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交流小结(1).pdf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交流 2015-03-19 09:55:12 作为复旦大学大三上学期公派赴美交换生,我很感谢这次出国交流的机会。出国求学的过程,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跳出自己的温柔乡, 靠着自己去探索和开拓视野,去学会独立。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交流的日子里,我个人觉得思考很多、锻炼很大、收获颇多,这 种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进,眼界的开阔,更是思维方式的扩展,让我对生活、学习、文化、教育(乃至大学的建设)有了更多的思 索,是一个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我也愿意通过这次交流机会把更多不同的视角和思考带回到学校,带回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带回到中 国,让他们发挥积极作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 文化体验 我在交流期间,尽可能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美国南部环境去体验美国多元 文化中的冰山一角,融入到国外学生的生活中,感受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在校期间,我利用周末时间曾去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城 中的博物馆了解本土美国土著人文化和艺术,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状; 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homecoming day我积极参与其中,感受美国校友返校的盛况和橄榄球文化。有很多老人不约而同地从四面 八方返回到学校来重新体会这所教育过他们的学校的精神,使我深深体会到美国是追求个性自由独立的国家,但同时又是团结有集体感 的地方;并且在homecoming day的前一天晚上我通过参加campus walk-around的活动,欣赏到了好多美国的兄弟姐妹会在好几天 的努力甚至几夜不眠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巨型艺术homecoming wall,那是一幅幅艺术作品,不仅有动态的布景而且有音乐的配合,生 动地讲述学校的文化、当地的风情。我可以体会到美国普通大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他们超强的艺术创造力和嗅觉敏感度,非常让我震 撼; 而我所处的俄克拉荷马州也是cowboy文化的集中地,通过现场观看学校Rodeo赛马比赛,感受到了南部的打猎牛仔文化,那种豪爽、 自由和洒脱,从中也感受到了美国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 在万圣节期间,与OSU的学生一同刻南瓜灯,装饰宿舍园区,感受到这个“调皮”的节日给平日里忙碌的生活注入的活力;感恩节期间, 受邀请到当地的学生家中,感受感恩节国外家庭的团聚和对他们对生活的感恩;圣诞节期间,有幸与美国家庭共同度过,发现每个人都 尽心尽力地为最亲爱的家人准备礼物和惊喜,这背后是他们对于家庭家人的重视,以及对于彼此浓浓的爱意,这种以回馈的方式将爱表 达出来的方式是很温馨美好的。 通过与美国大学生的交流以及受邀去他们家中做客,我对美国青年人的独立程度和家庭教育有很深的印象。有很多青年人从15岁开始就 做兼职工作,很早就有金钱和理财意识,家庭试图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这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法律规定15岁可以开始驾车是 有关系的,由于美国地域较分散,车已成为平日独立生活的必需品,一旦青年人可以自己开车,也意味了他们有自由安排生活并对自己 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当中国的青年人受着家里人的呵护、还在全力以赴为初高中升学而苦学时,美国学生们已经逐渐接触社会; 上大学后,根据不同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教育理念,大多数家庭选择经济上部分资助孩子读大学,这样既是在鼓励孩子自己筹款融入社会 赚钱,也是督促他们拥有责任意识,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在OSU美国大学生群体中还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与中国大学生很不同的地方,经 济上的独立是他们的又一标志。 二、 教育体验 在OSU交流期间,我选择了五门课,四门课是与金融专业相关(其中,计量经济学是俄 克拉荷马大学研究生课程),另一门是社会心理学。通过自己的努力5门课程都拿到了A的成绩。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复旦的 本科课程和这所学校的有些许不同,比如:1.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程度。无论是课上的积极讨论,还是老师开设的每周至少4个小时的 office hour time,都让我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以及人生目标和发展路径困惑的探讨,解答了我很多的困惑。2.考试 和作业的量。OSU每科的考试一般一学期3-4次,是先分阶段性的测试再进行综合测试,主要是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日里进行学习和温 习;作业量比复旦要大一些,内容涉及比较广,虽然只有五门课,上课时间少于复旦,但是需要额外阅读和应用到现实中的操作会多一 些,引导式的教学占主导。3.理论与实践的接轨程度。以我在OSU选择的投资学这门课为例,这门课的其他补充内容包括模拟炒股竞 赛、Bloomberg软件操作、公司价值和股票分析、excel操作练习、《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阅读及评论等。我们首先需要学习课上和书 本上的理论,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然后结合现实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既让我加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让我在实践过程 中对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更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对美国大学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表示敬佩,尤其是图 书管理员所提供给学生的便捷和服务,他们定期会有workshop,例如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资源进行论文的撰写、如何选题、如何引用等 等,细化到每个步骤。并且图书馆,给每个学科都配备了专门的librarian,负责帮助学生查找必要的资料、指导软件的运用等。在 OSU期间,由于学习需要,我想查到美国公司Caterpillar的1970s的年报,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在公司官网和Value line数据库等各 种网络渠道上都查不到,于是我找到了学校图书馆分管金融方面的图书馆老师,通过老师调动图书馆的馆存等各方资源最终拿到了影印 版的年报。 此外,OSU的学习中心有免费的针对不同专业的tutoring,帮助学生攻破学习的难关;有writing center,一对一指导学 生写作,尤其针对于小作文的撰写,既能够帮助留学生迅速适应,也帮助美国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有求职一对一预 约的面试指导、求职指导、材料指导等等。通过预约指导OSU的老师,我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培训。个人觉得,国内的此类帮助方 面应该做的更加完善一些。 简而言之,在交流求学期间,我试图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进行尽可能多的思考和汲取;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学 习和完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非常有助于国内大学进一步提升教育和服务质量借鉴和发展的优点。 三、 生活体验 真正融入到美国学生 的生活中,让我学会与美国的朋友交流和沟通,还要从和我的美国室友相处说起。由于室友是非常内向的大一新生,刚开始的一周,这 也是我适应新环境的开端,我忐忑地担心由于语言和性格问题无法沟通,而她后来自己也承认不善于开启一段对话,我们几乎是在沉默 中度过的;但是到了第二周,通过对她的观察和少量交流,发现她内心是一个非常善良和美好的女孩子,于是我鼓起勇气主动和她进行 交流,我们从最简单的生活习惯谈起一直到兴趣爱好,聊到凌晨2点,也是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并且我也加入了她的朋 友圈,并且我时不时地收到非常友善的她送给我的惊喜——亲手做的毛毯,代表友谊的企鹅抱枕,问候卡片等等,我很享受和感谢室友 带给我的温暖,让我知道美国南方的青年人是友善而细腻的,他们对于情感的表达甚至比中国朋友更加亲切和直接,而我的反馈也让她 体会到了来自中国朋友的关怀。通过与她相处一学期,我从她的身上体会到了很多美国学生细腻美好、对生活热爱、有创造力、独特的 一面,比如她们都会花很多时间装饰寝室,去表达对生活的爱和彰显自己的个性,这和她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对艺术的培养是分不开 的;而她通过与我相处,也是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中国文化、教育、风俗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使她和她的朋 友们都萌生了到中国来交流学习的想法。这种跨文化和跨国界的交流,对我来说是难忘的经历,也让我憧憬中美更多的合作,以及地球 村的设想。 另外,OSU丰富有序的社团活动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使我感到了这边生活的多彩、选择的自由和学生的服务意识。由于,我在出国 之前担任学校理财协会的会长,我对社团工作深有体会。通过观察他们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使我觉得学校的社 团活动应该再接再厉继续改革,使其进行地更加有序和丰富。 在OSU,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每周会有整理规整的日程表,供学生们自行 参考并凭借兴趣进行挑选参加;没有大量的传单分发和狂轰乱炸般的扫邮来增加协会人气或活动人数,协会就是保持着本真的聚集同兴 趣的人为大家服务的原则来运作的;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这边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去健身馆锻炼对于美国学 生几乎是一项必须和常规的活动,比中国的大学生比例要高出很多,这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也是在OSU开始坚持每天去基础设施很 好的健身馆锻炼身体;而对于绘画美术音乐的追求也是全由兴趣生发,经常可以在生活园区中遇到正在装饰寝室、为学生公寓公共空间 进行艺术创作的学生。通过和美国室友的相处和美国朋友的交流,我也越来越感觉到中美两国学生对于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上的些许不 同看法,尤其是专业的选择上几乎我认识的每个美国朋友都是出于完完全全的热爱,有着自己对于未来的想法,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于兴 趣的重视以及选择的多样性。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所体会到的来自陌生人的友好日常地打招呼和帮忙都是融入到这个学校的血液中 的,也许这是美国这个国家或者南部地区(或者说基督教)对于服务他人做志愿活动的重视,就像很多这边的学校都有service hour的 要求,学生们基本都需要真真正正确确实实深入其中服务他人,给需要的人帮助和便利。并且很多美国家庭,家长和孩子们都会利用周 末的时间在教堂和需要帮助的地方进行志愿服务,比如看护父母有一方在监狱里的儿童等。我很欣赏这种社会的正能量的循环,也更加 的愿意帮助他人,并以自己的正能量去为世界作出贡献和哪怕一点点的改变。 总之,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交流的短短一学期时间 里,我在努力学习汲取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体验美国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并从中不断汲取他们优秀的地方,进行思考;同时,我也为美 国人介绍和展示了美丽的祖国中国,让他们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很感谢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走出去”,并更好地“走 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