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交流小结.pdf
交流小结 ——2016春季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期交流 2016-11-22 15:46:00 很荣幸能够在2016年的春天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在这个学期中,我的收获实在是太多太多,不管是吃 喝玩乐,还是课业学术或是友情,都将会成为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记忆。现在,过去一个学期的会议慢慢在我脑海中浮现,且听我慢慢 道来在澳洲的所见所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学的时间刚好是中国的春节,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没能跟父母一起过春节,心里多少有些 失落。但同时对即将到来的交流生活满怀期待。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便从上海来到了悉尼,并转机飞往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 大学坐落在首都堪培拉,可别以为首都就一定很繁华,其实就是一个小村。整个城市只有几十万人,还有一大部分是学生,一般来讲晚 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就基本没有什么人了。堪培拉的市中心——Canberra Center附近应该是堪培拉最繁华的地方了,即使是这 样,平时的繁华程度也跟国内的城市没办法比。虽然繁华程度不足,但是别有一番惬意的感觉。ANU的校园非常漂亮,再加上澳洲堪 培拉怡人的蓝天白云和生态环境,真是一个让人可以静下心来做学术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澳洲科学院就坐落在ANU校内,这足以体 现其作为澳洲乃至整个南半球学术重镇的地位。 (校园一景) 我们住在距离学校两公里外的Fenner Hall,这也是唯一在校外的宿舍。虽然很不方便,要去学校只能走路或者坐20分 钟一班的校车,但是每次从学校回宿舍会有一种going home的感觉,非常奇妙。Fenner Hall是一个非常ANU所有寝室文化最多样 化的社区,在底楼有一个超大的厨房空间,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看见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人在楼下做饭,不亦乐乎。说到吃,在堪培拉 找吃的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澳大利亚成功体现了其是一个英联邦国家的特点——吃的是在不敢恭维,基本就是汉堡三明治牛排羊排什 么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外国餐厅可以给我们打打牙祭,比如日本餐厅和马来西亚餐厅在堪培拉特别多,味道也不错。不过我们大部分都 还是自己买的厨具自己做。同一栋宿舍楼认识的中国人会一起做饭,甚至还一起做过几次火锅,特别热闹。这种国内的烟火气息让我觉 得我虽身处异乡也不至于那么孤独。 再来说说在澳洲的玩吧,我所住的宿舍每层楼都会定期组织一些远足活动,比如在堪培拉著名的 black mountain和red hill都是远足的目的地。从山上俯瞰全城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工整,因为这个城市从建造开始就是被 严格规划的。ANU的海外交流部门也非常贴心,专门组织交流生的集体活动比如一起参观堪培拉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了解堪培拉及澳 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之类的。 (交流生集体活动)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们学期中间有一个两周的teaching break,也就是放两周的假。这期间,我跟我的复旦 搭档还有一个清华的交流生以及一个日本的交流生组织了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我们从堪培拉出发,一路沿着澳洲的东海岸,玩了悉尼 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凯恩斯最后又回到悉尼,共历时9天。 黄金海岸的阳光沙滩比基尼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们住在当地最负盛名的冲浪 者天堂海滩旁边的酒店,晚上的夜景美得令人窒息。我生性喜欢海滩,所以对黄金海岸流连忘返。布里斯班则是一个非常温和的小城, 一条小河穿城而过,格外惬意。凯恩斯的大堡礁可以说是澳洲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据说由于为了保护大堡礁的生态,很有可能在不久的 将来会停止大堡礁的旅游许可。所以想去看看的小伙伴一定要抓紧机会! 旅行途中,我与来自北海道在大阪上学的日本留学生每天回到 酒店便一边喝我们最爱的啤酒一边坐在酒店的阳台上看着星星聊天,好不贴心。我们用英文沟通,他还会教我一些日语,我们聊两国文 化,聊人生聊理想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至今仍然保持着联系,我也一定会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跨国友谊。 在学期结束后,我们 又进行了一次墨尔本和悉尼之旅。这两个是澳洲最大的两个城市,自然是非常繁华。我们也在这两个大城市里找到了上海的影子,也相 当于为回国热身啦。值得一提的是,在墨尔本的旅行是由我在宿舍认识的一个来自墨尔本香港裔女生全程带队。我们还受邀去了她位于 墨尔本的家里做客。这段经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异乡的温暖与友善。 最后来说说澳洲的学习吧。澳洲的学习跟国内非常不一样,这里每 一门课都会录像并上传到网上,回去之后可以反复观看。每门课都会有tutorial来辅导lecture,类似于国内的习题课。澳国立的数学很 强,我选了四门课,全部都是本科生与研究生合上的课,其中两门课都是澳洲科学院的院士亲自授课,教授水平非常高。我选的一门概 率课的A教授就是一名澳洲科学院院士,他还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MIT的博士。他的课程深入浅出,上课 的思路非常清晰,证明过程简洁明了。看他在黑板上书写是一种享受。H教授对学生也非常用心,会亲自带习题课,并与学生互动。我 还经常与他探讨问题,每次习题课我总是最先做完他布置的习题,之后他便会单独给我出一些题目让我思考,这让我受益匪浅。另一门 由院士A教授上的几何课难度稍大,内容比复旦的要深要难许多。但A教授作为微分几何领域的大牛,曾证明了多个open problems并 与华人数学大家丘成桐交情很深。他的课上的则是思路流畅,一气呵成。A教授对于几何直观的阐述让我打通了这门课的任督二脉,这 让我异常愉悦,仿佛掌握了一门绝世武功一样。最终,我成功的取得了四门课全部HD(High Distinction)的成绩,这也是ANU对 于一个学生一学期所学的最高评价。其中,我在H教授的概率课上拿到了最高的University Medal评定,这也是对我学业上极大的肯 定。除了这四门课之外,我还与另一位澳洲科学院原始W教授合作开展了一项统计学方向的research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W教授对 于我的这项成果非常兴奋并称之为该领域中近几年最富有开创性的成果。目前,我们正在将成果整理成论文以期投往统计学的顶级期刊 发表。认识W教授是我交流期间最幸运的事。我们还经常共进午餐,午餐的时候,他还积极把我介绍给ANU的其他统计学教授,让我 与他们交流。在澳洲的这些教授们不仅教会了我学术,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这算是此次交流最令我意想不到的吧。我至今还与H 教授与W教授保持着每周一次的邮件联系交流近况,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非常感动。 总的来说,澳洲的交流生活带给我了太多太 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就像美酒,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发酵,不仅不会被磨灭,反而会不断变得美味,回想起来的时候定会满是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