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交换小结.pdf
拥抱多元的世界--昆士兰大学交换总结 2017-09-05 11:24:45 出国交换是我大学的一个目标,大二下学期确定去昆士兰大学交换后,我就着手做出国的准备,利用各类平台收集信息,做好在布里斯 班从0到1 生活的准备。当踏下飞机,阳光倾城,我才终于有了梦想成真的实感,带着一分紧张九分兴奋的心情,我开始了在澳洲四个 月的学习生活。 一、学业:多元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 在澳洲的四个月里,学业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亲身体验了昆士兰大学的学业 氛围和特色。昆士兰大学是澳洲八校之一,有着极强的科研和学术的能力。每个学期标准课时为四门课,比复旦少很多,但是每一门课 都有lecture和tutorial,有些课还有practical。Lecture主要是讲授理论知识,而tutorial有点像习题课,让同学们可以将理论运用于 实践。我在uq选了四门课,两门经济的专业课,一门管理学导论,一门市场营销。 计量经济学的tutorial是上机操作,学习使用 eviews,软件教学非常详细,基本属于手把手教学,每次结束还会配有solution供学生参考。我很感谢这个tutorial,让我可以减少一 些自己摸索的时间。 两门经济类课程的老师都很喜欢与学生交流,回邮件的速度极快,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理清了很多课程中的问题。 管理学导论和市场营销的特点在于有大量的小组合作,包括presentation和小组报告。与多元背景的同学合作交流是我在UQ宝贵的经 历。这里的分组与复旦不大一样,由于我选的课是基础课,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同一个tutorial中可能大家都没有之前认识的同学可以 组队。于是,前两节课就十分重要,就如我们的tutor所说的,在商科寻找合适的队友是需要智慧的,我们在前两节课上进行speed dating,与不同的同学沟通,介绍自己,也了解对方的特点。在市场营销课上我的小组中是两个中国人,两个澳洲人。每次与他们讨论 之前,我都会先列出大纲和收集的资料,由此来克服语言问题可能带来的低效率。这次小组合作刷新了我对澳洲人的认识,在潜意识里 我一直觉得澳洲人没有中国人努力,但是组内的澳洲女生Sarah的勤奋让我很感动,我们在制作marketing plan的过程中,她率先在 google doc中做出了plan的框架,并且收尾中她校对和整理文档格式。每次看到她修改的段落,我都会默默品味几番,学习其中的构 词和造句。而这个小组的另一个澳洲男生却几乎是Sarah的反面,他是印度裔,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活干的很少,在沟通中也能感觉到 他对中国人的一点歧视。虽然沟通中有火药味,但是这时候绝不能一声不吭,只有把观点表达出来,提出对小组有贡献的思路才能获得 他人的尊重。另外,我们也求助于助教,她是一个经商多年的华裔,对处理free rider这个问题有很多的经验,在她的介入下, 印度男 生的工作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最后时刻将所负责的部分完成了。整个团队合作遇到多次波折,在当时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过现 在回想也增强了自己的沟通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是宝贵的经验。 总体来说,UQ的课程都有多元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一般只占50%, 在整个学期中要完成多项任务,比如说营销课上presentation和marketing plan,这些考核能让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知识。每一项考核 的要求极其清楚,不论是口头还是笔头的作业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助教回馈的内容中有每一项的小分,让学生明白这个分数背后自己 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完善自身。本学期的四门课都取得了high distinction,也是对我这学期努力的肯定。 二、社交:了解不同的文化 在UQ的四个月里,我有幸结识了很多朋友,她们的背景与我有极大的差异,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在国外认识朋友的 途径除了课堂和社团之外,也可以利用好学校的student center,这个部门会准备各类的项目让你有机会结识不同的人。我在学期的 一开始加入了chat mate,由两位澳大利亚学生带领6位国际学生,每周聚会一次,聊一聊各自的文化兴趣等等。我所在的组有日本人, 印度尼西亚人,背景多元,在与他们的聊天中增长了很多知识,他们从我这儿也获得对中国更多的了解。UQ还有如culture festival这 样的活动,各个国家的学生义卖当地的小吃,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可以顺便和同学聊聊天。在这个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位印度女性,我们在 聊起种姓制度时,她告诉我她是婆罗门,但同时也说印度对于种姓制度已经没有那么严格遵守了,身为婆罗门在从事政治的工作中甚至 还有弊端,因为竞争对手可能会抨击其曾经欺压平民。这些对话都让我对世界的图景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三、旅行:行万里路 在交换 的四个月里,除却学习,另外的时间我都留给了旅行,探索澳洲的美景。从冲浪者天堂的黄金海岸,到塔斯马尼亚,两大城市悉尼墨尔 本,心形大堡礁,凯恩斯。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假期时间多多出去走走感受澳洲的风土人情是很值得的。澳洲的特产是海与沙滩,望 着浪涛汹涌的大海,总有沧海一粟之感。海上的活动如浮潜更是能让人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水下世界,五彩的大堡礁很梦幻。澳洲有很 多的活动可以尝试,我与朋友们挑战了stand-up paddle,类似于站立滑冲浪板;在帆船上度过一天一夜,感受大海的变幻莫测;在凯 恩斯进行了15000英尺的跳伞,全方位调动感官,换个角度欣赏世界。这些活动都在我的安全区之外,如果不是身处澳洲,和爱冒险的 朋友们一同旅行,我很难会迈出第一步,所以我很感谢这难得的机会让我在一次次挑战中变得勇敢。 旅行中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从 一开始的紧张不安,到后来的从容,把旅行中的突发情况当作生活中无法预测的“巧克力”。澳洲人的生活态度也感染了我,他们大多热 爱自然与运动,冲浪可以是他们下班后的休闲活动。在周末他们可能就拿着毛巾,往沙滩上一铺,取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上一天, 累了就在暖洋洋的阳光中小憩。对于他们而言,户外的景色远比商店电影这些活动有意思多了。相比于追逐物质,澳洲人更关注自身的 精神世界。 四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在不舍中,我踏上了归程。UQ的时光让我对多元有了更深的感受,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会带 着那份包容和好奇心去探索这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