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下载.pdf
2017-2018 学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序 言 2018 年是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校今年发布的《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是连续第六年向社会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间, 学校紧密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点建设水 平;同时,发挥人才培养学院、学科的主体功能,提升招生生源质量与规模;全面修订研究 生培养方案,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全面落实国际化战略,增强国际人才培养能力。 本年度,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多措并举吸引一流 生源。制定并实施以基础指标与竞争性指标相结合的博士招生指标分配制度,激发二级单位 人才培养活力。其次,多学科起头并进,“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 设学科。再次,依托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功承办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此外,境内外培养相结合,推动国际化办学,学历留学生 增幅为 31.55%,为上海市进步最快的高校。 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年度质量状况,学校向社会报告的基本事项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截止到 2018 年 6 月,学校目前共有博士后流动站 19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9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2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 181 个),专业学位 15 种(其中包含工程硕士领域 13 个)。学校设置学士学位授予 权的本科专业门类为 82 个。 截止到 2017 年底,在校研究生规模为 15023 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博士生 1974 人(女 生 718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1761 人(女生 6185 人)。学校在编在岗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导师共有 1625 人(较去年增加 3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为 409 人(较去年减少 22 人), 占比为 25.17%(较去年减少 1.9 个百分点)。 2017-2018 学年,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建设完成各类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总数量 244 个(较去年增加 22 个),其中市级以上基地 25 个,校级 219 个;市级以上专业硕士实 践基地 24 个,校级专业硕士实践基地 182 个;共接纳各类实习研究生 2945 人次。 本年度,学校在读研究生获得各类助学金、补助为 15120 人,总金额为 7804.98 万元; 共有 9883 人次获得学业奖学金,总金额为 6496.6 万。196 人次获得学校及社会捐赠奖学金, 总金额为 42 万。为鼓励优秀研究生参与创业创新实践,学校设立创新奖学金,共资助 179 人次,合计金额 152.1 万元。 (二)招生及规模情况 2018 年,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为 23328 人(较去年增加 3549 人) ,录取全日 制硕士生 4391 人(较去年减少 2 人) 。其中,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为 4058 人(较去年增加 114 人) ,第一志愿的报考和录取的比例为 5.75:1(较去年略有上升 0.68) 。录取非全日制硕士生 476 人(较去年增加 128 人) 本年度,学校招收的本校直升推免研究生的人数为 269 人(较去年减少 13 人) ,招收通 过参加入学考试的本校生源人数为 321 人(较去年减少 91 人) 。本校生源占当年度总招生人 数(4391 人)比例的 13.4%。 (三)研究生培养过程 研究生院在 2017 年开展了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的培 I 养方案修订工作,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并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创 新创业课程类型, 规定自 2017 级研究生起,研究生必须获得不少于 2 个创新创业学分。研 究生课程开设的总门数为 1675 门(较去年减少 32 门) 。本年度,学校开设的课程门次数为 2421 门次(较去年增加 80 门次) 。 在科研训练与实习方面, 学校本年度共举办各类讲座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1420 余次, 邀请专家 1921 人次, 参与研究生 51,636 余人次, 资助经费 333.5 万元, 较去年提升 109.22%。 自 2018 年起,学校启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着力重点建设一批 数学基础、人文素养、创新创业及学科前沿公共平台课,允许研究生选择不多于 2 门跨院系 课程作为平台选修课程。2018 年,学校共建设了 12 门公共平台课程,跨院系选课课程数和 人数分别达到 118 门和 500 人次。 在暑期社会实践方面,本年度学校共立项 32 个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学校近三年 组织的校级以上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65 项,近三年参与社会实践的研究生为 718 人次。 (四)研究生德育工作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价值引领,学术导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工作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打造“萃养品格,臻至学 术,健行文体,服务社会”的研究生文化,将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日常化、具体化、 生活化,使每个研究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在文化育人工作中,依托主题教育、结合重大节庆和时事热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打造“学术节、体育节、艺术节”三大校院文化品牌,培育“泮池言学”、 “大咖面对面”等学术品牌活动,以价值引领、学术精神和习惯养成提升学术文化、体艺文化 内涵。坚持立德树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工作。同时,以支部 建设和党员教育为重点,发挥党建育人作用;加强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工作,不断推进研究 生榜样引领工程。各类先进的个人和团队引领研究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研究生青春正能量 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搭建多层次科创竞赛体系,创新运行机制,以科创竞赛体系为牵引, 搭建“教育引导+活动牵引+平台支撑”的“三位一体”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同时,深化校地联动, 推进实践育人,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寒暑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基于专业特 色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实践,培育个人力所能及、简洁微小的实践形式,塑造研 究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 在管理服务育人工作中,打造师生服务窗口,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文明服务新环境。组 建学生事务服务团队,规范化服务机制,以项目制运营团队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五)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 在学位授予方面, 2017-2018 学年,学校共授予博士学位 281(较去年增加 30 人) , 其中按照正常学制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为 81 人,占比为 28.83%,较去年 23.11%上升 5.72 个百分点;授予硕士学位 3741 人(较去年减少 73 人) ,按照正常学制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 为 2784 人(较去年减少 170 人) ,占比为 74.42%,较去年 77.45%下降 3.03 个百分点。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学校 2017 届研究生的平均就业率为 99.73%,与 2016 届研究生 的平均就业率(99.19%)同比提升 0.54%。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间,学校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构建常态化 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校院两级联动、校院内外结合的双重监督模式,建立了 II 贯通生源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培养结果质量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本年度质量保障的工作重点是:健全培养过程评价标准和淘汰机制,建立健全研究生培 养质量分类评价机制和标准,建立学术学位以创新能力,专业学位以职业胜任能力为主要评 价标准的分类评价体系;建立教育质量信息实时评估分析系统,构建研究生教育信息实施分 析评估系统;加强校院两级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继续实行“课堂教学秩序与质量”专项评 估,积极参与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尤其是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工作、专业学位以职业胜任 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分类评价体系;依托社会力量构建全过程监控网络。 在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方面,本年度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优秀率和不合格率分别 为 15.4%和 0.6%,与去年同期(18.38%和 1%)相比,占比均有所下降。 (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本年度,学校研究生共有 567 人(较去年增加 127 人)获得国家和学校资助,赴国外学 习。其中,50 人(较去年减少 49 人)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派出人员, 517 人获得资助赴世界各国参加国际会议、短期访学、海外实习等出国交流项目,较去年大 幅增加,提升比例达 47.29%。 学校自启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来,截至 2018 年 7 月,学校累计派 出 554 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 237 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57 人,攻读硕士学位 16 人,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0 人,博士生导师短期交流 34 人。 在国际生培养方面, 截止到 2018 年 8 月底, 学校 2017-2018 学年共招收留学生 1462 人, 其中研究生招生人数为 736 人。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总结本年度学校取得成绩的同时,梳理出五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生教 育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学校战略规划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 高;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提出的对策包括:依托高校综合改革,理顺办学治理结构;着力推 进以双创为目标的培养机制改革,建设校级学科平台课,优化学术学位硕士的专业课程知识 结构体系;强化学位论文管理,鼓励各院系建立学位点的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办法,加强学位 论文的抽检制度配套,倒逼培养出口质量;加强过程质量监控,促进保障体系闭环。在新的 一年里,学校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围绕 人才培养规划和实施“双一流”建设方案,聚焦人才培养的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生源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保障体 系建设,构建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III IV 目 录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概况......................................................................................... - 1 一、人才培养目标 .............................................................................................................. - 1 二、本年度的主要工作 ...................................................................................................... - 2 三、特色与经验积累 .......................................................................................................... - 2 四、2018 年的主要改革举措 ............................................................................................. - 4 第二章 基本信息 ................................................................................................... - 5 一、学位点与学科、专业设置 .......................................................................................... - 5 二、在校研究生情况 ........................................................................................................ - 11 三、师资队伍建设 ............................................................................................................ - 15 四、办学资源.................................................................................................................... - 17 五、经费投入.................................................................................................................... - 18 第三章 研究生生源质量....................................................................................... - 20 一、研究生生源情况 ........................................................................................................ - 20 二、本校生源的录取情况 ................................................................................................ - 21 三、生源地分布情况 ........................................................................................................ - 22 第四章 培养过程质量 .......................................................................................... - 23 一、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 - 23 二、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 ................................................................................................ - 24 三、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 - 25 四、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 ................................................................................................ - 27 第五章 思政教育工作 .......................................................................................... - 32 一、文化育人工作 ............................................................................................................ - 32 二、实践育人工作 ............................................................................................................ - 34 三、管理服务育人工作 .................................................................................................... - 35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 - 38 一、学位授予.................................................................................................................... - 38 二、就业情况.................................................................................................................... - 39 三、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状况 ........................................................................................ - 40 第七章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 48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状况 ........................................................................................ - 48 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状态分析 .................................................................................... - 49 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 - 55 四、出台的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 .................................................................................... - 55 第八章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 - 57 一、 概况........................................................................................................................ - 57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 ........................................................................................................ - 57 三、留学生招生情况 ........................................................................................................ - 61 第九章 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 62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 62 二、采取的主要对策 ........................................................................................................ - 63 - V VI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概况 一、 人才培养目标 1. 办学定位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 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上海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瞄准国家 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出发 点,以建设服务上海发展战略的一流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多元化师资 队伍为核心,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和深化综合改革为保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 培养目标 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 求,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 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 者,一个有健康体魄和良好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他们 应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未知环境,成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3. 建设思路1 围绕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我们人才培养规划的建设思路是: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 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围绕人才培养规划和实施“双一流”建设方案, 聚焦人才培养的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生 源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与一 流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1 摘引自《上海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 -1-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 本年度的主要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间,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再 上新台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其中,本年度研究生教育主要工作包括: 1. 多措并举,吸引一流的研究生生源 制定并实施以基础指标与竞争性指标相结合的博士招生指标分配制度, 激发二级单位人才培养活力。 招收本科生 4809 人、硕士生 4867 人、博士生 473 人; 本科生就业率达 99.6%, 硕士生就业率达 99.8%,博士生就业率达 99.3%。 2. 多学科齐头并进,入选国家一流学科 “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科 IV 类高峰学科申报正式获批建设经费 1000 万元。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显示,我校两个学科(社会学、美术学)进入 A-档, 40 个参评学科中 35 个相对排名提升、15 个绝对排名提升。 3. 依托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成功承办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14 个项目获得“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资助。 在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4 项, 参赛数量和获奖数量皆为历史之最,总得分排名全国第五。 4. 境内外培养相结合,推动国际化办学 实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计划,共派出学生 1693 人次。顺利通过国际学生 质量认证,学历留学生增幅为 31.55%,为上海市进步最快的高校。 推进三个硕士专业和两个本科专业的英语授课项目建设,获得上海市优秀 组织奖。建成可招收全英文授课的硕士、博士国际留学生专业 25 个。 三、 特色与经验积累 在过去的一年间,学校紧密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综合 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成效,主要包括: -2-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1. 完善招生工作机制,提升生源质量与规模 建立校院二级招生联动机制,发挥人才培养学院、学科的招生主体功能。 建立网络宣传与实地宣传相结合的招生宣传模式; 结合生源质量数据分析,走进定点高校宣传。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 1125 人, 2018 年录取生源中,一本生源占 68.75%,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2.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全面修订 2017 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作为 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重点资助了 5 门校级精品创新创业平台课程建 设,开设了 101 门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覆盖全部学科点。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研究生创新创业档案,设立学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奖 学金。2017 年我校共 14 个项目荣获“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 项”资助,比 2016 年增长 27.3%。 3. 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增强国际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本年度千方百计落实国际化战略, 2017 年建成全英文课程 95 门、 服务平台 3 个、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留学生专业 25 个。517 人获短期出国 访学和参加国际会议资助。 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1 项, “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 程”2 门。50 人获资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国家公派项目。 4. 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学点建设水平 积极配合学校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优化学科布局。2017 年 新增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3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新增 1 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 在 2017 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增社会学、美术学 2 个 A 类学 科,新增 4 个 B+和 6 个 B 类学科。 5. 提升学位授予要求,把好研究生出口质量 提升博士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要求,将授予硕士学位的科研成果量化 指标设定权下放到培养学院,由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硕士学位授 -3-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概况 予科研成果量化标准,交由学校备案审核。 2017 年,授学位理工科博士人均发表 SCI 论文 2.26 篇,比 2016 年增长 3.20%;文科博士人均发表 CSSCI 论文 1.41 篇,比 2016 年增长 24.78%; 理工科学硕人均发表 SCI 论文 0.48 篇,比 2016 年增长 17.07%。 四、 2018 年的主要改革举措 1. 提高本科和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学校要加强研究与策划,持续改善生源质量,尤其是在稳步提高本科生院 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生院要优化生源质量评价指标,采取 有效措施,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 2.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设计培养方案,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校在坚持多样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基础上,加强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同时, 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完善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3. 加快学科建设布局优化和调整 学校要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优化学科布局,明确每一个学科第五轮评 估的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和推进机制,为下一轮的学科评估做好准备。启动学科 国际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科的优化调整。 4. 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国际联合办学 学校加快全英文专业建设,强化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建设,推出面向留学 生的英文课程选课平台。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境外合作办学,共建国际化培养 实验班;实现至少 2 个项目正式招生,提升国际化战略水平。 -4- 第二章 基本信息 第二章 基本信息 一、 学位点与学科、专业设置 1. 学位授权点分布与结构 学校的学位授权点分布与结构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学科点分布与结构 学科点类型 数量 博士后流动站 19 一级学科博士点 24 二级学科博士点 95 一级学科硕士点 42 二级学科硕士点 181 专业学位种类 15(其中工程硕士含 13 个领域) (1)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分布情况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学校博士学位学科点分布情况(截止到 2018 年 06 月) 学科代码 博士学科点 批准时间 及批次 备注 博士学科点 批准时间 及批次 备注 0805 十、材料科学与工程 11.03-⑾ 一级学科 授权点 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202 一、应用经济学 11.03-⑾ 020201 1、国民经济学 11.03-⑾ 080501 49、材料物理与化学 11.03-⑾ 020202 2、区域经济学 11.03-⑾ 080502 50、材料学 98.06-⑦ 020203 3、财政学 11.03-⑾ 080503 51、材料加工工程 11.03-⑾ 020204 4、金融学 11.03-⑾ 0806 十一、冶金工程 11.03-⑾ 020205 5、产业经济学 11.03-⑾ 080601 52、冶金物理化学 11.03-⑾ 020206 6、国际贸易学 11.03-⑾ 080602 53、钢 铁 冶 金 93.12-⑤ 020207 7、劳动经济学 11.03-⑾ 080603 54、有色金属冶金 11.03-⑾ 020208 8、统计学 11.03-⑾ 080904 5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81.11-① 020209 9、数量经济学 11.03-⑾ 0810 十二、信息与通信工程 03.09-⑨ 020210 10、国防经济 11.03-⑾ 081001 56、通信与信息系统 98.06-⑦ 081002 57、信号与信息处理 03.09-⑨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303 二、社会学 11.03-⑾ 030301 11、社会学 00.12-⑧ 0812 十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03-⑿ 030302 12、人口学 11.03-⑾ 081201 58、计算机系统结构 18.03-⑿ 030303 13、人类学 06.01-⑩ 081202 59、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8.03-⑿ -5-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第二章 基本信息 030304 14、民俗学 11.03-⑾ 081203 60、计算机应用技术 06.01-⑩ 0501 三、中国语言文学 11.03-⑾ 0802 十四、机械工程 03.09-⑨ 050101 15、文艺学 11.03-⑾ 080201 6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0.12-⑧ 050102 16、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1.03-⑾ 080202 62、机械电子工程 98.06-⑦ 050103 17、汉语言文字学 11.03-⑾ 080203 63、机械设计及理论 90.11-④ 050104 18、中国古典文献学 11.03-⑾ 080204 64、车辆工程 03.09-⑨ 050105 19、中国古代文学 06.01-⑩ 0808 十五、电气工程 18.03-⑿ 050106 20、中国现当代文学 03.09-⑨ 080801 65、电机与电器 18.03-⑿ 050107 2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 11.03-⑾ 080802 66、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8.03-⑿ 050108 2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80803 67、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8.03-⑿ 080804 6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3.09-⑨ 学 一级学科 授权点 11.03-⑾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503 四、新闻传播学 11.03-⑾ 050301 23、新闻学 11.03-⑾ 080805 69、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8.03-⑿ 050302 24、传播学 06.01-⑩ 0811 十六、控制科学与工程 11.03-⑾ 0602 五、中国史 11.08-⑾ 081101 7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90.11-④ 060201 25、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11.03-⑾ 081102 7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1.03-⑾ 060202 26、历史地理学 11.03-⑾ 081103 72、系统工程 11.03-⑾ 060203 27、历史文献学 11.03-⑾ 081104 7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1.03-⑾ 060204 28、专门史 11.03-⑾ 081105 74、导航、制导与控制 11.03-⑾ 060205 29、中国古代史 11.03-⑾ 0814 十七、土木工程 18.03-⑿ 060206 30、中国近现代史 06.01-⑩ 081401 75、岩土工程 18.03-⑿ 081402 76、结构工程 06.01-⑩ 081403 77、市政工程 18.03-⑿ 081404 78、供热、供燃气、通风及 空调工程 18.03-⑿ 0603 六、世界史 11.08-⑾ 060300 31、世界史 11.03-⑾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701 七、数学 06.01-⑩ 070101 32、基础数学 06.01-⑩ 081405 79、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8.03-⑿ 070102 33、计算数学 85.12-T 081406 80、桥梁与隧道工程 18.03-⑿ 070103 3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6.01-⑩ 0817 十八、化学工程与技术 18.03-⑿ 070104 35、应用数学 06.01-⑩ 081701 81、化学工程 18.03-⑿ 070105 36、运筹学与控制论 90.11-④ 081702 82、化学工艺 18.03-⑿ 081703 83、生物化工 18.03-⑿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702 八、物理学 11.03-⑾ 070201 37、理论物理 11.03-⑾ 081704 84、应用化学 18.03-⑿ 070202 38、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 11.03-⑾ 081705 85、工业催化 18.03-⑿ 070203 39、原子与分子物理 11.03-⑾ 0830 十九、环境科学与工程 11.03-⑾ 070204 40、等离子体物理 11.03-⑾ 083001 86、环境科学 11.03-⑾ 070205 41、凝聚态物理 06.01-⑩ 083002 87、环境工程 06.01-⑩ 070206 42、声学 11.03-⑾ 1201 二十、管理科学与工程 06.01-⑩ 070207 43、光学 11.03-⑾ 1201 88、管理科学与工程 06.01-⑩ 070208 44、无线电物理 84.01-② 1304 二十一、美术学 11.08-⑾ 0801 九、力学 00.12-⑧ 130401 89、美术学 06.01-⑩ 00.12-⑧ 1305 二十二、设计学 11.08-⑾ 080101 理 45、一般力学与力学基 础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80102 46、固体力学 84.01-② 130501 90、设计艺术学 11.03-⑾ 080103 47、流体力学 93.12-⑤ 1301 二十三、艺术学理论 11.08-⑾ 080104 48、工程力学 00.12-⑧ 130101 91、艺术学 11.03-⑾ -6-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1303 二十四、戏剧与影视学 11.08-⑾ 130301 92、戏剧与影视学 11.03-⑾ 130302 93、电影学 06.01-⑩ 130303 94、广播电视艺术学 11.03-⑾ 030505 95、思想政治教育 06.01-⑩ 一级学科 授权点 说明:博士学位授权点按照学科代码排序,括号或圆圈中数字为批准的批次。 (2)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分布与结构情况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学校硕士学位学科点分布情况(截止到 2018 年 06 月) 学科代码 硕士学科点 批准时间 及批次 备注 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71002 97、动物学 11.03-⑾ 硕士学科点 批准时间 及批次 0101 一、哲学 11.03-⑾ 010101 1、马克思主义哲学 03.09-⑨ 071003 98、生理学 11.03-⑾ 010102 2、中国哲学 11.03-⑾ 071004 99、水生生物学 11.03-⑾ 010103 3、外国哲学 11.03-⑾ 071005 100、微生物学 11.03-⑾ 010104 4、逻辑学 11.03-⑾ 071006 101、神经生物学 11.03-⑾ 010105 5、伦理学 11.03-⑾ 071007 102、遗传学 11.03-⑾ 010106 6、美学 11.03-⑾ 071008 103、发育生物学 11.03-⑾ 010107 7、宗教学 11.03-⑾ 071009 104、细胞生物学 11.03-⑾ 010108 8、科学技术哲学 06.01-⑩ 071010 10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3.09-⑨ 0201 二、理论经济学 11.03-⑾ 071011 106、生物物理学 11.03-⑾ 020101 9、政治经济学 06.01-⑩ 0714 十七、统计学 11.08-⑾ 020102 10、经济思想史 11.03-⑾ 0714 107、统计学 11.08-⑾ 020103 11、经济史 11.03-⑾ 0801 十八、力学 00.12-⑧ 020104 12、西方经济学 11.03-⑾ 080101 108、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0.12-⑧ 020105 13、世界经济 03.09-⑨ 080102 109、固 体力学 81.11-① 020106 1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1.03-⑾ 080103 110、流 体 力 学 84.01-② 080104 111、工程力学 00.12-⑧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202 三、应用经济学 06.01-⑩ 020201 15、国民经济学 06.01-⑩ 0802 十九、机械工程 03.09-⑨ 020202 16、区域经济学 06.01-⑩ 080201 11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81.11-① 020203 17、财政学 06.01-⑩ 080202 113、机械电子工程 93.12-⑤ 020204 18、金融学 98.06-⑦ 080203 114、机械设计及理论 81.11-① 020205 19、产业经济学 96.06-⑥ 080204 115、车辆工程 03.09-⑨ 020206 20、国际贸易学 96.06-⑥ 0804 廿、仪器科学与技术 06.01-⑩ 020207 21、劳动经济学 06.01-⑩ 080401 116、精密仪器及机械 84.01-② 020209 22、数量经济学 06.01-⑩ 080402 117、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81.11-① 020210 23、国防经济 06.01-⑩ 0805 廿一、材料科学与工程 06.01-⑩ 0301 四、法学 11.03-⑾ 080501 118、材料物理与化学 90.11-④ 030101 24、法学理论 03.09-⑨ 080502 119、材料学 86.07-③ 030102 25、法律史 11.03-⑾ 080503 120、材料加工工程 86.07-③ 030103 26、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98.06-⑦ 0806 廿二、冶金工程 11.03-⑾ 一级学科 授权点 -7- 备注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第二章 基本信息 030104 27、刑法学 99.12-⑦ 080601 121、冶金物理化学 11.03-⑾ 030105 28、民商法学 06.01-⑩ 080602 122、钢 铁 冶 金 84.01-② 030106 29、诉讼法学 11.03-⑾ 080603 123、有色金属冶金 86.07-③ 030107 30、经济法学 11.03-⑾ 0808 廿三、电气工程 11.03-⑾ 030108 3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1.03-⑾ 080801 124、电机与电器 81.11-① 030109 32、国际法学 11.03-⑾ 080802 12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1.03-⑾ 030110 33、军事法学 11.03-⑾ 080803 126、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1.03-⑾ 0302 五、政治学 18.03-⑿ 080804 127、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86.07-③ 030201 34、政治学理论 18.03-⑿ 080805 128、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86.07-③ 030202 35、中外政治制度 18.03-⑿ 0809 廿四、电子科学与技术 11.03-⑾ 030203 36、科学社会主义与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 18.03-⑿ 080901 129、物理电子学 11.03-⑾ 030204 37、中共党史 18.03-⑿ 080902 130、电路与系统 84.01-② 030206 38、国际政治 18.03-⑿ 080903 13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93.12-⑤ 030207 39、国际关系 18.03-⑿ 080904 13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81.11-① 030208 40、外交学 18.03-⑿ 0810 廿五、信息与通信工程 03.09-⑨ 0303 六、社会学 06.01-⑩ 081001 133、通信与信息系统 81.11-① 030301 41、社会学 96.06-⑥ 081002 134、信号与信息处理 96.06-⑥ 030302 42、人口学 06.01-⑩ 0811 廿六、控制科学与工程 06.01-⑩ 030303 43、人类学 03.09-⑨ 081101 13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81.11-① 030304 44、民俗学 03.09-⑨ 081102 136、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96.06-⑥ 081103 137、系统工程 06.01-⑩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305 七、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1-⑩ 030501 4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0.12-⑧ 081104 138、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6.01-⑩ 030502 4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6.01-⑩ 081105 139、导航、制导与控制 06.01-⑩ 030503 4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01-⑩ 0812 廿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6.01-⑩ 030504 48、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6.01-⑩ 081201 140、计算机系统结构 96.06-⑥ 030505 49、思想政治教育 00.12-⑧ 081203 141、计算机应用技术 86.07-③ 030506 50、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008 0813 廿八、建筑学 18.03-⑿ 0501 八、中国语言文学 06.01-⑩ 081301 142、建筑历史与理论 18.03-⑿ 050101 51、文艺学 03.09-⑨ 081302 143、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8.03-⑿ 050102 5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6.01-⑩ 081304 144、建筑技术科学 18.03-⑿ 050103 53、汉语言文字学 00.12-⑧ 0814 廿九、土木工程 06.01-⑩ 050104 54、中国古典文献学 06.01-⑩ 081401 145、岩土工程 03.09-⑨ 050105 55、中国古代文学 00.12-⑧ 081402 146、结构工程 00.12-⑧ 050106 56、中国现当代文学 98.06-⑦ 081403 147、市政工程 06.01-⑩ 050107 5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6.01-⑩ 081404 148、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6.01-⑩ 050108 5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6.01-⑩ 081405 149、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6.01-⑩ 081406 150、桥梁与隧道工程 06.01-⑩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502 九、外国语言文学 11.03-⑾ 050201 59、英语语言文学 00.12-⑧ 0817 卅、化学工程与技术 06.01-⑩ 050202 60、俄语语言文学 11.03-⑾ 081701 151、化学工程 06.01-⑩ 050203 61、法语语言文学 11.03-⑾ 081702 152、化学工艺 03.09-⑨ 11.03-⑾ 081703 153、生 物 化 工 96.06-⑥ 050204 62、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 63、日语语言文学 11.03-⑾ 081704 154、应 用 化 学 81.11-① 050206 64、印度语言文学 11.03-⑾ 081705 155、工业催化 06.01-⑩ -8-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050207 65、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11.03-⑾ 0827 卅一、核科学与技术 11.03-⑾ 050208 66、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11.03-⑾ 082701 156、核能科学与工程 11.03-⑾ 050209 67、欧洲语言文学 11.03-⑾ 082702 157、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11.03-⑾ 050210 68、亚非语言文学 11.03-⑾ 082703 158、核技术及应用 06.01-⑩ 050211 69、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99.12-⑦ 082704 159、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11.03-⑾ 0503 十、新闻传播学 06.01-⑩ 0830 卅二、环境科学与工程 06.01-⑩ 050301 70、新闻学 03.09-⑨ 083001 160、环境科学 03.09-⑨ 050302 71、传播学 00.12-⑧ 083002 161、环境工程 93.12-⑤ 0831 卅三、生物医学工程 06.01-⑩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602 十一、中国史 11.08-⑾ 060201 72、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06.01-⑩ 0831 162、生物医学工程 86.07-③ 060202 73、历史地理学 06.01-⑩ 083201 163、食品科学 00.12-⑧ 060203 74、历史文献学 06.01-⑩ 0835 卅四、软件工程 11.08-⑾ 060204 75、专门史 98.06-⑦ 0835 164、软件工程 11.08-⑾ 060205 76、中国古代史 03.09-⑨ 1201 卅五、管理科学与工程 06.01-⑩ 060206 77、中国近现代史 03.09-⑨ 1201 165、管理科学与工程 90.11-④ 1202 卅六、工商管理 06.01-⑩ 120201 166、会 计学 96.06-⑥ 120202 167、企业管理 03.09-⑨ 0603 十二、世界史 11.08-⑾ 0603 78、世界史 06.01-⑩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0701 十三、数学 06.01-⑩ 070101 79、基础数学 03.09-⑨ 120203 168、旅游管理 03.09-⑨ 070102 80、计算数学 81.11-① 120204 169、技术经济及管理 06.01-⑩ 070104 81、应用数学 86.07-③ 120401 170、行政管理 03.09-⑨ 070105 82、运筹学与控制论 86.07-③ 1205 卅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06.01-⑩ 0702 十四、物理学 06.01-⑩ 120501 171、图书馆学 06.01-⑩ 070201 83、理论物理 06.01-⑩ 120502 172、情报学 99.12-⑦ 070202 84、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6.01-⑩ 120503 173、档案学 03.09-⑨ 070203 85、原子与分子物理 06.01-⑩ 1301 卅八、艺术学理论 11.08-⑾ 070204 86、等离子体物理 06.01-⑩ 130101 174、艺术学 03.09-⑨ 070205 87、凝聚态物理 84.01-② 1302 卅九、音乐与舞蹈学 11.08-⑾ 070206 88、声学 06.01-⑩ 130201 175、音乐学 06.01-⑩ 070207 89、光学 90.11-④ 130202 176、舞蹈学 06.01-⑩ 070208 90、无线电物理 84.01-② 1303 四十、戏剧与影视学 11.08-⑾ 0703 十五、化学 06.01-⑩ 130301 177、戏剧戏曲学 06.01-⑩ 070301 91、无机化学 03.09-⑨ 130302 178、电影学 00.12-⑧ 070302 92、分析化学 03.09-⑨ 130303 179、广播电视艺术学 99.12-⑦ 070303 93、有机化学 81.11-① 1304 四十一、美术学 11.08-⑾ 070304 94、物理化学 86.07-③ 130401 180、美术学 96.06-⑥ 070305 9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0.12-⑧ 1305 四十二、设计学 11.08-⑾ 0710 十六、生物学 11.03-⑾ 130501 181、设计艺术学 96.06-⑥ 071001 96、植物学 11.03-⑾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数据来源: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信息库,数据统计截止到 2018 年 06 月。 -9-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一级学科 授权点 第二章 基本信息 2. 学科专业门类 截止到 17 年底,学校本科学科专业门类的设置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学校本科学科专业门类一览(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 学科 门类 专业类 对应专业名称 哲学 哲学类 哲学 法学类 法学 社会学类 马克思主义 理论类 历史学 历史学类 法学 知识产权 学科 门类 数学类 理学 外国语言文 学类 新闻传播学 类 音乐与舞蹈 学类 化学类 应用化学 社会工作 力学类 理论与应用力学 思想政治教育* 美术学类 专业类 对应专业名称 经济学类 经济学 金融学类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程类 工程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类 工商管理 机械电子工程* 汉语言 工业设计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智能制造工程* 英语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 案管理类 档案学 日语 材料物理 新闻学 冶金工程 物流管理与 工程类 物流管理 金属材料工程 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 广播电视学 材料类 广告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音乐表演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音乐学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 电气类 电子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编导 电子科学与技术 戏剧影视导演 工学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影视摄影与制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美术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绘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自动化类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 信息资源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戏剧影视文学* 雕塑 设计学类 经济学 机械工程 历史学 动画 艺术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社会学 表演 戏剧与影视 学类 学科 门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对应专业名称 物理学类 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 学类 专业类 电影制作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轻工类 包装工程 环境科学 与工程类 生物医学 工程类 食品科学 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筑学 建筑类 城乡规划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注:2012 年进行的本科新专业目录调整适用于 2013 级及以后各年级。思想政治教育、戏剧 影视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自 2018 级开始招生。 - 10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3. 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4 个,市级高峰重点学科 4 个,IV 类高峰学科 1 个,高原学科 16 个。详见表 2-5。 表 2-5 学校重点学科一览表 类型 国家重点学科 高峰学科 IV 类高峰学科 1 钢铁冶金 社会学 通信与计算机 2 流体力学 3 4 高原学科 (Ⅰ类) (Ⅱ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应用经济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闻传播学 中国语言文学 社会学 戏剧与影视学 世界史 中国史 机械电子工程 美术学 数学 物理学 5 力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6 机械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7 冶金工程 8 信息与通信工程 9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 设计学 二、 在校研究生情况 1. 在校研究生的规模与结构 截止到 2017 年底,在校研究生规模为 15023 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博士生 1974 人(女生 718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1761 人(女生 6185 人)。 ( 人 9000 8000 ) 7000 6000 5000 博士 4000 硕士 (学术型) 3000 硕士 (专业学位) 2000 在职攻读 硕士 1000 0 2015-2016 2016-2017 2017-2018 图 2-1 在校研究生的规模与结构对比 - 11 - 第二章 基本信息 表 2-6 列出了学校 2017 学年度在校研究生的分类统计情况。 表 2-6 学校 2017 年度在校研究生分类统计 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 民主党派 研究生 5000 7607 29 硕士研究生 3789 748 博士研究生 1211 189 华侨 29 港澳台 少数民族 残疾人 4 342 4 1 288 4 3 54 (数据来源:高等教育 2017 年度数据统计,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2. 学位授权点培养情况 表 2-7 列出了学校在 2017 年度的硕博比、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学 位点平均培养研究生数等相关的统计情况。 表 2-7 学位授予点的培养情况统计 类 别 在校生规模统计 比 例 备 注 1 硕博研究生比例 6.61 在校硕士生数/博士生数 2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比例 2.25 学术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3 学位点平均培养博士生数 20.78 在校博士生数/博士点 4 学位点平均培养硕士生数 72.09 在校硕士生数/硕士点 (数据来源: 高等教育 2017 年度数据统计,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3. 研究生培养的奖助体系 本年度,学校在读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助学金的人次数为 15,120 人次,总金额达 7,804.98 万元。获得学校助管补助和帮困补助的研究生人次数为 3,206,总金额达 120 万元。295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总金额 647 万;另外,获得 学业奖学金的为 9,883 人,总金额 6,496.6 万元。在此基础上为鼓励优秀研究生 学术研究设立创新奖学金奖,共有 179 人获奖,共计资助 152.1 万元。 学校除覆盖全体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津贴外,共有 196 名研究生获得学校及 社会捐赠奖学金资助,总金额达 42 万元;在国际化交流的经费资助方面,资助 研究生出国人数 517 名。 (1)校级奖学金 学校设立的校级奖学金如表 2-8 所示。 - 12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表 2-8 学校研究生校级奖学金一览 设奖名称 面向范围 国家奖学金 全校 学业奖学金 全校 校长奖学金 全校 宝钢奖学金 全校 创新奖学金 全校 总计 六项 金额(元/人) 硕士:20,000(233 人) 博士:30,000( 54 人) 博士一等:18,000,10%; 博士二等:12,000,30%; 博士三等:6,000,40%; 硕士一等:12,000,10%; 硕士二等:8,000,30%; 硕士三等:4,000,40% 定向全日制研究生:5,000 非定向全日制:10,000 人数 总金额(万元) 295 647 9,883 6,496.6 12 12 2 2 179 152.1 10,371 7,309.7 特等:20,000 优秀:10,000 双创竞赛 A 类一等奖 20,000 元, 双创竞赛 A 类三等奖、双创竞赛 B 类一等奖 10,000 元,双创竞赛 B 类二等奖 6,000 元 学术创新类:奖金额 6,000 元 创业实践类:一等奖 30,000 元,二 等奖 20,000 元 (2)单项奖学金 学校设置了 20 余项面向不同院系学生的单项奖学金,以鼓励部分特色专业、 特长生的专业发展和科研进步成果等。详见表 2-9。 表 2-9 学校研究生单项奖学金一览 人数 总金额 (万元) 励志先锋,15,000; 一等奖,10,000 4 4.5 社会学院、文学院 8,000、5,000(文学院) 3+1 2.9 SSAB 创新奖学金 材料学院金属材料、 机自学院 5,000(其中材料 4 人,机自 1 人) 5 2.5 亮剑奖学金 材料学院电子系 一等奖,3,000;二等奖,1,500; 三等奖,1,000 11 1.5 日之升奖学金 材料学院高分子系 2000 5 1 肯纳奖学金 材料学院材料工程 系、机自学院 13 1.45 艾伯纳奖学金 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 一等奖,1,500; 二等奖,1,000 一等奖,6,000; 二等奖,3,000 5 2.1 成才奖学金 环化学院 500—1,000 10 1 上海市档案局奖学金 档案学学术型和图书 情报专业型研究生 一等奖,800; 二等奖,500 13 0.8 今井嘉夫奖学金 理学院化学系 1,000 5 0.5 国秀奖学金 理学院化学系 一等奖,5,000;二等奖,3,000; 三等奖,1,000 8 1.6 设奖名称 面向范围 SANDVIK 励志奖学金 材料学院 费孝通奖学金 金额(元/人) - 13 - 第二章 基本信息 李惠明奖学 理学院化学系 陈念贻教授奖学金 理学院化学系 英飞凌奖学金 机自学院 台达奖学金 机自学院 自仪奖学金 机自学院 上电所奖学金 机自学院 东洋电装奖学金 机自学院 新松奖学金 机自学院 仪器仪表奖学金 机自学院 肯纳奖学金 机自学院 今井嘉夫奖学金 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 三等奖,1,000 一等奖,2,000; 二等奖,1,000 一等奖,3,000; 二等奖,2,000 一等奖,10,000; 二等奖,6,000 硕士,1,500; 博士,3,000 博士,3,000; 硕士,2,000 一等奖,2,000;二等奖,1,000; 三等奖,500 一等奖,5,000;二等奖 3,500; 二等奖,2000 特等奖,10,000;一等奖,3,000; 二等奖, 2,000 9 1.5 9 1 11 2.4 6 4 13 2.1 10 2.2 22 1.8 13 3.5 3 0.6 一等奖,2,000;二等奖,1,000 4 0.5 材料学院高分子系 2,000 2 0.4 麦加励志奖学金 材料学院高分子系 2,000 5 1 总计 23 项 190 40.85 (3)社会捐赠助学金 表 2-10 学校研究生社会捐赠助学金一览 资助名称 资助范围 金额(元/人) 人数 总金额 (万元) 姜见校友奖助学金 社科学院 2,000 5 1 韦棣华助学金 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 1,500 1 0.15 总计 2项 6 1.15 (4)学校津贴和补助 表 2-11 学校研究生津贴和补助一览 项目名称 学校研究生助学金 学校研究生助学金 学校助管补助 资助范围 非定向全日制博士 研究生 非定向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全校困难非在职全日制 研究生 学校帮困补助 全校困难研究生 总计 4 项 金额(元/人) 人数 总金额(万元) 1,500 元/月 855 1,454.61 500 元/月 11,059 6,230.37 300-480 元/月 2,553 89.8 300-500 元/月 653 30.2 15,120 7,804.98 - 14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三、 师资队伍建设 1. 导师队伍规模与结构 (1) 导师年龄结构 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底,学校在编在岗的研究生导师 1,625 人,其年龄结 构如图 2-2 所示。 18% 40% 45岁及以下 46-55岁 56及以上 42% 图 2-2 研究生导师年龄结构 (2) 导师职称结构 40% 正高级 60% 副高级 图 2-3 研究生导师职称结构 (3) 根据指导性质分类 截止到 2017 年底,根据指导关系分类,学校在编在岗的博士生导师为 409 人,与全部研究生导师的占比为 25.17%。如图 2-4 所示。 - 15 - 第二章 基本信息 1400 ( 人 1200 ) 1000 800 女性导师 600 导师总数 400 200 0 博士导师 硕士导师 图 2-4 研究生导师按照指导性质分类 2. 生师比情况 表 2-12 研究生导师的生师比 导师人数 在校生人数 生师比 博士生生师比 409 1974 4.83 硕士生生师比 1216 11761 9.67 研究生生师比(合计) 1625 13735 8.45 说明:在校研究生生师比计算仅统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3. 杰出人才队伍情况 截止到 2017 年底,学校共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千人计划”入选 者等 60 人,具体比例结构如图 2-5 所示。 3%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事关系在本校) 7%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事关系在本校) 32% “千人计划”入选者 25%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15% 5%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图 2-5 学校各类杰出人才的比例结构 - 16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四、 办学资源 1. 基础设施 表 2-13 为学校本年度办学条件与教育部高校办学条件[教发(2004)2 号]对比。 表 2-13 2017 年学校办学条件与教育部高校办学条件对比 普通高校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学校办学条件 2017 年生均值 学校办学条件 2016 年生均值 生师比 18.3 18.78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 91% 84.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5.45 15.73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5,400 23,720 生均图书 66.27 66.13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 53.58% 53.66% 生均占地面积 45.12 45.91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 9.22 9.38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 45.42 46.46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 10.4% 5.1% 生均年进书量 0.45 2.47 说明:1. 本表列出的生均数计算以学校上报教育部关于“2017-2018 学年高等教育基层统 计报表中的办学条件指标情况汇总”报表为依据。 2. 本年度折合在校生数:60647,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0728,在校生当量包含了本 科生、研究生、国际留学生(含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以及成人教育生等;折合教师总数: 3314.5 人,专任教师包含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等。统计截止时间为 2017 年 9 月。 2. 基地建设 学校共有各类研究生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地 244 个,其中,市级以上实践 基地 30 个,本年度共接纳研究生 2945 人次。 15.57% 12.30% 0.00% 市级以上专硕基地 市级以上其他实践基地 校级专硕基地 校级其他实践基地 72.13% 图 2-6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 17 - 第二章 基本信息 3. 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 图 2-7 列出了大文科和理工科院系研究生培养依托的科研项目情况。 50000 ( 万 元 )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纵向经费 25000 横向经费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大文科院系 理工科院系 图 2-7 研究生培养依托科研项目的经费结构 五、 经费投入 1. 经费投入 2017 年度,学校办学经费总收入为 371,183 万元,具体构成如下。 学费 其他收入 2% 4% 专项 28% 财政拨款 专项 学费 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 66% 图 2-8 学校年度办学经费的总收入结构 - 18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 经费支出 2017 年度,学校办学经费总支出为 518,274.51 万元,本年度向社会报告学 校年度经费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结构中包含了 2017 年度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学科建 设、师资建设以及教改和科研的总经费使用情况。 具体构成如下。 教育维持费 9.49% 学科建设及211专项 14.80% 基础设施费用 7.39% 人员工资及社保费用 学生经费及帮困 4.82% 设备、图书资料购置 2.98% 科研支出费用 学科建设及211专项 教育维持费 科研支出费用 27.06% 基础设施费用 师资建设及离退费用 2.36% 人才培养与内涵建设 0.64% 信息化建设及两基两辅 0.28% 其他费用 0.43% 人员工资及社保费用 30.18% 图 2-9 学校年度办学经费的总支出结构 - 19 - 学生经费及帮困 设备、图书资料购置 师资建设及离退费用 人才培养与内涵建设 信息化建设及两基两辅 其他费用 第三章 研究生生源质量 第三章 研究生生源质量 一、 研究生生源情况 1. 报考和录取情况 本校 2018 级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第一志愿报考学校的人数为 23,328 人, 其中录取全日制研究生为 4,391 人。录取全日制学生中,第一志愿录取 4,058 人。 第一志愿的报考和录取的比例为 5.31:1。 图 3-1 列出了学校近四年的第一志愿报考和第一志愿录取情况。 ( 25000 人 ) 20000 15000 第一志愿报考 10000 第一志愿录取 5000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图 3-1 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和录取的情况 图 3-2 列出了学校近四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学生的录取和调 剂录取的统计情况。 ( 人 )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一志愿录取 2000 调剂录取 1500 1000 500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图 3-2 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志愿录取和调剂录取情况 - 20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 生源的毕业院校性质 图 3-3 列出了近四年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研究生的本科毕业院校情况。 35 30 25 20 985比例 211比例 15 本校比例 10 5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图 3-3 报考学校硕士研究生的本科毕业院校情况 3. 考生应届/非应届情况 图 3-4 列出了学校近四年录取生源的应届和非应届情况。 ( 人 4000 ) 3500 3000 2500 应届生录取 2000 非应届生录取 1500 1000 500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图 3-4 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应届非应届生源情况 二、 本校生源的录取情况 2018 年学校招收的本校直升推免人数为 269 人,招收通过参加入学考试 的本校生源人数为 321 人,占当年度总招生人数(4391 人)的比例为 13.4%。 图 3-5 列出了近四年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本校生源情况。 - 21 - 第三章 研究生生源质量 ( 人 ) 450 400 350 300 250 直升推免 本校生源 200 150 考试入学 本校生源 100 50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图 3-5 学校研究生招生的本校生源录取情况 三、 生源地分布情况 800 ( 700 人 ) 600 500 2016年 400 2017年 300 2018年 200 100 江 苏 省 安 徽 省 上 海 市 河 南 省 山 东 省 浙 江 省 江 西 省 湖 北 省 山 西 省 河 北 省 湖 南 省 四 川 省 福 建 省 甘 肃 省 陕 西 省 黑 龙 江 广 东 省 辽 宁 省 内 蒙 古 吉 林 省 重 庆 市 广 西 贵 州 省 天 津 市 北 京 市 云 南 省 宁 夏 新 疆 海 南 省 青 海 省 西 藏 0 图 3-6 学校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分布情况 140 ( 人 120 ) 100 80 2016年 60 2017年 40 2018年 20 上 海 河 市 南 山 省 东 省 安 徽 江 省 苏 浙 省 江 省 湖 北 江 省 西 省 河 北 山 省 西 重 省 庆 市 甘 肃 辽 省 宁 陕 省 西 省 湖 南 广 省 东 黑 省 龙 江 四 川 北 省 京 福 市 建 省 新 疆 内 蒙 云 古 南 省 吉 林 省 广 西 天 津 贵 市 州 海 省 南 省 宁 夏 青 海 省 香 港 0 图 3-7 学校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分布情况 - 22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第四章 培养过程质量 一、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本年度,为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 生培养中的作用,学校重点围绕课程建设,启动了研究生课程综合改革,重新构 建研究生课程体系。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 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 号)文件精神,研究生院在 2017 年开 展了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并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 规定自 2017 级研究生起,研究生必须获得不少于 2 个创新创业学分。 2017 年学校制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结构,按照学术型博士、学 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在职专业学位四类进行设置,如表 4-1 所示。 表 4-1 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结构 课程类型 学术型博士 学术型硕士 全日制专业学位 在职专业学位 思政类 2 3 1-2 1 外语类 4 5 2-4 5 专业基础课 4-8 8-12 24 12+5 专业选修课 X 22 7 18 创新创业课程 2 2 2 2 学术研讨课 (或专业实践课) 3 2 3 3 总学分 19 42 41 46 公共课 注1 注2 说明: 注 1:外语课和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均可根据学生兴趣自行选修,不纳入培养计划,但记 成绩。其中,外语选修课计入总学分,政治理论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注 2: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需选修基础理论类课程 5 学分课程。 - 23 - 第四章 培养过程质量 二、 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 1. 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 2017-2018 学年,研究生课程开设的总门数为 1675 门,开设的课程门次数 为 2421 门次。近三年研究生课程开设的情况对比如图 4-1 所示。 ( 门 ) 3000 2500 2000 课程总门数 1500 开课门次数 1000 500 0 2015-2016 2016-2017 2017-2018 图 4-1 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 2. 研究生课程改革情况 在本年度,学校重点围绕课程建设,启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1)启动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 自 2018 年起,学校启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着重解 决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上过于学科化、层次性不强、以及前沿性课程偏少的问题, 重点建设一批数理基础、人文素养、创新创业及学科前沿公共平台课,允许研究 生选择不多于 2 门跨院系课程作为学分课程,着力打造“贯通培养、一流水平、 凸显创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2018 年共建设了 12 门公共平台课程,跨院系选 课课程数和人数分别达到 118 门和 500 人。 (2)继续深化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 2017 年研究生院继续开展针对国际留学研究生的全英文课程建设,制定 《上海大学研究生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建成全英文课程 95 门、 全英文服务平台 3 个、 2 可招收全英文授课的硕士、博士国际留学生专业 25 个, 为扩大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夯实学科平台。 - 24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三、 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1. 学术讲座 2017-2018 学年,学校举办各类讲座 1420 余次,邀请专家 1921 人次,参 与研究生 51,636 余人次, 资助经费 333.5 万元; 承办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 1 个, 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 2 个,邀请专家学者 37 名,其中院士 1 名,外籍专家学 者 2 名,参与研究生 320 余名。 2. 学术创新计划 自 2015 年起,学校配套全系统管理的核心工作,将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计划 纳入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纳入院系教育质量白皮书的考评指标体系。 2017-2018 年,学校共承担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10 项,包括上海市专业学 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3 个,示范级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4 个,上海市研 究生暑期学校 1 个,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 2 个。 表 4-2 列出了最近两学年学校学术创新计划获立项的项目情况。 表 4-2 学校最近三学年的学术创新计划立项情况 年度 上海市总立项数 学校获立项项目数 2016 年 111 11 2017 年 103 14 2018 年 100 10 3. 学科竞赛 近两年在校研究生参与的学科竞赛获得奖项如表 4-3 所示。 表 4-3 学校近两年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年度 名称 特等奖 2017 年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2017 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7 年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二等奖 三等奖 12 人 66 人 110 人 3组 2组 2组 1人 - 25 - 一等奖 第四章 培养过程质量 2017 年 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 2组 2017 年 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 1组 1组 2017 年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44 组 74 组 2018 年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2018 年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8 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8 年 3组 2组 2组 1人 14 人 81 人 133 人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3组 1组 3组 2018 年 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 1组 2组 1组 2018 年 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1组 3组 2组 4. 校内外实践情况 学校一直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截止到 2018 年 9 月,学校共 有各类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 244 个,其中市级以上基地 25 个,校级 219 个; 市级以上专硕实践基地 24 个,校级专硕实践基地 182 个;共接纳各类实习研究 生 2945 余人次。 2017-2018 学年,我校共有 754 名兼职导师,共指导指导研究生 1453 名,其 中博导 154 人,硕导 600 名,其中专业学位导师 490 名,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业硕 士导师 453。为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表 4-4 学校研究生校内外实践基地情况 市级专业学位研 究生实践基地 交叉学科人 才培养项目 实践基地导师 24 2 433 5. 暑期社会实践 学校近三年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65 项,其中,2017 年度申报的“老有 所需,需有所供”——上海市居家养老供求现状调研项目、“老年肿瘤患者家庭” 临终决策的影响因素及临终关怀优化路径研究项目、学校社会工作对校园欺凌现 象的介入模式探索——以上海市 Y 区为例等三个项目荣获 2017 年“知行杯”上海 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等奖。 暑假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情况汇总如表 4-5 所示。 - 26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表 4-5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情况 学年 项目数 团队人数 备注 2016 年 15 157 2017 年 18 312 三项获得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等奖 2018 年 32 249 市级评选进行中 合计 65 718 四、 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 1. 论文发表 (1) 硕士生发表论文成果 图 4-3 列出了近三个学年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按照硕士生发表论文的生均数进行统计。 3.50 生 3.00 均 数 ( 2.50 篇 ) 2.00 2015-2016 学年 2016-2017 学年 1.50 2017-2018 学年 1.00 0.50 0.00 音 乐 院 数 码 院 通 信 院 机 自 院 环 化 院 生 命 院 新 闻 传 播 美 术 院 理 学 院 图 档 系 社 科 院 土 木 系 文 学 院 材 料 院 计 算 机 电 影 学 院 社 会 院 管 理 院 经 济 院 法 学 院 外 语 院 悉 商 院 图 4-3 硕士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的科研论文情况(按学年生均数计算) (数据来源:上海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说明:(1)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只统计当年申请学位的学生为第一作者以及学生为第二作者、导师为 第一作者的情况,统计范围为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 (2) 生均数计算为院系当年申请学位研究生发表论文总数与研究生人数的比值。 如图 4-4 所示,下图列出了近三个学年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 论文的情况。按照硕士生发表论文的索引比例进行统计。 (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统 计方法与硕士生相同。 ) - 27 - 第四章 培养过程质量 90 80 索 引 率 ( % ) 70 60 2014-2015 学年 50 40 2015-2016 学年 30 2017-2018 学年 20 10 0 计算机 生命院 环化院 理学院 材料院 通信院 机自院 经济院 管理院 土木系 悉商院 电影学院 图 4-4 理工和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的索引情况(按索引率计算) (数据来源:学校学位论文数据库) 说明: 理工类院系的索引情况主要统计 SCI、EI、ISTP 等数据库检索结果;文科类院系主要统计 CSSCI 索引源相关的数据库检索结果。 (3) 博士生发表论文成果 图 4-5 列出了近三学年已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博 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统计方法与硕士研究生相同。 7 生 均6 数 ( 5 篇 ) 4 2015-2016 学年 3 2016-2017 学年 2 2017-2018 学年 1 0 图 4-5 博士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的科研论文情况(按生均数计算) (数据来源:上海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说明:(1)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只统计当年申请学位的学生为第一作者以及学生为第二作者、导师为 第一作者的情况,统计范围为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 (2)生均数计算为学院当年申请学位研究生发表论文总数与研究生人数的比值。 如图 4-6 所示,下图列出了近三个学年获得理工类和经管类博士学位研究 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按照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索引比例进行统计,博士研 究生发表论文的统计方法与硕士研究生相同。 - 28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100 索 90 引 率 80 ( % ) 70 2015-2016 学年 60 50 40 2016-2017 学年 30 20 2017-2018 学年 10 0 环化院 通信院 生科院 机自院 理学院 材料院 土木系 计算机 管理院 经济院 图 4-6 理工和经管类博士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的索引情况(按索引率计算) (数据来源:上海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说明:索引情况主要统计 SCI、EI、ISTP 等数据库检索结果; 2. 科研成果 2017-2018 学年度获得学位的研究生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已经获得授权的 专利数为 18 项,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为 28 项。 图 4-7、图 4-8 列出了近三年获得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申报专利的情况。 ( 1200 项 ) 1000 800 600 已授权 申请中 400 200 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4-7 近三年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申请和受理专利情况 ( 40 项 ) 35 30 25 已授权 20 申请中 15 10 5 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4-8 近三年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申请和受理专利情况 - 29 - 第四章 培养过程质量 3. 典型案例 学校在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下面列出了本年度获得学 校校长奖学金的优秀研究生代表。 许其超,2017 年学校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16 级博士 研究生。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他参与各类基金项目近 10 项,致力于从事无线通信网络内 容分发和安全机制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三年来共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2018 年 获得宝钢奖学金,被评为学校第五届研究生“学术启明星”。 三年来在苏洲教 授的悉心指导下,许其 超已公开发表学术论 文近 40 篇,其中 SCI 收录 18 篇,者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等 通 信 类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 其中 SCI 一区 8 篇,6 篇入选了 ESI 高被引论文,一篇入选了 ESI 热点论文,参与申 请中国发明专利 2 项。此外,他积极关注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在多个高水平会议上代表中 国青年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分别赴美国夏威夷、堪萨斯和法 国 巴 黎 等 地 参 加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会议,并获得 IEEE CyberSciTech 2017 和 IEEE ComSoc GCCTC 2018 最佳论文奖。 高尔雅,2017 年学校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启明星”获得者。2011 年至 2014 年,在学校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科 研论文近十篇,参与省市级 课题三项,并获得“硕士研 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 年 起,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 目前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其中 CSSCI 论文 6 篇, 《新 华文摘》转载论文 1 篇,参 与省市级课题 13 项,并获 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 - 30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金”。同时,参与主持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两项。 创意写作是近年来国内蓬勃兴起的中文创新学科。作为该专业全国唯一博士点的青年研 究者,高尔雅博士始终怀着对学科的深挚热爱,全身心投入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之中。在 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高尔雅博士勇于进行创造性实践探索,发挥专业特长,参与组织 开发 IP 评估软件及创作阅读软件,将开发成果成功推向市场,经受住了用户的检验。 高尔雅博士热心社会公益,促成学校文学院与上海市文广局下属公益机构——上海市 华文创意写作中心精神文明共建项目——“华文社区公益书坊”,三年来,面向基层社区配送 公益课程活动近千场,连续三年获评市文广局“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并入选同年度 “100 个上海城市空间塑造案例”。 方迪恺,2017 年学校“科创先行者”获得者,学校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2016 级硕士 研究生。 自入学以来,他积极组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带领团队分别于 2018 年 10 月获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2018 年 8 月获中国第十 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018 年 6 月获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 选活动三等奖;2017 年 11 月获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 2017 年 11 月获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奖项。 他是同学眼中的“科 创达人”,他是科创路上 的实践梦想家,潜心科创 的他,保持着对新鲜事物 的敏感和对创新技术的 痴迷,脚踏实地、勇于探 索,践行着代码改变生活, 程序改变世界的科创梦。 作为一名研究生党支部 书记,他热爱集体,团结 同学,用真诚的工作热情 和干劲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同时,他参与的《上海电子口岸单一窗口数据实时动态可视 化平台》获李克强总理实地观看和考察,他一直坚信越努力,越幸运,越学习,越幸运!在 生活中,他是一名热爱篮球,热爱旅行的大男孩,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星辰与大 海,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 31 - 第五章 思想教育工作 第五章 思政教育工作 2017-2018 学年,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 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价值引领,学术导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 着力打造“萃养品格,臻至学术,健行文体,服务社会”的研究生文化,将研究生 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使每个研究生内化为精神追求, 外化为实际行动。 一、 文化育人工作 1. 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 依托入学教育、首日教育、毕业教育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学习教育;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新中国成立纪念日、党的十九大 召开、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庆和时事热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鼓 励各学院将理论学习有效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让研究生在实践中了解国 情、服务社会、提升自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造学校“学术节&(体育节、艺术节)”的“一体两翼”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以价值引领、学术精神和习惯养成提升学术文化、体艺文化内涵。坚持学术科研 核心地位,继续培育“泮池言学”、“大咖面对面”等学术品牌活动和特色项目,举 办“泮池言学”学术讲座 270 余场,“大咖面对面”8 期;打造“TED 研讲团”成员和 素材,举办 TED 演讲 4 场。结合兴趣与特长发展体育节和艺术节。艺术节通过 十佳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提高研究生艺术审美修养。体育节着重 培养研究生的锻炼习惯,如“Running SHUer”健康跑品牌,开展沪上高校研究生 篮球比赛,推进校际联动。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打造“上海大学研究生”微文化育人平台。强化媒体资源 整合,依托微文化工作室,初步建立“中央厨房”模式下的“上海大学研究生”微信、 微博、网站、报纸“两微一报一站”媒体传播体系。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研 究生”微信平台发布信息 548 条,总阅读量 52.5 万人次,粉丝 30366 人;“上海 大学研究生”微博平台发布信息 1223 条,粉丝 28036 人;出版《上海大学研究生 - 32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报》10 期。注重传播内容背后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打造数读、研论、研创、研 职、研界、周报等优势栏目,个性化定制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理想、精神和道 德等融汇于传播内容之中。创作《为梦奔跑》、 《成都·上大版》等微视频、好声 音创作,增强育人的感染力。 2. 重点发挥党建育人作用 三抓三强,强化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研工部以支部建设和党员教 育为重点,开展“三抓三强”工作体系建设。针对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实际,抓培训 强队伍,构建和完善研究生党员骨干分类培训体系,拓展多样化培养平台,着力 打造一支素质好能力强学业优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队伍;抓榜样强示范,搭建各 类党建创先评优工作载体,借助新媒体宣传各类党员榜样,加大研究生党建品牌 建设力度,并及时总结经验,示范表彰,使优秀案例的经验和优秀党员的事迹得 到弘扬;抓制度强督导,制订和完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党员教育管理、研究生党 支部组织生活等相关制度,强化对各院系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督查指导。 转变工作理念,创新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学校通过参加不同学院研究生党支 部生活观摩、对 50 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进行抽样深度访谈、个别谈心等方式, 加强摸底调研,了解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现状与需求。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提升 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实务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校搭建多样化平台,组织开 展不同层面的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工作。2017 年研工部共选派 70 名研究生党员 骨干参加全国高校网络培训示范班;组织全校 253 名支部书记参加学校学生党支 部书记培训班,培训覆盖率达 100%;开设“研究生党建沙龙”2 期,70 名研究生 党员骨干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及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教育中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此外,研工部制订了《上海大学研究生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 飞行检查条例》,每月对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两随机一公开”飞行检查, 加强对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促进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 突出载体建设,创新研究生党建活动平台。学校持续开展“十佳研究生党支 部”、“研究生优秀组织生活案例”评选活动,以评促建,分享案例,推广经验, 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党支部针对研究生党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较强等特点, 改变以往学习领导讲话或专家报告的单调形式,将党员教育与学术科研相结合,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拓展服务,构建研究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同时,学校 - 33 - 第五章 思想教育工作 积极推动研究生党建进社区,在社区成立党建核心小组,宿舍楼建立“党员工作 室”或“党员先锋岗”,通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学术交流、主题教育等活动,实 现研究生社区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育人功能,拓展研究生党员教育活动新领域, 形成研究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育人合力。此外,学校鼓励研究生党员带头参与各项 社会实践,走进学校周边街道社区、学校、福利院等,利用专业特长,开展经常 性的法律咨询、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借助 QQ、微信等新媒体,构 建网络教育发展平台。目前,研究生党支部普遍利用新媒体交流信息,分享学习, 加强与海外研究生党员建立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工作载体。部分党支部还充分 网上经典书库,鼓励党员在线读书,突破理论学习的传统模式。 二、 实践育人工作 1. 搭建科创竞赛育人平台 以科创竞赛体系为牵引,搭建“教育引导+活动牵引+平台支撑”的“三位一体” 创新实践育人体系,联动专业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通信学院、计算机学院、 机自学院、管理学院),共建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形成赛前指导、项目路演,赛 后总结提升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跨学科互动的氛围。加强科创竞赛 组织保障,完善激励机制。组建协调工作小组“上大竞创”团队,实施项目化运营, 负责招募项目、组织队伍、服务参赛。出台《关于研究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奖 励办法》,制定《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励暂 行管理办法》。2018 年我校承办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 26 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上,学校研究生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3 项, 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上,我校研究 生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在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 大赛上,我校研究生代表队荣获全国决赛团体二等奖 2 项、全国决赛团体三等奖 2 项、华为专项奖特等奖 1 项、华为专项奖二等奖 1 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 校有 16 名研究生入围全国决赛。此外,研工部联动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共同举办第五届“科创杯”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得到共计 10 万元的 创业补贴和创业政策扶持。 - 34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 推进校地联动实践育人 学校利用寒暑假开展“七个一”(“一门研究”即“勤思考,广积累”学术研究活 动;“一场宣讲”即“访母校,感师恩”母校交流;“一次拜访”即“访校友,促成长” 校友拜访活动;“一项调研”即“访家乡,走企业”考察调研活动;“一段影像”即“读 乡村,助成长”影像记录活动;“一种体验”即“进一线,促发展”志愿服务活动;“一 份感恩”即“感亲恩,见行动”亲情体悟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个人力所 能及、简洁微小的实践形式,塑造研究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2017 年共收到各学院总结材料 1630 份,包括 710 份调研报告、3000 余张照片、110 个视频等成果资料,。 本学年间,继续开展基于专业特色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实践,如 浙江嘉善暑期实践团、江苏如东暑期实践团、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实习基地等。 2018 年暑期,学校研究生共派出 32 支队伍前往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其 中社会调研类项目 5 项、社会服务 6 项(包括公益支教服务 2 项)。研究生聚焦 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动态、利用社会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观察社会状况,形成 调查报告 32 份,较大程度提高了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管理服务育人工作 1. 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文明新环境 以“流程再造,协同办理”为重点,推进学生事务办理工作的一体化、流程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研究生,便捷学生办理事务,提高效率,研工部在宝山校区 A400 学生事务中心设置日常服务窗口,协同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梳 理有关研究生事务工作流程,将复杂事务流程“优化再造”,梳理出研究生事务工 作 164 条,涉及校园生活、经济资助、各类证明、学籍事务、招生就业、培养事 务等多方面。通过流程优化、合并精简、线上线下协同等多次修订,出台《上海 大学研究生学生事务服务流程手册 3.0 版》;联动组织部、招毕办、档案馆等职 能部处,仅 2018 年上半年,转接研究生党组织关系 3177 人次,办理毕业生就业 报到证发放及归档 4141 份。 - 35 - 第五章 思想教育工作 2. 以项目制运营,提升管理效率 学校在本学年间,以项目制运行团队管理,组建完成“研途驿站,微你服务” 学生事务服务团队,以“学生帮助学生”、“线上线下结合”为理念践行“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建立一套优 化、规范、高效的学生事务服务机制,通过以人为本的专业化、智能化服务推动 学生事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协同各职能部门,汇聚培养合力,让研究生在 参与校园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将“服务育人”寓于研究生精神文 明建设之中,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 特色活动案例 【特色案例】知行合一 智汇研途——研究生“七个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为构建基于协同理念的研究生德育教育体系,深化“校地联动”,推进“实践育人”,党委 研究生工作部拟结合我校研究生生源分布广等特点,通过开展“七个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鼓励广大研究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融合社会,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对我 校研究生培养的认同,共同建设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假期。研究生“七个一”主题教育实践活 动主要是包括: “一门研究”:即“勤思考,广积累”学术研究活动。我们鼓励广大研究生利用课余闲暇时 间,对所学专业或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开展思考分析、实验探究、笔耕不辍,以达到拓展专业 知识、开拓研究视野、有所学术积累的效果。并对自我进行检验与对照。 “一场宣讲”:即“访母校,感师恩”母校交流。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广大研究生通过走访 曾就读的本科、高中,了解母校的基本情况;通过看望往昔同窗好友,感谢曾经的鼓励与陪 伴;通过宣传上海大学,使母校应届生掌握报考信息。 “一次拜访”:即“访校友,促成长”校友拜访活动。根据学校提供的校友名录,就近、就 便拜访优秀校友,了解校友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新一代研究生成长成 才的想法与建议,增进校友与上海大学的沟通联系。借此机会了解校友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哪 些支持与帮助,并通过校友了解更多社会校友的信息。 “一项调研”:即“访家乡,走企业”考察调研活动。通过走进家乡的企业,了解企业的发 展状况、企业文化及创业历史等,了解企业的经营内容、技术需求及每年招聘需求等,参照 企业 5 年战略规划及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撰写企业调研报告。 “一段影像”:即“读乡村,助成长”影像记录活动。结合研究生个人兴趣爱好,利用手机、 相机、摄影机等设备,记录家乡的一草一木,调研农村、乡镇或城市的基本情况、发展状况 及风景名胜情况,考察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地质概貌等,编辑影像文集或微电影。 - 36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一种体验”:即“进一线,促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同学的专业及知识优 势,深入生产一线兼职锻炼,尝试解决农业生产或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科技农 业、企业援助、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环境保护、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等活动,从方方面面 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一份感恩”:即“感亲恩,见行动”亲情体悟活动。结合假期等空闲时间,鼓励广大研究 生同学主动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之事,为亲人减一分辛劳、添一份惬意、送一份亲情; 并积极投入义务家教、扶贫助老等社会公益活动,传承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做有责任感的 社会公民。 以“七个一”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地校共建严肃活泼、协同互动的学术实践氛围, 逐步实现了制度完善和层次提升,自 2014 年 12 月开展以来,截止目前,已收到各学院的总 结材料 1300 余份,包括 620 份调研报告、1000 多张照片、71 个视频、22 份 PPT 等资料。 有效推动了广大研究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融合社会,同时增强了社会对我校研究生培养 的认同,促进了协同化的德育教育品牌建设。 - 37 -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一、 学位授予 1. 学位授予情况 图 6-1、图 6-2 列出了学校近三年根据学科门类统计的学位授予情况。 140 ( 人 120 ) 100 80 2015-2016 学年 2016-2017 学年 2017-2018 学年 60 40 20 0 法学 工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理学 历史学 文学 艺术学 图 6-1 学校近三年博士学位授予情况(按学科门类统计) 1800 ( 人 1600 ) 1400 1200 2015-2016 学年 2016-2017 学年 2017-2018 学年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法学 工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理学 历史学 文学 艺术学 哲学 专业学位 图 6-2 学校近三年硕士及专业学位授予情况 2. 按照正常学制的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 2017-2018 学年共授予博士学位 281 人,其中按照正常学制授予博士学 位的博士生人数为 81 人,占比为 28.83%;授予硕士学位 3741 人,按照正常学 制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为 2784 人,占比为 74.42%。 图 6-3 列出了学校根据学位级别统计的按照正常学制的学位授予情况。 - 38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 比 90 例 80 % 70 ) 60 50 博士 40 硕士 30 20 10 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6-3 学校近三年按正常学制的学位授予情况(按学位级别统计) 二、 就业情况 1. 学校 2015-2017 届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学校 2017 届研究生的平均就业率为 99.73%,与 2015 届研究生的去年同期(99.19%)相比,上升 0.54%。 图 6-4 列出了学校近三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100.00 就 业 率 ( % )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法学院 环化院 机自院 计算机 美术院 社会院 社科院 数码院 通信院 图档系 土木系 外语院 文学院 悉尼院 音乐院 其他所 理学院 管理院 经济院 材料院 生命院 电影院 2015届 99.22 100.00 100.00 97.85 99.22 100.00 98.00 100.00 99.10 96.00 98.41 100.00 99.34 100.00 87.50 95.59 99.18 99.42 100.00 97.46 100.00 100.00 2016届 99.19 98.94 99.78 100.00 95.7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36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75.00 98.33 100.00 98.85 98.61 99.30 96.97 97.90 2017届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9.72 99.65 99.45 99.25 99.09 98.71 图 6-4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就业情况 2. 学校毕业研究生的出国深造情况 图 6-5 列出了学校近三年毕业研究生的出国深造情况。 - 39 -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18.00 % 出 国 16.00 率 ( 14.00 )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理学院 社科院 悉尼院 外语院 环化院 生命院 材料院 文学院 其他所 美术院 计算机 管理院 通信院 机自院 法学院 社会院 数码院 图档系 土木系 音乐院 经济院 电影院 2015届 8.57 0.00 3.33 2.44 4.24 3.57 1.90 1.99 4.41 3.10 0.00 2.89 0.45 1.50 0.78 0.00 0.00 2.00 0.00 0.00 0.83 1.65 2016届 16.27 0.00 0.00 0.78 3.70 2.02 3.95 3.90 3.33 1.43 0.00 1.54 1.09 1.31 1.63 2.33 2.27 0.00 1.05 0.00 2.08 0.70 2017届 14.89 5.66 3.45 3.23 2.82 2.73 2.49 2.47 2.27 1.45 0.92 0.69 0.68 0.6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图 6-5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出国深造情况 3. 学校毕业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深造情况 图 6-6 列出了学校近三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情况。 25.00 考 博 率 ( 20.00 % ) 15.00 10.00 5.00 0.00 通信院 其他所 电影院 理学院 环化院 计算机 管理院 土木系 生命院 法学院 社科院 文学院 图档系 美术院 外语院 悉尼院 社会院 数码院 材料院 机自院 音乐院 经济院 2015届 0.00 1.47 0.00 3.10 1.50 2.50 8.47 0.00 1.96 1.73 21.43 6.67 6.35 12.00 8.61 0.00 6.67 3.14 12.38 1.08 5.79 16.73 2016届 1.09 3.33 1.40 15.49 7.94 0.96 0.00 6.32 16.16 0.81 3.70 7.79 0.00 2.86 1.55 3.57 4.65 0.00 10.47 3.28 0.00 2.08 2017届 10.20 1.72 1.27 1.39 8.47 2.34 0.92 1.65 13.48 1.45 8.25 5.66 13.64 0.00 2.03 1.27 1.11 1.61 4.94 0.00 0.00 11.36 图 6-6 学校近三年硕士生读博情况 三、 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状况 说明:为了更好地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果质量进行学习结果的成效分析,学校与第三方 麦可思公司开展了连续多年合作。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质量测评指标、测评 时间节点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本年度质量报告引用麦可思公司的研究生专业测评 结果,主要针对 2017 届毕业研究生。在此特别予以说明。 (一)去向分析 - 40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毕业去向2 1. (1)硕士生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最主要去向是“受雇全职工作”(86.4%),与硕士 2016 届(87.4%)基本持平。 硕士2016届 ( ) % 100 硕士2017届 87.4 86.4 80 60 40 20 0.6 0.6 1.2 1.3 受雇 半职工作 自主创业 6.4 6.6 2.1 1.8 1.1 1.8 1.2 1.5 正在中国 正在港澳台 无工作, 大陆读博 或国外留学 继续寻找 工作 无工作, 其他 0 受雇 全职工作 图 6-7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注: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 100%。 (2)博士生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 81.3%,比博士 2016 届 (77.8%)高 3.5 个百分点。 ( ) % 博士2016届 100 80 博士2017届 77.8 81.3 60 40 13.6 10.0 20 1.2 0.7 3.7 2.7 2.5 2.0 1.2 3.3 正在 港澳台或国外 做博士后 无工作, 继续寻找 工作 无工作, 其他 0 受雇 全职工作 自主创业 正在 中国大陆 做博士后 图 6-8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注: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 100%。 2 受雇全职工作:平均每周工作 32 小时或更多。 受雇半职工作:平均每周工作 20 小时到 31 小时。 - 41 -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2. 职业去向3 (1)本校硕士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及月收入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从事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电气/电子 (不包括计算机) 、 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比例相对略高(分别为 9.8%、7.6%、 7.4%) ,其月收入分别为 11508 元、10787 元、8796 元。 表 6-1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及月收入 占本校就业硕士毕业生的 本校从事该职业类的硕士毕 人数百分比(%) 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元) 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9.8 11508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 7.6 10787 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 7.4 8796 中小学教育 6.5 7279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 6.4 11528 高等教育/职业培训 6.0 6898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5.4 8627 职业类名称 (2)本校博士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及月收入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64.5%)职业类, 从事其职业类的博士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 8426 元。 ( ( 100 12000 元 ) ) % 80 8426 64.5 9000 60 6000 40 3000 20 0 0 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的博士 毕业生的比例 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的博士 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 图 6-9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及月收入 3 职业:是指从业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例如,毕业生在一个门户网站公司做文员,其职业应选“文员” ; 毕业生在一家百货公司维护电脑系统,其职业应选“计算机技术支持员” 。 不同职业对主要任务、基本能力、核心知识、任职资格等的要求不同,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毕业生从 事的主要职业来改进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入学教育。 - 42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3. 行业去向4 (1)本校硕士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及月收入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于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教育业、电子电 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行业类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15.7%、14.6%、12.1%), 其月收入分别为 9858 元、7077 元、10521 元。 表 6-2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及月收入 占本校就业硕士毕业生的 本校就业于该行业类的硕士毕业 人数百分比(%) 生半年后的月收入(元)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15.7 9858 教育业 14.6 7077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12.1 10521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9.6 10340 交通工具制造业 6.3 10041 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 5.7 8193 行业类名称 (2)本校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及月收入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教育业”(77.4%)行业类,其月收入为 8389 元。 ( ( 100 12000 元 ) ) % 77.4 80 8389 9000 60 6000 40 3000 20 0 0 就业于教育业的博士 毕业生的比例 就业于教育业的博士 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 图 6-10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及月收入 4 行业:是指用人单位的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例如,毕业生在一个门户网站公司做文员,其用人 单位所在行业是“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 ;毕业生在一家百货公司维护电脑系统,其用人单位所在 行业是“百货零售业” 。 - 43 -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用人单位去向5 4. (1)硕士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37%), 比硕士 2016 届(34%)高 3 个百分点。 硕士2016届 ( 本科2017届 ) % 硕士2017届 60 45 34 37 41 28 30 27 30 23 18 17 15 18 15 9 2 1 0 0 民营企业/ 个体 国有企业 政府机构/ 科研或其他 事业单位 中外合资/ 外资/独资 非政府或 非营利 组织(NGO等) 图 6-11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2)博士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主要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 业单位(82%),比博士 2016 届(76%)高 6 个百分点。 博士2016届 ( 100 ) % 博士2017届 80 76 82 60 40 12 20 9 10 8 2 1 0 政府机构/ 科研或其他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个体 中外合资/ 外资/独资 图 6-12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5 用人单位去向:通过区别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或规模,学校可以指导毕业生结合自身定位, 对不同职场文化、工作氛围有更明确的认识,更好地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指导。用人单位的职场 文化是指用人单位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用人单位特征的经营哲学,即以价值 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外化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学校应根据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职场文化培养,让毕业生在职场文化方面具有优势。 - 44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二)就业质量6 1. 收入分析7 (1)硕士毕业生的月收入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8866 元,比硕士 2016 届(7985 元)高 881 元,本校近四届硕士生毕业后的月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 ( 元 12000 ) 9000 6000 3000 0 硕士毕业后月收入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7121 8078 7985 8866 图 6-13 本校 2014 届~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月收入变化趋势 (2)博士毕业后月收入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月收入 9231 元,比 2016 届(7578 元)高 1653 元。 ( 元 12000 ) 9000 6000 3000 0 半年后的月收入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7168 8766 7578 9231 图 6-14 本校 2014 届~2017 届博士毕业生的月收入变化趋势 6 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方面。收入的高低,是 本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市场价值的体现;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体现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实现 了市场价值;职业吻合度,反映了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期待的差距;就业现状满意度,代表着毕业生对 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 7 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毕业后的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 - 45 - 第六章 培养结果质量 2. 就业现状满意度8 (1)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 67%,比硕士 2016 届(64%) 高 3 个百分点,本校近四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 100 ) % 80 60 40 20 0 就业现状满意度 图 1-2-1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64 65 64 67 本校 2014 届~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 (2)博士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78%,与 2016 届(79%)基本持平。 ( 100 ) % 80 60 40 20 0 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80 87 79 78 图 6-15 本校 2014 届~2017 届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 8 就业现状满意度:工作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 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 46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三)教育评价9 1. 硕士毕业生对硕士教育总体满意度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对硕士教育总体满意度为 87%,与硕士 2016 届 (86%) 基本持平,本校近四届硕士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整体保持稳定。 ( 100 ) % 80 60 40 20 0 对硕士教育的 总体满意度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86 89 86 87 图 6-16 本校 2014 届~2017 届硕士毕业生对硕士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变化趋势 2. 博士毕业生对博士教育的总体满意度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对博士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为 85%,比博士 2016 届 (93%)低 8 个百分点。 ( 100 ) % 80 60 40 20 0 对博士教育的满意度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94 92 93 85 图 6-17 本校 2014 届~2017 届博士毕业生对博士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变化趋势 9 教育总体满意度:硕士毕业生回答对硕士教育的满意程度,评价分为“无法评估”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 、 “很满意” 。其中“满意” 、 “很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对硕士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是回答满意的人 数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属于满意范围的人数,分母是回答属于不满意范围和满意范围的总人数。 - 47 - 第七章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七章 一、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状况 学校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构建常态化的研 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校院两级联动、校院两级结合的双向监督模式, 建立了贯通生源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培养结果质量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1. 健全培养过程评价标准和淘汰机制 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分类评价机制和标准,建立学术学位以创新能力 为主要评价标准、专业学位以职业胜任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分类评价体系。以 培养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弹性 学制,完善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分流淘汰机制。 2. 建立教育质量信息实时评估分析系统 利用大数据手段,构建研究生教育信息实施分析评估系统。系统涵盖“推免 生预报名系统”、“新生入学资格审核系统”、“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生科研成果认定系统”、“上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动态分析系统”等若干子系统。开 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 3. 加强校院两级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继续实行“课堂教学秩序与质量”专项评估,积极参与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 尤其是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建立研究生网上评教管理系统,实时、精准反映 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程质量不断提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订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方法。将教育质量评估结果与培养学院经费 投入挂钩的资源分配方法,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 4. 依托社会力量构建全过程监控网络 学校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研究生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引入麦可思公 司对毕业生,主动接受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评议和监督,特别是交叉学科、专业 学位和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就业 5 年内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调研,将影响 职业能力培养的要素反馈到教育教学环节,推进培养体系升级。 - 48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二、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状态分析 1. 课堂教学评价 图 7-1 列出近三年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同行评价情况。 100.00% 90.00% 80.00% 等 70.00% 级 占 60.00% 比 ( 50.00% % ) 40.00% A-及以上 B+ B B- 30.00% C+及以下 20.00% 10.00% 0.00% 73轮 74轮 75轮 76轮 77轮 78轮 79轮 80轮 81轮 82轮 83轮 84轮 85轮 86轮 87轮 88轮 89轮 90轮 考评轮次 图 7-1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同行评价情况 2. 学业考试评价 图 7-2 列出近三年研究生课程考试(论文)的同行评价结果。 98 得 96 分 94 ( 92 分 ) 90 88 86 84 82 80 78 材料院 电影院 法学院 管理院 国交院 环化院 机自院 计算机 经济院 理学院 美院 社会院 社科部 生命院 数码院 通信院 图档系 土木系 外语院 文学院 悉商院 新闻院 音乐院 15-16学年 92.41 92.29 94.00 89.50 91.00 95.43 91.88 90.50 85.00 91.81 86.85 90.25 94.78 92.29 88.75 91.46 90.67 94.00 91.44 90.27 90.33 16-17学年 92.64 88.19 93.67 88.36 92.50 87.38 90.05 91.76 89.91 93.09 87.61 90.07 92.06 90.29 87.90 90.47 89.45 92.50 92.14 89.38 87.69 83.00 90.33 17-18学年 93.00 92.54 93.12 91.91 94.67 92.86 90.53 88.11 85.82 93.59 85.71 92.75 93.45 91.14 90.58 90.12 85.33 95.25 89.33 86.91 90.56 86.00 90.67 图 7-2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课程考试的同行评价结果 3. 学位论文质量控制 (1) 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分布 表 7-1 列出了近三年研究生论文的选题来源情况统计。 - 49 - 第七章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表 7-1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论文选题情况 博士学位 学位级别 硕士学位 2015-2016 学年 2016-2017 学年 2017-2018 学年 2015-2016 学年 2016-2017 学年 2017-2018 学年 授学位人数(硕士含专业学位) 223 251 281 3590 3814 3741 973、863 项目 15 9 12 101 67 52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8 6 10 57 60 7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 0 1 12 7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8 104 102 800 798 771 中央、国家各部门项目 8 5 5 48 45 40 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 19 15 22 255 224 204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1 2 9 11 8 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 0 0 0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3 3 196 183 132 外资项目 0 0 10 3 4 学校自选项目 18 14 11 306 390 343 国防项目 0 0 2 5 4 11 非立项 21 20 22 130 165 185 其他 60 73 86 1661 1857 1905 课题来源 8 (数据来源:上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学位论文数据库) (2) 硕士论文的双盲评审情况 图 7-3 列出了近三年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审情况。 100.00 ( 90.00 % ) 80.00 70.00 60.00 优秀率 50.00 良好率 40.00 一般率 30.00 不合格率 20.00 10.00 0.0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7-3 学校近三年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价结果 (3) 博士论文的双盲评审情况 图 7-4 列出了近三年博士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审情况。 - 50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100.00 ( 90.00 % ) 80.00 70.00 60.00 优秀率 50.00 良好率 40.00 一般率 30.00 不合格率 20.00 10.00 0.0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7-4 学校近三年博士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价结果 (4) 双盲评审优秀率和不合格率的对比 图 7-5 和图 7-6 列出了研究生论文双盲评审的优秀率情况。 35.00 优 秀 率 ( % ) 30.00 25.00 20.00 硕士 博士 15.00 10.00 5.00 0.0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7-5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审优秀比例(理工学科) 优 35.00 秀 率 30.00 ( % ) 25.00 20.00 硕士 博士 15.00 10.00 5.00 0.0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7-6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审优秀比例(人文学科) 图 7-7 和图 7-8 列出了研究生论文双盲评审的总评分不合格情况。 - 51 - 第七章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0.6 不 合 格 0.5 率 ( % 0.4 ) 0.3 硕士 博士 0.2 0.1 0.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7-7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审总评分不合格比例(理工学科) 不 合 格 率 ( % ) 1.8 1.6 1.4 1.2 1.0 硕士 0.8 博士 0.6 0.4 0.2 0.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7-8 学校近三年研究生论文的双盲评审总评分不合格比例(人文学科) 4. 课程有效性评价10 (1)课程重要度11评价 1) 硕士生核心课程 本校 2017 届就业、正在读博或留学的硕士毕业生中,77%的人认为本校的 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比硕士 2016 届(70%)高 7 个百分点,本 10 课程评价结果来源于麦可思公司《上海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年度报告 (2018 版) 》 11 课程的重要度:由就业、正在读博或留学的毕业生判定课程在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中是否重要。就业的毕 业生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生认为课程对工作或学习的重要度评价 分为“无法评价” 、 “不重要” 、 “有些重要” 、 “重要” 、 “非常重要” 、 “极其重要” ,其中“有些重要” 、 “重要” 、 “非常重要” 、 “极其重要”属于重要的范围。 - 52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校近四届硕士毕业生的核心课程重要度有所波动,本届有所回升。 ( 100 ) % 80 60 40 20 0 核心课程重要度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75 73 70 77 图 7-9 本校 2014 届~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变化趋势 2) 博士生专业基础课程 本校 2017 届就业及继续深造的博士毕业生认为本校的博士专业基础课程重 要度为 82%,比博士 2016 届(93%)低 11 个百分点,本校近四届博士毕业生认 为专业基础课程重要度整体有所下降。 ( 100 ) % 80 60 40 20 0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87 86 93 82 专业基础课程重要度 图 7-10 本校 2014 届~2017 届博士毕业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重要度变化趋势 (2)课程满足度12评价 12 课程的满足度:回答了课程“有些重要”到“极其重要”的毕业生会被要求回答课程训练是否满足 工作或学习要求,满足度指标是回答某课程能满足工作的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足”的人数, 分母是回答“满足”和“不满足”的总人数。 - 53 - 第七章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 硕士生核心课程 本校 2017 届硕士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 的满足度为 70%,比硕士 2016 届(67%)高 3 个百分点,本校近四届硕士毕业 生的核心课程满足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培养效果持续增强。 ( 100 ) % 80 60 40 20 0 核心课程满足度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64 65 67 70 图 7-11 本校 2014 届~2017 届硕士毕业生的核心课程满足度变化趋势 2) 博士生专业基础课程 本校 2017 届博士毕业生认为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度为 72%,与博士 2016 届 (71%)基本持平,本校近四届博士毕业生认为课程满足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 100 ) % 80 60 40 20 0 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度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63 66 71 72 图 7-12 本校 2014 届~2017 届博士毕业生的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度变化趋势 - 54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三、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于 2016 年 4 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 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 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 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 70% 的学科分 A+到 C-共九档公布13。 在本轮评估中,学校所有参评学科进入 B+以上的学科共 9 个,其中 A-学科 两个,主要评估结果如表 7-3 所示。 表 7-2 本校参评学科本轮与上一轮学科评估结果对比 参评学科名称 本轮评估结果 第三轮结果 第三轮评估 位次百分位(%) 0303 社会学 A- B 20.5 1304 美术学 A- B+ 18.8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B+ 14 0503 新闻传播学 B+ B 20.8 0701 数学 B+ B 24.5 0801 力学 B+ B- 35.9 0802 机械工程 B+ B 28.4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B- 33.7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B+ B+ 18.2 四、 出台的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 优化招生宣传及选拔方式。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完善优秀生 源标准。制订《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事故及过失认定与处理办法》 ,建立基于绩 效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健全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办法,加大硕士研究 生招生宣传力度。实施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制订《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机 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 (上大内[2017]67 号),建立基础指标与竞争性指标相 结合的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放宽职称限制,将博士招生资格向优秀副教授开放。 13 学科评估结果分档:前 2%(或前 2 名)为 A+,2%~5%为 A(不含 2%,下同) ,5%~10%为 A-,10%~ 20%为 B+,20%~30%为 B,30%~40%为 B-,40%~50%为 C+,50%~60%为 C,60%~70%为 C-。 - 55 - 第七章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试点 “申请-考核制”,拓展优秀生源遴选渠道。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落实放管服工作。健全研究生教育制度规范,完善管理 架构。积极贯彻教育部令第 41 号精神,构建《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手册》。研究制订《上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上大制[2017]2 号),为 学科点建设和学位授予提供制度规范。同时,理顺研究生培养的校院二级管理机 制,逐步实现从校办院向院办校的转变,2017 年将研究生变更导师、转专业、 延期毕业、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增改选等审批权限归属到学院。 着力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学校考评组狠抓队伍建设,实行了每 年一聘的校内聘任制度,针对超过 70 周岁的督导组成员不再聘任。同时,加大 在岗评估组老师的遴选,实现了各学科、专业的督导专家全覆盖。在现有的考评 督导组队伍中, 有 1/4 的教师是在岗在编教师, 目前参与试点的学院督导队伍中, 在岗教师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90%,总体保持了队伍的年龄结构优化和学科均布。 同时,学校督导组和学院督导组实现工作互补,校组的同行更多关注横向对比评 价,学院督导组更多聚焦本学院,侧重于纵向精准评价。 - 56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第八章 一、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概况 2017-2018 学年,学校研究生共有 567 人获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赴国外学 习。其中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共录取 50 人:包括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2 人、攻 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17 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3 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 人, 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 7 人;录取研究生分别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法 国、加拿大、丹麦、荷兰、瑞典、瑞士、比利时、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 日本、土耳其、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学习交流。 2017-2018 学年,共 517 人获得学校资助赴世界各国参加国际会议、短期 访学、校际交换生、联合培养、双硕士双博士、海外实习。 图 8-1 列出了 2018 年度研究生到访国家或地区的情况统计。 11% 29% 17% 美洲 欧洲 亚洲 大洋洲 43% 图 8-1 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情况 二、 国际交流与合作 1. 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截至 2018 年 8 月, 学校通过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累计派出 554 人, 其中攻读博士学位 237 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57 人,攻读硕士学位 16 人,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0 人,博士生导师短期交流 34 人。 - 57 - 第八章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图 8-2 列出学校近三年的公派留学生项目情况。 50 ( 人 ) 45 40 35 30 攻读博士学 位研究生 25 联合培养博 士研究生 20 15 攻读硕士学 位研究生 10 联合培养硕 士研究生 5 博士生导师 短期交流 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8-2 研究生近三年的公派留学生情况 2. 短期出国交流项目 截至 2018 年 9 月 20 日,研究生院共计资助近 2100 名研究生,涉及到 30 多 个国家和地区。 近三年短期出国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资助情况如图 8-3 所示。 600 ( 人 ) 500 400 资助 人数 300 200 100 0 2015-2016学年 图 8-3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近三年资助研究生短期出国交流情况 3. 三个月以上出国交流项目 2017-2018 学年,学校和研究生院加大研究生长期出国访学资助力度,鼓励 研究生赴境外一流科研院所或高校进行长期的访问学习,截止 2015-2018 学年, 累计派出三个月以上出国交流研究生 330 人。 4. 【典型案例】海外交流实践、实习案例 (1) 黄灿(生命科学学院,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2017 年公派博士研 究生) [海外交流体会] 本人于 2017 年 10 月开始,在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马赛癌症研 究中心从事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法国的博士生课程分为科学课和训练课,多达数十 - 58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门课程可供任意选择,全部是小班教学, 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老师与学生平等 且相互尊重,课堂开放、自由而有纪律, 尤其法国学生活跃的表现给我深刻的印 象,而老师更多地作为一个启发者,启 发同学们思考和回答问题。法国的中国 留学生很多,同学们可以参加学联组织 的活动,使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也能感 受到祖国文化的温暖和感动。 (2) 孙晨藤(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哈佛大学大学,2017 年公派联合培养博 士研究生) [海外交流体会] 2017 年 9 月我以联 合培养博士生的公派生的身份,来到哈 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及综合生理学 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在这里学习到 了很多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是以 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学习期间,我深 入了解了科研人员在顶级大学里是如何 工作的,这里面包括分工、合作、协作, 独立完成等方方面面。今后将继续深入 行业已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同时缩小自己的研究差距。希望在学习交流中应该增加和更多 学者、学生交流的机会,争取锻炼好英文的口语学术表达能力,英语和学术双双有质的提高。 (3) 方乐(材料基因组研究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美国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分校, 联合培养硕士) [海外交流体会] 本人在内华达大学拉斯 维加斯分校交流期间,研究项目为二维冰 的结构搜索。 主要利用 USPEX 和 LAMMPS 软件进行结构的搜索和性质计算。我所接 触的是全新的项目,也是第一次使用这两 种软件,并简单接触到编程。该项目的特 色在于第一次将 USPEX 和 LAMMPS 两种 软件结合并将温度这一搜索条件引入,这 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我从一开始的异常吃力和束手无策到后来渐入佳境,这也让我明白,科 研需要坚持和努力,感受到科研的乐趣。本人已经申请了学校硕博连读,希望博士期间也能 - 59 - 第八章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出来交流,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4) 姚烨琳(社会学院,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第十九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海外交流体会] 2018 年 7 月 18 日,我参加的论坛是 RC07(未来研究 Futures Research) 下的分论坛“全球化社会下的中产阶级:意义与方法”(Middle Class in a Global Society: Meanings and Methods)。该分论坛有来自 5 个国家的 5 位学者作发言。 世界社会学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来 自世界各国的社会学家在大会上分享自 己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次会议期 间,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 够得到其他学者对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对 我而言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此外, 我还有机会去聆听全世界社会学研究方 面最权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对于我把 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在此次会议期间,我去旁听了很多与中产阶层研究相关的论坛,了解了其他国家中产阶层研 究的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议题,对于我以后中产阶层研究的深入有着借鉴作用。在这次世界 社会学大会期间,还让我有机会结识了世界各地著名高校、学术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并与 他们建立了联系,能够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有着更多的交流。 (5) 胡玉莹(外国语学院,以色列加利利管理学院,实习工作 6 个月) [海外交流体会] 海外实习项目比之海 外访学项目更偏重于实践工作,工作上的学 习积累收获多过于平日课程的收获。 初来办 公室内心也有过小忐忑,自己能否顺利的 和同事们交流,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工作 环境,能否很快的学会使用数据库。同事 们有来自世界各个不同国家的,来学院参 加培训的学员们也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学 校办公环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微型地球 村一样,非常的有意思,虽然有的时候会感觉词汇量有点匮乏,但是大致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同事们都非常的友好且耐心,有任何问题大家都会很细心的给我指导。看世界的方式虽有千 千万万种,但亲身实践永远是打破偏见最好的一种方式。 - 60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三、 留学生招生情况 截止到 2018 年 9 月,学校共招收留学生人数为 1462 人,其中,研究生招 生人数为 736 人。 本学年国际留学生招生具体情况如图 8-4 所示。 800 ( 人 ) 700 600 500 本科 400 研究生 300 200 100 0 2015-2016学年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图 8-4 上海大学国际留学生招生情况 - 61 - 第九章 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第九章 一、 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研究生教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卓越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双一流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十三.五”人才培养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自 2017 级开始招生规模已超过本科生,以人才培养 为中心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在现阶段,学校还存在一定程度重科研轻教学的倾 向,需要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和协调发展进行进一步细化研究。 2. 学校战略规划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方面,卓越研究生 教育还存在明显差距,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学科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 尤其是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培养过程管理机制、校院两级管理有待进一步厘清。 学校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培训、资格审查及考评管理的标准和制度等。 3. 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办学条件不足是制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硬性瓶颈。研究生教育的可用数量 和容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还缺少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智慧教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同时,学校部分理工类院系的科研设备资源向研究生开放程度不足,科研对人才 培养的支撑度不够。图书、实验室环境和信息化系等的支撑条件需要提高。 4. 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当前培养模式 中,课程整体性体现不足,课程设置过于学科化、缺乏层级性。本科、硕士、博 士各阶段培养模式割裂性明显,科研训练环节重复,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周期不 足。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培养模式尚未形成,产学协同育人模式不够健全。 5.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研究生培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分类评价和过程评价重视不足,面 - 62 - 2017-2018 学年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向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闭环。学科动态调整和常态化评 估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分流淘汰机制,学位授予科研量化 指标体系、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博士硕士论文抽检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 采取的主要对策 1. 依托高校综合改革,理顺办学治理结构 结合学校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托高校的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校 院两级的办学管理体制,细化二级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从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 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制订课堂教学、教材遴选、培养方案、师德师风 等制度文件,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标准与内涵建设。 2. 着力推进以双创为目标的培养机制改革 按照国家的创业创新要求,学校建设数学基础、研究方法、人文素养、创业 实践类等校级学科平台课,优化学术学位硕士的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同时, 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实践本硕博贯通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探索产学研的融合机制,深化以创业创新为目标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 强化学位论文管理,倒逼培养出口质量 推进学位论文阶段的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通过宏观指导,强化校内各学位 点的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标准。根据学科特点建立文科、理科分类管理的量化 要求,加强理工科学术型硕士、学术型博士的要求。鼓励各院系建立学位点的学 位论文质量控制办法,加强学位论文的抽检制度配套,倒逼培养出口质量。 4. 加强过程质量监控,促进保障体系闭环 完善优质生源评价标准,健全过程评价和分类评价。进一步探索学籍弹性管 理,畅通分流渠道,完善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分流淘汰机制。根据“放、管、服” 的要求,将硕士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下放学院,适度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要求。 强化学位论文抽检的监管机制,建立师德师风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等。 - 63 -