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

鸭力与鸡情13 页 257.847 KB下载文档
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1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方案.pdf

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实施方案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各本科高校: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 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关于举办山东 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的通知》(鲁教师字〔2018〕 16 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和比赛程 序严谨规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赛事目标 考察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 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充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 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创设高效学习情境,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 调整、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二、参赛对象 参赛教师或团队主持人应为省内普通本科高校取得高等学校教 师资格证, 1980 年 8 月 31 日后出生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 同等条件下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选手优先推荐。 每位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3 人以内,含团队负责人)限提交 1 件参赛作品,每所高校限报 5 件参赛作品。参加本届高校青年教师教 学比赛的选手不得重复报名。 1 三、赛事分组 参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分组办法,设文科、理科、工科、思政四 个组别,必要时合并组别进行。 四、赛事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校级选拔赛 校级选拔赛即初赛,由各高校于 2019 年 11 月 2 日前自行组织并 确定参赛选手及团队。各高校可自愿选择是否与超星集团合作,由超 星集团提供校内比赛技术支持。 根据校级选拔赛结果,各高校请于 2019 年 11 月 6 日 17:00 前完 成以下工作: 1、组织参赛教师或团队注册。各高校组织参赛教师或团队在比 赛评审平台完成报名工作。 2、确定参赛教师或团队。各高校严格按照参赛名额限制,确定 本校参赛选手及团队,并导出选手汇总表,将加盖单位公章扫描件上 传至评审平台。 3、上传优秀组织奖申报材料,各高校将申报优秀组织奖的相关 材料上传至评审平台。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详见附件 3。 (二)复赛(2019 年 11 月)。 复赛采用网上评审信息化课堂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重点考察教 师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 信息化教学设施,创设学习的情境,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 2 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1、 参赛教师或团队上传参赛材料。2019 年 11 月 13 日 17:00 前, 选手选取 20 个教学节段,每节段配合 2 部分材料:课堂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课件),并将最终作品上传至评审平 台。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1。 (1)课堂教学视频 所选教学节段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 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教学(训练)内容;可 以是教学实录视频,也可以是其他工具或软件制作的视频资源。视频 时长严格控制在 20-25 分钟。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课件要与提交的课 堂教学视频一一对应。逾期未上传者,视为弃权。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以 1 个学时为基本单位,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安 排。基本要素有: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 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等。 参赛课程 20 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 简介(性质、学分、课时、授课对象)、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 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评价、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等。评委将 对整套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打分。 参赛课程 20 个学时相对应的 20 个课堂教学节段的 PPT。教学节 段指 20 分钟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2、学校管理员审核。2019 年 11 月 13 日 17:00 前,各高校管理 3 员完成相关审核工作。审核参赛作品及有关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 有效性,如:学校名称、专业名称、课程名称等表述是否完整、规范, 参赛教师实际授课情况,校级比赛遴选情况等。逾期未审核或审核不 通过者,视为弃权。 3、专家评审。2019 年 11 月,省级复赛依托评审平台,按学科门 类(专业大类)分组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依照《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 师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设计评分表》(见附件 2.1)、《山东省第六 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课堂教学评分表》(见附件 2.2),从教 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对选手进行 量化评价。 复赛产生参加决赛的选手及三等奖、优秀奖获得者。 (三)决赛 决赛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现场说课的方式进行。决赛产生一、二 等奖获得者。 现场说课规定时间为 15 分钟,其中说课时间为 7 分钟,回答问 题时间为 8 分钟。从选手上传的 20 个课堂教学视频节段中随机抽取 一个进行现场说课,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 评价展开,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着重阐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 学中的实际运用。 根据各自参赛课程需要,选手可携带教学模型、挂图等,粉笔、 白板笔、翻页器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4 五、赛事计分方法 (一)省级复赛。评审专家评分实行实名制,教学设计方案、课 堂教学两部分具体评分标准分别参见附件 2.1、附件 2.2,统分时用 所有评审专家的累积分除以评审专家人数为选手复赛得分,得分保留 小数点后两位。 (二)省级决赛。评审专家评分实行实名制,现场说课评分标准 参见附件 2.3。统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累积分,除 以评审专家人数(不含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评委)为选手该部 分参赛内容的得分,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选手复赛得分与现场说 课得分相加为选手决赛得分,最终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山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2019 年 10 月 25 日 5 附件 1 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作品提交要求 一、课堂教学视频 视频内容制作精良,画面精致,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 清晰,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境;片头应突出显示课程名称、所讲 节段内容标题,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限定为 MP4 格式,大小 控制在 300M 以内。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视频压缩采用 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level=3.0)编码方式,动态码流的最高 码率不高于 25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 1024Kbps,帧率为 25fps, 分辨率不低于 720×576(4:3)或 1024×576(16:9),音频采样率 48KHz,码流率 128Kbps(恒定)。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方案 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 并在开篇标明授课内容所属专业大类、课程名称、知识重难点(技能 点)名称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格式限定为 PDF 格式。 (二)教学课件 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视频合理搭 配。格式限定为 powerpoint 格式,大小控制在 100M 以内。 三、其他要求 6 (一)参赛教师自选任教课程,精心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并录制 课堂教学视频。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如二维、三维动画,经济生活及生产企业一线实拍视频,HTML 页面以 及 PPT 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仪器进行课程设计。 (二)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选手不得抄袭 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作品中不得含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否 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所造成一切不良后果均由参赛者本人承担。 (三)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参赛报名表之外,参赛教师提 交的视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教案)文稿等参赛资料不得以任何 方式出现院校或教师信息,否则取消其参赛资格。 7 附件 2.1 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符合教学大纲,内容充实,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反映学科前沿 准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突出信息化教学特点,针对性强 教学设计 方案 (20 分) 教学策略得当,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恰当有效 分值 4 5 3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恰当,图、 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准确、合理、 5 清晰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 学,有推广性 3 评委 合计 签名 得分 注:评委评分最多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8 得分 附件 2.2 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课堂教学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 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学 注重学术性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内容充实,信息量 内容 大,渗透专业思想,为教学目标服务 (15 分) 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课堂 教学 (50 分) 分值 4 5 3 选用多媒体素材适当,呈现方式数字化、媒体化、网络化 3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信息化技术运用灵活、恰当, 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完整 6 启发性强,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6 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组织 (22 分) 课堂教学讲解和设备操作结合恰当,熟练、有效地 运用教学设备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效果好 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合理,板书与多媒体 相配合,简洁、工整、美观、大小适当 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语速得当 语言 教态 肢体语言运用合理、恰当,教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 (7 分) 亲和力强 特色 教学理念先进、创新性强、风格突出、具感染力、教学效 创新 果好,有推广性 (6 分) 4 3 3 4 3 6 合计 得分 评委签名 注:评委评分最多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9 得分 附件 2.3 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现场说课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教学内容 对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理解正确,准确把握教学 重点、难点,教学内容选取得当 3 教学目标 准确、具体体现新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需 求,符合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 3 整体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教学策略 现场说课 (20 分) “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5 活动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实践充分 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合理、有效 信息化 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 5 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在教学中应 用恰当,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评价科学、客观,评价内容明确 现场提问 正确理解专家提问,准确把握问题实质,表达清晰准确、逻 (10 分) 辑合理,论述有说服力 4 10 合计 得分 评委签名 注:评委评分最多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0 得分 附件 3 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 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 一、设奖数量 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包含高校青年教师教 学比赛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两项赛事,共设立 25 个优秀组织 奖。 (一)数量分布 以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参赛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比重确定本科院 校、高职院校分获优秀组织奖的数量。 (二)确定方式 1.高职院校通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成绩排名自上到下直接 确定获优秀组织奖的单位。 2.本科院校通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高校教师信息化比赛 两项赛事总成绩按照排名自上到下确定获优秀组织奖的单位。 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计分办法 对比赛活动覆盖面大、教师参与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 优秀组织奖奖励。实行积分累加办法进行计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 6-1。 (一)参与度。指各高校校内比赛组织情况及省级比赛参与情况。 计算方法为: 1.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教学比赛文件,含加盖单位公章的比赛 通知、实施方案等,满分 10 分; 2.结合学校实际出台配套文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含激励金奖 励、职称评审奖励、其他奖励等,满分 30 分; 3.教师参与率,指参加校内(含二级单位)比赛的人数占本校 39 11 岁以下专任教师数的比例,满分 10 分。 4.提交比赛过程性资料,含校级比赛工作总结、新闻报道等,其 中工作总结满分 10 分,新闻报道满分 5 分,共 15 分。 5.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比赛结果公示材料,满分 5 分。 (二)贡献度。指本校参赛选手在省级比赛中的平均得分。计算 方法为:本校得分=参赛选手得分之和/参赛选手总数。参赛选手得分 计分方法为:一等奖 20 分,二等奖 10 分,三等奖 5 分,优秀奖 2 分。 (三)特别贡献分。指承办复赛、决赛的高校在承办方案、组织 实施、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表现,满分 30 分。 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计分办法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计分办法参照“附件 4”执 行。其中参与率按照提交作品数 1-5 件分别计 1、2、5、8、10 分, 不提交作品的高校计 0 分,如承办比赛则按特别贡献分正常计算。 四、其他说明 1.未完成(含弃权)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参赛名额的高校,取消优 秀组织奖评选资格。 2.各赛事复赛、决赛承办单位若赛事组织不力,造成不良影响, 则取消其优秀组织奖评选资格,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12 附件 4 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优秀组织奖评分表 项目 比赛 文件 激励 政策 参 与 度 参 与 率 过程性 材料 内容 分值 比赛通知 5 赛事实施方案 5 激励金奖励 10 职称评审奖励 10 其它奖励 10 10%以下 10%-20% 20%-30% 30%以上 2 5 8 10 赛事工作总结 10 赛事新闻报道 5 比赛结果公示材料 贡 献 度 参赛选手得分之和 贡献分 选手总数 承办 方案 特别 贡献 分 5 比赛承 办高校 组织 实施 基础 设施 服务 保障 领导小组 组织策划 应急措施 组织过程 工作创新 赛事反馈 场地环境 赛场设备 食宿条件 安保、卫生、动力保障 最终得分: 注:评分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3 3 3 3 3 3 3 3 3 3 3 得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