2*9/4 *8 12 4*2 10 4*2 2*16 4*2 4*2 2*9/ 2*4 2*4 1 2341201 人体解剖学 1 2.0 36 20 16 2*18 2 2341202 1 3 54 34 20 3*18 3 2341203 2 5 90 62 8 20 4 2341204 1 4 72 50 10 12 4*18 14 252 166 54 32 6 2 36 22 10 4 2*18 1 2 36 30 6 1 3 54 40 14 3*18 1 3 54 50 4 3*18 5 90 70 2 3 54 30 2 3 52 36 42 1008 63 1384 278 1 3 54 52 2 3 54 48 2 3 54 48 小计 9 162 148 6 8 (必修课+专限选)课程总学分/总学时/平均周学时 103 2128 794 250 76 2.0 36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专业 基础 课程 人体运动学 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小计 专业 技能 课程 12 2341301 社区康复技术 13 2341302 言语治疗技术 14 2341303 中医外治技术 15 16 2341304 中医美容技术 中医临床疾病诊疗(中内72+中 2341305 外、妇、儿18) 17 2341306 小儿推拿技术 18 2341307 神经康复技术 20 2341309 毕业实习与教育 1 2 小计 选修 课程 公共 选修 课程 21 2341401 22 2341402 23 2341403 1 2000001 2 2000002 3 2000003 4 2000004 5 2000005 6 2000006 7 2000007 8 2000008 9 2000009 10 2000010 康复工程技术 老年病学 疼痛治疗技术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培训 课程 中国书法 大学语文 音乐鉴赏 艺术鉴赏 美术鉴赏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 中华诗词之美 中国近代史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 5*18 2*18 20 5*18 20 4 3*18 8 8 3*18 1008 62 36 1008 2 42 5 3*18 6 3*18 6 备注: 1.《时事与政策》安排周一至五看半小时《中央新闻》,另第一、三学期安排时事政策讲坛8学时。 2.“概论”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大学英语》参加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4. 寒假1周,暑假2周到当地医院、社区参加社会实践; 5.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上课,在校期间每生需修学分不少于4学分。 23 3*18 1008 2 4 13 27 2.“概论”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大学英语》参加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4. 寒假1周,暑假2周到当地医院、社区参加社会实践; 5.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上课,在校期间每生需修学分不少于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