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技能大赛正式通知附件1-5.pdf
附件 1 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 和执行委员会人员名单 为开展好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成立第四届全 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和 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简称“大赛执委会”), 指导协调大赛相关事宜。 一、大赛组委会 主要职责:确定大赛定位、相关原则及组织形式;确定竞赛 项目、规则、评分办法和奖项等事项;审定大赛实施方案,指导 大赛组织实施。 主任委员: 谭光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主任委员: 委 丁立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副司长 吴友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才中心副主任 纪 中国林业出版社副社长 员: 亮 巫建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简祖平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 长 1 邹庆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教育培训处 处长 二、大赛执委会 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编制大赛实施方 案;组织制定大赛规则、评分办法;协调竞赛承办单位相关事宜; 负责大赛组织实施;决策竞赛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确定并宣布大 赛结果;统筹大赛同期活动。 主 任: 丁立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副司长 副主任: 成 吴友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才中心副主任 邹庆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教育培训处处长 胡志东 大赛特邀专家 段植林 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简祖平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员: 张绍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教育培训处干部 郭 琳 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 丁 威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刘玉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 大赛执委会下设资格审查组、竞赛组、仲裁组、宣传报 道组、安全保卫组等(名单另行公布)。 2 附件 2 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 竞赛规程 (高职组赛项) 3 赛项一:园林景观设计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园林景观设计 二、赛项目的 为了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林草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 略实施,促进专业教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杰出景观 设计师为目标,围绕乡村景观设计,进行相关技术技能比赛。 通过比赛,引导学生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林草行业基层 一线就业创业,荟萃行业精英,展示专业教学成果,促进职业院 校园林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交流,促进景观设计水 平共同提高。 三、赛项特点 (一)突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竞赛规则、程序、标准 设计合理,提前公布技术文件和比赛样题,执行过程公开,命题 严格,实行裁判回避并接受监督,保证比赛公平。比赛结束后, 各参赛队作品公开展示,促进相互学习。 (二)赛项辐射面广、人才需求量大、开设专业点多。全国 开设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相 关专业的院校近 500 所,园林花卉企业近 7 万个,园林技术等相 近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三)赛项对接该专业群的核心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 竞赛内容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专业关键知识点与 技术技能点。 4 (四)竞赛平台成熟。本项目竞赛所用的计算机设备和绘图 软件、比赛相关设备及耗材通用性强,保有量高。 四、竞赛内容简介 以团队方式进行比赛,每组参赛学生 2 人。选手根据比赛指 定的设计环境,在规定的 4 小时内,完成一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最终以 A1 展板形式提交 JPG 格式的比赛作品。方案表现手法采 用电脑软件作图。 五、组队要求 每个单位限报 1 个参赛队,每个参赛队限报 2 名选手及 1 名指导教师。 六、竞赛流程 比赛具体安排见表 1-1。 表 1-1 时间 7:00 7:20 7:30 7:30~11:30 13:30~17:30 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竞赛日程安排表 内容安排 选手抽签决定比赛工位号 选手进入比赛场并按事先抽签号就位 赛项裁判组成员进入技能比赛场 比赛时间。选手操作完成离开赛场前必须确认作品已 提交。 裁判评分 七、竞赛赛卷 (一)试题名称:××乡村滨水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二)竞赛内容 某村常住居民人口约 1000 余人,要求选手对该村公共绿地 进行景观设计,总面积约 2000m2,拟将此处打造成周边村民集 会、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附图仅供参考,具体竞赛范围图提 供 3 套,于赛前公布。 备注:村庄的区位自定。 5 (三)比赛要求 充分考虑现状条件,抓住场地特征,正确分析各相关要素。 设计方案能合理运用地形、水、植物、园林建筑等景观设计要素, 布局合理,交通清晰流畅,构思新颖,能充分反映乡村特点,具 有独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注意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和植物 的季相效果。设计需满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人体工程学 和景观设计常规要求。图面表达清晰美观并符合园林制图规范, 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参赛学生可带有地域性设计,植物可根据地域性进行选配。 (四)设计作品要求 在 规 定 时 间 内 采 用 手 绘 工 具 或 选 用 提 供 的 AutoCAD 、 Photoshop、3Dmax 或 SketchUp,以及 Office 等计算机应用软件, 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自主命题,完成一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内容至少包括: 1.总平面图一张,并标出植物配置一览表,比例根据 A1 图 幅确定; 2.局部效果图 2 张,鸟瞰图 1 张; 3.设计说明(不超过 300 字)。 成图要求: 选手在赛场的计算机上创建符合要求的一个 JPG 文件(A1 图幅,模式 RGB 颜色,分辨率不低于 75DPI),将所有设计成果 以及设计说明合理分布于图纸幅面中。文件命名为“工位号.jpg” (如“A-01.jpg”),比赛结束时将设计作品存储到指定地址。 参赛选手按照 A1 图幅(841mm*594mm)确定比例,每组一 6 张成图,包括总平面图、局部效果图、鸟瞰图、设计说明等内容。 作品不得出现任何反映作者、指导老师及学校的相关信息,违者 将取消比赛资格。 (五)设计图中的图例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六)比赛时提供赛题 cad 底图。 八、评分标准与方法 (一)评分标准 表 1-2 序号 1 园林景观设计项目考核要点与分值 考核内容 方案构思 (20 分) 考核要点 立意新颖、有创意。 5 设计风格具有地域性特色,主题明确,并与乡村环境相协 调,符合场地特点要求。 5 园林空间具有一定的休闲娱乐功能,满足乡村居民的公共 活动需求。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配置满足园林绿地生态功 能和景观功能。 2 3 分值 5 5 布局合理,空间形式丰富,园林要素齐全。 5 空间尺度和比例合理,符合人体工程学尺度要求。 5 出入口设计具有标识性,位置和形式合理。 5 道路系统畅通连贯,主次分明,铺装形式多样,铺装材料 选用合理。 总 平 面 表 建筑小品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创意性,有一定的内涵意 现(44 分) 义,体量适当、布局合理。 8 5 植物配置科学,符合生态学理论。 5 竖向设计合理,符合景观设计规范。 3 线条、图例及文字标注符合制图规范。 6 指北针、比例尺绘制正确。 2 鸟瞰图与平面图一致,能反映设计意图。 5 效果图表 鸟瞰图视觉效果好,色彩、透视表达美观。 现(20 分) 局部效果图具有代表性,内容丰富,视觉效果好。 7 5 5 设计说明 (6 分) 图板设计 (6 分) 团队合作 (2 分) 文明操作 (2 分) 4 5 6 7 鸟瞰图与局部效果图的植物配置尺度准确。 5 文字说明精炼、有条理、重点突出,与设计内容协调统一 6 布局合理,美观协调,体现主次内容。 6 分工协作、配合默契、风格统一。 2 遵守比赛纪律,不影响别人操作。 2 合 计(分) 100 (二)评比办法 本赛项设裁判 13 人,其中裁判长 1 人、加密裁判 2 人、现 场裁判 3 人、评分裁判 7 名。裁判长和加密裁判不打分。 现场裁判负责现场监督和评价参赛队团队合作、文明操作的 情况,对每个参赛组独立评分,取平均值作为参赛选手现场得分 (总分 4 分);评分裁判独立对各参赛队提交的设计作品进行评 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作为参赛选手作品得分(总 分 96 分)。各参赛队提交的最终设计作品,须经加密裁判加密 后交由评分裁判组进行评分。 裁判长统筹比赛裁判工作,负责对作品得分、现场得分进行 汇总、排序,组织加密裁判解密,组织计算各参赛队比赛成绩, 并负责审核,学生比赛最终成绩经裁判长、仲裁组长复核、签字 确认。 每位评分裁判员要单独使用统一提供的电脑,内有所有参赛 作品,供裁判分析打分。为便于评分裁判员对比分析,每台电脑 展示作品的同时,要有投影仪滚动展示各作品。在比赛过程中, 裁判员须按照裁判长要求,依据评分标准公平、公正评判,对每 位选手的评判结果均要签字确认。 为营造安静的比赛环境,不组织场外观摩,但应对赛前检录、 8 比赛和评比过程进行录播。 九、技术规范 按照教育部高职专科园林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 计、园林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要 求进行比赛技术设计。 十、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比赛场地及要求 比赛所用计算机机房面积不少于 150m2,电脑不少于 100 台;配有多媒体讲台,包括投影仪、交换机、服务器、投影屏幕 等设备。 多媒体讲台主控电脑可以发送电子文件至每组电脑,并可收 取学生作品文件。每组两台电脑通过局域网相联,各组之间独立 运行。 机房要安装监控设备。比赛环境要安全、安静,无干扰。 (二)比赛应用软件 Windows 10 操作系统、AutoCAD2012 中文版、Adobe Photoshop CS6 中文版、3Dmax2012 中文版、SketchUp 8 中文版,以及 Office 2016 等计算机软件。 十一、赛项安全 (一)竞赛组织安全 1.承办单位应按照大赛执委会要求,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 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赛场 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赛场周围要设置警戒线及联网的监控体系,对赛场进行 24 9 小时监控。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 的劳动保护。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可能有坠 物、用电、火灾等情况,明确制度和预案,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 4.承办单位须制定人员疏导方案,对赛场环境中存在的人员 密集、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 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裁判员、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禁 止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如确有需要, 由赛场统一配置、统一管理。 (二)生活条件 比赛期间,原则上由大赛执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 师食宿。承办单位须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及文化,根据国家相关政 策,安排好少数民族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以 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由 大赛执委会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 大赛执委会和承办单位须提供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师和裁 判员、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保障。 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 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 (三)组队责任 1.各学校组建代表队时,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 意外伤害保险。 10 2.各学校代表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有选 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 3.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对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实现与赛 事组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接。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如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执委 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 以解决并报告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 赛由大赛执委会决定。事后,大赛执委会应向组委会报告详细情 况。 (五)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自身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 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 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恶 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11 赛项二:林草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林草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赛项目的 识别和防治林草病虫害是林业类专业学生及林业生产人员 的一项必备技能。本项目针对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发展要求和人才 需求,主要面向职业学校高职专科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林业技 术、园林技术、草业技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自然保 护地建设与管理、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经济林培育与利用等及 相关专业,考核学生的林草病虫害识别、标本整理制作和综合防 治技术能力。 通过本项竞赛,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 引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林草行业 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赛项特点 (一)突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所有裁判人员严格 按照比赛评分规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确保参赛选手在同一 规定条件下公平竞赛。 (二)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行业人 才紧缺,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点多,相关企业分布广泛。 (三)竞赛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 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体现岗位 通用技术和选手专业能力。 12 (四)竞赛平台成熟。根据行业特点,选择先进性、通用性 强、社会保有量高的设备与软件作为竞赛平台。竞赛全过程在符 合规范要求的植物保护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完成。 四、竞赛内容简介 本次竞赛内容是:①林草病虫害标本识别;②病虫害标本整 理制作,包括昆虫展翅、展肢等;③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五、组队要求 本赛项为个人技能操作竞赛,每个单位限报 1 个参赛队,每 个参赛队限报 1 名选手及 1~2 名指导教师。 六、竞赛流程 竞赛场次流程安排见表 2-1 表 2-1 竞赛日程 第一天 第二天 竞赛当天 第三天 竞赛场次流程安排 内容 全天报到 7:30-8:00 抽签、检录,确定比赛工位号 8:10-9:10 镜检鉴定病虫害种类 9:20-9:40 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 9:50-10:10 综合防治技术竞赛 10:20-10:40 标本鉴定病虫害种类 10:50-11:50 标本制作竞赛 上午 总结、颁奖 七、竞赛赛卷 13 地点 实训中心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计算机教室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一)试题名称 林草病虫害鉴定、标本制作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竞赛内容介绍 本次竞赛的内容包括: 1.病虫害种类鉴定(50 分) (1)镜检鉴定 10 种病虫害(害虫鉴定至科、病原鉴定至 属);(20 分) (2)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20 分钟鉴定 40 种;(20 分) (3)限时鉴定病虫害标本种类。(10 分) 2.标本制作竞赛(30 分) 展翅及展肢标本各 2 个。 3.综合防治技术竞赛(20 分)(以下为样题) 图 2-1 样题 鉴定上述防治对象、造成的危害症状、设计防治方案、选择 14 正确药剂并配制相应浓度和用量的药液。 样题仅供参考,具体竞赛范围涉及的图库,于赛前公布。 (三)赛项要求 1.病虫害种类鉴定(50 分) (1)镜检鉴定 10 种病虫害(害虫鉴定至科,病原鉴定至 属);(20 分) 通过立体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观察,根据昆虫特征或病害病 原特征,鉴定病虫害种类,写出该病虫的分类地位。如缨翅目、 蓟马总科;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完全正确者得分。 (2)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20 分钟鉴定 40 种;(20 分) 在计算机上根据观察所给病虫害图片,写出该图片的病虫种 类名称,害虫写出目、科;病害种类直接写出该病害名称:如竹 锈病。 (3)干标本鉴定病虫害种类。(10 分)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标本鉴定,根据昆虫特征或病害病原特 征,鉴定病虫害种类,写出该病虫的分类地位。如鞘翅目、叶甲 科,完全正确者得分。 2.标本制作竞赛(30 分) 昆虫展翅及展肢标本各 2 个。 竞赛标本为干标本,按昆虫标本制作规范进行。 3.综合防治技术竞赛(20 分) 鉴定防治对象、设计防治方案、选择正确药剂并配制相应浓 度和用量的药液。 防治对象鉴定正确,如上述防治对象为扶桑绵粉蚧(或粉蚧 15 科昆虫);防治方案应从综合防治出发全面考虑该类害虫的特点 和特殊方法;从提供药剂中选择正确的应急农药,配制农药药液 及配制过程的规范操作。 八、评分标准和方法 (一)评分标准(见下表) 表 2-2 序号 ⑴ ⑵ 1 ⑶ 2 3 林草病虫害鉴定、标本制作及综合防治技术评分标准(共 100 分) 考核内容 考核要点 分值 总分 镜检鉴定 10 20 种病虫害 种类鉴定正确,昆虫鉴定至科一级 2/种 (1h) 图片鉴定病 虫害种类,鉴 种类鉴定正确,昆虫鉴定至科一级、病害 20 0.5/种 定 40 种 名称 (20min) 标本鉴定病 10 虫害种类 20 鉴定病虫害种类 0.5/种 (20min) 7.5/种 15 7.5/种 15 标本制作:展 翅 2 种、整姿 2 种(1h) 正确鉴定防治对象(3 分),列出造成的危 综合防治技 害症状(2 分) 术(20min) 合理设计综合防治方案(方案中包含多种 防治手段的应用(1 分) ;列举园林技术措 16 5 20 5 施或检疫等防治手段正确(1 分);列举物 理防治方案正确(1 分);列举生物防治手段 正确(1 分);例举可用化学防治方法和药剂 科学合理(1 分)。 选择正确药剂 正确选择剂型 室外防治按照说明正确计算用药量,配置 1000ml 药液 配制过程操作规范 药剂配置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2 2 2 2 2 100 合计 (二)评比办法 (1)裁判员人数:共 7 人,其中裁判长 1 名,加密裁判 1 名,打分裁判 5 名,由裁判员单独为每位选手者打分。 (2)林草病虫害标本鉴定和标本制作由裁判员独立评分并 提交,由裁判长组织裁判组成员进行成绩汇总,取平均分作为比 赛选手最终得分。 (3)综合防治技术竞赛现场评分由裁判长负责分工,裁判 员按照分工进行现场评分部分的打分,防治方案设计由每位裁判 进行分别打分,由裁判长组织裁判组成员进行成绩汇总,取平均 分作为比赛选手最终得分。 (4)裁判长组织裁判组将每位选手各项比赛内容的得分进 行汇总排序,并负责审核并签字确认。 九、技术规范 (一)教育部已公布的高等职业学校林业类相关专业教学标 准或相关的技能要求。 (二)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1989) (三)昆虫分类参考《昆虫家谱》,病害病原分类参考《真 17 菌辞典第十版》。 (四)竞赛图库,于赛前公布。 十、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标本鉴定、标本制作和综合防治技术比赛场地及要求 配备有立体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的实验室,面积不少于 200m2,配制立体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各不少于 60 台。展肢板、 展翅板、三级台各不少于 60 块、同时配备比赛所需要的昆虫针、 培养皿、镊子、解剖针等辅助工具。 (二)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要求 计算机机房,电脑不少于 100 台。 (三)比赛场地环境要求 1.赛场设在规范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承办校将根据报名 人数及设备最终数量,提供面积足够的竞赛场地。设立相对独立 的比赛赛位,确保选手不受外界影响参加比赛。赛场提供稳定的 照明、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等。 2.每个赛位配有比赛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3.赛场设有保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等人员待命, 并设置安全应急通道,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赛场配备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 5.竞赛场地设置隔离带,非裁判员、参赛选手、工作人员不 得进入比赛场地。 十一、赛项安全 (一)竞赛组织安全 18 1.承办单位应按照大赛执委会要求,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 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赛 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赛场设置警戒线及联网的监控体系,可对赛场进行 24 小时监控。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 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 现错误操作。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 容涉及的危险情况,必须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 施。 4.承办单位须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应制定 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 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 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赛事裁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如确有需要, 由赛场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赛项可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 入赛场重要部位的人员进行安检。 (二)生活条件 比赛期间,原则上由执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 食宿。承办单位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及文化,根据国家相关的 民族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以 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由 19 大赛执委会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 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大赛执委 会负责。大赛执委会和承办单位须保证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师 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 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 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 (三)组队责任 1.各学校组织代表队时,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 身意外伤害保险。 2.各学校代表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有 选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 3.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对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实现与 赛场安全管理的对接。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执委 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 以解决并报告大赛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 否停赛由大赛执委会决定。事后,大赛执委会应向大赛组委会报 告详细情况。 (五)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伍自身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 资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 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20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 恶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21 赛项三:精细木工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精细木工 二、赛项目的 为了推动高职木业智能装备应用技术、木业产品设计与制造 以及家具艺术设计类、建筑装饰工程类等专业与行业产业有效对 接,加强相关专业之间交流,推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进一步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设置该赛项。 通过比赛,展示相关专业师生风采和教学成果,强化工匠精 神培养,加强交流借鉴,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赛项特点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公开技术文件、比 赛样题,合理设计竞赛规则、程序、标准,公开执行过程,严格 命题、裁判回避等措施,保证比赛公平。 (二)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人才需求量大。精细木工是 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建筑装饰业的重要技术技能之一,木 制品制作实训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普遍性。 (三)竞赛内容与相关职业、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要求 相契合。举办该赛项,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选拔木制品制造高 技能人才,促进精细木工工匠培养。 (四)竞赛平台成熟。比赛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均参照世界 技能大赛的要求,设备通用性强,易采购,安全性高,院校及社 会保有量高。 22 四、竞赛内容简介 精细木工项目是指通过手工和机器,使用各种形式的木接头 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木料,形成结构用于门、窗、台阶、桌子 和书架等物品制作的竞赛项目。 五、组队要求 本赛项以个人竞赛方式进行。每个单位限报 1 个参赛队,每 个参赛队限报 1 名选手及 1~2 名指导教师。 六、竞赛流程 竞赛具体安排如表 3-1。 表 3-1 第一天 第二天 时间 14:00~15:00 15:00~16:30 16:30~17:00 7:30 8:00~11:30 11:30~13:00 13:00~16:30 16:30~17:00 17:00~18:30 项目竞赛日程安排表 内容与流程 选手抽签、赛前说明会 工位整理、工具检查、设备调试 发料、选手检查材料 发图纸 比赛 选手午餐、休息 比赛 选手整理工位 裁判评分 七、竞赛赛卷 本次竞赛提前公开比赛样题 5 套,赛前说明会前,由裁判长 及组委会共同选定其中 1 套作为正式赛题,并于赛前说明会予以 公布。 本赛题考核制作一个 2D(平面)工件,比赛时间为 7 小时。 总体上要求选手展示多种手工和机械使用技能,不以选手制作速 度进行评判,以 7 小时后的作品完成情况以及竞赛过程中对于材 料、工具、设备等的综合把握能力来进行评判。竞赛主要考察以 下模块:绘图、内部接头、外部接头、尺寸、与图纸一致性、表 23 面砂光及外观、材料使用。比赛样题如图 1 至图 5 所示,图中所 有榫头厚度 12mm,其他尺寸请从图中读取和计算。 图 3-1 效果图 图 3-2 三视图 24 图 3-3 标号图 图 3-4 剖视图 25 图 3-5 局部大样图 (一)比赛要求 1.认真阅读图纸; 2.依据图纸在图板上进行放样; 3.选手自定工序制作榫接,完成后立即送检,裁判完成内榫 评分后即送还选手,在所有内榫评分后选手方可组装工件,内榫 送检次序由选手自定; 4.组装; 5.上胶; 6.砂光; 7.完成作品后通报裁判,双方签名确认完成,并接受裁判检 查。 (二)命题方案 本项目至少使用四种接头。例如:贯通榫、双榫、燕尾榫、 26 暗榫、榫槽搭接等。制作时间为 7 个小时的项目。 赛题的电脑图纸形式必须符合 ISO 标准。第一角、第三角投 影法将在零件图、技术细节图上使用,并附有清晰的部件细节。 八、评分标准和方法 (一)评分标准 分评判分和测量分两大类进行评分,具体见下表。 表 3-2 评分值分配表 序号 项目 评分项目描述 1 2 3 4 5 6 7 A B C D E F G 绘图 内部接头 外部接头 表面砂光和外观 与图纸的一致性 尺寸 材料 合计 评判分 3 19 0 8 0 0 0 30 分数组成 测量分 5 4 23 4 8 21 5 70 合计 8 23 23 12 8 21 5 100 注:上表中评判分和测量分的具体数值会因为赛题不同做细微的调整,评判 分和测量分在总分中所占比例相比上表所示数值有 5%—8%的变化。 (二)评比方法 1.评判分的使用 评判分数范围在 0-3 分。为保证评分的严谨性和一致性,裁 判应按照以下说明打分:  0 分:表现低于行业标准;  1 分:表现符合行业标准;  2 分:表现符合,同时在某些特定方面超过行业标准;  3 分:表现完全超过行业标准,且被判定为优秀。 每个评分项将由 3 位裁判打分,裁判对本参赛队伍选手采取 回避制度,由第 4 位裁判打分。 27 裁判给出的分数之间最大差异不得超过 1 分,如超过 1 分, 就需要裁判说明理由,重新亮牌给分。 2.测量分的使用 裁判使用选手提供的量具进行测量,评测外部接头使用塞 尺。每个评分项的评分将由 3 位裁判共同进行,两位测量,一位 读数并记录,核对无误后认真填写实测数据;对已填写数据进行 修改时,应采用划改,并由同组 3 名裁判员在修改处签名,报裁 判长确认。 3.测量分与评判分的使用方法 测评方法和标准将在设计评分表时确定。裁判过程为先完成 评判分的打分,再进行测量。裁判应根据竞赛确定的评分标准进 行评定,评定期间若有争议,应由裁判长裁决。 4.完成技能测评说明 A:绘图 本项评分检查的是选手为项目放样的能力。 评分标准包括:  划线;  接头细节;  尺寸。 划线:评价分 评分时应考虑如下评分点:(说明:全尺寸 CAD 图纸用于 说明和参考)  线是连续的;  线的类型有:轮廓线、实线、虚线、点划线等; 28  线宽正确;  整洁;  由于需要将角度、尺寸、接头位置以及其他细节投影到工 件上所以线可能会超出设置图边缘,但不得超过 50mm,线必须 简洁,与轮廓线区分清楚。 接头细节:评价分 评分时应考虑如下评分点:  接头几何形状和比例显示精确。 尺寸:测量分 评分时应考虑如下评分点:  尺寸在 1mm 范围内,得满分;  尺寸超过 1mm 但小于等于 2mm,得 50%的分数;  尺寸超过 2mm,得零分。 B:内部接头:评价分 本评分方面检查的是选手使用手工或机械设备根据竞赛项 目图纸制作准确接头。每个接头都根据其复杂性分配了分数。 所有选手应在每块递交待评分的材料上标记桌号。评分后, 专家将在已评分的内部接头上盖章或用彩色水笔标记。 评分时应考虑如下评分点:  接头的内部表面接触紧密,但也不过于紧密而需要额外的 力;  榫头齐平;  榫眼齐平;  榫肩没有过切; 29  内部接头几何形状与图纸一致-包括榫头长度和榫眼深度 (只要榫眼是平整的,则允许在榫眼底部出现设备使用痕迹);  表面切割干净、平整,无不规则;  内部接头中不允许使用硅胶、腊或其他外来材料-只允许 使用木头。 C:外部接头:测量分 本评分方面检查的是选手制作组装项目的能力,要求接头紧 密,不得有缝隙。 评分时应考虑如下评分点:  检查外部接头的缝隙;  接头与图纸一致;  接头是完整的。 表 3-3 内部接头测量分依据 公差 分数 0.2mm 范围内 得满分 小于等于 0.4mm 得 50%分数 超过 0.4mm 得零分 说明:  如果缝隙中有任何填充或修补,得零分;  在内部接头榫中使用硅胶、腊或其他外来材料,得零分。 D:表面砂光和外观:评价分 本评分方面检查的是选手制作的工件视觉效果和砂光是否 精致。评分标准包括:  部件的平整度;  部件的表面砂光; 30  部件的边角砂光;  部件是否方正;  所有镶板是否合适;  部件是否匹配;  其他待添加项目或将上述评分标准再根据项目性质细分。 E:与图纸的一致性:测量分 本评分方面检查的是选手制作的项目是否和图纸规定完全 一致。以下为扣分项目。 评分时应考虑如下评分点:  构件缺失;  构件与图示不一致,包括榫卯接头、形状及铣边;  其他不一致之处,如修补;  最高扣分为 8 分(如果一个失误发生在超过两个标准下, 将根据最高标准扣分)。 F:尺寸:测量分 本评分方面检查的是选手完成的工件尺寸是否精确,评分时 应考虑如下评分点:  尺寸公差在 1mm 范围内,得满分;  尺寸公差小于等于 2mm,得 50%的分数;  尺寸公差大于 2mm,得零分。 G:材料:测量分 本评分方面检查的是选手替换不能使用的部件后(换料)的 扣分。 扣分根据如下要求: 31  替换第一块部件:扣 2.5 分;  最多替换两块部件;  最多扣 5 分。 九、技术规范 1.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木业产品设计与制造、家具设计与制 造、家具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和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赛项规程等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2.国家标准:GB/T 3324-2008《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28203-2011《家具用连接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行业标准:QB/T 1338-2012 《家具制图》、QB/T 4461-2013 《木家具表面涂装技术要求》、QBT 1951.1-2010《木家具 质 量检验及质量评定》、行业标准:QB/T 4374-2012 《家具制造 木 材拼板的作业和工艺》。 十、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比赛场地 1.赛场设在规范的室内,承办校将根据报名人数及设备最终 数量,提供面积足够的竞赛场地。设立相对独立的比赛工位,标 明工位号,确保选手不受外界影响参加比赛。赛场提供稳定的照 明、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等。 2.每个工位的工作区域不小于 15 平方米,每个比赛工位配 有工作台,供选手书写、摆放零件、工具。 3.每个比赛工位配有相应数量的清洁用品。 4.赛场设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等人员, 并设置安全应急通道,以防突发事件。 32 5.赛场配备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 6.执委会安排交通车接送各代表队从驻地至赛场往返的参 赛和参加会议等活动。 7.竞赛场地设置隔离带,非裁判员、参赛选手、工作人员不 得进入比赛场地;竞赛场地划分为检录区、竞赛操作区、现场服 务与技术支持区、休息区、观摩通道等区域,区域之间有明显标 志或警示带;标明消防器材、安全通道、洗手间等位置。观摩区 允许老师、学生在一定距离之外不影响选手正常比赛情况下参观 选手的操作。 (二)比赛设备及工具 1.公用设备及工位设备清单 表 3-4 比赛提供设备清单 序 号 工具名称 规格 备注 1 落地式带锯 Wood fast BS600 公用设备 2 细木工带锯 Wood fast BS350X 公用设备 3 平刨机 FELDER A3-31 公用设备 4 大型台锯 Wood fast PS350 公用设备 5 台锯 FESTOOL CS70 公用设备 6 砂带机 FESTOOL CMS-MOD BS120 公用设备 7 专业木工工作台 整体尺寸:1550*750mm 双夹持设计 材质:进口榉木 每工位配备 8 复合斜切锯 FESTOOL KS120 每工位配备 9 台式铣机 FESTOOL CMS-OF1400 每工位配备 10 多功能工作台 FESTOOL MFT 每工位配备 11 圆形偏心振动打磨机 FESTOOL ETS 150/5 EQ 每工位配备 33 12 中央集尘 定制 每个设备均配 备吸尘口 注:上表中的设备由竞赛承办方统一提供,选手也可自带常规手动工 具,严禁携带具有模板功能的特种工具,自带工具需经过裁判组检查 确认方可带入比赛现场。 2.选手自带工具  自带电动工具必须是手持的且不能造成过量灰尘,可以自带 铣机常规使用的配件;  绘图工具、量具由选手自带;  选手可携带消耗性材料,如纸、胶带、砂纸(砂纸系数不得 高于 240),砂纸必须是新的等;  一切手工木工工具均由参赛选手自备,比赛中禁止使用为赛 题使用的预制工具、预制模板、预制夹具及燕尾铣刀;  比赛过程中所需要的以上基础设施列表中未尽的手工工具均 由选手自备。如锯子、刨刀、划线刀、锤子、防护设备(护 目镜、耳塞)等;  所有工具需经裁判长审核合格后方可带入赛场使用,如有异 议,将在检查工具箱时通过投票方式决定是否移除。 3.比赛使用材料 红橡,中纤板(MDF)12mm。 十一、赛项安全 (一)比赛赛场为国家技能大赛专用赛场,由专业人员管理 比赛设备,电子监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监控,保安人员维持赛场秩 序,保障赛场安全; (二)所有涉赛场所一律凭大赛执委会统一配发证件进入; 34 (三)进入所有涉赛场所人员一律不得携带包、食品、饮料 等非执委会允许带入的物品; (四)所有涉赛场所严禁吸烟; (五)人员进入赛场后要严格阅读现场的应急安全疏散图, 当发生紧急情况,听到疏散指令(警报声响)时,要迅速按疏散 图撤离赛场。 (六)选手安全防护要求 参赛选手应携带并穿戴合适的劳保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护目 镜,安全鞋、耳塞、口罩等; 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参赛选手停止操作时,应关闭设备电源。 表 3-5 任务 护目 镜 选手个人防护要求 不露趾不露 口罩 安全鞋 跟的结实鞋 子 合身的工 作服(长 裤) 耳 罩 √ √ √ √ √ 比赛区域的常规个人 防护 √ 机器打磨 √ 手工打磨 使用固定设备 √ √ √ √ 使用便携式设备 √ √ √ √ 35 附件 3 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 竞赛规程 (中职组赛项) 36 赛项一:礼仪插花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礼仪插花 二、赛项目的 本赛项选取花店行业典型工作案例作为技能竞赛项目,以促 进学生熟悉并掌握花店行业及产业的技术与理念的新发展,提高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创造能力。 通过比赛,引到中职学校主动适应花艺行业发展趋势,加强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及学校 之间的交流。 三、赛项特点 (一)突出公平原则。通过公布技术文件,完善竞赛规则、 程序、标准,实施比赛样题,严格命题、裁判回避等措施,确保 赛项组织与筹备各环节公平、公正。 (二)坚持开放原则。赛项设计展现通用性技术与创新能力 展示,比赛过程全程监控,在保障公平和不干扰比赛的前提下安 排观摩,赛后面向社会开放。 (三)突出必要原则。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普遍开设插花课 程,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人才需求量大、专业设点多,花艺 产业人才需求旺盛。 (四)强调发展原则。本赛项参照世赛花艺赛项的技术标准, 结合花店行业典型工作案例设置技能比赛项目;竞赛内容能够体 现选手对花店行业情况的把握程度,能够反映选手的创新能力, 37 符合当前花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五)竞赛平台成熟。该赛项平台成熟,场地、设备完备, 赛事用品、比赛材料具有代表性与先进性,通用性好。 四、竞赛内容简介 竞赛内容共包括 4 个竞赛技能项目,其中 2 个为必赛项目, 分别为:花束制作(90 分钟)和花篮制作(60 分钟);另外 2 个技能项目分别为桌花制作和新娘捧花制作,竞赛时间为 120 分钟,将由专家组现场抽选其中之一作为比赛项目。 要求选手合理规划与运用赛场提供的比赛材料,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作品制作。比赛材料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五、组队要求 本赛项以个人赛方式进行,每个单位限报 1 个参赛队,每个 参赛队限报 1 名选手及 1 名指导教师。 六、竞赛流程 比赛具体安排见表 4-1。 表 4-1 礼仪插花赛项竞赛日程安排表 07:30-08:00 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 检录:选手检录,并抽签决定比赛工位号,工作人员检查自 带工具。 赛前准备:选手进入技能赛场,并按工位号就位,检查比赛 材料,整理花材。 08:00-09:30 技能项目 A:选手按照比赛要求完成花束制作,并提交作品。 09:30-09:40 中场休息 09:40-10:40 技能项目 B:选手按照比赛要求完成花篮制作,并提交作品。 10:40-10:55 中场休息;执委会现场抽签,并宣布抽选技能项目。 07:00-07:30 10:55-12:55 技能项目 C:选手按照比赛要求完成抽选项目的作品制作,并 提交作品。 12:55-13:10 清洁整理工位。 13:10-18:00 裁判评分:裁判完成作品评分。 38 注:竞赛流程的时间安排可依据选手人数等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七、竞赛赛卷 本赛项为技能竞赛,不设理论考试,只对操作技能进行综合 考核。比赛题目为公开试题,比赛材料由组委会统一提供,比赛 工具自带。 (一)比赛时间:270 分钟。 (二)制作要求:运用赛场提供的插花材料(见表 2-2), 完成礼仪插花作品制作。 (三)作品形式:花束制作、花篮制作、桌花制作或新娘捧 花制作。其中花束制作与花篮制作为必赛项目,桌花制作与新娘 捧花制作为选赛项目,抽选其一,由专家组现场抽签确定。 (四)比赛要求 1.技能项目 (1)花束制作 要求:绑在一个点的螺旋状花束,使用绑缚设计,放置在水 盘中水养保鲜。材料、技巧自由选择。 (2)花篮制作 要求:使用赛场提供的花篮,完成花篮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材料、技巧自由选择。 (3)桌花制作 要求:完成一件长宽高在(90cm,40cm,35cm)以内的桌花 设计与制作。材料、技巧自由选择。 (4)新娘捧花制作 为赛场提供的模特设计和制作一个新娘捧花,必须在新娘的 39 手或者小臂上进行。新娘捧花在捧花支架上呈现。材料、技巧自 由选择。 2.材料清单 表 4-2 礼仪插花赛项插花材料清单 花材清单 序 号 品 种 单 位 数 量 色 彩 花材属性 1 百 合 支 3 白色 团块状花材 2 玫 瑰 支 8 红 团块状花材 3 玫 瑰 支 8 粉 团块状花材 4 康乃馨 支 10 粉/黄 团块状花材 5 非洲菊 支 5 黄 团块状花材 6 非洲菊 支 5 红 团块状花材 7 红 掌 支 5 红 特殊型花材 8 大花蕙兰 支 1 黄/绿 特殊型花材 9 千代兰 支 5 粉/紫 特殊型花材 10 唐菖蒲 支 5 粉色 线状花材 11 紫罗兰/金 鱼草 支 5 粉/紫 线状花材 12 洋桔梗 支 10 绿/香槟 散状花材 13 相思梅 支 5 粉/紫 散状花材 14 多头康乃馨 把 1 红/粉 散状花材 15 龟背竹 片 5 团块状叶材 16 水烛 把 2 线状叶材 17 一叶兰 片 10 线状叶材 18 朱 蕉 支 2 19 剑 叶 片 5 线状叶材 20 刚 草 支 10 线状叶材 21 散尾葵 片 4 线状叶材 22 红瑞木 支 5 线状枝材 23 红果金丝桃 支 3 观果 24 小盆栽 盆 5 观叶、观花 绿/红 插花器具 40 备注 线状叶材 根据市场情况 确定 1 花篮 个 1 藤编 2 水盘 个 1 圆形 3 针盘 个 2 圆形 1 鲜花泥 块 3 2 包装纸 张 2 塑料 3 丝带 卷 1 粉色 4 拉菲草 根 10 本色 5 麻绳 卷 1 本色 6 绿胶带 卷 1 绿色 7 绿铁丝 支 10 绿色 8 花艺试管 支 30 玻璃 9 环保铁丝 卷 1 本色 0.4mm 10 铁丝 支 5 裸色 12#,80cm 11 铝丝 卷 1 银色 ∅2.0mm 12 铝丝 卷 1 银色 ∅1.0mm 13 铜丝 卷 1 银色 ∅0.4mm 14 珍珠 粒 20 15 竹片 根 10 16 竹芯 根 15 17 桦木棒 根 3 18 鲜花胶 支 1 用于花束 插花辅材 23*11*7cm 红色 白色 本色 宽 2.3mm 22# ∅15mm ∅12mm 各半 ∅10mm 各半 长 2m,宽 1cm,厚 1mm 市场规格 本色 ∅3mm,2m 市场规格 本色 ∅2-3cm, 80cm 市场规格 备注:1.“/”表示“或” ,备货时依据市场供货情况,选择质优的一种色彩。 2.因为季节或市场原因导致的花材种类所变动,变动幅度小于 15%,变动花材在比赛 前 3 日公布。 八、评分标准与方法 (一)评分标准 41 序号 1 评价 要素 技巧 做工 40 分 表 4-3 礼仪插花赛项考核要点与分值 考核内容 分值 和标准 得分说明 花材选择 与加工 10 花材选择正确,经过修剪处理与造型(0-4 分) 花材选择合理,修剪细致,造型合理(5-7 分) 花材选择恰如其分,巧妙修剪,造型优美(8-10 分) 做工与技 法运用 10 做工正确,技法运用合理(0-4 分) 做工细致,技法能够表现特定效果(5-7 分) 做工精致,技法运用成为作品突出亮点(8-10 分) 10 不正确或未保鲜,花材不整洁(0-4 分) 正确的保鲜处理,花材基本整洁(5-7 分) 花材保鲜方法得当,花材外观清洁,美观,舒展 (8-10 分) 10 作品基本稳定,不能抬起(0-4 分) 当抬起或触摸时基本保证原有形态(5-7 分) 当抬起或触摸时保证原有形态(8-10 分) 10 色彩运用符合配色原理(0-4 分) 色彩协调美观(5-7 分) 色彩运用独具特色(8-10 分 10 色彩视觉感受舒适(0-4 分) 色彩有感染力与作品主题相符(5-7 分) 色彩充分烘托主题意境(8-10 分) 10 造型完整,体量符合要求,造型合理,比例正确 (0-4 分) 造型新颖,体量适宜,比例合理(5-7 分) 造型独具风格,体量适宜,比例协调(8-10 分) 尊重花材 稳固性 色彩平衡 2 3 4 色彩 配置 20 分 造型 设计 20 分 原创 实用 20 分 视觉感染 力 造型与结 构 焦点设置 与点、线、 10 面运用 实用性 10 原创性 10 有焦点,有点线面的运用(0-4 分) 焦点设置合理,点线面的简单运用(5-7 分) 焦点设置巧妙,点线面的复杂运用(8-10 分) 符合实用目的,有创意,与主题相符(0-4 分) 符合实用目的,较好的创意,表达主题, (5-7 分) 符合实用目的,独特的创意,主题鲜明, (8-10 分) 作品具有一定的原创性(0-5 分) 作品原创,具有独创性(6-10 分) 合计 100 扣分 项 1 作品不符合规定项目功能,扣减 50 分; 2 作品展示台面不整洁(5 分);工位不整洁(5 分); 42 说明:使用扣分项,评分裁判须在评分表中明确标注,并在裁判组讨论形成 一致结论后,统一扣减,评分裁判不可独立使用。 (二)评分办法 本赛项设 9 名裁判,其中裁判长 1 名,加密裁判 1 名,评 分裁判 5 名,现场裁判 2 人,竞赛过程由裁判组全程监督。 比赛采用结果评分方法。每个裁判进行独立评分,分别按百 分制对每个比赛项目进行评分,选手总得分为 3 个比赛项目得分 之和。 最终成绩经复核无误,由裁判长、监督及仲裁人员签字确认 后公布。 九、技术规范 依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知 识和技能要求。 十、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设计比赛场地及要求 礼仪插花赛场为宽敞明亮的室内场所。赛场配置充足的人工 光源,安全设施齐备,室内空气清洁,环境安静;赛场具备出入 口两个以上。裁判工作室环境舒适,满足评委工作需要。 礼仪插花比赛工位面积 3m×3m 以上。 赛场内设置全方位电子监控设备,可全程监控,保障赛场安 全。比赛现场可观摩。 (二)场地设备 表 4-4 名称 电脑 打印机 投影仪 比赛场地设备一览表 型号 裁判工作室 裁判工作室 裁判工作室 43 单位 数量(/人) 台 台 台 2(共) 1(共) 1(共) 工作椅 会议桌 评分材料 工作桌 茶歇桌 人体模特 平板车 垃圾桶 警戒带 喇叭 抽签箱 操作台 置物架 木凳 展示台 捧花支架 挂钟 水桶 工作围裙 垃圾袋 小喷水壶 清洁工具 裁判工作室(1 把/人) 选手休息区(1 把/人) 裁判工作室 评分表、夹板、水笔、铅笔、橡皮 选手讨论区 包括茶歇点心和茶水 女,服装,身高 180cm,手高 110cm 把 组 套 组 组 套 只 只 套 只 套 只 个 张 只 只 个 只 个 只 个 套 包括签球 白色桌布(可用于桌花展示) 兼梯子 白色,50*50cm 塑料(内含 1/4 水) 一次性大号 塑料 扫帚、簸箕、抹布 表 4-5 不少于选手和 裁判实际数量 1(共) 1 1(共) 2(共) 2(共) 10(共) 8(共) 若干(共) 2(共) 2 1 1 1 2 1 1 6 1 1 1 1 选手可自备工具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尺子、笔、橡皮 剪刀 小刀 手锯 去刺工具 各种钳子 打钉工具 小型电钻 热胶枪 剑山 榔头 镊子 夹子 锥子与针 色环 加水滴壶 工具箱(长+宽+高≤110cm) 44 修枝剪、剪刀等 美工刀、花刀等 除刺钳等 如老虎钳、尖嘴钳等 订书机、钉枪等 钻枪、电池、钻头(≤10 支) 热胶枪、胶棒(≤2 支) 以上材料均需放置其中 备注 1. 禁止携带具有特殊功能的定制工具或改造工具; 2. 操作工位不配备电源,请使用离电工具。 十一、赛项安全 (一)竞赛组织安全 1. 承办单位应按照大赛执委会要求,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 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赛 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及联网的监控体系,对赛场进行 24 小时监控。要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涉及 的危险情况,应制订明确的制度和预案,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 4.承办单位应完善人员疏导方案、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开 辟备用通道。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赛事裁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严 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如确有需要,由赛场统一配置、统 一管理。 (二)生活条件 比赛期间,原则上由大赛执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 师食宿。承办单位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及文化,根据国家相关 的民族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以 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由 执委会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 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执委会负 责。执委会和承办单位须保证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师和裁判员、 45 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 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 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 (三)组队责任 1.各学校组织代表队时,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 意外伤害保险。 2.各学校代表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有选 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 3.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对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实现与赛 场安全管理的对接。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执委 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 以解决并报告大赛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 否停赛由大赛执委会决定。事后,大赛执委会应向大赛组委会报 告详细情况。 (五)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 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恶 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46 赛项二:林草病虫害识别与标本制作竞赛规程 一、赛项名称 林草病虫害识别与标本制作 二、赛项目的 森林病虫害鉴定和标本制作是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技术、园 林技术等专业学生及林草生产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本项目针对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林业生产技术、园林技术、园林绿化及相 关专业,考核学生的林草病虫害识别、标本整理制作的能力。 通过本项竞赛,促进全国中职院校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引 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林草行业 的发展水平。 三、赛项特点 (一)突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所有裁判人员严格 按照比赛评分规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确保参赛选手在同一 规定条件下公平竞赛。 (二)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行业人 才紧缺、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点多,相关企业分布广泛。 (三)竞赛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 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体现岗位 通用技术和选手能力。 (四)竞赛平台成熟。根据行业特点,赛项选择相对先进、 通用性强、社会保有量高的设备与软件。竞赛全过程在符合规范 47 要求的植保专业实训中心和计算机室完成。 四、竞赛内容简介 本次竞赛内容是:①林草病虫害标本识别;②病虫害标本整 理制作,包括昆虫展翅、展肢等。 五、组队要求 本赛项为个人技能操作竞赛形式,每个单位限报 1 个参赛 队,每个参赛队限报 1 名选手及 1~2 名指导教师。 六、竞赛流程 竞赛场次流程安排见表 5-1 表 5-1 竞赛场次流程安排 竞赛日程 内容 全天报到 第一天 第二天 竞赛当天 第三天 地点 实训中心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13:00-13:30 抽签、检录,确定比赛工位号 13:40-14:40 镜检鉴定病虫害种类、病原永久 玻片 14:50-15:15 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 计算机教室 15:30-16:30 标本制作竞赛 园林植物有 害生物防治 实训室 上午 总结、颁奖 七、竞赛试题 (一)试题名称 林草病虫害鉴定、标本制作技术 (二)竞赛内容介绍 本次竞赛的内容包括: 1.病虫害种类鉴定(50 分) (1)镜检鉴定 10 种病虫害(害虫鉴定至科、病原鉴定到 48 属);(30 分) (2)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25 分钟鉴定 40 种;(20 分) 2.标本制作竞赛(50 分) 展翅及展肢标本各 2 个。 (三)赛项要求 1.病虫害种类鉴定(50 分) (1)镜检鉴定 10 种病虫害(害虫鉴定至科,病原鉴定到属); (30 分) 通过立体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观察,根据昆虫特征或病害病 原特征,鉴定病虫害种类,写出该病虫的分类地位。如鞘翅目、 叶甲科;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完全正确者得分。 (2)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25 分钟鉴定 40 种;(20 分) 在计算机上根据观察所给病虫害图片,写出该图片的病虫种 类名称,害虫写出目、科;病害种类直接写出该病害名称:如竹 锈病。 2.标本制作竞赛(50 分) 昆虫展翅及展肢标本各 2 个。 竞赛标本为干标本,按昆虫标本制作规范进行。 八、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 (一)评分标准 表 5-2 林草病虫害鉴定、标本制作技术评分标准(共 100 分)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要点 分值 镜检鉴定 10 ⑷ 种病虫害 种类鉴定正确,昆虫鉴定至科一级 3/种 (1h) 1 图片鉴定病 种类鉴定正确,昆虫鉴定至科一级、病害 ⑸ 0.5/种 虫害种类,鉴 名称 49 定 40 种 (25min) 小计 50 12.5/ 种 2 标本制作:展 翅 2 种、整姿 2 种(1h) 12.5/ 种 小计 50 合计 100 (二)评比办法 (1)裁判员人数:共 7 人,其中裁判长 1 名,加密裁判 1 人,打分裁判 5 名,由裁判员单独为每位选手者打分。 (2)病虫害标本鉴定和标本制作由裁判员独立评分并提交, 由裁判长组织裁判组成员进行成绩汇总,取平均分作为比赛选手 最终得分。 九、技术规范 (一)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林业技术、 园林技术、园林绿化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关的技能要求。 (二)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1989 ) 50 (三)昆虫分类参考《昆虫家谱》,病害病原分类参考《真 菌辞典第十版》。 (四)竞赛图库,于赛前公布。 十、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镜检标本鉴定、标本制作比赛场地及要求 配备有立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实验室,面积不少于 200m2, 配制立体显微镜和显微镜各不少于 60 台。展肢板、展翅板、三 级台各不少于 60 块、同时配备比赛所需要的昆虫针、培养皿、 镊子、解剖针等辅助工具。 (二)图片鉴定病虫害种类 计算机机房,电脑不少于 100 台。 (三)比赛场地环境要求 1.赛场设在规范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承办校将根据报名 人数及设备最终数量,提供面积足够的竞赛场地。设立相对独立 的比赛赛位,确保选手不受外界影响参加比赛。赛场提供稳定的 照明、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等。 2.每个赛位配有比赛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3.赛场设有保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等人员待命, 并设置安全应急通道,以防突发事件。 4.赛场配备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 5.竞赛场地设置隔离带,非裁判员、参赛选手、工作人员不 得进入比赛场地。 十一、赛项安全 51 (一)竞赛组织安全 1. 承办单位应按照大赛执委会要求,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 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赛 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赛场设置警戒线及联网的监控体系,可对赛场进行 24 小时监控。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 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 现错误操作。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 容涉及的危险情况,必须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 施。 4.承办单位须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应制定 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 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 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赛事裁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如确有需要, 由赛场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赛项可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 入赛场重要部位的人员进行安检。 (二)生活条件 比赛期间,原则上由执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食 宿。承办单位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及文化,根据国家相关的民 族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52 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质。以 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由 执委会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 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执委会负 责。执委会和承办单位须保证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师和裁判员、 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 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外, 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自由。 (三)组队责任 1.各学校组织代表队时,须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 身意外伤害保险。 2.各学校代表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有 选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 3.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对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实现与 赛场安全管理的对接。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执委 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 以解决并报告大赛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 否停赛由大赛执委会决定。事后,大赛执委会应向大赛组委会报 告详细情况。 (五)处罚措施 1.因参赛队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格。 2.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提 53 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 3.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节 恶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54 附件 4 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报名表 院校名称(单位公章)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姓名 电话 邮箱 参赛学生信息 序号 1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民族 指导教师信息 所学专业 入学年级 级 2 3 4 5 6 55 参赛项目 姓名 性别 职称 联系电话 附件 5 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参赛回执 学 校 通讯地址 领队姓名 性 别 职务/职称 手机号码 传真电话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邮编 指导教师人数 参赛学生人数 抵达时间 抵达车次(航班) 返程时间 返程班次 是否订票 住宿日期及要求 预定房间数量 预定房间数量 预定房间数量 备注 56

林草技能大赛正式通知附件1-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