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

lovely day(美好的一天)9 页 400.64 KB下载文档
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pdf

国学院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人文学科试验班(国学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国学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典籍,了解中国学术,加深 国学修养,培养研究能力,造就新一代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 展。 二、培养要求 国学班的教学与研究既要有传统的治学特点,又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文献、文物资料, 使我们的国学教学与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学术视野; 国学班的教学机制实行导师制。按照双向选择与统一协调的原则进行; 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研究状态,把读书与研究问题作为学 习的重要途径; 国学班教学将秉承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拓 学术视野,树立人文关怀精神。 具有健全的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三、总学分 136 学分,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历史学或哲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一)基础技能 16 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 1.大学英语 12 学分 2.计算机教学 4 学分 (二)通识教育 21 学分,其中必修 17 学分,选修 4 学分 全校共同课: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 14 学分,必修 2.新生研讨课 1 学分,必修 3.科学、人文与方法 2 学分,选修 4.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 2 学分,选修 课程外学习: 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 2 学分,必修 2.通识教育大讲堂等系列公开讲座,不计学分 (三)专业教育 76 学分 1、汉语古典学系 1)学科基础课:共 13 门,必修 34 个学分 2)专业必修课:共 10 门,必修 20 个学分 3)专业选修课:22 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14 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 8 学分  人文科学试验班由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成,学生一年级进行大类 培养,二年级进入分流专业学习,具体参见《中国人民大学 2016 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专业分流方案》 。 2、西域古典学系 1)学科基础课:共 13 门,必修 34 个学分 2)专业必修课:共 10 门,必修 20 个学分 3)专业选修课:22 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14 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 8 学分 (四)素质拓展 9 学分,其中必修 7 学分,选修 2 学分 1.体育 4 学分,必修 2.心理健康教育 1 学分,必修 3.国防教育 2 学分,必修 4.公共艺术教育 2 学分,选修 (五)实践教育 12 学分 1.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 2 学分 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 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 5000 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 “大学生 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2 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实践教育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力训练等,成绩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 3.专业实习 4 学分 第五学期指导学生专业论文写作,完成一篇 3000-5000 字论文,计 2 学分;第六 学期组织学生游学,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完成一篇 3000-5000 字论文,计 2 学分。 4.毕业论文/设计 4 学分 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8000 字左右),计 4 学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发展指导 2 学分 发展指导类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进行选修,包括基础技能强化 与拓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指导、研究与实践指导、 研究生课程预修、国际学习指导、兴趣与爱好等类别。其中, “基础技能强化与拓展”包 括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英语、计算机和数学等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预 修”指面向获得校内保研资格的本科生开放硕士学位课程,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 分认定办法由研究生院组织制定。 发展指导类课程设置 2 学分,多修的发展指导类课程(非本学科专业)学分最多可 选择 2 学分认定为跨专业选修学分。具体课程可参见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课程选修 表。 五、学期安排及学程规划 学期安排方面,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国际小学期三个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 期分别为 19 周,包括课堂教学 17 周,考试 2 周。国际小学期 4 周。 学程规划方面: 汉语古典学系:本专业必修 106 学分,选修 30 学分。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21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27 学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31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13 学 分;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8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2 学分;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0 学 分,春季学期必修 4 学分。 西域古典学系:本专业必修 106 学分,选修 30 学分。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21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23 学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31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9 学 分;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10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8 学分;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0 学 分,春季学期必修 4 学分。 全校选修方面,“科学、人文与方法”、 “原著原典选读” 、“公共艺术教育”及“发展 指导”的具体课程可参见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课程选修表。学生可按培养方案要求 合理安排、自主完成选修学分。 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是指本专业之外的专业教育类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 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单独设立的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创业教育课程群(课 程目录请见教务处网站) ,旨在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同时,我校的国际小学期于每年 7 月份举办,招收国际学生与我校学生同堂上课, 其课程对我校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应于每年 6 月上旬在数字人大系统选课。 “国际小学期 全英文课程群” 的具体课程可参见暑期学校网站课程信息。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1)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全 校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分 一 二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S101110] 3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MS101109] 6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S101102] 2 新生研讨课 1 ① 2 科学、人文与方法 ② 2 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 同 通识教育大讲堂等系列公开讲座 课 大学英语[FL101101]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必修 17 选修 4 必修 23 选修 2 3 2 2 1 1 1 2 共 四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S101103] 经典历史著作阅读 三 ③ ④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IF111199] 2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群 2 ⑤ 体育[PE101101] 4 心理健康教育[SD101101] 1 国防教育[SD101102] 2 ⑥ 公共艺术教育 4 4 4 2 2 1 1 1 1 1 2 2 注:①“经典历史著作阅读”属课程外学习环节,计 2 学分,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学生处组织制定; ②“科学、 人文与方法”为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原则上从环境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统计学院等学院开设的理工类课程中,由学生 自主选修 2 学分;③“通识教育大讲堂等系列公开讲座”属课程外学习环节,不计学分,主要包括 “学科通识” 、 “跨文化沟通” 、 “作家谈写作” 、 “原典重温” 、“国情教育”等系列公开讲座;④大学英语课程总学分为 12 学分,所有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均需 参加口语能力达标测试。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制定;⑤体育课程总学分为 4 学分, 包括太极拳(1 学分) 、游泳(1 学分)和体育专项选修课(2 学分) 。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体育部组织 制定;⑥“公共艺术教育”为课程群,由艺术学院、哲学院、文学院等开设,供学生自主选修 2 学分。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2)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 分 一 秋 国学入门[CC101617] 2 2 哲学入门[PH101612] 2 2 语言文学引论[ LA1015015] 2 2 史学方法与史学实践[HI101516] 2 2 学 中国共产党历史入门[MS101525] 2 2 科 中国通史 I[CC101502] 3 基 中国通史 II[CC101503] 3 中国经学史[CC101504] 3 中国子学史[CC101505] 3 中国文学史 I[CC101506] 3 中国文学史 II[CC101507] 3 古代汉语[CC101511] 3 中国古典文献学[CC101510] 3 平 台 课 础 基 课 础 课 二 春 秋 三 春 秋 四 春 10 修 3 24 3 3 3 训诂学[CC101604] 2 2 汉 考古学通论[CC101606] 2 2 语 西域文明概论[CC101607] 2 古 中国历史地理[CC101612] 2 2 典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CC101613] 2 2 古代天文历法[CC101614] 2 2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CC101615] 2 2 中国古代官制[CC101616] 2 文字学[CC101602] 2 音韵学[CC101603] 2 训诂学[CC101604] 2 西 西域文明概论[CC101607] 2 域 西域宗教概论[CC101617] 2 古 西域考古学通论[CC101618] 2 2 典 西域语文学研究导论[CC101619] 2 2 藏学研究入门[CC101620] 2 2 蒙古学研究入门[CC101621] 2 2 满学基础[CC101622] 2 课 必修 必 3 2 修 设置 3 音韵学[CC101603] 必 要求 3 2 业 春 学分 3 文字学[CC101602] 专 秋 学习 2 2 必 2 20 修 2 2 2 2 必 2 2 20 2 修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3)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 分 一 秋 二 春 秋 三 春 2 宋明理学研究[CC101703] 2 2 《三礼》研读(原典) [CC101704]* 2 2 《尚书》研读(原典)[CC101705] 2 2 《荀子》研读(原典)[CC101706] 2 2 《墨子》研读(原典)[CC101707] 2 2 《礼记》选读(原典)[CC101716] 2 中国宗教专题研究[CC101717] 2 哲学概论[CC101796] 2 春秋三传研究[CC101799] 2 2 《老子》研读(原典) [CC101802]* 2 2 《庄子》研读(原典) [CC101803]* 2 《论语》研读(原典)[CC101804] 2 《周易》研读(原典)[CC101805] 2 2 西方哲学专题[CC101806] 2 2 中国古代史学史[CC101722]* 2 2 中西文化交流史[CC101723]* 2 2 史学理论[CC101725]* 2 2 中国历史文选[CC101726] 3 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CC101727] 2 2 史 《左传》研读(原典)[CC101731] 2 2 方 学 业 选 选 修 修 课 课 程 群 ⑦ 《黄帝内经》研读(原典) [CC101732] 2 2 14 选修 同上 2 2 2 2 2 2 3 2 2 《文史通义》研读(原典) [CC101734] 2 2 2 选修 3 * 《世说新语》 研读(原典) [CC101733] 2 * 出土文献研究[CC101735]* 设置 2 魏晋玄学研究[CC101712] 子 向 《韩非子》研读(原典) [CC101709] 2 2 业 要求 2 两汉经学研究[CC101711] 与 春 学分 2 3 专 秋 学习 2 先秦诸子专题研究[CC101710] 学 专 春 《孟子》研读(原典) [CC101702]* 《孙子兵法》研读(原典) [CC101708] 2 经 秋 四 2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4)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国 史 专 业 方 专 向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 分 一 秋 二 春 秋 三 春 秋 四 春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史[CC101736]* 2 2 西方学术专题[CC101737] 2 2 考古发掘与历史复原[CC101738] 2 中国青铜器研究[CC101739] 2 《后汉书》研读(原典) [CC101793] 2 2 《三国志》研读(原典) [CC101794] 2 * 2 简牍文书学[CC101795] * 2 2 《汉书》研读(原典) [CC101805]* 2 《诗经》研读(原典) [CC101750]* 2 《文心雕龙》研读[CC101752] 2 2 唐诗研读[CC101753]* 2 2 2 2 2 选 修 《文选》研读(原典)[CC101756] 2 修 课 乐府诗研究[CC101757]* 2 课 程 六朝美学研究[CC101758]* 2 杜诗研读[CC101759] 2 国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CC101762] 2 文 西方文论[CC101764] 2 中国古代艺术专题[CC101801] 2 古代诗文写作[CC101807] 2 语言学概论[CC101808] 2 2 汉语语音史[CC101809] 2 2 汉语语法史[CC101810] 2 2 《尔雅》研读(原典)[CC101811]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说文解字》研读(原典) [CC101751] 2 2 同上 2 《楚辞》研读(原典)[CC101755] 清代学术札记选读[CC101814] 选修 2 2 2 设置 2 《史记》研读(原典) [CC101804]* 音义文献研读[CC101812] 要求 2 古代小说研究[CC101754]* ⑦ 春 学分 2 业 选 群 秋 学习 2 2 2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5)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 分 一 秋 二 春 秋 三 春 秋 四 春 秋 西域考古学研究[CC101771]* 2 2 西藏文明导论[CC101773]* 2 2 蒙古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CC101774] 2 2 * 西域佛教考古学概述[CC101775] 2 2 新疆考古学通论[CC101776] 2 西域美术史[CC101777]* 2 敦煌吐鲁番概论[CC101778] 2 2 藏传佛教研究[CC101779] 2 2 汉藏佛学比较研究专题[CC101780] 2 2 古藏文[CC101781] 2 2 专 向 古藏文文献导论[CC101782] 2 2 业 选 西 蒙古文[CC101783] 2 蒙古文文献阅读[CC101784] 2 2 满文[CC101785] 2 2 满学基础[CC101786] 2 梵文文献导读[CC101788] 2 西夏文研究[CC101789] 2 西域胡语[CC101790] 2 2 西域胡语与历史语言学[CC101791] 2 2 专 业 方 选 修 域 修 课 课 程 群 ⑦ 西域胡 语与 历史语 言 学中级 课程 2 同上 选修 8 2 2 梵文基础[CC101800] 2 8 选修 2 2 ⑧ 设置 2 满文文献精读[CC101797] 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 要求 2 2 西域历史地理(中亚、蒙古高原) [CC101801] 3 学分 2 2 [CC101792] 春 学习 2 3 国学专业培养计划表(6)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 分 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CC101901] 2 实践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CC101902] 2 教育 专业论文写作及专业实习[CC101903] 4 毕业论文/设计[CC101904] 4 一 秋 二 春 秋 三 春 秋 四 春 秋 春 2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必 2 12 2 2 修 4 基础技能强化与拓展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发展 创新创业指导 指导 研究与实践指导 2 选修 2 研究生课程预修 国际学习指导 兴趣与爱好 注:⑦本院专业选修课程共分 4 个专业方向,学生共需选修 14 学分。每位学生必须在本方向的课程中选修课程不少于 8 学分, 其余不限;⑧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是指本专业之外的全校所有专业教育类课程。学生在大类培养阶段选修的五个院系的专 业教育课程,若非专业分流后的本专业相关课程,可以将其认定为跨学科专业选修课学分;⑨加*的是研讨性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